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锦医卫 >

第157部分

明朝锦医卫-第157部分

小说: 明朝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都说不囫囵,让白安一阵着急。

    “是是说,要给咱家颁圣旨!”那伙计擦了一把汗,终于把事情给说完了。

    “你说什么?!圣圣旨?!”白安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皇帝陛下的圣旨,这东西白安以前也只在戏园子里听说过。

    “没错,老爷,是圣旨,我还看见了宫里来的太监坐在轿子里呢!老爷,您快去叫张爷,圣旨就是颁给他的。”那伙计一脸兴奋地说道。“是是是老周,你快去叫张贤侄不,还是老夫自己去叫,你赶紧去开正门,摆香案”没吃过猪肉,还能没看见猪跑,对于接圣旨的流程,白安可是在戏台上见过无数次了,怎么接圣旨的常识,他也是大概知道的

211章 加官进爵() 
白家小院原本就不大,这么一阵大动静闹得,在房中画素描的张阳他们自然也就被惊动了,张阳刚刚跨出自己的小屋,便看到了白安急匆匆地向自己走来。

    “伯父,发生什么事儿了?怎么外面如此吵嚷?”

    “贤侄!快!快去换上官衣!外面有天使来宣旨!”白安看见张阳出来,赶紧上前抓住了张阳的手说,“苏儿,还不快去将张阳的官衣拿出来去,服侍张阳换上!”

    “天天使?!”张阳一阵惊诧,听见这个词儿,浮现在张阳脑海中的第一个形象,是一只长着翅膀的鸟人下凡了,不过张阳马上意识到了,这是在大明朝,而不是某个玄幻的位面,白安口中的“天使”大概说的是皇帝派来的使者的意思,“哦我这就去换”

    张阳这正去换衣服,白安家中也一阵忙乱,门外静海县的知县正带着一大票官佐衙役,鸣锣开道,吹吹打打地就往白家小院而来。

    “黄公公,前面就是白家,如今张大人正是住在白家之中,黄公公,您看,是不是使人让张千户他出来迎一下?”静海县的知县与那个姓黄的传旨太监一人乘着一个二人抬的歩撵,在众人的簇拥之中缓缓而来。

    “不必,不必,咱家不过是来替圣上传旨,传过圣旨便算大功告成,哪里当得如此劳师动众。”那姓黄的公公倒是随和,摆了摆手说道。

    其实这姓黄的公公出京之前,已经专门被大太监罗祥给仔仔细细地敲打过一番了,他当然知道这次出京传旨可不是让他来摆谱的差事,而被传旨的对象张阳,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得罪的人物。

    “是是是,黄公公所言甚是。”静海县的县令看这京里来的太监都如此忌惮张阳,对于张阳的背景,心中更是犯了嘀咕——这姓张的,还不怕兴济张家,难道他会是英国公府上的人物?自己上次因为汪平和的事情,将那张阳带到了县衙,他不会记恨于自己吧?好在自己当时长了个心眼儿,没有把那张阳得罪狠了

    不说静海县的县令一路上的各种心理活动,一众人来到白家门前的时候,白家已经大门洞开,以张阳为首的众人全都躬身在外迎接。

    张阳自从被封了锦衣卫的千户之后,倒是很少有机会如此正儿八经地穿上自己这身锦衣卫千户的官服,穿上了这官服之后,配上张阳一米八七的身高和棱角分明的面孔,没有了平日里文质彬彬的风格,却显得格外英武帅气,让原本就围在周围的邻里街坊无不暗暗喝彩,让在人群后面观瞧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无不心中小鹿乱撞

    “停轿停轿!”那黄公公远远地便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穿着锦衣卫官服的英武男子站在门前,自然不会认错,马上吩咐抬撵的轿夫停轿,然后下了歩撵便快步迎了走了上去,嘴里仿佛抹了蜜糖一般,就开口道,“这位想必就是张大人了吧,咱家在京城便多有听闻张大人的大名,却不成想,闻名不如见面,张大人您的风采比起传闻可要更胜上数筹啊!”

