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179部分

楚氏春秋-第179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巧彤知楚铮存心拆台,白了他一眼。楚名棠喝道:“铮儿,巧彤方才所说极其有理,你可要谨记于心。”

    楚铮闷声应道:“是,父亲。”

    苏巧彤大感解气,笑道:“楚公子,方才小女子只说了民心所向乃国之根本。但仅此自然远远不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女子觉得正因秦赵多年对峙,加上北疆又有胡蛮在侧,两国贤臣名将才层出不穷。小女子在秦国多年,觉得秦国尚武之风极浓,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其子弟都对从军颇为踊跃,今日看来赵国亦是如此。难怪中原四国数百年来都是秦赵争锋,南齐和东吴只能偏安江南,从未踏入江北半步。如今北疆突厥来犯,大赵朝野上下都明白家与国何为重之理,因此楚公子一句无意之言,竟能让上万禁卫军将士愿与之北上抗敌,此乃民心所向,不论将士还是家中双亲,其拳拳报国之心可嘉,不可损之丝毫。”

    楚名棠点头道:“有理。可愿去北疆之人过万,就算本相许可,朝议时恐怕也无法通过。”

    苏巧彤道:“自然不必去如此多,就由楚公子从中选拔出三千将士,只相当于禁卫军一营,官宦平民子弟各半,随公子一同北上。此事无需借用朝廷名义,只以个人意愿,而朝廷则应对此大力宣扬。”

    楚名棠摇头道:“此举本是大违军纪,不追究其罪已是宽容之极,如何还能大肆张扬。”

    苏巧彤一笑,说道:“小女子有一事向楚伯父禀报。”

    “苏姑娘请说。”

    “前段时日小女子随公子从南线归来,发现突厥入侵之事已经传遍大赵境内,各地官员却对仍对此遮遮掩掩,以致民间流传尽是些猜测之辞,其荒唐之处让人忍俊不禁。另因北疆战事,地方官员不通报原因却征比往年多了近三成的粮,百姓怨言已起。”

    楚名棠皱眉道:“当真如此?征粮乃不得已之事,但民间谣言四起看来本相过于注重朝堂,忽略民间之事了。”

    “楚伯父乃一代贤臣,关注百姓疾苦,但一人之力终有穷尽时,难免会有疏忽之处。下面的那些官员可能认为此事不足为虑,却不想百年前胡蛮入侵中原屠戮百姓之事在民间仍记忆犹新,闻北疆又有战事难免有些恐慌。若不加以疏导,万一北疆战事有何闪失,民心不定,百姓动荡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楚名棠深以为然,两眼看着苏巧彤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小女子认为突厥入侵之事与其让百姓胡乱猜测抱怨,不如由朝廷出面,张榜告知民众真相,激起其同仇敌忾之心,更要让他们明白,将士们沙场杀敌,并非是为君王效命博取功名,而是保家卫国,为了大赵千千万万百姓,为了他们的父老乡亲安危而战。”

    楚名棠一击掌:“说得好。”

    苏巧彤瞟了楚铮一眼,道:“楚公子此次无心之失,引来上万禁卫军自愿奔赴北疆,其中不乏官宦子弟,犹为难得。据小女子所知,赵国世家与平民之间虽不能说水火不相容,但世家子弟欺压寻常百姓之事处处可闻,百姓心中不满日益加深。小女子方才提议三千禁卫军将士中官宦平民子弟各半,正可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公子出征后,朝廷想法将此事昭示天下,着重于官宦子弟弃京城富足安逸不顾,置生死于度外,去北疆冰天雪地中与平民子弟并肩作战抵御突厥嗯,还是称之为胡蛮吧,百姓心中应对其更为熟悉和痛恨。如此双管齐下,既可让赵国百姓关心北疆战事,亦可缓解他们心中不满,日后朝廷无论征粮还是招兵,定能事半功倍。”

    楚名棠长叹一声:“巧彤此举真是高明之极,不过若只是张榜告示恐怕不足以让百姓明白此中道理。”

    苏巧彤轻笑道:“张榜告示确是呆板了些,多数百姓尚目不识丁,若只听人口述,到后来不知又会出何传言。小女子有一法,招十数名能言善道之人,将张榜告示之事以唱戏的形式表演出来,不知楚伯父认为如何?”

