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8部分

宗明天下-第68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一拍脑袋,说道:“爷爷说的是。不如爷爷下道旨意给朝鲜,若是李成桂能出行,则让他去北方,比如北平见我;如果李成桂不能出行,则派遣其子赴京来朝见。”

    老朱说道:“那爷爷就下道旨意给朝鲜。并且今年正旦朝鲜的贺表言语轻慢,还未把起草贺表的罪人送到京城,爷爷还得下旨催促。”

    允熥也想起这件事情来了。今年正旦朝鲜使臣柳珣送来的贺表对大明不是很恭敬,朱元璋大怒责之。柳珣说贺表是郑道传等人写的。老朱于是放柳珣回国,让朝鲜把郑道传等人抓起来送到大明的京城治罪。

    当时允熥就震惊了。就是米国最牛逼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外国,哪怕是傀儡小国的新年贺词不恭敬而让对方把编写新年贺词的作者抓起来治罪的事情。在满剌加以西这一片,大明可比21世纪的米国牛逼多了。

    允熥又与老朱说了会儿别的事情,挨到快吃晚饭的时候,老朱把允熥撵回文华殿去了。

    吃完了晚饭,允熥对熙瑶和熙怡说道:“今天晚上我有点事情要处理,就不陪你们了。”之前的几天每天晚上允熥吃完饭以后都是陪着熙瑶她们的,所以今天特地嘱咐一句。

    熙瑶说道:“臣妾知道了。不知殿下今晚宿在臣妾宫中还是臣妾妹妹的宫中,臣妾好预备下。”

    允熥觉得今日才是熙怡进宫第三日,所以说道:“今日晚上还是宿在熙怡的宫中吧。”然后他看着熙瑶的表情,笑着说道:“吃醋了?那你今晚和熙怡一起在她宫中等着我吧。”

    熙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红着脸低头不语。允熥笑着出了文渊阁。

    到了东暖阁,允熥让练子宁把关于朝鲜的记录翻出来给他。因为齐泰的家人都在京城,妻子于敏月又刚刚怀孕,所以允熥不让齐泰值夜班,都是练子宁、郭镇等人轮流值守。

    允熥又看了会儿高丽—朝鲜的卷宗,然后才回宫睡觉。

    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每日白天允熥或者在文华殿处理事情、阅示奏折,或者去讲武堂讲课,又或者与滞留在京的上一届讲武堂学生见面,安抚他们。晚上则是与熙瑶或者熙怡恩爱。

    每天也都会抽出时间来和熙瑶二人在一起待着,静静地说说话,聊聊各种各样的事情。允熥发现熙瑶很合自己对于理想中妻子的想法,对于熙瑶越发喜欢,和熙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

    六月初九,汉城旧王宫。

    此时李成桂正在和自己的儿子、驸马等议论政事。

    已经改名李旦的李成桂(注1)跪坐在榻上,对着下边的跪坐着的驸马李伯卿说道:“寡人让你督建的新王宫现在修建的怎么样了?”

    上党君李伯卿答道:“回禀大王,主体已经修建完毕,共有330栋殿阁楼台,五千余间房屋,占地十二万六千坪(约合57。75公顷,为后世的北平故宫的1/76)。宫殿只剩下漆还没有上完。臣正想请大王为新王宫赐名。”

    李成桂想了想,说道:“明国古《诗经》有云:‘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新王宫就叫做景福宫吧。”

    下边坐着的李旦的儿子们马上齐声称赞这个名字好。李成桂也知道他们一定说好,并且他自己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所以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

    然后李成桂拿起一个奏折,又说道:“昨日明国的使臣来到王都,言到明国皇太孙将于下月去明国北方巡视,问我有没有时间去拜见明国皇太孙,你们怎么看?”

    扶安君李芳蕃(注2)说道:“大王怎能去拜见明国皇太孙!大明虽大,我朝鲜也不是泥捏的,应该让那朱允熥来我汉城王宫拜见才是。”

    李成桂当然是听到这样的话很高兴,但是仍然板起面孔呵斥道:“不得乱说。明国的皇太孙地位在寡人之上,怎能来拜见寡人。”

    怀安君李芳干说道:“不管怎样,父王年事已高,怎好远离王都。不如另派能干的使臣去拜见。”

    李成桂晃晃手中的折子,说道:“明国皇帝的奏折还说到:‘如果寡人不能成行,就于明年的正旦派王子去明国京城朝拜。’你们谁愿意明年正旦去明国的京城?”

