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14部分

宗明天下-第714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自己心目中当然是有人选的,那就是张辅。但张辅贸然被提拔上来,又刚刚立了大功,再让他负责这样的事情恐怕会引众人嫉妒。尤其大家已经很嫉妒他了,还是不要让众人更加嫉妒了。

    “陛下,臣以为,天成伯十分合适。”耿璇想了想,说道。

    “平安?那就任命平安为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暂提调宣府。”允熥说道。他知道平安与耿家关系不错。不过,平安当年也算救过允熥关系亲近,而且也有些打仗的本事,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就答应了。

    待事情都商议完毕,耿璇也退下后,允熥站在座椅前,低声说道:“朕现在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但愿朕的谋划能够成功。”

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 
    将有关于明年召集蒙古各部族首领来宁夏商议划分草场之事说完后,允就将此事完全放下。

    阿鲁台、鬼力赤与脱欢就仿佛火烧屁股般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兰州,允也就放心的带妙锦、昀芷过河在白塔山附近游玩了一圈。白塔山也算是兰州比较著名的景点,来到兰州自然要游玩一番。

    游玩过了白塔山,允就离开了兰州,启程东返。这个时候离腊月只有一个多月了,虽然不是特别着急,但时间也不是特别宽松,允坐着有轨马车赶到西安,在西安又交待了蓝珍一番,在城内游玩几天,就坐船继续返回。

    从西安向东六七百里是潼关,过了潼关就到了河南省的地界,之后继续行进,就途径陕州、渑池、洛阳、偃师等地。不过这些地方允都不做停留,继续向东。

    十一月十八日,允来到开封城。这个地方允就不得不停下来待几日了。开封是周王朱的封地,当初他前往西北的时候因为军情紧急就没有停留,现在返回了还不停留几日可就不好了。况且开封和西安一般,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即使现在城内也有众多的景观,比如铁塔、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禹王台、繁塔等,都值得一看。是以允当然会在开封停留几日。

    朱当然对允会在开封停留有所准备,提前好几天打听好了允哪一日会经过,十八日一早就穿上自己的亲王朝服,几个儿子也都穿上郡王朝服,在码头等待。

    允下了船,与朱和周王世子朱有炖寒暄几句,到了王府又说了会儿话,就去了朱安排他暂时住下的院子。

    此时妙锦正在安排下人安置房屋,见到允走进来忙行礼道:“妾见过夫君。”

    “婢子见过陛下。”宫女们也纷纷行礼。

    “都起来吧。”允走到妙锦身旁,笑着问道:“都安置好了么?”

    “夫君,妾与夫君的住所,四妹妹的住所都已经安置好了,下人们的住所也正在安置,无非是这间屋子少住一个人,那间屋子多住一个人的事,也没什么。”妙锦回答。

    他们夫妻说了几句话,妙锦犹豫了一下,说道:“夫君,妾觉得这次来到开封,周王殿下的安排有些不同寻常。”

    “怎么了?”

    “夫君,妾觉得周王殿下太热情了。”妙锦皱眉说道:“在甘州肃王殿下可没有这么安排,妾在宫外时也去过京城的原燕王府与代王府,但也未曾这般招待过家翁。”

    “夫君,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只是,周王殿下会有什么事情要求夫君呢?”

    “为夫也注意到了今日五叔招待有些过于殷勤了。不过这没什么,”允坐下来,说道:“五叔一向谨慎,不会提什么非分的要求,你与五婶和弟妹一起说话的时候也不必旁敲侧击。”

    妙锦点点头,没有再说此事,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夫君,代王妃是妾的二姐姐,可代王被加封到古尔班通古特盆地,等年后代王府搬到别失八里城后,从别失八里城到京城更为遥远,妾想要见到自己的二姐姐更为困难,求夫君允许代王妃今年入京,与妾团聚。”

    “这为夫当然准许。小卢,将此事告诉陈继让他拟旨。小卢?”允叫了一声没听到答应,转过头看向身后,又叫了一声。

    妙锦也抬起头来看向允身后,就见到被称作小卢的卢义正和一个看起来像是铺兵的人站在门口说话,还从那人手中接过几件文书。

    那人将文书递给卢义后就退下,卢义转过头来见允正看着他,楞了一下,随即说道:“陛下,这是今日送来的奏折。”

    “这个时候将奏折送来,可是有什么大事?”允问道。一般情况下,因为他正处于出巡状态,每日送到他面前的奏折都是有固定时间的,不会这个时候送过来。

    “陛下,有三件大事。其一,真定府有白莲教作乱!”

