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锦医卫 >

第213部分

明朝锦医卫-第213部分

小说: 明朝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的张阳,与其想那些久远的事情,其实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小生活是否安稳,而如果能在安稳的大明生活中,可以在这样一个陌生的时代,多走走多看看,并且能够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并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良性的改变,不枉自己这能够穿越一次历史的经历,那就更加能让张阳心满意足了。

    至于他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他的做法会让未来的中国是繁荣富强,还是走向灭亡,那都是科幻作家要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已经真正地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张阳会去想的。

    所以,现在张阳对于自己调任工部的决定,还是非常满意的,原因无他,因为就任工部侍郎之后,一个最大的福利便是,离任的虞侍郎给张阳留下了一套小院子。

    这个小院子,用现在的位置来说,就是在北京站以东的泡子河东巷内,就是在这会儿北京城的东南角上。

    如今大明的泡子河东巷,可与后世的泡子河东巷极为不同。

    清朝灭亡后,这个北京城的东南角逐渐沦为贫民区。

    大量的生活污水、垃圾,使几个泡子成为死水;日寇侵华时期,在贡院以南又开了一个“启明门”,也就是如今的建国门,并断了北部的水源。

    而新迁来的居民们,在这里填河造地建房,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本的泡子河便已经只剩下几段臭水沟。'77nt。千千'

    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这里成为一片工地,新北京站及其东面的车辆段,占据了泡子河的大部分流域面积。

    时至21世纪,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早已建成了现代化的社区,看不到一点水乡的样子。

    只有少数几个久远的地名,例如:“泡子河东巷、西巷”能使人们联想起这里曾经有过一条美丽的小河。

    当然如今时间的指针仍然没有拨回那么远,如今仍然是1509年,大明正德四年的夏日。

    环绕北京城的通惠河,从崇文门以东城墙下的水关流入城内,由于这里是内城较低洼的地方,沿河有数个积水的水洼,小的有十余亩,最大的有近百亩,北方人称之为“泡子”,这条河也就被叫做了“泡子河”,在这一段泡子河的流域便形成了一片如江南水乡般的地方,若不是不远处清楚可见的高大城墙,站在泡子河的河边,真会让人以为穿越到了苏州。

    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记载:此处“前有长溪,后有广淀。(;棉;花;糖;小;说;网; ;W;w;w;.;M;i;a;n;H;u;a;T;a;n;g;.;C;c; ;提;供;T;x;t;免;费;下;载;);高堞环其东,天台峙其北”。

    泡子河有两条河道,一条起始于贡院以东,经古天象台向南流入“泡子”;另一条则是通惠河的故道,起点是船板胡同西口,沿内城前三门城墙的北城根,向东汇入“泡子”。

    因为靠近城东南角,这一代的地方远离车马喧嚣,“两岸多高槐垂柳,空水澄鲜,林木明秀,不独秋冬之际难为怀也”,是北京城内一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好去处,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文人学子、达官显贵,在此修建宅第和私家园林。

    这时的泡子河,水中有船,岸边有人垂钓,每到夏季,还有不少人到河里游泳、洗澡。

    这从周围几个胡同的名称便可见一斑:“船板胡同”、“鲤鱼胡同”和“钓饵胡同”。

    “大人,夫人们您看,咱们这宅子的风水也是极好的,这河岸在往前一点儿,就是供奉吕洞宾的吕公堂,在旁边就是慈云寺,据说可以保佑官运亨通,所以香火是极为兴旺的。而且泡子河往北,就是贡院,咱们大明朝大明朝科举乡试、会试的地方,好几位先帝爷可都是御驾亲临过此地的。”一边说着,这人还偷偷瞥了一眼跟在张阳身后的白芷、白苏儿,以及玉堂春、琳琅两对主仆,以及跟在张阳身边的高挑女孩儿,看了一眼以后,又生怕被张阳发现,引起张阳的不悦,而赶紧转过脸去。

    眼前这人当然是没有机会见过玉堂春,见了玉堂春艳冠京城的美貌,自然无法无动于衷,而对于白芷和玉堂春有些不分轩轾的美貌,甚至还要更胜一筹的清丽,更是让这已经年近40岁,在京里也算见惯了世面的小官惊为天人,有些心猿意马。