    靖安君李芳远说道:“父王,儿臣愿意往明国的京城一行。”

    李成桂诧异的看他一眼。现在李成桂宠幸继室康氏,欲立康氏所生的幼子李芳硕为世子。而前妻韩氏的几个儿子对此非常不满,尤其以李芳远为首。现在他为何在这关键时刻去明国的京城?

    ‘不过不管他是如何想的,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把他派出去,能大大降低册封李芳硕为世子的难度,所以就让他去明国的京城吧。’李成桂想着。

    所以李成桂说道:“既然你主动请缨,那就派你去明国的京城吧。”李芳远应诺。

    然后李成桂又说道:“明国皇帝的圣旨还让咱们赶紧把起草年初给明国的贺表不恭的郑道传解送明国受审,你们怎么看?”

    幼子李芳硕说道:“父王,郑道传乃是咱们朝鲜的重臣,岂能凭着明国皇帝的一句话就送过去受审?就把对文字润色的郑总等人派过去,说郑道传染病不能成行罢了。”顿了顿,又嘀咕道:“柳珣也是的,被责问了随便说几个人撰写的贺表不就行了,何必说出郑道传。”

    其他人因为郑道传是朝鲜的重臣,也无异议。父子、翁婿几人又商议了几件事,李成桂说道:“寡人今日疲乏,今日就到这里吧。”众人遂退下。

    ============================================================

    注1:李成桂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自立为王之后改名李旦。为了方便,后文仍称李成桂。

    注2:朝鲜除世子以外的其它王子,还有朝廷重臣都会被册封为某某君。

第112章 准备出行() 
靖安君李芳远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与自己的亲信金汉老诉说了今日在宫里的事情。金汉老同样疑惑地问道:“大人为何要在这个时间去明国的京城?不怕国内有变动吗?”

    李芳远笑道:“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才要外出去避一避。你觉得,就是我留在国内,能阻止父王册封李芳硕为世子吗?”

    金汉老摇头。

    李芳远又说道:“既然我留在国内也没法阻止,那留在国内又有何用?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避开。父王一定会在册封李芳硕为世子的前后打击反对这件事的人的势力,我不在汉城,就能避开打击,让父王去对付李芳干他们。这就是明国古人说的:‘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的原因。”

    “并且我听说明国的皇太孙朱允熥多奇思妙想,为人又好武,想来与我能相合;并且现在朱允熥乃是以嫡子身份得以册封皇太孙之位,必然会支持我这样的嫡子继承朝鲜王位,我去一趟正好可以争取他的支持。”

    金汉老说道:“明国未必会管我朝鲜的事情吧。当年大王废前朝高丽的恭让王,自立为王,之后上表请明国的皇帝册封。明国的皇帝可是挺不高兴的,觉得大王嗯嗯,只不过懒得管朝鲜的事情才默许。”

    “这皇太孙朱允熥就会管我朝鲜的事情了吗?”

    李芳远说道:“也不需要他实际做什么。现在父王年纪已老,且我朝鲜向来有私兵之制。我与怀安君李芳干都在父王当王的过程中出力甚大,都有很强的实力。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联起手来除掉李芳硕和支持他的郑道传、沈孝生等人。”

    “然后就是我和李芳干争胜负的时刻了。我只要提前和明国皇太孙处好关系,然后在这时派遣使臣去明国的京城请封;明国人不知内情,以为父王已经将王位传给了我,再有皇太孙殿下说情,必然会册封我为朝鲜国王。”

    “但是这册封的诏书一到汉城,必然会让我朝鲜的各路大臣以为明国认可我为朝鲜国王,除了李芳干和他的亲信,其他人都会倾向于我,我就可以从容地除掉李芳干,最后得利了。”

    金汉老叹服的说道:“君大人妙计,小人自愧不如。”

    李芳远也颇为自得。这时李芳远的正妻,靖安君夫人、靖宁翁主闵氏敲门走进来,先对金汉老福了一礼,金汉老回礼并识趣的退下。然后她对李芳远说道:“妾身的父亲来了,君大人要不要去见一下。”

