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亡之后无华夏 >

第13部分

明亡之后无华夏-第13部分

小说: 明亡之后无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良田,再把天目湖挖深、扩大形成半天然水库,彻底改变这里三年一涝的情况。”

    王遥心情好了许多,他接话道:“对啊,虽然现在产量没法和后世比,但都是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呀,而且没有农药化肥对土地的伤害,土地有了可持续性发展,会越来越肥沃,养活一两百万人口是办得到的。到时候我来屯田养民,你们的养兵计划。”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多搞银子,动些坏心思也是可以的!要结交权贵以图进身之道,牺牲一点尊严也是必须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恐怕在大明朝,特别是天启、崇祯时代的大明朝会寸步难行。”黄胜尊尊诱导二人道。

    “我们要当官当很大的官,这样才能把这里建设成乐土这里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我们如果现在就去开发田地,以封建官僚对良田的贪婪,我们不但会失去田地,很有可能还会搭上性命。”黄奕道。

    王遥笑嘻嘻的看着黄奕说道:“有谁说过明朝丢了安南少了粮食的供给,影响了国运呀?当时我就纳了闷了,现在大明的人口是后世的十分之一把,土地面积特别是可耕种面积比后世差不了太多吧?怎么会养不活这么一点儿人口呢?”王遥还是喜欢抬杠。他道:“请黄奕小友为我解惑!”

    黄奕无奈只好强辩道:“后世有红薯,马铃薯,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现在可没有!”

    王遥道:“不对,在后世你见过几家吃红薯,马铃薯,玉米当主食了?还不是天天米饭,面条,馒头。”

    黄奕一时语塞呐呐道:“这……,我们这里不吃并不表示北方人不吃,反正……。”

    黄胜赶紧和稀泥,他插话道:“如果明朝多了安南湄公河三角洲产粮区,是大有好处的,红薯,马铃薯,玉米做了饲料生产了肉类,也同样减少了人对粮食的需求,大明朝的土地是可以养活自己百姓的,现在归根结底是因为**,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最后把明朝玩死的是那些贪婪愚昧的士大夫。”

    黄胜对王遥说道:“等魏国公徐家的情况反馈回来后,我想去扬州寻找些发财路子,上次去匆匆忙忙的,身上又没有几两银子,没有仔细看市场情况,扬州这时是明朝最繁华的所在之一,我以跨时代的眼光去调研市场,肯定会有收获。”

    王遥赞同道:“当然好,这里都比不上后世的小镇,哪有什么搞头,当然应该哪儿热闹去哪儿。南京一有准信儿咱们立马出发。”王遥喜欢热闹,喜欢逛街,喜欢购物,现在估计憋坏了。

    黄奕也很高兴,他上两次去都是有任务在身,没什么心情逛扬州城,这一次纯粹去搞市场调研,而今又有了钱如何不高兴。他说:“是要去放几天假了,太辛苦了。”

    黄胜小心翼翼地对王遥说:“不是咱们,是我,如果你肯的话还有黄奕。”看到王遥瞪大了眼睛,黄胜还是硬着头皮往下说道:“你看家里也要有人照应是不是,学生们的功课也要有人教是不是?”

    “好了,算我没说!我到那儿都带上你!”黄胜看见王遥泪水一下子涌了上来,立刻投降。

    黄奕立刻打起预防针:“我不放心你们,这是候没有,没有电话,一出去就了无音讯,我受不了那个虐,我要看着你们才放心。”

    得,谁也不肯留下,怎么办,三人一起去,有难度,得想辄。!,!!

第十九章:善意的谎言() 
黄胜的母亲得知了魏国公来黄家找麻烦的事情后,急匆匆地找来了三人。黄胜看到母亲满面愁容立刻明白了母亲的心情。封建社会讲究的是民不与官斗,古人云‘破家县令,灭门刺史’。况且这是大明朝魏国公,是可以在这个时代横着走的主。

    母亲开口道:“这几个月咱们家也存下了些银子,用来度日已经是足够了,魏国公徐家咱们得罪不起,他们要这产业,就给了他们,破财消灾,日后你等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之时再出这口气也是不迟,我儿以为如何?”

    人家一要就给了,连一丝一毫的抗争都没有,大明朝的百姓真是逆来顺受啊!怪不得后金酋长把屠刀举起,大多数汉人就乖乖地把头发剃了做了亡国奴啊!

