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700部分

宗明天下-第70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膳食送来,他们一起坐下用膳。允问道:“昀芷呢,不叫她过来一并用膳?”

    “她也正睡着呢。中午用过午膳,她去找侍卫练了一阵武艺,后来歇觉。就一觉睡到现在。”

    “怎么大中午的去练武?”允嘀咕了一句,但并未在意,一边随口与徐妙锦聊天一边用膳。

    这他就见到徐妙锦眉头皱起来,似乎有什么事情想说,出言问:“妙锦,你这是有什么话要向夫君说?不然为何眉头紧锁?”

    “啊!”徐妙锦失声叫了一声,随即说道:“没什么,就是想夫君为何会召宗喀巴大师前来。虽说宗喀巴大师是当今藏传佛教最为出名的大师,可他创立的黄教势力不强,未必担得起向蒙古草原传教的重任。”

    “这你就不知道了。”允笑了笑,正要说话,忽然顿住了,匆匆将碗里的饭吃完,随后说道:“你要想知道,等明日夫君召见他时你也在场,就能知晓了。”

第1144章 接见宗喀巴(一)() 
    “贫僧罗桑札巴,拜见大明皇帝陛下。”此时在肃王府中的正厅里,一位头戴黄帽、身着黄色僧衣,看起来四十来岁,神态端庄的人站在正中,面对着正前方的一位二十来岁的男子躬身行礼道。

    这人正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大师之一,教导出许多优秀弟子的宗喀巴大师,法号罗桑札巴。因他出生于宗喀,所以信徒尊称他为宗喀巴。

    允见到他的一瞬间略有些惊讶。‘他今年才四十多岁,就能闯下这么大的名头?超过了很多成名已久的大师?’

    允疑惑了一下,但很快平静下来。他已经派人查过了,确实是他创立的黄教,现在在藏地也有很大的名声,虽然年纪看起来轻一些,但也只能说人家真的是天赋异禀了。

    “贫僧罗桑札巴,见过大明宸妃娘娘。”允思考的时候,他又对徐妙锦行礼。

    “宗喀巴大师不必多礼,请起。”允回过神来说道。待宗喀巴平身后,他又让王恭端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宗喀巴又行了一礼,坐到椅子上。

    “宗喀巴大师,真是久违了。朕在四年以前就听说了大师的英名,一直想要见大师一面,却不想今日才能够见到。”允笑道。

    “大明皇帝陛下,三年前陛下派人召贫僧去大明的京城一叙,贫僧本来当时就要去,但却不想忽然生了病,难以成行,所以派了贫僧的弟子甲曹杰代替贫僧去京城。”宗喀巴道。

    “朕已经听使者说起过了,这一病真的非常可惜,若是不然三年前朕就可以与大师一叙了。”

    “但好在现在也不晚。朕三年前听甲曹杰讲述《现观庄严论》后有茅塞顿开之感。弟子都如此了得,宗喀巴作为师父当然更加精通佛法,朕早就想听大师讲解佛法了。”允说。

    “陛下听甲曹杰讲述《现观庄严论》后有茅塞顿开之感,且愿听贫僧讲解佛法,证明陛下颇有佛缘,善哉善哉。”宗喀巴说道。

    “大师,你不必专门采用汉传佛教的话语来对朕说话。朕可知道,你们藏传佛教是不说‘善哉善哉’这样的话的。”允笑道。

    “谢陛下。”听到这话,宗喀巴心中略有些波动。他一向听闻中原的皇帝专横跋扈,此时见到允却如此谦虚,不由得生出对允的好感。不过他好歹是著名的佛学大师,基本的涵养还是有的,并未在面上表现出来,而是开始为他讲解佛经。

    “陛下,《华严经》有云,……,《楞严经》有云,……,”宗喀巴非常认真的讲解着。

    允渐渐听得入神。宗喀巴不愧是佛学大师,对于佛教经典的理解不是普通僧人所能比拟的,用流利的汉话讲解的深入浅出,不仅是他,甚至不仅徐妙锦,就连站在一旁服侍的宦官都听得入神。

    过了好一会儿,宗喀巴讲解完了《金刚经》第二卷,暂时停下喝口水润润嗓子,允才过神来,由衷的赞叹道:“大师真不愧是佛学大师,虽然朕并非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也听得入神,若是大师能时时在朕身边讲解佛经,说不定朕就会供奉藏传佛教起来。”

    “多谢陛下夸赞,其实贫僧对于佛经的理解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虽然不至于错误,但或许有未能明了佛祖深意的地方。就连贫僧自己,重读佛经有时都会有新的感受。”宗喀巴说道。

    “大师太谦虚了。朕也曾听几个中原的佛教大师讲解佛经,依朕来看,他们都比不得大师。”允说。

    这话宗喀巴不好接,他也就没接,而是待允不再说话后问道:“陛下还想听贫僧讲解那部佛经?”

