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213部分

楚氏春秋-第213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兆彦默默点头,他知道薛方仲说的一点都不错。而孟德起久处北疆,对京城的事知之不深,只知楚铮深得楚名棠宠爱,但却不知他已是楚家的少宗主,这当朝驸马更让孟德起深为忌惮,他们这些平民出生的将领在朝中最大的依仗便是皇权。孟德起不由看了楚铮一眼,暗道如此说来这少年背后有着朝中各大势力的支持,难怪薛方仲为他特意下贴。

    大帐内只剩下了五人,亲兵也走的干干净净。楚铮无奈为每人添上茶水,就属自己官职最低了,这事自己不做谁来做?

    薛方仲端着茶盏沉吟良久,忽道:“孟统领可能有所不知,突厥大军来犯北疆之时,派使臣前往咸阳与我大秦商议联手攻赵。”

    孟德起和樊兆彦都吃了一惊。北疆大军原本就是仓促应战,如果再与西秦为敌,形势之恶劣简直不堪想象。

    “诸位请放心,我大秦皇上又岂会被突厥这种雕虫小技所惑,稍加询问便命人将使臣拖了出去。只是这使臣来历有些蹊跷,乃是一汉人,而且是你们赵国重臣之后人。”

    孟德起一惊:“此事当真?”

    薛方仲点点头:“此人原名程浩然,奉突厥可汗沙钵略之命进入中原。踏入咸阳后便化名为程无彦,无彦便是无颜,程氏一族宗祠就在咸阳城内,他为胡蛮效力又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薛某北上时将这程无彦也押至北疆。薛某与孟统领一般对突厥知之甚少,一路上对此人亦是以礼相待,时常与他闲谈。有一晚薛某设下酒宴款待,此人酒后失言,方得知原来他是赵国开国九大世家中程家后人,其祖父曾任北疆大营偏将一职。”

    樊兆彦满脸阴沉,道:“如果此人所言所实,那他的祖父想必就是那程通了。当年程家依附董家把持朝政,我朝武帝诛杀这两大世家时,程家京城子弟无一幸免,各地族人亦纷纷就擒。唯有这程通似早有准备,朝廷密旨还未到大营,他不仅已带走了麾下两百亲兵,还将北疆附近两郡的程氏族人一并接走,从此不知所踪。想那程家先祖程大将军随我大赵太祖南征北战驱逐胡蛮,立下不世功勋,没想到子孙却委身事贼投靠了突厥,程大将军若泉下有知,不知会是何种想法。”

    薛方仲继续说道:“据程浩然所言,突厥早已分列为两部,但一直维持着貌合神离之势,直至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沙钵略不敌,在程浩然之父程思非的劝说下,向东逃逸至北疆,此地原是胡蛮的居所,若不是被我秦赵大军所灭,这些突厥在北疆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孟德起听了一哂:“原来是一群败军之将,何俱之有?”

    薛方仲微微皱眉,道:“孟统领不可掉以轻心,沙钵略之败乃是被达头可汗从偷袭所致,若是正面迎战未必就弱了他。况且程家共有千余名男子在突厥军中效力,几乎遍布各个千人队,大都为军官,且是突厥将领的副手”

    樊兆彦忍不住一拍桌案,怒道:“好一群背宗忘祖的畜牲。”

    旁边楚铮忽然问道:“末将有一事不明,还请薛元帅指点。”

    薛方仲道:“楚将军请讲。”

    楚铮问道:“薛元帅方才说的都是程浩然酒后失言?”

    薛方仲点头道:“正是。”

    “末将觉得有些奇怪。那程浩然既是被突厥选派为使臣,想必定是程家的杰出之士,又怎会轻易酒后失言,而且将他程家之事几乎尽数告知,未免太不合情理了。”楚铮看着薛方仲,“莫非其中另有内情?”

    薛方仲目带赞许,道:“不错。那晚薛某命人将程浩然扶出帐后也感到有些怀疑。第二天薛某将他所说录于纸上放在他面前。却不想此人既不惊慌亦不辩解,从此一言不发。薛某苦思良久,倒也有些明白了。”

    “当日程浩然离开咸阳前,我大秦皇上命人将他带到程氏宗祠内,在程伯休父灵前,程浩然匍匐于地,一日一夜未曾抬头,待到军士抬他离去时,发现程浩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或许在此人心中天良仍未泯,故借酒装醉将突厥军情告知薛某。当然,这般猜测或许是薛某一厢情愿,但即便程浩然所言不实,也只有让我等战时决策更为谨慎,别无害处。”

    樊兆彦接口道:“听薛元帅的意思,此战亦必须谨慎,不得操之过急?”

