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63部分

宗明天下-第6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也不管秦松会怎么想他的话,这是他的事。允熥等了一会儿,对已经平静过来的秦松说道:“我可不是前几天才下定决心把你要到身边的。因为你是秦楠的弟弟的缘故,我很早就注意到你了。”

    “然后发现你平日里并不怎么学习,但是第一年的考试分数反而不错,我就对你好奇起来,经过反复调查,发现你果然是很聪明,并且不愿出头,还曾经和别人说道:‘平生愿做一师爷隐于幕后;若是不能,宁愿庸碌一生。’现在孤这里有这么一个位置,你觉得如何?”

    秦松实在没有料到自己竟然被允熥调查的如此详尽,十分惊讶。不过他平时就是没有什么表情的,此时同样没什么表情,倒是不虞被人看到自己的内心变化。

    秦松思考片刻,允熥的话说的如此实诚,并且感觉很合他的胃口,并且他也怕允熥招揽不成牵连家人:虽然现在不见得牵连家人,但是以后也不保准;再加上他也有‘布衣相国’的理想,所以当即答应道:“学生愿意在殿下属下。”

    允熥正式招揽到了秦松,心下也轻松起来。秦松是武将出身,这点与文官不同,可以掌控;又只是低阶武将出身,不像高阶武将那样有各自的势力,是允熥可以放心使用的。所以允熥现在一定要延揽到秦松。

    郭威等低阶武将甚至大头兵出身的人也同样要延揽,只不过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策略而已。

    把人延揽到了允熥也轻松地和秦松闲谈一阵,因为允熥对于秦松家里很了解,而秦松也不敢问宫里的事情,所以倒还融洽。

    然后允熥来到自己的书房开始看折子,并且把秦松叫到书房一起,也可以顺便咨询,反正奏折都是公开的,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因为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各地的官员都想把事情先处理完了等正月多休息几天,所以这些日子的折子很多,允熥边看边与秦松讨论,不知不觉的半天就过去了天已经黑了。

    这时奏折还剩下几本,允熥刚刚延揽秦松有心留他吃饭,所以决定看完了折子再去。

    不多时,就只剩下最后一本折子了。允熥拿起折子,打开一看,发现是说的雲南的事情。前一阵子雲南阿资叛乱,这已经是阿资第三次叛乱了,上月沐春终于平定了叛乱。这次沐春没有留手,直接费尽力气打进了其老家越州,阿资逃跑,正在追击。

    允熥想起上午和朱楩的谈话,想问问秦松有什么办法,于是他说道:“秦松,雲南夷人众多,又经常叛乱,偏偏矿产丰富,必须守住,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雲南的夷人老实一些?”

    秦松说道:“学生确实是有些想法。”

    “噢?”允熥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指望秦松能有什么好办法,但是听到了他说有办法的话,马上接道:“你有什么办法?”

    秦松说道:“学生在讲武堂,我的校舍有一人杨聪是巴蜀都指挥使司的,也曾到雲南打仗。他说雲南夷人,无论医术、排兵、诗文,百事皆逊于我大明之民,只不过依仗地形复杂,又气候湿热而已。”

    “学生听到了,觉得既然要让他们听话,接受教化,就得给些甜头;但是不能是现在的赏赐,这根本无用,斗米养恩,石米养仇,一旦以后赏赐少了,他们还会不听话。”

    “教化他们也不是让他们把族里的小孩子送到昆明学儒就有用的,他们回到了村寨,儒学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帮助,他们很快就会忘记。”

    “学生认为,不如派读过四书五经略懂儒学、医术还不错的郎中,到各个夷人村寨设立医馆。我大明医术远胜夷人,定然能让他们惊叹。”

    “然后他们一定想学医术,这时各个医馆的郎中告诉他们:学医需得学汉语、写汉字,然后才能学到医术;不然不通语言、不通文字,怎么传授?”

