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32部分

宗明天下-第732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昀兰正和昀蕴说话呢,忽然听到允熥叫她,忙转过头来答应一声。

    “明日贤彩就要来到京城了,你去码头迎接一下她。熙怡,你也一起去迎接。”

    “是,皇兄/夫君。”她们二人都答应道。

    允熥点点头,正要继续吩咐,昀兰忽然想到什么,问道:“皇兄,妹妹出宫以后,是不是就有自己的庄田了?”

    “这是自然的。”允熥笑道:“兄长还能忘了你的庄田不成?”

    “那妹妹就能在自己的庄田里让佃户种这些从汉洲大陆传来的菜蔬粮食了。妹妹很喜欢这其中有些吃食。”昀兰笑着说道。

    “哎呀,妹妹也很想在自己的庄田里种这些菜蔬粮食。皇兄赶紧将妹妹的庄田也给妹妹吧。”昀芷忽然也说道。

    “你二姐马上就要出嫁了,自然有自己的庄田,你虽然也有了意中人,但出嫁还得有一二年的功夫,就算给你庄田你也不能出宫打理。莫非你就这么着急出嫁不成?”允熥笑道。

    “哎呀皇兄!”昀芷不好意思的说道:“你总是打趣妹妹。妹妹只是觉得红薯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挺好吃的,想在自己的庄田里种,专门供自己吃。”

    “红薯这种东西可不能多吃。”允熥忽然说道:“对身体不好。”

    “不过偶尔吃一吃也可。”他又说道。红薯属于粗粮,吃粗粮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高血压,但粗粮富含纤维素,吃多了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等的吸收,降低体质,甚至会影响到生殖能力。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粗粮吃的太多会极大影响身体发育。古代中国穷人普遍矮小瘦弱,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也不仅仅是中国,只有一米五几的拿破仑的身高是高过当时法国人的平均身高的。只有工业革命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才让所有人都能以细粮为主食。

    中国传统的粗粮都不好吃,还罢了,可红薯和玉米是可以做的好吃的,必须得限制家里人多吃。

    昀芷当然不知道因为她这一句话让允熥想了这么多,点点头说道:“妹妹知道了,以后会少吃红薯的。”

    “你若是想吃,皇宫后面的那片农田皇兄分出一部分来种植红薯、玉米等作物。”允熥又道。

    “多谢皇兄。”昀芷高兴的说道。

    “还有,昀兰,等明年你出嫁后,在让佃户种植红薯等作物前,和你皇兄说一声。”允又吩咐昀兰。

    “是,皇兄。”昀兰虽然不太理解,但还是答应一声。

第1195章 何为人() 
第二日腊月十九,允正式重新开始上朝,并且举行了大朝会。

    冬天去上朝是非常痛苦的,离开马车或轿子在宫殿前方的小广场等候上朝,许多人都会冻得瑟瑟发抖。高品级的官员没法不来,中等品级的官员大朝会也不能不来,低品级的官员就颇多告病的。

    可这次不同。允已经七个多月没有在京城了,每月初一的大朝会自然也不会举行,很多人怀着见皇帝一面的打算前来上朝。

    当然他们来上朝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听那道期盼已久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设立文职武官,兵部、太仆寺、行太仆寺与五军都督府断事官等官职,均改为文职武官,官服与武官官服相同。自建业七年正月十六起,以上职务之官员均需将官服换为武官官服,钦此。”

    “臣领旨谢恩。”在场所有官员跪下来,但表情各有不同。徐晖祖等人面容平静,地位较低的武将略带沮丧之色;文官们则相反,大多带着高兴的神采。

    从洪武三十一年到建业六年,五军都督府的武将和卫所几乎完全脱离文官的掌控,虽然任免武将的权力仍然在兵部武选司,可只要有皇帝的支持,武选司是完全可以变成橡皮图章的。何况不管是之前的景清还是现在的梅殷都遵从的允的命令,使得这一套制衡的制度形同虚设。

    可从这道圣旨看来,或许是因为皇帝陛下认为大明不会再有大战了,或许是因为他开始不太放心,不管为何,在同撒马尔罕国的战争结束后,皇帝就要重新拾起这套制度了。

    所以文官们当然会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以文御武之制又重新开始,即使允注重保持平衡,在之后的几代皇帝中也会逐渐偏向文官。

