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206部分

楚氏春秋-第206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老夫失言了,”薛方仲道,“你这么急着来到此地,莫非有何军情?”

    “正是。”沈从放道,“孟德起派人送信过来,约我等七天后在秦赵边境会面,商谈开春后与突厥作战事宜。”

    薛方仲想了想道:“是该坐下来谈谈了。回复孟德起,七日后我方在十里坡恭候大驾。”

    沈从放应了声是,招手将一亲兵叫了过来吩咐了几句,那亲兵俯首一礼后离去。

    薛方仲轻叹一声道:“可惜此次郭怀没来,不然相隔十余年后,老夫能再度与他联手御敌,那是何等快事,孟德起较之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沈从放点了点头:“是啊,孟德起善于打硬仗,用堂堂正正之师歼灭来敌,当年与胡蛮决战他在郭怀麾下任左将军,所属五万兵马自始至终秩序井然,丝毫不乱,虽说最后只剩下万余人,但也全歼胡蛮单于的三万亲卫,战功卓著。但此人不善于用奇兵,与他对阵,只要兵力不落下风,末将一无所惧。”

    “话虽如此,但从放你也未必能胜过他。孟德起进取或显不足,但守成却是绰绰有余,郭怀任命他为赵国北疆大营统领,也算是慧眼识才了。”

    薛方仲忽似想起一事,道:“从放,另派一人回大营,给孟德起的信上再加上一句,就说老夫想见见那名叫楚铮的参将。”

    沈从放一愣,他不明白薛方仲为何对一个小小的参将如此在意。自从在细作的密报中发现赵国北疆大营新增一名叫楚铮的参将,薛方仲就似对此人极感兴趣,不断下令命细作收集此人信息。沈从放身为统领十几万兵马的大将,原本也无暇关心此事,但今日薛方仲特意提出要见这人,不由感到奇怪了。

    “大帅,那楚铮究竟何许人也,能得大帅如此看重?”

    薛方仲看了他一眼道:“他是当年赵国北疆统领王烈的外孙,也是如今朝中太尉楚名棠之子。”

    “那又如何,”沈从放道,“末将素知赵国北疆大营那些将领个个桀骜不驯,以就算楚名棠亲至恐怕也要让他们三分。”

    薛方仲叹了口气,道:“从放,你还记得老夫义女巧芸吗?”

    沈从放笑道:“自然记得了。末将虽只是见过她寥寥数面,但对其印象极深,记得她十余岁时便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而且颇有见地,若不是一女子,末将早向大帅将她讨要至军中来了。后来听说她深得皇上宠信,末将也就断了这心思了。”

    薛方仲淡淡说道:“她已于数月前背叛我大秦,投靠的就是这楚铮。”

    沈从放有些明白了,见薛方仲脸色不善,安慰道:“反正平日大帅对这女子也颇为不喜,她既是如此忘恩负义,那就由她去吧。”

    薛方仲摇头苦笑道:“从放,你若知道这几年来我朝天机阁一直由她掌管,就不会说得这么轻松了。”

    沈从放如若雷殛:“什么?那我大秦在赵国的密探”

    “已被尽数铲除,”薛方仲缓缓说道,“就连我兵部的人也是所剩无几。”

    沈从放喃喃说道:“怎么会这般?大帅,那为何放任她投向赵国,应早日杀了才是啊。”

    薛方仲沉默不语,心中忽有了一丝悔意。这些年来他在朝中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百官无不对他唯唯诺诺,就连秦王也是言听计从,唯有这薛巧芸常与他争执。当时薛方仲只觉得她仗着皇上的宠爱,连自己这义父也不放在眼里了,又见皇上对她迷恋渐恋,此女又颇有野心,他担心后宫乱政才对薛巧芸起了杀机,想借她去赵国之时将之除去。可如今想来,薛巧芸与他争执之事多数有自己考虑不周之处,在秦王的调解下,二人合力所办的事几乎尽善尽美,而这几年来铲除世家余孽、围剿赵国密探,薛巧芸也可说居功至伟,可这样一个女子竟硬让自己逼得投奔了赵国。

    薛巧芸若真是自己的女儿有多好啊。薛方仲默默想道,那自己定会对她疼爱有加无比怜惜。有时想想真是可叹可笑,几个亲生子女无一成器,而义女和如义子一般的沈从放却都是如此的出色。

    沈从放忽断然说道:“大帅,那些密探折了也就折了,但她既是掌控天机阁好几年,对我大秦状况肯定了如指掌,决不能容她再留在世上,就算动用寇家、佛魔二门一齐出手,也定要置她于死地。”

    “谈何容易啊,从放。”薛方仲轻叹一声,“巧芸临阵倒戈,以致魔门实力大损,佛门已经不问世事,仅靠寇家难以成事。何况据报巧芸已长住在楚家,若轻易就能入内将她杀了,那杀楚名棠亦非难事了。若仅靠江湖中人便能成事,还要我等这等为将者作甚?试想从放你身处十万大军之中,就算寇家和佛魔二门联手,能取走你性命吗?”