    “这样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想学汉字、汉语,然后传授他们汉字、汉语方才有用。”

    允熥一听秦松的办法就觉得靠谱。西南虽然有很多诡异的医术、巫术什么的,但是治病救人的医术肯定是不如汉人的,派医生到那边去,虽然因为气候不同可能有些病治不了,但是只要能治好一些病,就可以了。他们就会学习,从而对他们汉化。反正比设立儒学强多了。

    允熥觉得这个办法颇有‘奇兵’的色彩,不走正道走歪道,但是很合自己的心意,赞叹道:“秦松你这个办法不错,甚和孤的想法,孤会在陛下面前提出并说出是你提出的计策的;孤不会贪图臣下的功劳为己有。”

    谁想秦松说道:“殿下千万不要在陛下的面前提我,学生当一幕僚足以,并不期望获得陛下的赞赏。”

    允熥一时高兴,忘了秦松不爱出风头的事情。他也知道逼迫无益,所以说道:“孤知道了。”

    然后允熥留秦松吃晚饭。秦松对什么都好奇,在讲武堂就向其他学生打听各地风情,允熥有现代知识为底,二人天南海北的聊居然没有冷场。

    吃完饭了允熥打发秦松回府。本来想送一送的,但是觉得太夸张了就算了。

    第二天,允熥去老朱的乾清宫议事。允熥的婚礼正在筹备,就算是快过年了也在筹备,老朱隔三差五的就叫允熥去商量大婚的事情。

    大婚的事情商量完了,允熥对老朱说道:“爷爷,孙儿有政事要说。”

    老朱说道:“噢?你又有什么事情?”

    允熥说道:“十八叔明年不是就要去雲南就封了嘛,昨天孙儿去岷王府上,和王叔聊起了这个事情。”

    “之后孙儿回到文华殿,与东宫官谈起时,有一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孙儿觉得非常好。”

    老朱问道:“什么办法?”

    允熥回道:“是这样的,我大明的医术多在当地夷人之上,……,如此就可让当地人用汉字、说汉语;特别是当地不少村寨根本没有文字,通过这个方法让他们使用汉字更加容易。”

    老朱喜悦地道:“这个办法好,以奇取之,又润物细无声。听起来很像是你的想法,真的是你的属官想出来的?”

    允熥笑道:“爷爷这次课猜错了,确实是孙儿的属官想出来的。就是那个叫做秦松的人想到的。我也感觉和我的想法很像。”

    老朱说道:“这人和你看来甚是相合,那爷爷就放心了。”

    允熥打岔说道:“爷爷说这个干什么,孙儿还什么都不懂,得靠着爷爷呢。”

    老朱笑起来,没有再说话。

第105章 殉葬() 
接下来就到了过年了,也是官员们一年一度的三个假期之一。对于皇家来说过年是很费神的,这两年允熥当了太孙以后是深有感触。

    不过该应酬的还得应酬,连老朱这样的皇帝都没法避免,允熥更不用提了。允熥又头昏脑涨的结束了一个过年,期间除了规定的宴会以外,与东宫属官的宴饮也必须参加;讲武堂的学生宴饮虽然允熥没有多待,但是也是参加了的。

    过完年,允熥又按照后世的习惯休息了几天,一直到初七才振作精神开始工作。

    过完年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讲武堂学生的‘就业分配’问题。老朱一直在杀贪官,虽然主要是文官,但是武将里面也有贪污被杀的。不过这些被杀的人腾出的官位也不足以让近三百名学生都有官做。爵爷家里的可以暂时在家待业一段时间,但是其他的不行啊,总不能让他们干等着袭爵吧,上完讲武堂不能升官,那下边的人就会认为讲武堂的用处没多大了。

    好在老朱提前有准备。他首先让部分父亲年纪已大的学生回去顶替父亲的世袭,并且对于成绩好的世袭提一等;然后老朱因为现在‘大战没有,小战不断’的特点,把部分学生打乱出身地,派到其他地方补缺或者等候补缺,并且按照老朱、允熥事先安排好的品级遇缺即补;并且老朱下令:平时无战功的情况下,优先提拔讲武堂的学生。

    一方面,现在老朱尚在,大明刚刚开国二十多年,上层官员还罢了,军队里边儿的多数中下层官员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派系之分。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接收到遇缺即补的讲武堂学生的地方来说,当地往往也有出身他们这里的学生在其他的地方遇缺即补,并且说不定还是一个校舍儿的,七扭八扭的总能拉上关系,就算是排挤也不好太过明显。