    楚铮暗叹:得,从此后世梨园祖师不会再是唐明皇,而是苏巧彤了。

    楚名棠有些茫然,道:“唱戏?”也难怪楚名棠不解,此时戏剧的形式尚未出现,各大世家有何喜事,最多召些美貌女子边舞边吟唱些诗句而已。

    楚铮插嘴道:“父亲,此事巧彤曾对孩儿说过,孩儿亦觉得大有用处。”楚铮自然也知道宣传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战时,一部上佳的影视剧可以激起全体国民的激情。

    两人向楚名棠详细介绍如何编出一个剧本,尔后分配各个角色,如何上台表演。道理其实很简单,楚名棠一听便明白了,楚铮和苏巧彤更是熟门熟路,你一言我一句瞬间便编出一个剧本来:一位朝廷大臣之子听闻北疆胡蛮来犯,抛下已有身孕的妻子毅然从军,夫妻临别对白更是煽情得楚铮都想吐:如果为夫战死在沙场,孩儿长大成人后,请夫人告诉于他,你父亲乃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为大赵的安危,百姓的安乐,为父死而无憾

    但这毕竟是这世界开天辟地以来第一部剧本,楚名棠听了不禁连声赞好,说道:“此事就此定下,铮儿下去后即刻招募人手,排练是叫排练吧,排练娴熟后为父定召集满朝文武前来观看。”

    楚铮苦着脸道:“父亲,孩儿后日就要起程赴北疆,仅挑选三千禁卫军将士之事就够孩儿忙的了,哪还有此空闲。这上万将士中恐怕有不少认为父亲只是让孩儿北疆历练,此行未必会有性命之忧,似这等人孩儿一个也不要。”

    楚名棠哼了声,道:“这等投机取巧之人,哪朝哪代都不会少。铮儿,自古有云慈不掌兵,你既是一军首领,沙场之上有异动者杀无赦,就算他是方家嫡系子弟亦是如此,朝中自有为父替你做主。”

    楚铮躬身道:“孩儿谨记父亲之言。”

    楚名棠看了眼苏巧彤,沉吟片刻道:“巧彤,那此事只好就交于你了。”

    苏巧彤裣衽一礼:“小女子遵命。”

    “不过方才所编此戏纯属杜撰,可否另排几出?我朝历代英雄辈出,其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你二人可到御前史官处查询,挑选些真实战事,但姓氏必须隐去。”

    楚铮暗赞父亲果然了得,这么快便举一反三了,笑道:“孩儿知道了,不过开国九大世家如今仅余三家,方家又历代皆为文臣,看来只能以楚王两家为主了。”

    楚名棠一哂,道:“若论战功,郭怀歼灭胡蛮十万大军,斩杀其大单于,绝不在本朝任何一人之下,你二人可把他也捎上,免得他人说我楚家心胸狭隘。”

    战争的宣传机器轰隆隆地开动了,楚铮暗道,忽又想起一事,道:“父亲,此举乃前人所无,巧彤忙碌一月也只可让京城中人看到。不如由吏部和礼部同命各县选派十人至京,在京中排练娴熟后再回各地,在半年内力争使大赵多数百姓看到此戏。”

    楚名棠点点头,道:“此事明日上朝为父便吩咐成奉之等人着手去办。”

    苏巧彤说道:“楚伯父,小女子认为戏中女子需要由女子来演,朝廷传命应特地提及此处。”苏巧彤前世最为反感男性花旦,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就起鸡皮疙瘩,既然自己开创了戏曲先河,定不让再有此事发生。

    楚名棠方才只觉新奇,未曾考虑到此处,此时闻言有些犹豫,赵国男女之防虽并不甚严,但在大庭广众之下非亲非故的青年男女同台而立并以夫妻相称,的确有些过份了,朝中一帮儒家弟子不知又要怎么说了。

    楚铮明白苏巧彤的意思,也道:“父亲,巧彤之言有理。此戏需逼真才可感动世人,试想一大男人在台上做娇娆女子状,恐怕台下之人未看就已先笑翻了。”

    楚名棠叹了口气,道:“这样吧,苏姑娘先将此戏尽快排练出来,等到朝中大臣们看过后再做决断。”

    楚名棠踱了几步,忽道:“铮儿你先下去,为父有话要问巧彤。”

    楚铮知父亲不会无缘无故便召苏巧彤至此,无奈地说道:“孩儿遵命。”

    楚铮走后,面对着当世第一权臣,苏巧彤心中着实有些不安,秦王虽是一国之君,但他对自己存有爱慕之心,在其面前倒也能应付自如。可在楚名棠面前苏巧彤自觉一无所恃,秦国天机阁内关于这位赵国太尉的资料整整放了几大柜子,苏巧彤曾详细看了不下数十遍,此人从一楚氏旁系贫家子弟官至太尉之职,掌控赵国朝政大权,杀伐决断,心狠手辣,除了有些惧内外几乎没有任何弱点。也许他才是当世真正的枭雄,楚铮与之相比终究还是稚嫩了些。

