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94部分

宗明天下-第94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可不能因为是女孩就对她不好。”

    蓝珍说道:“禀殿下,臣非为此,而是,蓝琏的妻子胡氏,难产死了。”

    允熥说道:“难产死了?我怎么不知道?那现在小孩儿谁在照顾?”

    蓝珍疑惑地说道:“因为现在是过年,丧事不吉利因此并未怎么宣扬,只是告知了礼部和吏部。孩子是贱内在照顾,臣现在有一子二女,长子长女都是贱内所生,她也熟悉。”

    允熥忽然想到一事,说道:“蓝琏是为我断后而死,虽然在奏折上并不是这样说的,但是孤也于心不安。”

    “孤打算请陛下册封其为郡主,接入宫中抚养,你看如何?”

    蓝珍大惊说道:“臣家岂能受如此恩典?万不敢从。”

    允熥坚定地说道:“怎么不行?又不是男孩。”

    蓝珍再三劝说,允熥坚持。蓝珍本来就不是坚决的反对,只不过他怕允熥只是随口一说,见允熥是认真的,也就不反对了。

    最后允熥问道:“小孩儿取名了吗?”

    蓝珍实际上已经取了个名字,但是听允熥这话的意思是想取名,因此说道:“臣这些日子操持胡氏的葬礼,未来得及取名。”

    允熥说道:“是因为是个女孩儿就没有在意吧!女孩子就不是蓝琏的骨血了?”这样说了一句之后,允熥想了想,想到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说道:“就叫做思齐,蓝思齐。”

    拜别了蓝珍,允熥回到皇宫,想着封蓝思齐为郡主的事情,向乾清宫走去。

    老朱正在批阅折子,允熥基本上每次来见老朱他都是在处理政事,要不是批折子,要不就是在接见大臣。老朱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比当个乞丐还累。

    老朱见到允熥,说道:“允熥来了?正好我有事儿找你。”

    允熥说道:“爷爷,何事找孙儿?”

    老朱看了看刻漏,说道:“还不忙,你有什么事儿来找爷爷?”

    允熥说道:“爷爷,蓝琏的妻子胡氏生了个女孩儿,孙儿想,封她为郡主接她入宫由正妃抚养。”

    老朱说道:“厚加赏赐即可,何必接入宫来?”

    允熥说道:“那胡氏难产死了,在蓝府也无亲娘照顾;并且蓝珍的妻子陈氏也有自己的孩子,未必会把蓝琏的孩子照顾的周全,还是接入宫来。”允熥对于蓝琏的死极为愧疚,所以坚持。

    老朱说道:“那就封为郡主接入宫。但是你可记住,郡主是给臣下的最高封爵,你可不能以后封为公主。”

    允熥应诺。然后允熥说道:“爷爷,到底找我有何事?”8

第158章 李芳远() 
老朱正要说话,这时苏怀恩道:“陛下,殿下,朝鲜国王子靖安君李芳远到了,在偏殿候着呢,要不要传?”

    老朱说道:“你不是想见朝鲜国的王子?今日爷爷把朝鲜派来的王子李芳远给叫来了。? 今日你们先见见面,然后你要是想见他也可以去理藩院了。”

    顿了顿,老朱又说道:“我也不知道你想着怎么对待朝鲜,你肯定不是见见就罢了。但是不管你打算的怎样,宗藩决不能丢,我泱泱大中华也不能反复无常,只要朝鲜还自认是大明的宗藩,决不可在朝鲜动兵,要记得隋炀帝的前车之鉴!”

    允熥见老朱说的恳切,也正色说道:“爷爷放心,孙儿决不在朝鲜用兵!”他确实不打算用军事手段对付朝鲜。

    老朱看他说的郑重,知道允熥这是认真的,因此把心放下了。

    不一会儿,李芳远走进来,对老朱行跪拜礼,对允熥行两揖礼,然后允熥还礼。之后老朱对李芳远说了几句,允熥也和李芳远说了几句,然后就让他下去了,今日只不过是见个面。

    然后允熥和老朱吃了晚饭,回到文华殿,照例去熙瑶的寝殿和她说说话。然后允熥想起今日说的事情,对熙瑶说道:“过两天会有一个小女孩儿进宫,你多多留心,等会儿我会去和熙怡说的。”

    熙瑶却误会了,她斟酌着说道:“不知道殿下看上了那家的女子?我和妹妹也好有个准备。”