    “真定府有白莲教作乱!”允与妙锦同时惊呼道。允还马上从他手中将奏折拿了过来。

    “真定府宁晋县农户崔成发,实为白莲教香主,听闻陛下调集大军去西北要与撒马尔罕国交战,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撒马尔罕国信奉白莲教,乃是他们的援兵,又散布大明必败之谣言,蛊惑百姓,试图造反。”

    “但幸得有误入白莲教之人忠君明义,在逆匪起事之前向县衙告发。县衙随即将此事上报府衙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衙门。因据闻白莲教串联极广,臣未敢轻举妄动,待集结七个卫所后赴真定府清剿,共在真定府、保定府九县擒获白莲逆匪头领七人,打死十一人,打死普通逆匪七百九十八人,俘虏一百二十四人,另查出几户与白莲教有牵连的士绅。”奏折上写到。

    “莫非当年陕西的白莲教徒田九成、王金刚奴造反后,余部跑到了河北?”允看完奏折后说道。

    不过既然已经将可能的造反扑灭,此事也就不太重要了,允批示到:“命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认真查处,定要将白莲教逆首擒获;布政使茹清剿白莲教逆匪有功,赐散阶,记功一次,考评上等;其余有功之臣着都察院与吏部评定功劳给予赏赐。真定、保定二府知府与各县知县……”

    “这个白莲教怎么总不能彻底铲除。”妙锦抱怨道:“从洪武初年起朝廷就禁绝白莲教,也几次镇压过白莲教造反,还是灭之不绝。”

    “乡间的无知民夫民妇太多,白莲教又善于蛊惑世人,并且有种种伪装,每次剿灭只要有一人逃脱就能东山再起,不好铲除。”不要说这个年代,就是后世,咨询那么发达,不还是有人上当受骗入了邪教。只不过那个年代邪教的头头都知道推翻政府是不可能的,所以将精力放在了骗钱上面。

    “这也是为夫悄悄改变了皇爷爷当年定下的宗教章程的缘故。乡间的百姓多愚昧,得有个信仰才好,皇爷爷对正派的佛道限制过多,等闲不许他们去乡间传教,就给了邪教机会。是以为夫鼓励正派的佛道在乡间传播,压缩邪教的生存空间,稳固大明。”允又道。

    妙锦又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忽然听有人道:“皇兄,嫂子,你们在说什么?”

    “没什么,河北有白莲教造反,不过已经被镇压下去了。河北的官员正在审问。”允回答。

    “白莲教怎么总也灭不掉,若是让妹妹遇到了,一定将他们铲除。”

    ……

    ……

    山东,滨州。

    “大哥,已经有准信儿了。崔成发被明军打死,其妻子自尽;赵州、元氏等八个县的香主也都死了。有几个小喽喽被抓,但不知道上头的人是谁,供不出什么。”

    “下面的香众死伤惨重,但好在咱们派过去的人都安然无恙,正设法跑回来。”身材高大壮实的山东白莲教头目之一的李二对山东白莲教的坛主彭聚说道。

    “我当初就说起事成不了。”彭聚转过头来,表情十分不好看,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明国与什么撒马尔罕打仗的地方远在西域,距离中原一万多里地,就算明国在西域打了败仗也不会影响在中原的统治。他们非不听,非要准备起义,这下好了,虽然只折损了九个县,但这九个县可是咱们在河北势力最大的九个县,河北的势力折损了一半多,若是再牵连出别的来,损失就会更大!崔成发他们死有余辜,我只是可怜白白死了的香众。”

    “大哥,这不是大家觉得明国调动的兵马这么多,觉得此战明国输了影响会很大么?大家都没有亲自带兵打过仗,对西域有多远也没什么概念。”李二干笑道。他其实当时也支持崔成发等人起事,只是因为山这边的总坛主是彭聚,而彭聚坚决不同意才罢了在山起事的心思,但也派出了自己的一些手下去河北支援。

    “叫你们平时别就会练武,学文也别只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但只对愿意当官的人有用,咱们造反之人读那个做什么!有空了多读读兵书,咱们教里也有元末打过仗的人,多请教请教他们!”彭聚又道。李二只能听着。

    彭聚教训完了,问道:“咱们派过去的人怎么回来?”