    沈从放无言,良久才道:“薛巧芸为何投奔赵国?皇上对她如此宠爱,女子所能拥有的一切她都唾手可得,赵国又能给予她什么。”

    薛方仲最不明白的也是此事。薛巧芸在薛府十年,薛方仲对她极为了解,此女虽处事圆滑世故,但内心极为刚烈。五年前薛方仲长子酒后欲对她非礼,薛巧芸抵死不从,见无路可走之下举匕自尽,幸亏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小命,秦王为此事雷霆震怒,只是看在薛方仲面子上才只将其子打了五十棍了事,薛巧芸自此便搬到了潇湘别院居住。正因如此,薛方仲听闻她要去赵国不但未曾阻止,反而在一旁推波助澜,认为似这等女子决不会屈于强势之下,何况一女子落入敌手,所受的屈辱更是数倍于男子,以她的才智到了紧要关头总能找到机会自尽。可万万没有想到薛巧芸竟似主动投诚,正如沈从放所说的,她这般做又有何好处了?若见事不可为,大可逃回秦国。但据他所知,薛巧芸一点想逃离的举措都没有,完全是心甘情愿留在赵国。但更为奇怪的是,楚名棠竟然也同意她与其幼子楚铮的婚事,或许此事还有可能楚名棠认为一女子不足为虑,但将化名成奉之的韩之枫提拔为吏部尚书则让薛方仲真的瞠目结舌!得到此讯后,他一人独自在书房内思索至天明也没想清楚其中缘由,难道楚名棠会如此信任两个他国奸细,一点猜忌心都没有?薛方仲头晕脑涨之下一度还曾猜测莫非薛巧芸效仿西施委身侍吴王,暗中仍为故国效力?但往深里一想自己都觉得可笑,且不说别的,就算她日后为大秦立下不世奇功,皇上后宫也不可能再有她一席之地,薛巧芸何许人也,岂会做如此傻事。

    “从放,老夫此番要见那楚铮就是因为巧芸。老夫平日虽对她颇为不喜,但亦承认此女才华之高我大秦无几人可及。何况巧芸眼高于顶,即便对皇上亦是忽冷忽热,如今竟委身于还小他两岁少年,只能两种可能,一是那少年不过是碌碌无为之人,巧彤用美色迷惑他而另有图谋,再则这少年乃天纵奇材,连巧芸都为之心折。若是后者,这楚铮又是楚名棠之子,日后定是我大赵头号劲敌,老夫与他即然都到了北疆岂能不见。”

    薛方仲开玩笑地道:“再说了,巧芸虽去了赵国,但在名份上还是老夫义女,这楚铮想要迎娶巧芸,总要问问老夫的意思吧。”

    沈从放也不禁笑了起来:“只怕未必吧,大帅,这楚铮既想娶巧芸,定会对她来历讳言莫深,想让他向您行晚辈之礼,恐怕难啊。末将猜想他还不一定敢来。”

    “不来?”薛方仲冷笑一声,“从放,你去准备两张请帖,一张给孟德起,另一张便给这楚铮。如此他再不来,赵国北疆大营恐怕就流言四起了。”

第125章 火 狐() 
楚铮并不知道薛方仲已经下贴子要见他这干女婿了,此时他正哼着小曲走在回北疆的路上。

    不出所料,吕问天看了陆鸣所临摹的华长风那封信后,无奈接受了楚铮送去的辎重并答应了北疆大营提出的条件,数日后便派遣齐伍领五百儿郎出发了。吕问天这也是迫不得已,往年冬季还有一些来往的商队可供掠夺,今年战事一起,商队已经绝迹,赵秦两国的军中辎重也都派了重兵把守,灰胡儿几乎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楚铮随后在那里转了一圈,只见多数灰胡儿的帐篷破烂不堪,一家好几口人只能挤在一个被窝内依靠体温取暖,这哪象一个马贼窝,简直是如个难民营一般。楚铮算了下,这不到万人的灰胡儿若是连家小一起算进去竟然有四五万之多,自己带来的九千人的军粮至多能支撑一月时间,当下便向吕问天许诺自己回营后便再送两月的粮食过来。吕问天见楚铮如此豪爽,不由心生感激,毕竟他背负着这几万人的生存大事,压力之重非常人所能忍受,因此当楚铮要求他派一人随他同去北疆大营时看看还有何所需时,吕问天稍稍犹豫了下,灰胡儿中只有军师秋仲伊是汉人,为了不引人注目便让他随楚铮一同去了。