    这样老朱跟允熥的计策才不太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然后还有一部分人,老朱对允熥说道:“这些成绩优异的,不如你去北方巡视的时候带着他们,一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二来这些人都是有本领的,也好在路上保护你;三来爷爷毕竟是在京城中央,未必不会有底下的人蒙蔽爷爷,你也好在路上揪出这些人然后就就地让他们补上。”

    允熥觉得姜还是老的辣,一批人无偿的为他们服务,结果他们恐怕还会感恩戴德的,所以他说道:“那就听爷爷的。”

    允熥随即向没有分配的学生说道:“今年夏季我要去北方巡视,我带着你们一起去。”学生们果然感恩戴德,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其它分配的都羡慕他们。

    接下来就是新一期的讲武堂开课了。允熥当然也是亲自带。这次还是老朱开头讲两句话,然后允熥讲一大段话激励学生们。

    二月丁卯,宋国公冯胜‘不法’,被杀。允熥虽然对于冯胜的功绩很赞赏,也很不愿意冯胜被杀,但是老朱的决定他改变不了,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至此,开国六公爵全部去世。

    好在老朱并未株连,傅友德他们几个的死都没有变成一个大案,开国功臣总算是剩下了三成左右,还有相对足够有本事的武将。历史上的‘洪武四大案’要少一大案了。

    二月己丑,老朱下令:‘户部编民百户为里。婚姻死丧疾病患难,里中富者助财,贫者助力。春秋耕获,通力合作,以教民睦。’就是让老百姓以百户为单位互相帮助。这是老朱为了打破地方上的宗族势力,增加国家对于民间掌控力的又一行动。

    与之前的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一起,都是对于地方上的势力的削弱。老朱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也是不遗余力了。

    同月,沐春擒杀阿资,结束了雲南又一次叛乱。此时朱楩已经出发去雲南上任了,只是还没到昆明。

    朱楩临走前,允熥又一次与朱楩谈话:“岷王叔,到了雲南一定要多多留心,雲南不比内地,还不像是北边,王叔一定多用心,将来会有更大的事情等你去承担的。”说完,走了。

    朱楩当时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揣摩他的话,久久没有反应。

    跟随朱楩的还有上百名郎中。老朱已经正式下令在各个土司设立医馆,只是暂时合适的郎中不足,所以因为朱楩刚去上任,所以能搜罗到的都被老朱派往雲南(含貴州)跟随朱楩去了。其他的省份只能等等了。

    三月份,正当京城为允熥热热闹闹准备大婚的时候,从西安传来消息,秦王朱樉去世。当时正好是老朱正在和尚炳他们几个说话,听到消息,尚炳当场就几乎昏倒在地,清醒之后马上请求回去。

    老朱也是非常悲伤。到朱樉去世为止,他已经有五个儿子去世了。老朱毕竟是六十大几的老人了,马上就卧病在床了。老朱下令:把国家大事均由允熥处理。

    大明的权力中心暂时性的转移到了文华殿。老朱还允许允熥使用朱批(注1),允熥尝试了一回当皇帝的感受。

    允熥马上忙的不可开交。旁观处理朝政和自己亲自处理朝政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允熥是忙的手忙脚乱,好在老朱尚在,还没有人敢欺允熥没有经验欺骗他。

    但是允熥仍然觉得非常忙碌。这下子允熥终于能够真真切切的明白为什么明代中期的皇帝明明知道倚重大学士会导致皇权减少还是要使用大学士了,不用他们根本忙不过来,不是那个人都有老朱的毅力的。允熥自诩还是很能坚持的,还是受不了了。

    他不得不使用被历史证明能有效减少皇帝工作量的方法:允熥把奏折分为两类,只需要看看或者只需要批‘是或者不是’的,由他亲自直接处理;需要想办法的,交给齐泰、练子宁、秦松等人先看了草拟处理意见,然后再由他来最后处理。

    最后总算是老朱休息的十几天允熥靠着这种方法给撑过来了。但是允熥知道,这个办法是不行的,还不如恢复丞相之位;老朱却又明令不许复设丞相,允熥不好直接对着干,很是伤脑筋。不过离老朱驾崩还有三年,允熥还有考虑的时间。

    在老朱病中,有一次允熥去看他,老朱对着允熥说道:“爷爷已经有五个儿子去世了,除了杞儿(老九赵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