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92部分

宗明天下-第592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率提高了多少,但就从现在大明兴建的新式钢铁厂与原来的钢铁作坊相比,生产效率就提高了十倍以上。

    生产效率的提高,除增加了一段时间内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外,还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使得产品的价格降低,更多的人能够用得起某样产品,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所谓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如此了。

    同时,工业化也能直接带来社会的进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工业社会都是比农业社会更加先进与文明。有些人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式的乡间生活仅仅存在于梦里。农业社会下的自耕农体系是相当脆弱的,红白喜事、风不调雨不顺等等都可以耗光一户人家的积蓄,要是连续两年都有天灾人祸就只能借债度日,从而被地主控制受到剥削。

    现在大明开国不久,许多地方地广人稀人地矛盾并不突出甚至没有,人比土地更加重要,地主们让农民欠下债务后多半只是最后软硬兼施得到他的土地,仍旧让农民继续耕种,地主对农民的压迫还不重;但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人多地少,地主为了最大程度的榨取钱财都对农民极尽压榨,大多数地主也从来不会管雇农的死活,因为有的是人想要种地。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没有地主存在的,比如某个著名的原籍陕西的习姓官员曾经说过“关中无地主”,一大片田地由一个家族的人一起耕种,南方江西也有这样的村子。但这样的地方无一不是土地亩产很低,一户人家所能耕种的土地的总产量扣除缴纳的税赋后剩下的粮食只能勉强足够一户人家嚼用,上头再有个地主剥削就真没有活路了,才会形成这种生活状况。

    而推行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改变这种情况。是的,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早期工厂主对工人也是极尽压榨,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进行工业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农民和国家仍旧在这一个个轮回中崛起、全盛、衰落直至灭亡。

    同时,工业化也能够使得国家更加巩固。工业化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单纯的被本国普通老百姓推翻的。工业国家的统治机器在正常情况下都能够镇压本国想要造反的人。所有亡国的国家都是因为对外战争不利最终完蛋。大明需要的,就是在生产关系从地主——雇农转变成资本家——工人(含农业工人)这一阶段摆正自己的位置,之后就不需要担心什么了。

    所以不论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还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亦或是为了巩固大明,都要进行工业化。

    允熥思量半天,将思索使用简体字写在自己最隐蔽的笔记本上,又将笔记本藏了起来,起身去往坤宁宫。

    坤宁宫内,熙瑶正在询问文垣今日允熥都去了哪里。“娘,今天爹爹带着儿子先去了景川侯曹震的府邸,然后去了国子监,然后又去了讲武堂,之后出城到了梅山,巡视了几个工坊,有一个是产钢铁的,还有产火器的,这个时候天已经快黑了,爹爹就带着儿子回来了。”文垣说道。

    “钢铁工坊?是钢铁厂吧?”熙瑶说道:“你爹带你进去看了?”现代化的钢铁厂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一旦发生事故的伤亡也大大增加,前年曾经有一次事故死了六个人,都是尸骨无存,家属在工厂闹事、在上元县和应天府告状,闹得很大,一些文官也借机提出取消钢铁厂,允熥也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将事情解决。

    因为知道有这么一间事情,所以熙瑶对钢铁厂的印象很不好,此时听到允熥还带着儿子去视察,顿时担心的问了起来。

    “娘,爹没有带着儿子进冒着黑烟的地方,只在院子里略转了转,看了看已经造好的钢,钢,钢什么来着,是了,钢锭。”文垣说道:“不过爹爹自己带着侍卫入冒着黑烟的地方去了。”

    “这还好。”熙瑶捂着胸口说道。

    “一路上你爹有没有问你话?”她又问道。

    “还没呢,娘。”

    “那你详细说说今天你爹都去了哪里,和任事的官员或工匠都说了什么。”

    文垣随即说了起来。在他说起允熥要对任官制度进行改革的时候,眼神稍微动了动,不过没说什么;但之后文垣说起允熥召见工人唠家常的时候,打断他的话问道:“你爹可是带你一起去接见了工人?”

    “没有。爹说从前曾经以皇太孙或皇上的身份接见过普通百姓,但普通百姓只是诚惶诚恐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所以要以普通官员的身份召见,也就不能带着儿子。”

    “不过儿子后来从侍卫口中知道是爹爹问了问他们家里如何,这些工人都是家里欠了不少钱才不得已来做工的。”文垣道。

    熙瑶没说什么,只是让文垣继续说着今日出宫的情形;待文垣说完后,她才说道:“国子监和讲武堂的事情若是你爹问起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可,对工坊,垣儿你想了什么?”

    “儿子没想什么。”文垣说道。

    “没想什么?你”熙瑶刚要说话,从外面传来通传声:“陛下驾到!”她赶忙站起来,拉着文垣去宫殿门口迎接。

    “在做什么呢?敏儿她们呢?文圻呢?”允熥见到熙瑶拉着文垣过来迎接,笑着问道。

    “夫君,敏儿与思齐、贤琴在自己的寝殿玩呢,文圻也在,文垠已经睡下了。夫君既然过来了,妾把敏儿她们都叫来一起用膳。”熙瑶笑道。

    允熥点点头,抱起文垣问他道:“可已经洗过澡了?”