    薛方仲咳嗽一声,道:“薛某只是将程浩然之事通报于二位统领知晓。此事以前不曾提起,一来这突厥使臣确是到过咸阳,怕惹出不必要的猜忌;二来程浩然之言若是属实,秦赵两军书信来往难免会出纰漏,若是如此反倒是害了他,因此拖到了今日。”

    楚铮若有所思,喃喃说道:“如此说来,程氏一族内未必都是铁了心为突厥卖命,或许我等可在此事上做些文章。”

    樊兆彦道:“程氏族人隐匿在突厥大军之中,就算找到一个也未必是心怀故土。唯一一个有此迹象的程浩然定是程家首要人物之一,说不定就陪在什么沙钵略可汗左右,谈何容易啊。”

    薛方仲忽然站起身来,道:“事已说完,薛某暂且告退。”

    “薛帅留步。”孟德起忙道。

    “大赵军务我等秦人不便参与,薛某在偏帐静候佳音。”薛方仲头也不回,与沈从放一同径直走出了帐。

    楚铮心中暗赞,同是一代名将,薛方仲就比那郭怀油滑多了,难怪他身为武将在西秦亦可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薛方仲一走,大帐内气氛更显尴尬。孟德起和樊兆彦两人一口接一口的喝着茶水,楚铮对着个小火炉,手中拿了把扇子扇啊扇的专心致志烧着水,看来颇有当一个职业茶僮的潜质。

    几个亲兵在大帐门口探头探脑,不知是否应该进帐清扫。樊兆彦大眼一瞪:“看什么看,所有人等在大帐十丈外候命!”

    亲兵们吓得一颤,转眼间全都消失了。

    孟德起放下手中茶盏,冷冷说道:“好威风啊,樊副统领,你今日这般做法,心中可还有‘军法’二字?”

    樊兆彦既是开了口,也不再客气:“统领大人,樊某平时虽有些阳奉阴违,但对于军令从不含糊,但此次樊某是铁了心与你斗上一斗,否则北疆大营会被你带入万劫不复之境。”

    孟德起咬了咬牙,自己虽是北疆大营统领,兵部又授予全权决断,对北疆众将拥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樊兆彦决不在此列,他不但是副统领,麾下几万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而且朝中背景远胜自己。何况大营内还有一个王明泰正虎视眈眈,此人对统领之位亦是垂涎已久,自己若是真与樊兆彦两虎相争,最终受益者多半是这王明泰。

    孟德起权衡再三,不得不放缓了语气:“不管如何你不该当着秦人的面与我为难啊。”

    “此举也属无奈,可樊某多次书信与统领大人商讨此事,却全无回应,最后还送来兵部那十六字文书威慑樊某。樊某好歹也是一副统领,难道没有参与之权么?”

    孟德起气极而笑:“你在北疆大营多年,当年王老统领和郭统领在位时,有哪位副统领如你这般放肆?”

    “王老统领对樊某有知遇之恩,樊某不敢妄评他老人家。而郭统领樊某虽与他私交不佳,但亦承认能在他这般名将麾下效力实是为将者生平之幸事,樊某对他心服口服。至于孟统领”樊兆彦摇了摇头,显然孟德起没什么可让他服气的:“领兵中规中矩,罕有失误,亦甚少有出彩之处。”

    楚铮也暗暗摇头,嚣张啊,老樊实在太嚣张了,且不管孟德起军事才能如何,起码这统领当得不甚合格,无御下之能。想当年父亲在南线大营时,对麾下诸将能收则收,不能收服就格杀勿论,反正天高皇帝远,有何可顾忌的。记得有一位不知姓什么的高级将领也如樊兆彦这般不把父亲放在眼里,结果外出巡查时死在长江里,据说是被南齐水贼所杀,连尸体都没找到。

    孟德起冷哼一声:“孟某才智平庸,自然不能与王老统领和尚书大人相提并论。只是你今日这般做法,若使赵秦联盟因你而毁,看你如何向朝廷交待。”