    允熥听她的话,哭笑不得的说道:“你误会了,不是我纳妃。是蓝琏为我而死,我于心不安;前几日其妻胡氏生了个女孩儿,并且胡氏难产而死。我是想着接这个女孩入宫抚养,并且赐封郡主。”

    熙瑶这才知道自己想差了,忙说道:“不好意思,我想错了。”然后又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会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来对待的。我这就吩咐下去让准备奶娘和下人,务必不让下人对她不好。”

    允熥说道:“现在是熙怡在打理宫务,你还是歇歇吧,等生完了孩子在恢复恢复再说。”说着开玩笑道:“打理宫务的是你的妹妹,你还不放心不成?”

    熙瑶知道他是开玩笑,说道:“我还真的不放心。我这个妹妹做事毛糙,这些日子打理宫务虽有长进,但是也还是不成。我还是亲自下令得好。”

    允熥见她这样说,也就答应了。

    ============================================================

    第二天李芳远果然来请求拜见允熥,还带着不少的下人来了。大明好几个月以前就让朝鲜派王子到京,昨日又召见他,他马上想到大明是有什么事情和自己说,并且多半是允熥来办。

    不过他可猜错了,允熥只是想实际接触一下朝鲜王子,对朝鲜做一个准确的评估,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划而已,并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和他说。

    番使拜见储君是大事,就算是皇帝允许,一般也得礼部安排。不过李芳远是王子,可以绕开这个规定。

    之前有过番使拜见储君的事情,所以礼仪什么的都有成例。行完了礼以后二人寒暄一阵、熟悉了些以后,允熥拉着李芳远说道:“靖安君,带着这些人来做什么?”

    李芳远笑着说道:“听闻太子妃将要诞下皇子,我特意准备了些小玩意给未出生的殿下;并且下臣还去我国第一大寺奉恩寺祈福,求来了智光大师亲自赐福的护身符。”

    允熥说道:“孤怎能接受你们的礼物。”

    李芳远说道:“不过是一些小玩意,虽然在大明没有,但是也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并且这只不过是臣下的一片心意,殿下还是收下吧。”

    允熥倒也不忌讳这些道:“那孤就接受了。”

    然后允熥又问道:“靖安君,就是带着这些礼物,也不必带着这许多下人吧?”

    李芳远说道:“殿下,下臣听闻殿下对各国的本国‘艺术’都有兴趣,正好下臣带着我朝鲜的戏班子来为陛下献艺,就带着他们来了。”

    允熥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之前因为想着以后利用民间艺术,所以倒是会听一些外地的戏曲,还有在大街上听外地的说书、乡间小曲等,京城因为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所以倒是哪的民间艺术都有。

    大臣们因为允熥也不是经常听戏曲,并且帝王有些消遣也正常,所以没有觐见。李芳远准是到了京城听说了这个才拉着戏班子来的。

    允熥想着既然他带来了就看看吧,于是说道:“靖安君太客气了,那孤就看看,知道知道朝鲜的戏曲。”

    李芳远听允熥准了,叫来身边的随侍人员之人过来耳语几句。然后随侍之人下去不多时,下边就摆弄开了。先是来了一段据说是从三韩时代传下来的戏曲,因为唱戏的人汉语口音比较重,允熥也没听明白。

    之后来了一段高丽时期传下来的戏曲,只见一人坐在中间抚琴,旁边围了一圈人在伴奏。只听中间那人唱到:“原本想去霜花店里买糕饼,却被蒙古人抓住了我的手,如果这件事传出去,……”

    上边李芳远正在和允熥介绍这曲子:“这是高丽国的歌曲,应该是在蒙古人荼毒我百姓的时候出现的,是书写了蒙古人对于我朝鲜百姓的荼毒。”

    允熥听着曲子,他总觉得好像歌词和曲子不是完全搭配,毕竟这两年类似的东西听得多了也有艺术鉴赏能力了。不过他没听过原版的,所以也不好言。

    李芳远接着说道:“所以大明赶走了蒙古人我朝鲜所有百姓都是欣喜的。”

