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锦医卫 >

第160部分

明朝锦医卫-第160部分

小说: 明朝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不远处高大的东南角楼和巍峨的北京城墙,大概初到此处的商旅还会误以为自己又返回了苏州水城呢。

    而据考证,红楼梦中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就是在大通桥码头上岸的。

    不过,张阳所在的官船并没有在大通桥码头停船,而是继续向西行驶,直抵崇文门外的码头,而这个码头往往是一些达官显贵才能利用的,而如今这崇文门也是运河进城的唯一渠道,不过因为这会儿天色见晚,水门已经封闭,所以张阳他们便到达了他们此行的终点,在崇文门外的码头下了官船。

    下了船之后,张阳不出意外地看到了提前到达的徐鹏举正等在码头上,这徐鹏举也没有再过来搭话,而只是使人过来传话,约张阳明日午时在豹房校场见面,便上了马车施施然而去。

    对此,张阳只是很随意地点了点头。

    之后,黄晟便接引张阳等一行人也上了早就等在码头上的马车上。

    上了马车之后,白芷几个姑娘虽然还感觉有些头重脚轻,可是已经被高大的北京城城墙所震撼到了,不住地从马车的车窗向外张望——高大的城门,两边仿佛能蔓延到天边的城墙,这显然不是天津卫这样的卫城所能媲美的就连张阳这种在后世见惯了摩天大楼的人,看到了北京的城墙,都有一些叹为观止的感观。

    比起元大都来,如今的北京城显得更加宏伟、壮丽。

    首先,城墙已全部用砖贴砌,一改元代土城墙受雨水冲刷后的破败景象;其次,城濠也用砖石砌了驳岸,城门外加筑了月城,九座城门都建有城楼和箭楼,城门外有石桥横跨于城濠上、,桥前各有高大的牌坊一座;再者,城的四隅都建了角楼,又把钟楼移到了全城的中轴线上,从永定门经正阳门、大明门、紫禁城、万岁山到鼓楼、钟楼这条轴线长达20里,轴线上的层层门殿,轴线两侧左右对称布置的坛庙、官衙、城阙,使这条贯串全城的轴线显得格外强烈、突出。

    自然让人生出一种渺小之感。

    虽然已经时近傍晚,不过崇文门外仍然排着长长的马车队伍,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马车正排队等待着守门的卫兵检查、征税,然后依次进城。

    当然,张阳他们所在的马车自然不在此列,因为外面挂着司礼监的牌子,守门的士兵甚至都不敢往马车上多看一眼,便放马车进城。

    看到张阳和几个女眷对于北京城很感兴趣,骑马行在一旁的黄晟倒是很殷勤地给介绍起来,这黄晟倒不愧为司礼监出身,介绍起北京城的格局倒也头头是道:“几位小姐且听奴婢道来,咱们这京城,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那是山环水抱必有气,为何这么说呢?咱们的西面有西山,北面是军都山,两道大山将京城半包,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河流又有桑干河、洋河等在此汇合成永定河。这在格局上,就叫做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是呈万世不灭之基业的王者之都!”

    看见张阳他们几个人都在认真听着自己的介绍,便更加得意起来,摇头晃脑地说道:“咱们现在看到的这城墙仅仅是皇城的外城,是由元大都改建而成,周长45里,9门,正南为正阳门,左崇文门,右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咱们马上要穿过的这道城门就是崇文门了。”

    随着黄晟的介绍,马车超越了那长长的马车队伍,穿过了那高大的城门洞,正式进入了北京城

    这时候的北京城,商铺主要是沿街布设,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门、东四牌楼、西四牌楼、钟鼓楼,以及朝阳、安定、西直、阜成、宣武门附近。而在在上述城门附近修建了民房、店房,称作“廊房”。

    虽然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可是京城的每条街道上,仍然是熙熙攘攘,人流如织,一派繁荣景象。

    “过了崇文门,再往里看,长街的尽头,就是皇城,这皇城周长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东部为宫城,西部为西苑,中部为太掖池。皇城有六门,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咱们一会儿便要往正阳门里的棋盘街,到时便能到达为张大人您安排的临时馆驿了。”黄晟继续向张阳他们介绍道。

    如今这北京城中,要说最繁华的所在,那就是正阳门里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和崇文门一带了。

    大明门前棋盘街,“百货云集”,由于“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

    这显然是位置居中,又接近皇城、宫城和政府军、政机关,来往人多,商业自然繁荣。

    灯市“在东安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互二里许。南北两廛,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市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始罢”。在开市之日,“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也是热闹异常。

    而城隍庙市在西城西南隅,即今复兴门里以北,“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西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旧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

    这里是北京城的古董市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

    而内市则是皇亲贵族购物的市场,位于“禁城之左,过光禄寺入内门,自御马监以至西海子一带,皆是。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三日,俱设场贸易”。也就是说,内市在东安门里,每月有三天的交易时间,多为高档商品,有貂皮、狐皮、平机布、棉花、酒、宝石、金珠、药材、犀象等。

    而说到如今张阳他们正在经过的崇文门一带,因为作为运河进城的唯一通道,水路交通方便,商业自然繁荣,这一点从崇文门的税银征额为京城诸门之冠便可见一斑。

    其实,这周长四十五里的城墙,也并不是北京城的全部,明初,徐达占领元大都后,为了便于防守,将城北纵深约5里的较冷僻的城区舍弃于城外,另筑了一道北城墙,使城市面积缩小约百分之四十。

    然而,城外的民众却并没有随之迁入城中,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这北城墙外面也开始再次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一大片居民的聚居区。

    而北京城的城南,一直到天坛,山川坛附近,也早已形成了一大片城区,因为城市的对外交通以及居民的结集地,商肆、旅邸栉比鳞次,人口异常稠密,加上通向南方的陆路交通,以及通惠河漕运重新开通后码头也汇集在前三门外,使这一带繁荣程度已经丝毫不逊于城墙以内,甚至还犹有过之。

    所以到了嘉靖年间,朝廷又开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将天坛、山川坛等一并围入,将北京城南这一大片区域正式纳入了北京城的范围之内,让北京城由一个缺了一角的长方形,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凸字形,而这一片区域也就是如今二环以内的老北京城区的规模。

    当然,在那时,这样的城市规模,已经仅次于唐朝的长安城和北魏的洛阳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大城市,而这座城市在正德年间,则不愧为世界第一大城市!