    至于身高有些太高了的乔铃儿,这小官儿被时代所局限了的眼光,自然给自动过滤了

    即便是这人察言观色的眼光毒辣,也有些分不清,这两人谁是正室,谁是妾室,为了不得罪人,之后在夫人的称呼后面,加了个不伦不类的“们”字,当然,这个们字显然没有包括前面的乔铃儿

    好在,几个人似乎都没有因此与这个小官儿纠缠,让这小官儿暗中抹了把汗。

    转过脸后,这人还在心中感叹了一下眼前这位极年轻的工部侍郎,好官运,好艳福。

    这会儿,正在给张阳领路,并做着介绍的人,是工部的一个小官儿,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司务,姓刘。

    上午的时候,张阳去工部录了官身官凭,见过了如今的工部尚书李遂之后,便由李遂指派了这个正在负责修缮虞侍郎留下来的大宅子的刘司务,让他带张阳去看新居。

    这位工部尚书李遂,其实也上任不久,而之所以张阳一来工部,便能白捡一个大宅子,是因为这李遂也是不折不扣的阉党成员,是刘瑾给提拔上来的,得到过刘瑾的授意,李遂自然不敢小瞧这位年轻的工部侍郎,所以才盘下了老侍郎的宅子,送给张阳,算是一份人情。

    连工部的尚书大人,都高看张阳一眼,工部里面这些政治嗅觉如老鼠一般灵敏的小官小吏们,自然不敢怠慢了这位新官大人,眼前这位被派了差事的小官儿刘司务自然更是极近巴结之能事,这态度不像是工部的官员,倒像是张阳的家奴一般,在这个小官的心思里,即便不能从张阳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也尽量避免给这位年轻的新上司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平白惹来祸事,更何况,万一撞了大运,让新来的大人看对了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提拔自己一下呢。

    张阳自然没有心思去揣摩身前领路的小官儿的心思,而是跟白芷她们一起,极有兴致地看着沿途的景致。

    “大人,这里每到七月十五都会有京里的百姓来放河灯,人说,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最胜水关(积水潭),次泡子河也。到时候,大人与夫人们不妨也可以来赏灯赏景,与民同乐”说着这话的时候,刘司务又偷偷看了一眼白芷和玉堂春的表情。这小官儿这会儿倒也有些看出来了,虽然两位“夫人”的面上看不出什么,可是跟在两位“夫人”身后,那两个姿色同样不俗的小丫鬟,可是针锋相对的很,看来眼前这位大人的齐人之福同样不是那么好享的自然,身高超出一般人的乔铃儿,再次被这刘司务给忽略了,不过是个“壮丫头”罢了

304章 止园() 
至于为什么白芷、乔铃儿和玉堂春几个姑娘会一起跟着张阳来“看房”,原因很简单。( 就爱看书网)( )

    原本张阳是只叫上白芷和白苏儿一起去看房的,只不过,乔铃儿一大早便很“惯例”的出现在了大兴隆寺的驿馆中,当然乔铃儿的借口是“来陪白芷,顺便探问一下刘芸的伤情”。

    于是,乔铃儿自然而然便成了“看房团”的一员。

    而白芷和乔铃儿都要去了,看着一旁用渴望的眼神儿看着自己的玉堂春,张阳自然也有些狠不下心来,便默许了玉堂春也一起同去。

    毕竟,如果张阳搬离了大兴隆寺,那么玉堂春自然也就没有了再住在那里的理由,在没有彻底解决玉堂春的问题之前,张阳自然也不好把这位大花魁丢在一边不闻不问。

    好在,在大明朝,官员**从来都不是什么丑闻,与此相反,能够得到名妓青睐,往往会成为一段雅闻。

    不得不说,生活在大明朝的男人,真的是非常幸福。

    “张大人,前面就要到了。”姓刘的司务小声提醒张阳。

    张阳他们一行人随着刘司务,过了方巾巷,走不多远,就是贡院正门,此时紧闭不开。门外左中右是三座大牌坊。

    几个人走到泡子河的东边。(;棉;花;糖;小;说;网; ;W;w;w;.;M;i;a;n;H;u;a;T;a;n;g;.;C;c; ;提;供;T;x;t;免;费;下;载;);