    允熥虽然不信,但是也不可能反驳,所以“嗯嗯”的就过去了。

    之后朝鲜的戏班子又演了不少的戏曲,李芳远也和允熥不停的说话。允熥警觉起来,李芳远就算是小国侍奉大国,也太曲意逢迎了些,这不正常!8

第159章 还是朝鲜() 
想到这点的允熥顿时警觉起来。如果他后世了解过朝鲜的历史,就知道这多半是李芳远在为政变以后做准备了。不过虽然他并未读过朝鲜历史,但是这一世在见李芳远之前也了解过朝鲜现在的局势,知道现在李成桂想立李芳硕为世子,和自己的前几个儿子弄得很僵。

    ‘李芳远不会是因为我是正妃的嫡次子出身,所以找我来寻求支持,让我帮助他登上朝鲜王位吧。’允熥想着。

    还别说,允熥想的还是靠一点儿边儿的。于是接下来允熥旁敲侧击的与李芳远说话。但是这方面李芳远可比允熥要强,允熥只是大概知道了李芳远是想当世子。

    然后允熥又想到了前几日听到的书写对大明不恭敬的贺表的郑道传被传闻并未染病,连老朱都因此当面责罚了李芳远,并且要再给朝鲜措辞严厉的诏书的事情。

    允熥顿时觉得这是李芳远要剪除支持李芳硕的大臣,然后在合适的时候通过政变或者其他的方式来当国王。

    心中已经有猜测的允熥又与李芳远说了一会儿,越肯定自己的猜测,又与李芳远说了会儿话,李芳远告辞。

    允熥来到东暖阁找到秦松,和他说了李芳远的事情,最后说道:“秦松,你看咱们怎么能利用一下朝鲜的事情?”

    秦松是唯一一个知道允熥想把朝鲜变得和亲藩一样的属官,但是他也不知道允熥到底是想怎么干。于是问道:“殿下,臣有问题。殿下到底是想怎样对付朝鲜?除了不用兵之外使用的手段还有什么不能用?殿下是想几年之内办完,还是可以花很长时间?”

    允熥见秦松问问题,想了一下说道:“不要用阴谋,都用阳谋。阴谋一旦败露那就是不可能了,反而可能招致朝鲜人怨恨我大明,所以要堂堂正正的阳谋。”

    这时允熥的心里话。他认为,与后宫不同,朝堂之上虽然也会有阴谋起作用,但是最终决胜还是阳谋,通过种种手段,不管是利益还是其他什么,分化敌方阵营最终成功。

    慈禧能在晚清的四十多年的主政期间维持满清不倒,就是灵活的政治手腕反复利用各派的矛盾,而不是搞什么阴谋;自己虽然现在的手腕肯定死比不上慈禧的,但是自己有后世的记忆,能够保证“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治国’的要问题能分清楚。

    然后允熥说道:“可以恰当利用朝鲜内部的,不行,这还是等到我即为以后在说吧。”

    “还有不怕时间长,三四十年也可,但是不要留隐患,不能像西域一样总是反复,搞得现在西域还在外国手中。”

    秦松想了想,说道:“那臣有三策。”他这三策可不是现在想出来的,都是之前想的无数策略之中的符合允熥说法的。

    允熥也知,所以问道:“那三策?”

    秦松说道:“第一是,这朝鲜国靖安君既然讨好殿下,想必是想在当了国王之后马上得到大明的册封,可以赐他朱姓,且凡事都与靖江王等同,久而久之,大家都会认可朝鲜王与靖江王一样了。”靖江王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后代,是大明唯一一支非老朱直系后代的王爷,也是唯一一个封号为两个字的亲王。

    “这第二,就是大明凡有对外征伐之事,都要朝鲜出兵随同;若是立功,也按国内之兵立功的封赏予以封赏。”

    “这其三,就是允许朝鲜之民参加我国之科考,并且一视同仁的分配做官,即便朝鲜不愿让我国之士子为官也可。”

    允熥在心下估量这三策:第一策很好,只不过不知道朝鲜人会不会同意;第二策也好,只不过以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恐怕还得大明的军队保护他们,为了更好的实施策略恐怕还得弄点儿假;至于第三策也可,不过一定要限制朝鲜的考上的人数。

    允熥思量片刻说道:“不错,看来秦卿你是下过心思了,不过这几策还是等到我继位再施行吧。”不过允熥还是好好地褒扬了秦松。

    =============================================================

    李芳远回到理藩院,其亲信金汉老问道:“大明的皇太孙如何?”

    李芳远坐下,反复检查没有外人之后说道:“这几日我观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