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22部分

楚氏春秋-第22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今日在黑骑军校场上又见楚铮大发神威,连黑骑军的几个将领也深感叹服。楚名棠也知黑骑军眼高于顶,决不肯轻易服人,即使对自己,除了楚洛水因同系楚氏族人而全力支持外,其余人无不有几分阳奉阴违,而楚铮小小年纪就能让他们齐声称赞,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除了楚家始祖先行公,这数百年来,楚家还没有出个真正文武双全的人物。楚名棠暗想,难道真是天兴我楚氏?

    楚名棠突然问道:“你那武功,可是你师父吴先生所教?”

    楚铮见楚名棠长久一言不发,正神游天外,被突此一问,慌忙扯出吴安然这张虎皮,答道:“正是。”

    楚名棠取过那封今晨才收到的密报,递给楚铮:“你看看这个。”

    楚铮有些莫名其妙,父亲怎么就问了这一句就什么都不问了,亏自己还绞尽脑汁打了不少腹稿。

    楚铮打开密报,楚名棠在一旁说道:“这是今晨才收到的,南齐军见我军返回江北,趁机重新占领水师大营,在岸边大肆建造防御工事,以防今后我南线大营再度攻击。”

    楚铮看完了想了想道:“父亲的意思是否想趁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命江边水师大营对他们进行再次袭击?”

    楚名棠看他良久,脸露赞许之色道:“正是,铮儿,你觉得如何?”

    楚铮嘿嘿笑了声道:“孩儿只是个小孩子,哪里懂得那么多。”

    楚名棠正色道:“不然。这些天来为父觉得你熟知兵法,对战事大局把握得当,决不象是初次涉及用兵之事。”楚名棠看着楚铮,摇了摇头道:“这正是为父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楚铮被父亲看得发毛,干笑道:“那大概是孩儿自幼熟读兵书,对古往今来各类战事比较感兴趣之故吧。”

    楚名棠道:“这个为父知道,为父书房中那几本孙子兵法、尉僚子等几本兵书都快让你翻烂了,但若只是熟读兵书,那赵括纸上谈兵当时何尝不是令众人折服,但却导致长平之败。但铮儿你用兵却不拘于形,挥洒自如,其中原因”楚名棠对着楚铮冷笑一声,“那就不得而知了。

    楚铮寒毛直竖,暗自后悔这几天太得意忘形了,给点阳光就灿烂,也不想想自己这老爸是什么人物,岂能不生疑?

    但现在再藏拙恐怕不行了,不过眼前这毕竟是老爸,再怎么样也不会害自己,只不过以后要费心思编故事了。

    咳嗽一声,楚铮弹了弹手中纸,赶紧转移话题:“孩儿亦觉得此事可行。原因有三,其一据此密报上所言,南齐在水师大营不过六万余人,都是从各地到来的援军,彼此配合自然生疏。其二南齐水师大营船只已几乎全部被毁,无法危胁我江面船只,我军当可进退自如;其三那江边的防御工事在我军离开时已被彻底捣毁,想要修复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军此进攻,伤亡不会太大。而且经此一战,孩儿发现南齐可以说无帅才,拘泥不化、冥顽不灵的倒大有人在,哪及上父亲用兵如天马行空,无迹可寻。”楚铮把刚刚楚名棠称赞他的言语稍加改动,如数奉还给楚名棠:“前些时日父亲担忧李永德麾下未曾经历实战,将来未必可堪大用,如今正可将其作为主力,黑骑军和刘启善部从两翼攻击,南齐大都为步兵,各部又不甚熟悉,必将阵脚大乱,我军便可趁机取胜。”

    楚名棠沉吟半晌突然道:“那给上京的战报折子是何时送的?”

    楚铮想了想:“应该是从江南回来后第二天就送去了,但所用的并不是三百里特快加急。”

    “唔,还来得及,稍后命人将信使追回来吧,等此仗打完两份战报一起上奏也不迟。铮儿,今晚起你可要忙了。”

    楚铮一惊:“什么,今晚就要攻打南齐?孩儿在黑骑军那里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楚名棠说道:“今晚黑骑军只用来押阵,此战以五万骁骑军步兵为主,刘启善部和李永德部为辅。”

    楚铮奇道:“父亲,为何还要用步兵?”