    “统领大人多虑了,突厥不灭,赵秦联盟决不会破裂,否则西秦也不会驱逐那突厥使臣。只是统领大人原本处事沉稳,向来谋动而后动,大战初起,统领大人详装败退,趁突厥前锋部队冒进时反戈一击,歼敌五千。随后收缩兵力向秦赵边境靠拢,与秦军成犄角之势而守,突厥不敢再妄进半步,此举甚为高明,纵使郭统领掌兵亦不过如此。一月之前,统领大人还与樊某和张副统领等人商议,认为当前首要乃是与西秦联盟,开春之后仍以稳守并歼灭小股突厥为主,保存实力暗防西秦,樊某当时真可谓唯统领大人马首是瞻,不曾顶撞一句。如今统领大人却晕招迭出,四处调兵遣将欲与突厥决一死战,实在叫人费解。”

    “这又何奇之有?时势不同,战法亦需改变,西秦已由薛方仲亲自领兵,从大赵各地抽调的援军也已到位,可说实力大增。再说突厥远道而来,本应趁其立足未稳全力攻击。我赵秦联军共有三十余万,突厥不过二十万,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利于我方,为何不战?”

    樊兆彦摇了摇头,道:“天时且不说它,北疆草原无垠无边,基本无险可守,对敌我双方都是均等。地利原本是我方最占优之处,但若真如薛方仲所说有程家为突厥效力的话,当年程通在北疆大营十余年,恐怕已对北疆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至于人和,统领大人,这三十万大军真能当三十万来使么?”

    孟德起道:“此言何意?”

    “赵秦两国乃是世敌,谁又敢毫无保留全力进攻?当年郭统领与薛方仲追杀胡蛮亦是兵分二路,协同作战的次数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此。还有,战事后期,时任副将的谢晨育连同麾下四千儿郎离奇失踪,当时胡蛮已是溃不成军,怎会有余力反击,何况还能使四千余人无一逃生,岂不是咄咄怪事?有此前车之鉴,赵秦三十万大军能抵二十万来用已是不错了。况且在沙场之上,数十万人连绵几百里,古往今来哪一位名将敢说三十万大军定能胜过二十万?唯有步步为营渐渐蚕食,觅寻良机再予敌致命一击。”

    “这些只是寻常道理,统领大人领兵多年又怎会不知。”樊兆彦叹了口气,“为何还要借樊某之口说出?”

    孟德起不屑的说道:“樊副统领的目光过于短浅了,突厥只是一时之患,我大赵真正的对手只有西秦。要知战争最耗国力,与胡蛮一战令赵秦两国近二十年无力大兴干戈,如今我大赵元气稍复,朝中上下正全力调集粮草辎重准备与西秦之战,却不想突厥来袭,打乱了原定步骤。我北疆大营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朝廷多年积累的资源难免会让我等挥霍一空,若真如此至少又是十年无力再对西秦用兵,我等非但有愧于先皇,亦有愧于朝廷,有愧于”

    “放屁!”樊兆彦徒然一声大喝,声若雷鸣。守候在大帐外的亲兵自然也听到了,不由自主的又离帐远了几步。

    孟德起没想到樊兆彦竟会粗口相向,森然道:“樊兆彦,你眼中还有孟某这个大营统领吗?”

    樊兆彦丝毫不惧:“亏你还是郭统领的心腹爱将。郭统领平日说的最多的就是为将者以谋为先,其次方为勇,似你这般不顾敌我态势只一昧想要速战速决,这与莽夫何异?你可知这些年来我为何不服你?就因你只善打硬仗而不知变通,与胡蛮之战诸将中属你军功最大,但麾下黑骑军伤亡亦是最多。不错,樊某承认,对突厥你急于决战亦有取胜之机,胜算而且不小,但要搭进多少军士性命?北疆大营早不是打胡蛮时的北疆大营了,这么多年没战事,在军中已经形成一个断层,你到下面军中看看,那些校尉年龄近半与我等相差无几,都是当年胡蛮之战留下的老军士,麾下是一帮新兵,有的连人都没杀过。除了黑骑军勉强可比当年,其余诸营实力堪忧。似你这般战法非要将北疆大营打残了才高兴吗?”

    孟德起反唇相讥:“你也是领兵之人,应知无敌之师只有经历硬仗大仗方可锤炼出来。任你怎么说,孟某反正问心无愧!”

    “统领大人口中说得冠冕堂皇,”樊兆彦冷笑数声,“你我从最初同效命于王老统领帐下起,同袍之谊算来已有三十余年,你任统领后更是明争暗斗了十几年,樊某对你的了解恐怕还在华长风邱亦生等人之上,你的私心真当我看不出来吗?”

    孟德起强抑心中怒火,淡淡说道:“哦?孟某有何私心了,不妨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