    黄胜连忙解释道:“儿子醒得,已经把产业交与魏国公了,儿子只要娘亲平安快乐,些许银两还没有放在心上,魏国公到没有为难咱家……。”

    母亲听得黄胜如此说,长吁了一口气道:“这就好,这就好,我儿是有大志向的,切不可眼前利益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来。”

    黄胜道:“娘,儿子还没有说完,其实魏国公只是占个名头,我们以后还是照旧,母亲仍然打理‘神线衣’的营生,只不过黄家生产的衣服都由徐家发卖,货款还是照旧,他们不派人来。”

    母亲大喜,她其实心里也十分舍不得自己亲手打理的营生就这么没有了,只是儿子家作出的痛苦抉择罢了。她说道:“竟有这等好事,咱们家不损失什么还攀上了魏国公徐家?”

    黄胜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徐家不派人来指手画脚但也不是很放心咱家。”

    母亲听了急道:“如何又不放心咱家?他们大可以派人来,咱家也不会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黄胜道:“咱家这里是小地方,他们不愿意来,所以想了个法子。徐家说是什么两全其美!”黄胜还是卖关子不好好说话,连王遥、黄奕都被绕糊涂了,不知道他又准备忽悠什么。

    母亲大为着急连声问道:“徐家要如何两全其美,我儿快快说来,急死为娘了。”

    “魏国公得知我们三人在家读书,准备考取功名,就想让我们去南京国子监,我们虽然不是监生。他可以安排我们去旁听,也就是借读。我们都在南京徐家也就放心了。只是我们没有答应,我们放心不下家里的母亲,……”黄胜还要说话被母亲打断了。

    母亲高兴道:“果然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你怎地还不答应,娘在家里好吃好喝,又有这么多工人陪着,你们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南京国子监为娘早就想让你们去读书了,只是没有门路,也没有银钱,今次真是天降喜讯啊!”

    黄胜还是喏喏道:“娘,儿子不放心去,家里现在家业大了,人口又多,儿子怕娘操心!”

    母亲大为感动道:“我儿放心前去,你们是早晚要出去博取功名的。娘有数,娘现在不辛苦,有遥哥儿制定的规则,有那么多经理帮着管事,娘到是清闲了许多,娘只管看住银钱往来,我儿不要挂念!”

    到此时王遥、黄奕已经知道了黄胜的目的,两人齐齐地鄙视了他一把!心里也明白,其实用善意的谎言对待自己的亲人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这样家里就会少了争执多了温馨。

    回到房间王遥难得的表扬黄胜,他道:“你今天,表现得很好,事情办了,母亲的心情大好,还少了些分别的忧伤,只是咱们这么骗她好像有些不厚道,到时候她知道咱们根本没去南京国子监读书,她该有多么伤心呀!”

    黄胜哑然失笑,道:“母亲怎么知道,给南京国子监打个长途电话?你们只要明白母亲的目的就可以了。”

    黄奕道:“王遥小友你傻呀,娘的目的是咱们考取功名,只要咱们考上了功名,至于是在南京国子监读书,还是在扬州赚银子那都不是个事儿!”

    黄胜道:“然也!正是如此!下面咱们把家里的一切都交代清楚,只等南京回音,然后扬州去也!”

    三人很忙,教学生习文练武,帮着家里完善企业制度,定下发展计划,并且广而告之黄家已经投靠魏国公,并且三位公子因为颇有才华,他们都被魏国公相中,去南京国子监读书,不日定会考取功名。嘿嘿,这时候名声很,要有名声就得广告,要广告就得吹牛。吹牛么,三个现代人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吹吧、吹吧、让牛飞一会儿!