    “适才听得都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都有的经典。朕想听一听大师讲解汉传佛教没有但藏传佛教有的经典。比如有一部《菩提道炬论》,据说乃是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所做?”

    “陛下,《菩提道炬论》确实为阿底峡尊者所做。”

    “这部经典是汉传佛教所无的,讲了什么?”

    “这部经典讲了被称为‘三士道’的观念。现今‘三士道’是我藏传佛教的重要理论。”

    宗喀巴细细讲解道:“三士道中的‘三士’,指上士、中士、下士,是人的三个层次。下士处于下士道,以解脱今世苦难,求得今生快乐为目的。下士道之人,只有皈依佛、法、僧三宝,才可在六道中上升一步……脱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死后往人、阿修罗、天三善趣中投生。……此为修行的第一步。”

    “之后就是修中士道。中士道之目的是达到涅盘境界,所要修炼的是戒定慧三学。……由戒而定,由定而慧,从而进入涅盘世界。此时修行之人已经自我成佛,但还不能转生入世、教化众生。”

    “可无论是中士道还是下士道,都处在六道轮回之中,而要成佛不光解脱自己,还要普度众生,这就需发菩提心,实行布施、持戒、忍耐、精进、静虑、智慧‘六度’,得无上佛道。如此已来既可度己,又可度人,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这就是修行的第三步上士道。”

    “依照大师所言,那人是有来世,能轮回转世的?”允听完宗喀巴的详细讲解后,出言道。

    “陛下,普通人虽然有来世,但死后只能轮回,失去前世的记忆;可修炼有为止上士道之尊者,却可将灵魂从身体中脱离,在这具身体即将衰老死亡之时转托道另外一具新生身体上。这就是转世,意即修炼有成之尊者灵魂能够生生不灭。”宗喀巴回答。

    “原来如此,”允笑道:“朕原本自己看佛经总觉得不清不楚,这下听大师讲过后就明白了。”

    之后允又问了几个不清楚的小问题,问起了格鲁派的教义。听到这个问题,宗喀巴马上激动起来,朗声说道:“我格鲁派的教义与其它各派不同。讲究清规戒律,并且绝对不能违背。”

    “自从一百多年前乌斯藏国家混乱已来,寺庙组织涣散,戒律松弛,僧人无人约束,不念经,不修法,反娶妻生子,放荡自恣。上层僧人仗其特权,借口修密向民间索取妇女供其奸淫。这些修密的喇嘛无恶不作,其中有一人名叫萨迦僧,来到中原,曾为元帝传无上密乘《喜金刚》大灌顶,授双修法(双身),广取妇女供其奸淫为**是乐,甚至男女裸处,君臣宣淫号为事事无碍境界。更有一种名为《合诛》的邪法,肆意蹂躏妇女称为合,杀人活取心肝称为诛。”

    “贫僧见此极为痛心,决心改革。贫僧规定:首先僧人必须受戒,严格遵守,独身不娶,不营世务,清净禅院。”

    “其次,就是定、慧二学。定乃是约束自心不让散逸,慧就是增长智慧不昧于解脱之道,故无戒不定,无定不能生慧。定、慧二学就是讲学习修持。”

    “其三就是整顿学风,把那些浮夸不实,任意篡改等的作风完全改去。……”

    这一段宗喀巴讲的非常有激情。他对那些违背清规戒律的僧人非常痛心,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大的伤害了藏传佛教。别的不说,就因为这些人的肆意妄为使得至今中原地区的汉人还对藏传佛教有很多误解,传教举步维艰。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他自己创立了格鲁派。

    允也听得肃然起敬。宗喀巴这样做完全是费力不讨好,他本来已经是十分出名的大师根本没必要做这些事情,但为了藏传佛教的未来,还是义无反顾的开始整顿戒律。有理想的人总是值得尊敬的。

    他说道:“若是全天下的僧人都如同大师一般,何愁佛教不兴!”