    楚名棠拍拍他头道:“铮儿,你毕竟还年轻,对用兵之道偏重于奇,说得好则是善用奇兵,说得不好就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之心太重。需知奇诡之道通常是弱者不得已而为之手段,但亦不可常用,上苍不会总眷顾于你,一旦奇兵为敌所察而将计就计,那必将伤亡惨重,还需奇正相辅,方是王者之道。”

    楚铮听得心悦诚服,觉得父亲还是比自己老辣得多。这几天来他一直顺风顺水,有些飘飘然,认为古代战争亦不过如此,此刻才觉得这只不过南齐将帅无能,若是对上自己老爸,还是输的成面较多。

    “今晚打是一场正式的攻防战,南齐军毕竟还有六万人在营中,不可小觑,但我军兵力较南齐远为强盛,况且由黑骑军坐镇军中,此战我大赵有胜无败。”

第13章 恃强凌弱() 
上京城的深夜比平原郡冷得多。郭怀捶了捶膝部,虽然底下有个火炉,仍觉得酸痛难挡。这病是在北疆时落下的,但逢雨雪天便会发作,更受不得寒。宫中御医为他诊治过多次,也毫无办法,只得叮嘱要多保暖,注意休息。郭怀苦笑,他哪休息的了,赵明帝把所有重担几乎都压在他一人身上,最近西疆和南线两边战事更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郭怀有时在想,或许自己未必适合在朝中做官。他时常怀念在北疆大营的日子,即使苦,也是苦得有滋有味,与手下的将士们在一起,亲如兄弟,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勾心斗角,只要听到号角声响起,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奋勇杀敌,是何等的惬意爽快。如今在这庙堂之上,酒池肉林,日日莺歌燕舞,推杯交盏,却连对面那人的真面目也未必能看清。

    “大人,有战报到。”

    郭怀从沉思中惊醒,揉揉眉心,问道:“是哪里来的?”

    “是南线大营楚大人送来的。”

    听到是楚名棠送来的,郭怀清醒了。自从他拨调了一万黑骑到南线大营,这个儿时好友甚少给他来信,如同南线战事从未有发生过似的。他又不好发函主动去问,着实让他有些不快。

    挑开封口的火漆,取出战报,郭怀看了一眼,腾得站了起来。

    “微臣楚名棠叩首顿拜,托大赵鸿运、皇上之福,我南线大营屡战屡胜,歼敌十万余人,彻底摧毁南齐水师大营”

    郭怀突然向一旁人说道:“快更衣,本官要进宫拜见皇上。”

    郭怀快马赶到宫内,忽然想起此时皇上已经歇息,但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他直向皇上寝宫奔去。

    宫内连总管站在寝宫门外,见郭怀匆匆赶来,连忙上前拦阻,做了个嘘声的手势,低声说道:“皇上刚刚睡下,郭大人有事明日再报吧。”

    郭怀摇头道:“连总管,此事紧急一定要禀报皇上。”

    连总管正待再行劝说,赵明帝声音从里边传来:“是郭怀吗,进来吧。”

    郭怀推开连总管,急步向内走去,口中叫道:“皇上大喜。”

    赵明帝身上披了件袍子,见郭怀如此兴奋,有些不解:“郭卿,喜从何来?是不是西秦退兵了?”

    郭怀一愣,说道:“西秦还未曾退兵,是南线大营有捷报。”

    赵明帝有些失望:“是楚名棠来的?朕只让他守好南线大营,他有什么可报捷的。”

    郭怀笑道:“名棠不只是守好了南线大营,还主动出击,克敌十万,全歼南齐水师大营。这是我朝自太祖以来,对南齐之战最大的一个胜仗。”

    赵明帝一震,连忙从郭怀手中拿过战报,匆匆看了一遍,面露喜色。可想了一会儿,又有几分狐疑道:“郭卿,你看这份战报是真是假?”

    郭怀一惊,道:“皇上,名棠断然不会做这种欺君惘上之事。”

    赵明帝冷笑道:“何以见得?”

    郭怀心中一寒,他没想到赵明帝对楚名棠的顾忌已如此之深,急忙道:“皇上,战报可以谎报,但上面所说的擒敌五万名棠万万不敢胡言,这都是有据可察的。即便只是抓六万南齐百姓,也绝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赵明帝又看了看手中战报,哼了一声;“克敌十万,居然能擒敌六万,郭卿你说楚名棠是如何做到的?你能不能做到?”

    郭怀迟疑道:“臣在北疆时,对阵的是塞外的胡蛮,和南齐不好相提并论。名棠此番指挥的又是水仗,恕微臣不好妄加评论。臣只知道名棠精通兵法,但其中详情,这个微臣也不知,恐怕只有等详细战报送来后方可知道。”

    赵明帝闭上眼睛沉默不语。

    郭怀看着赵明帝,小声道:“皇上,那此份战报明日早朝是否照例通告众大臣?”