    经过和母亲商量,留下了包猛子和十二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母亲,和屏儿妹妹督促他们习文包猛子督促学弟们狠练武艺,特别要训练经过黄胜三人改良过的三才阵,并且约好等到下次见面时,要包猛子带十二人和黄胜、黄奕、王遥、何水生带的六人比试,如果包猛子人多打不过人少,那么,嘿嘿,后果很严重!因为黄胜带的都是相对体弱一些的学生。

    包猛子很不服气,拍着胸脯打包票,到时候要是打输了,自己就跳下周三河不上来了。

    黄家上下都把他们三人的牛皮当真了,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现在的公子明日的老爷将要如何。

    吹牛皮,也要交税的,这不,副作用体现了,这几天来了很多主动投献的,有的要入黄家为奴,有的要把田地纳入黄家以避税,有的要送女儿给黄胜为妾,来给黄胜三人说亲的更是络绎不绝。

    把三人搞得狼狈不堪,只好成天躲在家里读书、写字、教课,这一下更是乖乖不得了,三个少年如此好学,怪不得魏国公那么不得了的大人物会看上他们呢。以讹传讹连不怎么相信的人都信了。还好文官集团不怎么待见勋贵,要是来个知县老爷拜访就麻烦了。】的!有;;您随时随地看!

第二十章:少年都想去黄家() 
这一天三人正在让学生们练分组对抗厮杀,希望能够让这些老实本分的农家子弟多些打斗的经验,有一些人可能从来没有打过架,黄胜三人都知道战士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一切努力训练的成果都要到实战中去检验。

    黄胜告诉学生们,既然是对抗就一定会有胜负,奖励打赢的学生,规定他们可以吃肉四两,连续七天,本来是每人每天二两的,输了的七天没有肉吃,并且得负责全部内务包括给大家洗衣服。以后每半个月对抗一回,形成惯例。每次对抗都以三人一组,在七天前抽签决定每组的人员构成,三人自己合练,自己选出临时伍长,每一次的对抗结果都详细记录,对抗后总结得失,以待下次提高。

    黄胜三人还规定每次总结会上必须人人发言,对于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行现金奖励,奖励铜钱一百文,如何评判,由临时伍长举手表决,获得半数以上为建议有效,并且记录存档。黄胜三人准备用这一招练习学生们的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学会思考踊跃发言。黄胜三人还准备观察谁获得临时伍长的次数最多,这些民主选举的临时伍长就是以后的备选干部,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时王网扣躲躲闪闪地来到了院子里,黄家这个院子是今年刚刚扩建的,因为家里人口太多,所以趁着农闲把庄子上的青壮劳力,泥瓦匠,石匠,木匠等都召集来了黄家,每天管饱饭三顿,肉三两,还给工钱三十文,大家齐心协力不到两个月,一个带大院子的两进新宅就落成在老宅东侧的河畔了。王遥看见了王网扣,知道肯定有事,否则他不会在自己三人面前晃悠。

    王遥虽然没什么可以和王网扣谈论的话题,但是对方便宜老子的身份摆着那儿,在这么多学生面前,礼数还是要做足的。王遥只好硬着头皮向王网扣面前走去,很有礼貌的恭了恭问道:“父亲可有吩咐?”

    我网扣忙道:“那有什么吩咐,你跟着少东家好好读书,家里现在好得很。我是找少东家,”

    黄胜听见了狠奇怪,问道:“找我何事?”

    王网扣道:“少东家,门口来了许多人,怎么劝也不肯走,几日了,每天都来,定要见上少东家。”

    包猛子赶紧过来告诉黄胜,原来是这么回事。清明节黄胜看学生们来了近两个月,决定放他们一天假他们回家祭拜祖先,还预先发了每人两个月的零花钱六钱银子。这些以前面黄肌瘦的半大孩子,经过这么些天的营养调理,再加上每天的体育锻炼身体强壮了不少,也长高了一些,更的是气质与来时大为不同。

    他们穿上了黄家为他们做的统一服装、鞋子,每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虽然衣料不好,粗布材质,但是每个人都干干净净,特别是牙齿,以前这些孩子是从来不刷牙的,做了黄胜三人学生后的第一天,就要求人以后天天用青盐刷牙,所以他们可能是这里牙齿最白的老百姓。

    他们回到了家里,又因为是祭祖上坟的日子,来往走亲戚的人很多,所以被亲戚们围观了。以前这些学生在他们亲戚心中留下的印象大多是,面黄肌瘦,鼻涕邋遢,一口的黄牙见了生人就躲的猥琐样。现在却是翩翩少年,落落大方,嘴里还带出他们听不懂的新词儿,把这些乡亲羡慕坏了,特别是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少年们,总是围着他们问这问那。

    太多的人羡慕,也有太多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