    李芳远马上起身说道:“要见,怎能不见。”马上穿上鞋子奔出了屋子。闵氏指使侍女收拾一下屋子,然后自己也回寝室去了。

    ===========================================================

    朝鲜关于李成桂身体不适不能出行,由靖安君李芳远明年正旦来朝拜的奏折于六月二十九日送达京城。允熥自然也看到了,不过他当然不知道朝鲜国内已经有人要来利用他了,在已经有不能见到李成桂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过也就过去了,暂时没怎么在意。

    二十九日上午允熥看过了奏折,下午又来到了凉国公府。他和蓝珍相谈甚欢,已经内定由蓝珍担任允熥在北方巡视的护卫部队的总指挥了,所以允熥这一个月有空就来蓝府和蓝珍谈论事情。

    这天他们谈到了关于蒙古的事情。蓝珍说道:“殿下,蒙人与我大明之人不同,与西南诸夷之人也不相同。我大明百姓,若是国家吏治清明、风调雨顺,就不会从事恶业,安居乐业;西南诸夷虽然风俗与我大明百姓大不相同,不崇儒、不恭顺,但是只要地方政府办事合理,也不会无事生非。”

    蒙人则不然。蒙人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无礼义廉耻。所以对待蒙人就得使其畏威才能怀德。”

    允熥点头。对于蓝珍的这段话,允熥大体是同意的,只不过他认为蒙人之所以不事生产、专门抢夺,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抢劫的成本太低,并非是本性如此,当然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喜欢不劳而获,只不过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抢劫成本太高不合算。

    而在北边驻守大军随时准备打击蒙人,就是增加了他们的抢劫成本,所以他们才会‘畏威怀德’。

    谈论了这么半天,时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允熥告辞,并且婉拒了蓝珍留饭的请求,坚决回宫。

    蓝珍自然要送到大门口的。就在往大门送的过程中,允熥又偶遇了那个姓林的小姑娘。这次她是和蓝珍的妻子在一块,见到允熥以后慌忙行礼。

    允熥这次看着这个小姑娘更像是林黛玉了。不过既然他现在没有把小姑娘娶回宫的打算,就不能和她说什么话,只是让她们‘平身’就走了。

    允熥回到文华殿,一个巨大的喜讯就包围了他:他的正妃薛熙瑶怀孕了。

    允熥坐在文渊阁寝殿的罗汉床上,熙怡在旁边一脸兴奋地说道:“今日中午吃过午饭,殿下您走后不久,姐姐就身子不适;把太医叫过来一把脉,说是姐姐怀孕了,并且已经有了一个月了。我怕误诊,从太医院叫来了五六位太医,都说是喜脉,我们这才确定并且派人告知了陛下和宁妃娘娘。”

    允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他从未有过当父亲的经历,也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父亲,所有的感受都是茫然。

    他侧过头看向坐在一边的熙瑶,熙瑶正一脸满足的样子坐在一旁。她怎能不满足呢?进入皇宫就是正妃,皇太孙对她又不错,自己的父亲也升了世袭的前程,她自己又掌管着文华殿的宫务,现在又第一个怀孕,很可能诞下殿下的长子,又是嫡长子,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她如何不满意。

    允熥在茫然中和熙瑶还有熙怡吃了晚饭。吃完了饭没过多久,可能还没有一炷香的时间,老朱就派人把他叫过去了。

    老朱叫他自然也是和熙瑶怀孕有关。老朱现在还活着的所有孙儿中年纪最大的就是晋王世子济熺了,生于洪武八年,今年二十一岁,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还没有儿子;第二的允炆生于洪武十年,今年十九岁,去年举行婚礼,还没有孩子。

    所以老朱对于每一个怀孕的孙子的妃子都很重视。再加上允熥的正妃如果有了孩子就是嫡长子,老朱更是倍加重视。

    老朱把允熥叫过来嘱咐着:“允熥,你要注意……”之后罗里吧嗦一大堆,允熥第一次见到老朱这么唐僧。

    等把这些都说完了,老朱反应过来,说道:“你大概一时半会儿的也用不上了,你马上要去北方巡视了。”

    允熥自己也反应过来,按照早先的安排,是要在熙瑶或者熙怡怀孕之后去北方巡视的。当时允熥还没有成亲,也没有过孩子,对此到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真的成亲了,即将有孩子,才意识到在妻子怀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