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氏春秋 >

第107部分

楚氏春秋-第107部分

小说: 楚氏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娘想了想笑道:“损人不利己,说得很贴切呀,魔门中人行事时常如此,不过公子与魔门关系匪浅,也可算出身魔门吧,这一来岂不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

    楚铮不想与她在言辞上多做纠缠,道:“武媚娘,这三年来你我从未谋面,深夜前来找我究竟是为何事?”

    武媚娘也收起嬉笑神情,道:“媚娘想与公子做番交易。”

    楚铮一哂:“你我之间又有何交易可做,难道不成要我助你成为大赵皇后不成,此事好像不需我相助吧。”

    武媚娘道:“看来公子对媚娘成见颇深。也罢,媚娘先将欲求之事告知公子听。”

    楚铮做了个请的手势,笑道:“在下洗耳恭听。”

    武媚娘吸了口气,说道:“请公子在储君未对付楚家之前,莫取了他性命。”

    楚铮脸上笑意顿时凝结,双眉缓缓皱起,冷冷道:“娘娘怎会说出这番话来,不知究竟是何意思?”

    武媚娘盯着楚铮,一字一句说道:“公子当年安排媚娘入宫服侍储君,不知又是何用意?”

    楚铮沉默半晌,道:“武媚娘,你可知道当年我为何不杀你?”

    武媚娘嘴角泛出一丝笑意,道:“怎么,今日公子后悔了?媚娘曾将性命交予公子手中,公子只是看不上罢了。”

    楚铮摇头道:“并非此意,在陈县初见你时我便知道你这女子不可小觑。当初不杀你,一来确是心慈手软了些,二来也想看看你在宫中能掀起多大风浪。如今看来倒也不失所望,不但叶门未能奈何得了你,储君更是被你迷得晕头转向,不过仅凭此就欲与我较量,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吧。”

    武媚娘道:“不错,且不说在朝堂内,即使在内宫中,有琳妃娘娘在,楚公子取媚娘这小妃子性命也是易如反掌。储君这人是指望不得的,无勇无谋,媚娘若是死了,他最多悲伤个几天,根本无力对楚家发难。媚娘甚有自知之明,此番来是与公子交易的。”

    楚铮冷笑道:“你凭何与我交易?大不了将储君与成家勾结之事全盘托出,纵观京城近期动态,他们只有在皇上大猎时才有机可乘,你今日不来找我,我楚铮也自信能让他们成事无望。武媚娘,你把你自己看得太重了,以你的根基,尚不能与我谈何条件,储君倒还有些资格,不过以他的性子,是决计不会来找我的。”

    武媚娘愣住了,自己所料果然没错,楚铮早已对苏巧彤和成家起了疑心。武媚娘心中忽然一寒,既然他早已知道此事,何不禀报楚名棠将成府中人尽数抓捕,为何还要与之周旋,他是想一网打尽还是想借此别有用心?

    武媚娘心乱如麻,口中却仍强硬道:“媚娘此次前来,便是代表储君之意。秦赵两国大战在即,无论成奉之和苏巧彤是何来历,有此祸心已是罪不可恕。储君亦是以大赵为重。”

    总算把这武媚娘的气焰给压制住了,楚铮暗暗想道,似这种聪明女子只可用强势才可令她俯首。不过武媚娘虽聪明,参与朝堂之争还是稚嫩了些,成奉之和苏巧彤欲在大猎之时有所图谋,楚铮也只是推测而已,武媚娘果然承认,看来是真有此事,如此一来皇上大猎之时更要小心应对了。

    “储君此举令在下深感敬佩。呵呵,请娘娘放心,日后储君若登上皇位,在下必忠心耿耿,做个国之栋梁。”

    武媚娘哼了一声,眼前这人什么都像,就不像个忠臣。不过只要赵庆不徒生是非,还是有望能够顺利登基的。

    “公子之言甚是。楚家历来为大赵支柱,公子忠君报国之心,媚娘定会转告储君。”

    楚铮看了一眼武媚娘,道:“娘娘对储君维护得很啊,难道真是日久生情了?”

    武媚娘道:“如果媚娘说是,公子信不信?”

    楚铮淡淡说道:“这又与我何干?”

    武媚娘垂下眼帘,失望之情一闪而过。

    楚铮忽然笑道:“娘娘既然来此,想必对大猎时成奉之的计划有所了解了,何不说来听听?”