    “这位公公实在过奖了,在下实在愧不敢当,还未请教这位公公尊姓大名?”张阳对于太监的马屁向来是不太感冒的,笑了笑,拱了拱手问道。

    “咱家姓黄,贱名黄晟,忝为,这次奉皇命来替陛下传旨。”这个叫做黄晟的太监姿态放得很低。

    “黄公公,快里面请,宅内已经备上了茶点酒水,为黄公公接风洗尘。”张阳比了个请的手势,侧身一让。

    “不忙不忙,先办正事要紧。”黄公公随着张阳一进门,便示意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拿出一个紫檀木材质的木盒,上面挂有一把金锁,金锁锁眼被特制的蜜蜡封住。

    那黄公公拿着这木盒子,走到已经摆在前院儿的供桌之上,先焚香拜了三拜,然后用供台上的火烛将金锁上的蜜蜡烧化,然后从身上拿出一个绣着金线的锦囊,从中拿出一把金钥匙,轻轻把那木盒上的金锁捅开。

    木盒之中,是一个玉轴的卷轴,上面有完好的封缄,黄公公将这卷轴双手高举,给在场众人展示封缄,而张阳则在跟随黄公公一起来的小太监的提示之下,双膝跪地,而白家的一众人等,包括白安在内,则跪在张阳的后面。

    张阳并不知道,这圣旨的卷轴其实也是有着严格的制式规定的,圣旨的卷轴材料是按照被传旨官员的品级严格划分,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原本张阳作为一个五品的千户,圣旨却用上了一品官才能用的玉轴,只看到这卷轴,其他的有心人便已经心中一惊了

    那黄晟公公小心翼翼地将圣旨展开,这圣旨的材料是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金黄色的染色,上面印着祥云瑞鹤的底纹,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装饰。

    这些云纹除了装饰的作用之外,其实更大的作用就跟我们现在钞票上的水印一样,可以起到防伪作用,云纹的纹路,起止点都非常有讲究,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圣旨。

    “咳咳”黄晟公公清了清嗓子,便抑扬顿挫地开腔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朕岂吝于褒贶哉。尔张阳乃锦衣卫千户,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特授尔锦衣卫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加轻车都尉,封平虏伯。尔灵不昧,其尚知荣,即刻进京,钦哉。”

    对于这圣旨中所说的内容,我们则要解释一下,明朝的官员分为流官、世官,官衔又分为品级、散阶、勋及爵。

    张阳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就是个正四品的世官,也是授予张阳的正职,之所以被称为世官,意思是这个官职是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的,当然如果要子孙袭职,品级要按照一定规格降等,正四品的官员,只能袭给一个儿子从八品的官职。

    至于这个昭勇将军则是武官的散官,是正三品,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唐宋时期,散官还能代表一定的待遇俸禄,到了明清之后,就纯属一种荣誉了。

    而轻车都尉则是勋级,也是正三品,同样也是一种荣誉官衔,不过与散官不同,勋官还可以另外被授予勋田,这种勋官一般来说,是非军功不可实授的。

    至于平虏伯,则属于爵位。

    明代的封爵制度分为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

    所以张阳获得的这个爵位其实是最低一等的爵位,而且这个爵位还分世袭与流爵,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圣旨中并没有颁给张阳铁卷,所以这个爵位只是流爵,并不能世袭给子孙。

    而之所以给张阳的圣旨是用玉轴就在于这个爵位上了,凡是封爵,都视为超品,无论公、侯、伯都按照一品官的待遇来。

    不过对于这一切,张阳都懵懵懂懂,只听了一段让他云山雾罩的话和几个并不太明白的官职之外,张阳这会儿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升官了。

    正当张阳准备山呼万岁谢主隆恩的时候,那黄晟公公却又接着往下念了:

    “皇帝敕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尔天津卫白安,德惠广济,慈爱布施,能捐金谷,行医布药助皇恩于沾足之外,救民于转散之中。督抚司道奏闻。朕实嘉之。今特奖尔为荣身官,锡之敕命于戏,民康物阜,黎庶无遗漏之憾,家给人足,皇恩鲜冒滥之敝,褒嘉忠厚,表励风俗,钦哉。敕命,正德四年五月初二日之宝。”

    没想到,竟然连白安都被封了个荣身官,这种官职已经属于正经官员的职衔之外,本身没有任何职权和俸禄,但却代表着一种荣誉和待遇,例如见官不跪、可以坐轿穿绸、减免税负徭役等等,算是非常实惠的东西。