    赵明帝长叹声气道:“能不告知众大臣吗?楚名棠既然已将战报送到朕的手里,那楚天放的手中恐怕早就有了。”

    郭怀不敢再作声,悄然退了下去。

    赵明帝缓缓睁开眼,轻声自语道:“楚名棠,朕真没想到你居然还精通兵法,打了个这么大的胜仗,将朕逼得无路可退了。”

    第二天早朝之上,楚名亭茫然看着朝殿上的大臣们,耳中嗡嗡作响,一些大臣不断冲他指指点点,那御史唐大人更是口沫飞溅,满脸怒色,手指都要戳到楚名亭脸上来了。

    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早朝之前这位唐大人还亲热地与他打哈哈。可皇上一来,他就第一个出列弹劾楚名亭贪赃枉法、霸占田地、御下不严,要求皇上将楚名亭撤职查办。未等皇上开口,平素与楚名亭交好的大臣们一个个走出来,一一数说他罪状。

    赵明帝被吵得头晕脑涨,虽然他对楚名亭也颇有不满,但毕竟顾忌楚天放,不敢对他如何。没想到今日竟有那么多人同时弹劾楚名亭,其中还有许多属于楚系的官员。他看了看站在众官之首的相国方令信,道:“方卿,你认为该如何?”

    方令信也正在琢磨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说此事与楚天放那老家伙无关他是绝对不信的。能让朝中楚系官员同时弹劾一人,除了这只老狐狸无人能做到,但他为什么弹劾的是自己儿子呢。

    听皇上询问于他,方令信不敢不答,虽然他还没想清楚,但直觉告诉他不可附众议罢免楚名亭,于是说道:“皇上,楚尚书任刑部尚书一职已有近十年,虽然能力平平,但也兢兢业业,未曾出什么大错。如今只凭唐御史一面之辞就免去一尚书的官位,未免也太草率了些。”

    唐御史冷笑一声:“相国大人说下官是一面之辞,就是说下官空口无凭了?来人,把凭证抬上来。”

    两个御史丞官将一个箱子抬到大殿上。

    唐御史指那箱子对方令信说道:“相国大人请看。”

    方令信将箱中之物翻了翻,退后沉默不语。箱中全是楚名亭收礼的一些记录,还有一些在京城郊外霸占田地的状纸。官员收些财物、占几亩良田,原本是相当正常的事,但拿到早朝上来说,这足以定罪。况且唐御史既然敢把这些搬上来,必然是有根有据,容不得楚名亭抵赖。方令信与楚名亭并无深交,反而素有嫌隙,如今要他极力为楚名亭担保,方令信也并不情愿。

    赵明帝将呈上来的证据看了看道:“既然如此,方卿认为该如何处置?”

    方令信躬身答道:“既然证据确凿,当免去楚名亭尚书之位。念在他在刑部多年,也算勤恳,就下放到幽州任太守吧。”他始终不愿对楚名亭处罚过重,总觉得其中有蹊跷。

    赵明帝点点头,道:“楚名亭”

    楚名亭不等皇上将话说完,出列道:“楚名亭罪有应得,甘愿去幽州。”

    楚名亭此刻心灰意冷,他不是一个蠢人,深知今日之事必是自己父亲安排,而他事前竟没得到一丝消息,显然父亲已不将他这儿子放在心上。

    赵明帝道;“那好,限你三日离京,赴幽州上任吧。”

    楚名亭将顶帽卸下,放在地上,对赵明帝拜了三拜,退下殿去。

    赵明帝突然想起一事,南线捷报尚未告知群臣,清了清嗓子道:“众卿家。南线大营统领楚名棠传来捷报,南线大营与齐国交战数日,歼敌军十万余人,彻底摧毁南齐水师大营”

    朝堂之上突然传来声异响,众臣都向方令信看去,只见他紧握双拳,脸色铁青。

    方令信知道,他阻止楚名棠入朝的最后一个借口已经不在。但他实在没想到,楚天放竟然如此决断,几乎将自己的儿子置于死地。

    楚名亭浑浑噩噩地回到府中,只见父亲楚天放已在庭院中等着他。

    见到父亲,楚名亭怒气丛生。但话到口中,却又咽了下去,在父亲虎威之下,他实在没有勇气发火,只好恨恨地返身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