    “陛下谬赞了,贫僧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之事。”宗喀巴又谦虚的说道。

    二人推让几句,允最后说道:“宗喀巴大师,朕对大师的做法非常感动。朕记得在藏语中喇嘛乃是上师之意。来人,拟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乌斯藏地佛教大师宗喀巴,行善纳德,……,加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哲布尊丹巴喇嘛,赐印诰及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鞍马。钦此。”圣旨拟写完毕后,一名声音洪亮的宦官朗读道。

    “贫僧谢大明皇帝陛下恩典。”宗喀巴再次行礼说道,脸上带着高兴的神采。宗喀巴虽然是一个十分高尚的僧人,一心都扑在了佛学研究上,但也不是傻子。他被加封为哲布尊丹巴喇嘛,名望升高,格鲁派的影响力也会迅速提高,对他传播自己的教派好处甚大。

    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允脸上也露出了高兴的神色,而不仅仅是被感动的神情。

第1145章 接见宗喀巴(二)() 
    宣读完对宗喀巴的封赏,允正式提起了今日召见他的第一个立足于现在的目的:向蒙古传教。

    “大师,朕在三年前会见甲曹杰大师时就与他提起过,由格鲁派向蒙古草原传教之事,他可与大师说了?”

    “陛下,甲曹杰与贫僧说了向蒙古草原传教之事,但我派虽然教义纯正,但势力现在还不大,尚无余力向草原传教,请陛下谅解。”宗喀巴说道。他当然愿意自己信奉的教派传播的越广泛越好,但此时他黄教即使在乌斯藏本地的影响力都赶不上红教等教派,他的想法还是首先立足于藏区,再论其它,实在不愿现在就分散精力开拓外部。

    “大师你说的可不对!”允笑道:“现下藏区已经全是各派信徒,可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信奉宗教的极少。如果你要作画的话,是手里拿着一张白纸好作画,还是一张已经有了许多颜色的纸张好作画?显然是白纸好作画,因为上面什么都没有,你画了什么就有了什么。”

    “类比传教,大师您开创的格鲁派,到底是在什么信仰都没有的蒙古草原容易传播,还是在已经都是他派信徒的乌斯藏地区容易传播?”

    “显而易见是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的人此时并无宗教信仰,更容易接受大师的格鲁派。大师根本不需派出太多人手去往蒙古草原上传教,只要有几个人,让几个当地的蒙古人信奉,格鲁派就会如同燎原之火一般在草原上传播开来。到时还能反哺乌斯藏。”

    “而若是大师您迟了一步,让其它教派占了先,那时大师再想在草原上传教就会事倍功半,如同乌斯藏一般了。是以朕以为,大师应当马上派人去蒙古草原上传教。”

    “陛下说的也有道理,可是,我派现在连自己的寺庙都没有,至少要将寺庙建起来,设立教理学院,教导僧众学习佛法后才好。”听了允的话,宗喀巴有些意动,但还是这样说道。

    “你要在哪里建寺庙?朕出钱给你建!”允说道:“不论是金钱还是物品,只要需要,朕都照给!”允知道在乌斯藏区这种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地方,有钱也未必有用,社会总生产力就这么大点儿,突然投入过量的金钱只能导致通货膨胀。所以他不仅提给钱,还要给东西。

    “贫僧多谢陛下。”

    “那等寺庙建立起来,教理学院也设立以后,就能够派出僧人去蒙古草原上传教了吧?”允马上又道,显得颇为急切。

    宗喀巴犹豫了一下,躬身答应:“等寺庙建立起来后,贫僧会派出僧人去蒙古草原传教。”

    宗喀巴不傻,他虽然猜不到允一个劲要求他派人去蒙古草原传教的目的是什么,但也知道肯定是别有所图。但他还是答应了。因为他左思右想,都找不到这件事对格鲁派的害处。

    出钱建寺庙,出钱供传教,怎么都对他没有丝毫害处。允总不可能觉得能够借此控制格鲁派指使他们做出危害自身之事吧?格鲁派作为一个宗教派别,即使将来教派的最高领袖成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