    楚名棠坐了下来,说道:“苏姑娘,本相久闻西秦兵马大元帅薛方仲有一义女,才华绝世,深得秦王器重,以弱冠之年便执掌天机阁,只是没想到还会与你有见面之日。”

    苏巧彤干笑道:“楚伯父过奖了。”

    楚名棠摇头道:“本相所说绝非过誉之辞。苏姑娘应知本相生平宏愿便是灭秦齐吴三国,使中原重归一统,自任太尉以来,本相派往西秦共七批细作一百二十二人,却仅有一十三人生还。整整三年,与一人较量从未占过上风,实是本相生平仅有之事。”

    苏巧彤小心翼翼地说道:“楚伯父,秦不同于赵,昔日世家余孽时刻不忘刺杀秦王,因此天机阁眼线遍布咸阳城,任何外来人士都难以隐藏,而非仅小女子之功。且小女子费尽心机,仍让这十余人逃出咸阳城,还带走了秦国东线各级将领名册,说起来还是小女子输了一筹。”

    楚名棠微微一笑,道:“此事怕是苏姑娘有意为之吧,当时本相真正想要的是秦国东线兵力部署详图,那些人带回的却是张仿制的,是否出于姑娘之手?”

    苏巧彤松了口气,轻笑道:“楚伯父果然看出来了,方才小女子还不敢提及此事。”

    楚名棠目带赞许之色,道:“此事本相若还需苏姑娘暗中提醒,那真可算完败于你之手了。”

    苏巧彤道:“楚伯父雄才大略,无论运筹于朝堂还是决战于沙场,皆从未遇敌手,小女子只在雕虫小技之处略有所得,与伯父相比实是望尘莫及。”

    “于小节可观大处,苏姑娘过谦了,”楚名棠神色忽变得肃然,说道,“不过本相有一事始终不明白,苏姑娘,秦王可给予你的远胜铮儿,只要你愿意,荣华富贵垂手可得,又怎么会钟情于乳臭未干的铮儿?毋要再说你本是平原城人氏,这等话本相是不信的。”

    苏巧彤心中咯噔一下,这应是楚名棠对自己最后的考验了,也是最紧要的一次。楚铮杜撰自己乃是他儿时在平原城的旧友,原本只是说给柳轻如和武媚娘听的,没想到苍乐山之事突然败露,柳轻如无奈之下只好将此告知了楚名棠夫妇。但要取信楚名棠又谈何容易,楚名棠若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就算编得再怎么天衣无缝也无济于事。

    苏巧彤低着头,心思飞转,忽然心头一动:楚夫人上哪儿去了,她今日应该并未出府,以楚夫人对楚铮的疼爱,楚名棠训斥楚铮,她应该在场才是,莫非

    苏巧彤偷偷瞥了一眼,只见书房内室之门挂着门帘,心中顿时有了数,坦然一笑道:“楚伯父,小女子身世之事,楚公子亦是一片苦心,他如何说小女子也就如何应了。”

    楚名棠有些意外,没想到苏巧彤径直就承认了,不由冷哼一声:“果然不出本相所料,那你既是深得秦王宠爱,为何要来我大赵?”

    “秦王确是欣赏小女子之才,更愿立小女子为妃。身为一女子又有何权来选择,西秦女子二八年纪便可成婚,小女子年已十九,先前多次拒绝入宫,各般借口都已用尽,眼见再也无法推脱,便找了个借口前来赵国,只想拖一时是一时。”

    楚名棠问道:“那你究竟为何不愿进宫?”

    苏巧彤苦笑道:“楚伯父对小女子想必有所了解,应知小女子虽是薛方仲义女,但本是一个山村孤儿,一入宫门深似海,以此身世在宫内如何处之?秦王愈是宠爱,愈会招人忌恨,何况历朝历代对后宫涉政极为忌讳,义父薛方仲亦因此对小女子极具戒心。至于荣华富贵,楚伯父认为小女子会贪图这些吗?”

    楚名棠想了想,道:“不错,以你之才,定是期望能大展宏图,不会甘心只用于嫔妃之争。可这也不足以说明你为何要委身于铮儿,况且你也该知铮儿未必能立你为正室。”

    苏巧彤轻叹一声,道:“此事说来极为玄妙,楚伯父未必会相信。若要怨只怨上苍为何让小女子生在了秦国,而非大赵。”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脑,楚名棠不解道:“苏姑娘此言何意?”

    苏巧彤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