    允站在大殿之上,理所当然的注意到了文武官员们的表情。他冷笑了一声,但随即收敛起来,让侍者说道:“众卿平身。”

    随后就是众位官员恭贺允同撒马尔罕国之战获胜,允也宣布将举行献俘仪式,并且在献俘仪式之后去孝陵祭奠朱元璋。

    “臣遵旨。”礼部等衙门的官员纷纷说道。

    之后百官就准备做鸟兽散了。已经到了腊月中旬,虽然还没有到放假的日子,但大多数官员已经在心里给自己放假了,这段日子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打算着下朝后赶紧回家准备过年。

    可允忽然出言道:“诸位爱卿。诸位爱卿应当知晓,在遥远的东方,大洋的对面,湘王殿下与方鸣谦发现一个面积广大的地方。”

    “是,陛下。臣恭贺陛下。”礼部尚书郑沂上前一步答应,但神情并不激动。文官们普遍对于向外扩张毫无兴趣,对他们来说,发现汉洲大陆,不过是发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而已,对于大明来说没什么用处。实际上不仅文官,就连武将也不认为汉洲大陆有多大意义。

    允当然也知晓他们的态度,听到郑沂的话也不恼,继续说道:“在这片被朕命名为汉洲大陆之地,有许多野人。这些野人不通文字,甚至不会使用铜器与铁器,十分落后,比大明附近的蛮夷还要更加落后。”

    “所以朕就有了一个疑惑,什么样的,可以被称为是人?或者说人的定义是什么?人与野兽的区别是什么?”

    “大明周围的蛮夷,可否算作人?若是人,又是什么人?汉洲大陆的野人,能否算作人?若是人,又算什么人?”允一连提出了几个问题。

    “这,陛下,臣以为,知礼仪,绝兽性,即可为人。若是不通礼仪,如同野兽般野蛮,不能算作人。”郑沂说道。

    “解卿如何以为?”就在众人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允忽然询问起了解缙。

    “陛下,臣以为,有文字,能将祖上之历史记载下来以自省,正衣冠、明得失之民,均可为人;若是无文字,无历史,即使有语言,能与人交谈,也不能算人。”解缙说道。

    之后大殿之内就有些乱了。许多文官都与身旁的人探讨起来什么才能算作人。过了好一会儿,允下令大汉将军维持秩序,大殿内才安静下来,众人重新面对允侍立。

    “朕只是忽然想到此事,所以与诸位爱卿说一说,并非是让诸位爱卿现在就给朕一个明白的回答。”

    “正好即将过年,诸位爱卿过年空闲时候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也可翻阅古籍或与学识渊博之人谈论,以明确到底什么才能算作人。若是有人对此有所见解,可以给朕上奏折,朕定会仔细钻研。”

    “今日朕就无事了。”允说着对侍者示意,侍者大声喊道:“退朝!”

    百官忙对允行礼,之后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大殿。

    “大绅兄(解缙字),陛下忽然说起了什么才能算作人,到底是何意?”解缙的好友,礼部侍郎董伦从允提出那个问题后就一直在思考此事,但一直没能想出来,于是问道。

    “安常(董伦字),”解缙说道:“我也没有想明白,但陛下此言定然不会是无的放矢。定然有深意。”

    之后几日,允先是举行了奏凯献俘仪式,随后又去孝陵祭拜朱元璋。面对朱元璋的时候,允在神像前跪了许久,一直在念念有词的说着什么,一直到天快黑了,礼仪官不得不上前提醒,允才站起来,同时扶起双腿已经彻底麻木的文垣,离开陵寝。但在离开前允还深深看了一眼神像,才转身离开。

    允从孝陵返回京城时已是腊月二十五,冬日的假期已经开始,除通政司之外的各衙门已经封衙,允也放松下来,开始享受一年之中难得的休息时日。

    不过看到文琳等年纪尚小的孩子,他忽然想起了唐赛儿,进而想着:“也不知白莲教,对唐景羽调为郡王侍卫,有何反应。”

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 
“你说什么,你与安靖他们六个人被周王次子汝南王朱有爋看中,到他身边为侍卫?”李二看着站在面前的唐景羽等人,不敢置信的说道。

    不仅是他,同样站在一旁的徐德虎和原本坐在座位上的彭聚也都十分不可思议的盯着唐景羽等人看,似乎认为面前的七个人不是他当初派到真定府支援当地的白莲教徒。

    “坛主,李堂主,徐大哥,我绝无虚言。”唐景羽见彭聚等人都不相信他,跪下说道:“若是我刚才所说的话有半句虚言,让我天打五雷轰!”