    楚铮与秋仲伊策马并肩走在车队前面。听着楚铮哼的那调子极为怪异的小曲,秋仲伊实在有些不堪忍受了,只好出言打断道:“将军所吟的是什么曲子,秋某怎么从未听过。”

    楚铮哈哈一笑:“此曲名为满江红,咳京城前些时日比较流行。”

    “满江红?”秋仲伊迷惑不解,“这是何意?”

    楚铮将那首词背了一遍,秋仲伊只听得血胲贲张:“此曲真可谓道尽中原人的心声。楚将军,此曲不知何人所写,秋某有生之年若有机会定要拜见。”

    楚铮脸一热,这词原本是岳飞写的,可在这世上成了他和苏巧彤合著的了。不过历史既已改变,前世两晋和南北朝那些名人如王羲之陶渊明祖荻等人都已不复存在,岳飞恐怕也不会再现世间了,如此想想楚铮不由心安了些。

    “这个本将军离京较为匆忙,何人所写亦是不知,秋先生若是去了京城一问便知。”

    秋仲伊露出失望之色:“原来是京城中人所写,秋某此生恐怕没有机会去上京城了。”

    “这有何难,能与秋先生相识实是平生幸事。”楚铮说道,“日后只要我楚铮在京城,秋先生若是来了在下定会盛情款待。”

    秋仲伊摇了摇头:“秋某身为灰胡儿军师,恐怕早已在刑部备案,岂敢再连累楚将军。”

    楚铮笑道:“秋先生尽可放心,只要住到了在下府中,就算刑部尚书方令白也不敢上门来拿人。”

    秋仲伊心中一动,问道:“楚将军,请问当朝太尉楚大人是将军何人?”

    楚铮微微拱手:“正是家父。”

    原来如此。秋仲伊恍然,难怪这少年小小年纪就已身居高位。

    楚铮看了他一眼,忽问道:“在下听闻灰胡儿都是胡汉混血,秋先生既是汉人为何混迹其中?”

    秋仲伊怅然道:“秋某原本是定州人氏,自幼随着隔壁的私塾先生读了不少书,但因家境贫寒始终无出头之日。后因与一泼皮无赖起了纠纷,一怒之下错手杀了他,只好流落到北疆。这一晃已经十余年过去了。”

    “那秋先生家中父母可尚在?”

    秋仲伊点点头:“秋某这不孝子虽令二老吃了很多苦,但天幸在几位兄弟的照料下二老身体还算康健。”

    楚铮摸了摸下巴:“秋先生可曾想过重回故里,在下倒可以帮些小忙。”

    秋仲伊目露警戒之色,淡淡说道:“秋某此生决意老死北疆,不必烦劳楚将军挂怀。”

    楚铮嘿嘿笑了几声,不再往下说了。

    一行人又走了半日,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黄昏的夕阳洒在雪地上,皑皑的白雪泛出一丝淡红的光芒,远处的山峦衬托着一轮红日,显得分外巍峨。

    看着此景,楚铮不禁有些迷醉了,轻声叹道:“江山似画,如此多娇,引自古无数英雄竟折腰。”

    身旁的秋仲伊讶然地看了他一眼,暗想这少年将军志气不小啊。微一思索,秋仲伊不由打了个寒颤,以他的聪明才智,自然听出这几句话中隐藏的深意。

    这倒有些冤枉楚铮了,他只是顺口引用并加以改编而已。这世间已经有了一个苏巧彤,涉及“前人”的诗词,楚铮已经习惯性的加以攥改了。

    楚铮察觉到秋仲伊神色有异,不过也没放在心上。他这一生转世在楚家,又摊上楚名棠这样的父亲,楚铮平日里虽外表谦和,但内心极其狂傲,不然也不会没禀明父亲就先动手毒死赵庆了。

    “秋先生,你看,”楚铮挥鞭指指前方,豪情大发,“天地是如此的广阔,男儿正可大展胸中抱负。我楚铮既是来到了北疆,不管是突厥还是胡蛮,都要让其在本将军的马蹄下颤抖。”

    一个洪亮的嗓音接口道:“楚将军真乃豪气盖世,末将卫泰愿追随将军左右,不破突厥誓不还。”

    楚铮听了心中舒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