    武媚娘看着楚铮皮笑肉不笑的样子,恨不得转身就走,终究还是忍了下来,将当日在成府中所听到的一一说了。

    武媚娘走后,楚铮思索着她方才所言,不觉有些失望,武媚娘也只是知道大概而已,对其中细节并不清楚。不过此女行事当断则断,完全以利益为重,此番前来名是为储君赵庆,实则还是为她自己多一些,任由其下去还真是个大害。

    该是收手的时候了。

第64章 威逼诱降() 
大殿外浑厚钟声响起,九声过后,一个尖利的嗓音吟道:“上朝”

    原本有些驿动的众大臣登时肃然。虽然皇上已经很久没亲临早朝了,但方相国和楚太尉都在此,他们二人对早朝规矩要求之严更胜皇上,还是小心为好。

    成奉之瞟了一眼站在百官之首的楚名棠和方令信,只见方令信正闭目养神,楚名棠则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人,却令人感到有种不怒自威的霸气。成奉之忽感一阵颤栗,不由得低下头去。

    一个太监从殿后走了出来,道:“皇上口喻:朕龙体欠安,今日早朝由相国大人和太尉大人代朕主持。”

    大臣们齐声领旨。皇上快有半月未上朝了,众人都已见怪不怪了,由楚名棠和方令信主持朝政反而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处理政务效率高了许多。

    今日是方令信轮值,只听他咳嗽一声,道:“诸位,有事送呈,无事散朝。”相国乃朝中百官之首,楚家势力虽说在方家之上,但楚名棠在朝中众大臣面前仍对方令信颇为尊重,加上双方子女已结亲,他们之间这几年相处还算融洽。

    各部依次将需楚方二人批示的官文呈上,重大政务分别由承办官员向百官陈述。这几个月来楚名棠针对西秦调动各地兵马,牵涉到兵部的事务最多,兵部尚书郭怀深知缓急轻重,他虽与楚名棠和方令信不合,但也从未从中阻挠,反而也是出了大力,但早朝时却从不开口,由几个兵部侍郎负责向楚名棠禀报。

    大内总管连奇忽然匆匆走到殿上,喝道:“皇上驾到!”

    皇上不是龙体不适吗?众大臣面面相觑,楚名棠和方令信对望一眼,也是不明所以,只好站到各自位置,躬身相迎。

    “臣等恭迎皇上。”

    赵王走上大殿坐在龙椅上,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楚名棠看了赵王一眼,只见他虽面带病容,却满脸红光,有种抑制不住的喜色,暗想这几天好像没什么喜事啊。

    “朕今日来此,是向众爱卿宣布一事,”赵王扫视一眼宽广的大殿,嘴角忍不住露出几分笑意,“储君宫内传来喜报,侧妃杨秋儿已有身孕,朕终于有孙儿了。”

    大殿内一片寂静。

    杨秋儿?她是谁?众大臣都在不停地思索着。储君赵庆自从立武媚娘为妃,从此对另两个妃子再也不感兴趣,数年前这二人都已被打入冷宫,只可惜武媚娘肚子不争气,三年来毫无动静。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杨秋儿?

    原来武媚娘知道自己虽得赵庆宠爱,但腹中无子始终是她最大的劣势,宫中已有不少针对她的风言风语,可她至今仍是处子之身,哪能有身孕。前日得知贴身宫女秋儿之事后,武媚娘想了想,还是与赵庆说了,反正他在清醒时也曾几次宠幸过秋儿,也不会露什么马脚,而且秋儿对她极为畏惧,知道武媚娘随时可以取她性命,绝不敢违背她。赵庆得知此事也十分高兴,马上跑去禀报赵王。赵庆无后一直是赵王的一大心病,闻此喜讯顿时老怀大慰,立刻册封秋儿为侧妃,并兴冲冲来到早朝向群臣宣布此事。

    楚名棠最先清醒过来,上前一步道:“恭喜皇上。储君有后,实是我大赵之福啊。”

    赵王看了楚名棠一眼,心想:这几年来你也就这句话听得顺耳些。

    众臣也醒悟过来,杨秋儿是谁干自己何事,看样子先前只是个宫女罢了,其腹中孩儿虽不知是男是女,但总是件喜事,于是也纷纷上前道贺。

    赵王笑呵呵地不住点头,并宣旨若杨秋儿生下的是皇孙,大赵国将大赦天下。楚名棠虽认为不妥,但见赵王在兴头上,也不便反驳,暗想:到时再说吧,何况那杨妃生儿生女机率各半。

    早朝在一片欢喜热闹中结束,成奉之走出大殿,忽听身后有人叫道:“成侍郎留步。”

    成奉之回头,见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唐孝康,忙施礼道:“尚书大人。”

    唐孝康扶住他笑道:“成兄,你我同殿为臣已有十余年了吧,何必如此客气。”

    成奉之有些不解,唐孝康是楚名棠的嫡系,对自己向来不冷不热,今天是怎么了。

    “不知尚书大人找下官何事?”