    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城池,外城只包了内城的一面,另外三面则再也没修建起来。这座约62平方公里呈凸字形的明代北京城便是今天二环以内老北京城的规模。嘉靖时筑今实测东西长7。95千米,南北宽3。1千米,面积24。49平方千米。内、外城面积合计为60。06平方千米,大于明初的南京城,在中国首都中,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为第三大城。

216章 故人来() 
如果说哪里的建筑最令张阳熟悉,最让他觉得似曾相识的,那无疑便是如今大明的承天门了,如果说承天门这个名称还让人有些觉得陌生的话,那么说“**”的话,想必即便是美利坚人,也不会没有听说过。

    唯一让张阳觉得有些不同的地方,仅仅只是承天门城楼上面正中央,少了一张大照片,而多了一块写着承天门的牌匾罢了。

    明代中央政府各部门,大多设在承天门对面,即天街南侧,座南向北,吏、户、礼、兵、工五部在东边;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等所谓三法司,以及太常、光禄、鸿胪各寺、翰林院等衙署在西边。

    而一般进京的官员,他们所下榻的临时馆驿则在大兴隆寺的旁边。

    这个大兴隆寺说起来,也很有些历史。

    这大兴隆寺最初叫做的庆寿寺,在府右街的南口,就是过了南海再往西走几步,就是如今北京西单的位置。

    而府右街那时也叫灰厂街,远没有今天这么长,它北抵燕王府南接庆寿寺,两地不过一箭之遥。

    庆寿寺之所以如此出名,只因为当时庆寿寺的主持是一个叫做姚广孝的人,没错,这个叫做姚广孝的和尚,就是鼓动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人。

    朱元璋去世后皇孙继位,这让以燕王为首的诸王心中不服,燕王心中郁闷,此时广孝进言:“大王骨相非常,英武冠世,今皇图初造,东宫仁柔,愿厚自爱。”燕王听着很顺耳,他便又说:“大王诚能用臣,臣愿奉大王一顶白帽子。”

    朱棣那时已经是燕王了,在王字上面再加一个白字,那不就是一个“皇”字?

    所以,姚广孝一句话便已经道出燕王听来既心惊肉跳又朝思暮想的心愿了。一个不安分的和尚,终于给野心勃勃的燕王装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

    后来,燕王挥师南下,姚广孝镇守北平。

    建文帝探得北平防务空虚,派五十万大军围攻北平,北平危在旦夕,姚广孝竟组织了全城的妇女,登城掷石,又值天寒泼水为冰,城终不能破。

    燕王南下受阻后,姚广孝又分析了形势,认为燕王与建文帝较量,终归实力相差悬殊,但两人是皇权之争与地方利害不大,燕王应避开所有城市,轻车简从直取南京。燕王听取了他的建议急速改变策略,攻克南京后,随之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可以说,这个叫做姚广孝的和尚对于朱棣来说,就是一个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后来,朱棣当上了皇帝,给姚广孝很高的礼遇,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论功以为第一。成祖还命其蓄发还俗,赐予壮丽的府第及两位貌美的宫人,而姚广孝皆不受,仍居在庆寿寺中,每天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而这姚广孝的配位至今仍与明朝的开国功臣一起,配享在太庙,受皇家和朝臣的祭拜。直到嘉靖年间,才被嘉靖皇帝以姚广孝是个和尚为由,将他的牌位请出了太庙,之所以如此也很简单,因为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自称真人,当然不待见姚广孝这个老和尚了。

    以上这些闲话,则是迎接张阳的驿丞一边领路一边介绍的,这驿丞当然不是对于每一位进京觐见皇帝的官员都如此客气热情,只因为这张阳是被司礼监的随堂太监亲自领来,并交接文书,只看这司礼监大太监对于张阳的态度,这驿馆的驿丞便知道眼前这位的来头绝不简单,自然不敢稍有怠慢。

    “我说黄公公啊,你知不知道,皇帝陛下叫我来,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招我觐见啊?”一边走着,张阳一边向黄晟询问。

    要知道,这会儿怀有身孕的涂遥还留在天津,皇帝早招自己觐见,自己也可以早一点回返天津,要是皇帝要留自己在京为官,那么他也好早点去寻地买房,然后好将涂遥接过来。

    倒也不是张阳一刻离不开涂遥,只不过张阳对于如今的医疗条件没什么信心,若是涂遥临产,还是他亲自看护接生比较放心一些,虽然他不是妇产科的医生,不过一旦涂遥遭遇大出血之类的危重情况,他也有很多急救的经验可以派上用场。

    “敢叫张伯爷您知道,这平时里啊,被宣召进京觐见的官员,快得三五天就能见到皇帝陛下,若是不巧了,陛下一时顾不上你,那么在京城候个三五年的情形也有。”黄晟一脸笑意,耐心地给张阳解释。

    “我去!玩我呢是吧?!等三五年?!皇帝真是日理万基啊?!”张阳瞪大了眼睛,语带不满。

    “当然,那也是极个别情况,不过奴婢看着,以张伯爷您的恩宠,想必用不了几天便能见到皇帝陛下,到时候只要对应得当,再获封赏,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