    这样的荣身官到了明朝中后期其实只要是愿意花银子,很多人都可以买到,我们常常说的王员外、李员外,就是这样的荣身官。

    不过在正德年间,这样的荣身官可还没有泛滥,所以对此,白安可真是喜出望外,连连叩头谢恩,连脑门子都磕红了,抬起来的时候,已经是老泪纵横。

    这也不怨白安激动,从年前被人绑架,一度要面临家破人亡的惨境,那时候陷入绝望之中的白安又怎么会想到,自己在半年之后,竟然会时来运转,非但药铺的生意蒸蒸日上,竟然连自己都成了官老爷,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让人应接不暇。当然,白安也知道,自己现在得到的这一切的缘由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前面那个正从黄晟公公手上接过圣旨的张阳

212章 朱寿来信() 
“黄公公,快里面请,在下家中已经备齐了酒菜,还请黄公公赏面。92ks。 ”张阳站了起来,拍了拍长袍上面沾上的灰尘,站起身来,双手从黄晟的手中接过圣旨。

    “伯爷您客气了,既然伯爷邀请,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其实黄晟之前虽然已经被罗祥嘱咐过了,可是他传旨之前也无缘得见圣旨的内容,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张阳原来如此受到皇上看重,除了官封四品之外,竟然还封了爵位,这样让原本姿态就放得比较低的黄晟,态度更加恭谨。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张阳这样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被封爵?难道这明朝的爵位如此的不值钱吗?

    其实这也与朱厚照有些着三不着两的性格有关,即使张阳没有穿越而来,在一年之后,朱厚照也会把“平虏伯”这个封号封给边帅江彬。

    封江彬这个将领伯爵也就罢了,朱厚照还一口气封了太监谷大用的哥哥谷大宽为高平伯,太监马永成的哥哥马山为平凉伯,太监魏彬的弟弟魏英为镇安伯。按照常理来说,能把自家儿子送进宫中当太监的人家又能有什么能耐?谷大用这些太监的哥哥弟弟,之前也不过是京城里的盲流子而已,就这样,就给封了伯爵。

    这还不是最稀奇的,朱厚照有个厨子,手艺精湛,会做“西域饵食”,深得朱厚照喜欢,朱厚照竟然把这个厨子收为义子,赐姓朱,授锦衣卫同知的职衔,然后封为永春伯

    与他们相比,张阳不管怎么说也曾为朝廷守过莱州城,为朝廷献过炸药配方,被封一个伯爵倒显得有些理直气壮了。

    当然,如今的朱厚照还没有如之后那般胡闹,所以张阳是朱厚照登基以来,亲自赐封的第一个伯爵,自然还含金量十足。

    “县尊大人,您也请,上次承蒙县尊大人照拂,张某还一直未曾感谢,今天择日不如撞日,还请县尊大人也赏光”邀请完了黄晟,张阳马上又拦住了要走的静海县知县。

    “哎呦,伯爷您真是折煞下官了,下官哪里当的伯爷您的敬称,既然是伯爷您的延请,下官也便厚着脸皮,恭敬不如从命了,算是给伯爷您封爵贺喜了”静海县知县听闻张阳提起之前的官司的事情,心中一个激灵,不过偷眼观瞧张阳,好像并不以之前的事情为意,这才略略放下心来,等张阳率先进去之后,赶紧吩咐手下的差役,去准备贺礼

    酒菜是周管家从附近的酒家中临时买来的,不过白安在知道张阳被封爵,自己也被封了个荣身官之后,索性把附近酒家的厨子给请了过来,在院子里开起了流水席,待客不收礼,来大宴前来贺喜的街坊邻居。

    而天津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张阳升官又封爵的事情,很快便在有心人的耳中传遍了,曾经跟张阳或者白家打过交道的官宦富商,全都携着厚礼蜂拥而至,京通仓的提督太监蔡用更是亲自带人拉了好几车的礼品,浩浩荡荡地上门,就连大长公主府的人都使人送了风铃楼的上好绸缎上百匹来贺喜

    虽然之前白安放言待客不收礼,可以白家上下还是收礼收到手都抽筋了,一直忙活到深夜,自不必提

    酒过三巡之后,黄晟又来到张阳的身旁,又敬了张阳一杯之后,“伯爷,之前没有机会跟您说,差点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