    “坛主,李堂主,徐堂主,我们绝对没有说假话!若有半句虚言,让我们天打五雷轰!”其它六个人也纷纷跪下说道。

    “彭大哥,我觉得他们应当是没有说假话。”徐德虎又看了一会儿,走到彭聚身旁小声说道。

    彭聚也点点头。唐景羽家中三代都是虔诚的明教/白莲教徒,根正苗红,确实不会欺骗他们,其它六个人也都差不多。而且他们的家人也都仍在滨州,不会连家人也不顾了。

    “可是,莫非大明的王爷都是如此随性?”彭聚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之前青州的齐王就反复无常,任用手下的人不看出身,只要好用就行;这个叫做朱有爋的汝南王也是如此?”

    “彭大哥,我从前是河南人,虽然周王就封开封前已经前来山东,但还有一些亲友在河南,这些人有时也会托人给我送信。”

    李二说道:“按照他们的话,周王次子朱有爋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只是从不仗势欺人所以名声还不算太差。若是见到几个武艺高强之人见猎心喜收入麾下,确实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若真是如此,那太好了。”听了李二的话,彭聚明显轻松许多:“若真是如此,咱们可就把人安插到了大明王爷的身旁。不论是窃取机密,还是危急时刻做些不同寻常之事,都方便许多。尤其朱有爋又去了京城,能够将人安插在京城,这可是实现了一直没能达成的愿望。”

    “你们起来吧。”他又对唐景羽等人说。

    待唐景羽等人站起来后,彭聚笑着说道:“你们能潜伏到大明的王爷身旁,真是一件好事。对我教的大业十分有利。”

    “过了年,也不必等到正月十五了,你们就出发,依照朱有爋的吩咐分别去京城和开封。”

    “是,坛主。”唐景羽答应一声,随即又犹豫了一下,说道:“坛主,李堂主,徐大哥,大明的汝南王朱有爋吩咐我们在前往京城或开封的王府时带着自己的家人。”

    “哦,那让你们的家人在过完年后也赶快收拾起来,跟随一起前往京城或开封。”彭聚脸上的笑容淡了淡,但还是马上说道。

    安靖等人都松了口气。他们没想太多,只因不必与家人分居儿高兴;可唐景羽却低下头,脸上一闪而过害怕的神情。

    他可不是安靖这样的普通教徒——虽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但也只是普通教徒——他可是香主(坛主、堂主、香主),虽然只是个基层领导,但也是管理层。他明白,若是家人还在乡下明军难以找到之处,他即使暴露了,家人也未必有性命之忧;可跟随他一起去京城,若是暴露根本不会有活命的机会。何况带着家人一起潜伏在敌人身旁,在彭聚等人看来,危机时候叛变投敌的可能也会大上一分。

    “坛主,徐大哥,”想到这里,唐景羽又跪下说道:“我想让家人留在滨州,而非跟我去京城。”

    “若是家人与我一道在京城,那万一我被鹰爪子发现的话不仅我自己会被严刑拷打,家人也会被鹰爪子抓起来施以酷刑,所以我想让家人留在滨州。至于家人,徐大哥您给安排两个人就是了。”

    “徐堂主,我们也要让家人留在滨州,不去京城。”听到唐景羽的话,安靖等人也恍然大悟,纷纷说道。

    彭聚的脸色又变得和缓了一些,笑着说道:“你们的心思我自然明白,但你们的家人若是留在滨州,假扮你们家人的人也都是虔诚信众,你们的家人安全了,可他们却会有性命之忧。……”

    “我明白了坛主,我们就将自己的家人带去京城或开封。”唐景羽赶忙说道。安靖等人听彭聚这样一说,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自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