    “大哥,咱们派过去的人都是去了高邑县,现在东面的宁晋县被明军完全封住,不让人经过,他们只能从南边绕。因咱们滨州靠着大清河,为了方便他们打算绕到大名府,坐船回来。”

    “不行,整个河北现在查的都严,不能在大名府上船。让他们去南边,到开封府坐船去徐州,再从徐州北上回来。万事稳妥为先啊。”彭聚说道。

    “是,大哥,我马上派人告知他们。”

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 
    看过第一份奏折,允翻开第二份看了起来。才看了几眼,他就对妙锦笑道:“妙锦,这份奏折上写的可是好事,还与你有关。”

    “与妾有关?”妙锦惊讶的叫了一声,随即想到了什么,说道:“可是妾的四兄做下了什么事情?”

    “你怎么会猜到是增寿?”允带着一丝惊讶问道。

    “妾的长兄还在伊吾,不太可能做下什么;三兄一向谨小慎微,也不会做下什么;景昌与钦儿虽然不大老实,但自从撞人那件事以后也小心多了,不会闹出能让朝臣专门写折子向夫君进谏的事情。景璜等人年纪还小,更不会犯下什么大错。”

    “这样算下来,有可能做下什么事情的也只有四兄了。”

    “你果然聪慧。”允夸赞了她一句:“你说的不错,确实是增寿在永藩做下了事情,立了功。”

    允挥了挥手上的奏折:“自从朝廷接受阿依努人为藩属后,虽然日本人表面上对此无异议,但私底下仍然不时派人去南岛(北海道岛)劫掠,若是被发现就说是武士们私底下去的,与朝廷和各地的官府无关。”

    “今年夏天,日本人趁着大明西征之际派出数千人北上攻打阿依努人,阿依努人没有料到日本人出动的人手如此之多,几天之内数个部族被打垮,无数人被生擒抢回了本州岛。”

    “可增寿及时带兵出现,派出水师拦在南岛与本州岛之间,断了日本人的退路,随后运送大军上岛剿灭,在消灭了许多武士后,剩下的人向大军投降,其中就有日本在本州岛北部的几个守护大名的儿子。”

    “增寿勒令日本这几个守护大名交出掠走的阿依努人,又将一般的武士全部贬为奴仆在永明城做苦役,同时向朝廷奏报此事。礼部尚书与四辅官不敢擅专,又因此事不急,所以就转给了为夫来处置。”

    “这也罢了,更为重要的是,阿依努人经此一役,发觉自己的实力与日本人差的太远,再这样下去人早晚被日本人都掠走。所以向永藩称臣。允与增寿商议后接受了他们称臣,但要求他们派人为兵为工为农,南北岛之后也是永藩的土地,永藩要做什么不得阻拦。阿依努人的首领一一答应。”

    “同时,增寿以永藩暂时无法安置这么多阿依努人为由,要将数千人派到朝廷去年新设立的百夷卫为兵为将,还要派出人来到国子监与讲武堂上学。本来他们不愿意远离永明城,但增寿使人散布谣言,说大明的皇帝之所以倾向于日本人,就是因为有日本人在大明军中为兵为将,积极为大明效力。阿依努人一听说这话,马上答应派出许多人来京城为兵和读书上学。”允笑着说道。

    徐增寿做的这件事可是开疆扩土,尤其他是在不引起开拓的疆土上的人反感的前提下开疆扩土,还为朝廷与永藩增加了数十万忠心的子民,算得上是大功。

    而且在永藩的人本来就少的情况下,徐增寿还能想着朝廷,更加不易。所以允才这般高兴。

    “若不是景昌前年出征安南为他捞了一个伯爵,为夫这次定要赏赐他一个世爵。”允又道。

    “夫君,妾也为四兄能为朝廷出力而高兴,但既然妾的四兄已经有了一个爵位,对妾的四兄稍稍夸奖几句就好,不必赏赐太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