    唐孝康边走边道:“太尉大人交给吏部一件差事,为了配合西线用兵,要对当地的地方官进行一番调整,那些平庸无能的干脆免职了事,从各地调集确有才干的官员充实到西线,一切以战事为重。成兄,你在吏部十几年,对大赵国官员的了解本官也是望尘莫及,此事还需你多操心啊。”

    若在以前,成奉之得知能主抓此事必定大喜过望,这样一来就在西线安插潜伏在赵国的秦人就顺理成章了,可他现在只关心十几天后的皇上大猎,哪有闲心管其他事,何况征调官员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若过不了这个坎,一切都是白搭。

    成奉之道:“此事事关重大,下官恐怕难以胜任。”

    唐孝康道:“正因事关重大,此次西线官员任免无需顾及派别亲疏,你看兵部郭尚书对此战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这样吧,你我找个地方,坐下慢慢谈。”

    成奉之一怔:“尚书大人,不是去吏部?”

    唐孝康苦笑道:“吏部这地方成兄也不是不知道,人多嘴杂,官员任命尚未有定论,消息早早就已传了出去。太尉大人对西线官员之事极为重视,还是谨慎些为上。”

    成奉之觉得有理,便命下人驱车跟着唐孝康去了。

    “老爷,唐大人马车停下了。”

    成奉之走下马车,觉得此地甚热闹,抬头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

    万花楼?

    成奉之吃吃说道:“尚书大人,这不是青楼吗?”

    唐孝康笑道:“成兄,看来尊夫人管束甚严啊。你有所不知,万花楼内院有几处雅间,寻常人等根本无法接近,极为清静,正是谈事的好去处。”

    成奉之看看身上的官服,为难道:“这不大好吧,万一给御史参上一本可就麻烦了。”

    唐孝康颇为神秘的一笑:“成兄,请随我来。”

    唐孝康领着成奉之走进路边的一家布店,并不停留径直向里处走去。到了一间寻常人家卧房模样的屋子,唐孝康熟门熟路地打开一扇暗门,笑道:“成兄,请!”

    两人走了约十余丈,成奉之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已经出了地道,看了看竟是身处于假山丛中。一个青衣侍者站在一旁也不说话,行了一礼,将唐成二人请到一间屋内。

    唐孝康和成奉之分别坐下,那侍者为二人倒上茶水,轻轻退了出去。成奉之见此屋四周翠竹环绕,鸟语阵阵,不由得赞道:“好,此处真是别有洞天。”

    唐孝康推开身后一个暗格,只见挂着十余件衣物,道:“这些都是近日刚刚缝制而成,成兄若觉得官服不便,可任挑一件换上,过会儿可叫几位姑娘唱上几句小曲。”

    成奉之推辞道:“多谢尚书大人好意。下官就不必了,还是谈正事要紧。”

    唐孝康呵呵一笑,道:“也好。”突然眉头一皱,唐孝康捂着肚子道:“方才在大殿上就觉得不甚舒服,成兄请见谅,唐某去去就回。”

    唐孝康去了许久,成奉之渐渐觉得不耐烦,忽听屋外有人敲门,心想大概是那侍者又要进来了。他毕竟第一次来此地,总觉得有几分不自在,便转过身去佯装欣赏壁上的字画。

    成奉之听着那人为自己重新倒上茶水,便嗯了一声,示意那人可以出去了,却未闻动静。成奉之觉得有些奇怪,只听那人轻笑道:

    “成大人好生悠闲啊。”

    成奉之回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那人脸上笑吟吟,正是前几日天天泡在自己府里的楚铮。

    “你,你怎么在这里?”

    楚铮为自己倒上一杯茶,笑道:“万花楼从不拒客,成大人来得,小侄自然也来得。”

    成奉之惊魂未定,向屋外看了看,道:“唐大人呢?”

    楚铮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慢条斯理地说道:“唐孝康?他已经走了,是小侄让他请大人到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