    来至一座宅子,大门向西开,很是高爽。'就爱读书'

    门前两三棵古老高大的槐树,枝柯铺满了门墙和附近的上空。

    几磴高高的石头台阶,傍着门两边一双石柱形“门蹲儿”,顶端雕着好看的图案化了的狮形,那石头年深日久,已经磨得很光莹了。

    大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只两个大字:“止园”。

    姓刘的司务看见张阳看着那块牌匾,有些尴尬地对张阳说:“张大人,这是虞侍郎在任上的时候,给这宅子起的名字,您若是不喜欢,小的这就让人去换。”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清。止园这个名字不错,不必改了,我很喜欢。”张阳笑着摆了摆手,拽了一句刘禹锡的名言,张阳之所以知道这句话,还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将一副“心如止水”的书法作品挂在家中,这个“止园”的名字,倒是让张阳有些触景生情。

    “大人风雅。”刘司务适时地赶紧拍了个马屁,然后赶紧上前推开了止园的大门,门中这会儿还有不少工匠正在修葺园子,见到刘司务来了纷纷请安,在工部,最不缺的,当然就是这些手艺精湛的匠人。

    刘司务似是已经习惯了匠人们的毕恭毕敬,完全没有了在张阳面前的时候的卑躬屈膝,趾高气扬地便挥退了这些正在干活的匠人们,然后转过身来,又恢复了一脸的谄媚:“大人,小人为您介绍一下这个宅子”

    这个宅子不算大,也不算小,前后三进的院子,之所以这个宅子被称为止园,是因为在宅后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园子,园里有不少的花木和古树,比如马缨、桂树、文官花、萱草等等。

    还有一座二层的小楼,取唐代名诗人李贺的佳句的文意,叫它做“悬香阁”,楼的当腰有画栏,周绕于四面,都可倚眺佳景。

    因为园外就是泡子河,所以园中直接引入了一大汪活水,假山水瀑,草木掩映之下,不像城里,倒像是到了城外。

    张阳倒是不知道,这个止园现在虽然不怎么起眼,可是到了明朝灭亡,清兵入关之后,可是有些典故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随着清兵,“从龙入关”以后,就在泡子河的东岸,分得了一处宅子,而这宅子恰恰就叫做“芷园”,不出意外,便是由止园的名字略作修改而来。

    后任江宁织造的雪芹祖父曹寅有诗云:“掌大悬香阁,文光射斗魁。”此句下有原注云:“芷园小阁,邻试院(贡院),寓公多利。”

    童年的曹雪芹恰恰就住在这止园当中,红楼梦一书之中大观园一带的景色,原型大约就是出自止园之中。

    不过,张阳倒是从刘司务的口中得到了另外一个让他有些感兴趣的消息。

    工部的虞侍郎之所以能够在泡子河这一代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这么大的一块园子,原因就是原本北京城东南角的一片地方就是属于工部军器局所有。

    就在距离止园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盔甲厂胡同”,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生产官兵穿戴的盔甲的工厂。

    工部军器局在王恭厂和泡子河边,设厂生产军用盔甲、火炮、弓矢、弹药等等。

    大明朝原本就习惯在城角地区生产、储存兵器火药等,

    城角离城门较远,两面是坚固的城墙,易于防守;而且离居民稠密区远,万一发生燃烧、爆炸可减少周围损失,如东北角的“火药局”、西北角的“炮局”,而东南角这边的军器局因为靠近城外码头,方便货物运输,还可以及时取水、救火。

    所以是整个北京城最大的一处火药、火枪、火炮以及盔甲军器的生产工厂。

    尽管如此,还是难免出事,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和崇祯七年(1634年),工厂曾两次发生大爆炸,损人物甚多。

    特别是崇祯七年九月初七的那次爆炸,将制火药石碾,远抛于泡子河城墙下。

    附近不少私家园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