    “娘让下人服侍着洗过了。”文垣说道。

    “这就好。今日出了城,又在梅山那个污染严重的地方待了很久,回来可得洗澡。”允熥笑道。

    文垣不知道‘污染’是什么意思,只是在他怀里不说话。允熥伸手摸摸他的脑袋,抱着他来到膳堂坐下。

    他刚坐下,要和文垣说几句话,忽然听外面传来声音:“爹爹!”允熥回过头去,就见到一双小手推开半掩的门,跑进来抓住允熥的腿又道:“爹。”

    允熥将敏儿抱起来,笑着和她说了几句话,又答了贤琴与思齐、文圻的问好让她们坐下。

    又过了一会儿,御膳房的人将以最快速度做好的饭菜送来,侍女给他倒了碗汤,允熥接过来喝了一口,宣布开饭。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没有。爹说从前曾经以皇太孙或皇上的身份接见过普通百姓,但普通百姓只是诚惶诚恐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所以要以普通官员的身份召见,也就不能带着儿子。”

    “不过儿子后来从侍卫口中知道是爹爹问了问他们家里如何,这些工人都是家里欠了不少钱才不得已来做工的。”文垣道。

    熙瑶没说什么,只是让文垣继续说着今日出宫的情形;待文垣说完后,她才说道:“国子监和讲武堂的事情若是你爹问起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可,对工坊,垣儿你想了什么?”

    “儿子没想什么。”文垣说道。

    “没想什么?你”熙瑶刚要说话,从外面传来通传声:“陛下驾到!”她赶忙站起来,拉着文垣去宫殿门口迎接。

    “在做什么呢?敏儿她们呢?文圻呢?”允熥见到熙瑶拉着文垣过来迎接,笑着问道。

    “夫君,敏儿与思齐、贤琴在自己的寝殿玩呢,文圻也在,文垠已经睡下了。夫君既然过来了,妾把敏儿她们都叫来一起用膳。”熙瑶笑道。

    允熥点点头,抱起文垣问道:“可已经洗过澡了?”

    “娘让下人服侍着洗过了。”文垣说道。

    “这就好。今日出了城,又在梅山那个污染严重的地方待了很久,回来可得洗澡。”允熥笑道。

    文垣不知道‘污染’是什么意思,只是在他怀里不说话。允熥伸手摸摸他的脑袋,抱着他来到膳堂坐下。

    他刚坐下,要和文垣说几句话,忽然听外面传来声音:“爹爹!”允熥回过头去,就见到一双小手推开半掩的门,跑进来抓住允熥的腿又道:“爹。”

    允熥将敏儿抱起来,笑着和她说了几句话,又答了贤琴与思齐、文圻的问好让她们坐下。

    又过了一会儿,御膳房的人将以最快速度做好的饭菜送来,侍女给他倒了碗汤,允熥接过来喝了一口,宣布开饭。

    一边吃着,允熥对文垣道:“文垣,下午与父亲一起出门,先后去了景川侯府、国子监、讲武堂、城外的梅山钢铁厂与诸工坊,有什么想说的?”

    文垣刚要回答,就听敏儿抢到:“下午爹爹又带二弟出门了?”随即大声说道:“爹,你又不带女儿出门!”

    “敏儿,爹今天去的是各个衙门,没法带着你去。”允熥马上解释道。

    敏儿将筷子放到一旁,正要说话,就听熙瑶呵斥道:“敏儿,正在用膳,怎能将筷子放到桌子上!”

    “娘,女儿错了。”敏儿马上认错,将筷子拿起来要放到碗上;熙瑶又阻拦:“已经在桌子上撂过了,怎么能再放在碗上!”伸手将筷子从她手里拿过来,递给身后服侍的宫女。宫女又拿了一双新筷子放到敏儿碗旁边的架子上。

    允熥见此时气氛有些沉闷,赶忙说笑几句,重新让气氛变得好了起来,只是敏儿却不敢再说话了。

    允熥此时也顾不得她,继续问文垣道:“下午你跟着父亲一起出门,去了这么多地方,可有什么想说的?”

    “爹,儿子去国子监,听到那郎朗的读书声,觉得这里的读书氛围很好,很想每天能够在这样的地方读书。看着国子监的教导他们的先生,觉得这个先生教书的水准也很好,虽说不应该议论先生,但比教导儿子的先生要好一些。”

    “不过国子监太冷了,即使在管着国子监的祭酒的公房内儿子仍然觉得有些冷,更不必提学生们的宿舍与课室了,儿子总觉得应当让他们住的暖和一些。”文垣道。

    “这个父亲已经下了旨意,让国子监尽快铺设地龙。”允熥道。

    “去讲武堂,儿子觉得父亲让讲武堂的武将读书真的是好事。栾先生教书的时候说过:‘历代的武将之所以不如文官可靠,就是不读书所以忠义之心比不得文官,如今皇上让武将们读书,可让他们知晓忠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允熥皱了皱眉。文官之所以大多数时候比武将可靠,无非是因为他们手里没兵造不了反而已,与是否读书你说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但基本没啥关系。

    “之后父亲带着儿子去了梅山的工坊。父亲,儿子斗胆想询问父亲,为何对工匠这么重视?”

    “父亲,虽然工匠们能够造出有用的武器,但将士们持有何种武器并非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最重要的乃是修德政。大军征伐安南,安南的胡氏虽然用兵五六十万,还有山川之险,但其乃谋朝篡位得到的王位,所以大臣皆不忠于其,使得很快为大军所败,可见德政为先。没有必要如此重视工匠。”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将士们也要能够吃饱穿暖才行。”文垣又补充说道。

    允熥在他提到‘德政’这两个字的时候已经抬起头来看向他,待他说完了话,问道:“这可是你自己想的?”

    “父亲,这是栾先生教导的,儿子觉得有道理,所以与父亲说。”文垣道。

    ‘回头一定要让栾伟回家自己吃自己的!’允熥心想:‘你一个给启蒙的先生,教导孩子这样的话做什么!’

    心下将此事定下来,允熥对着文垣,想了想说道:“文垣,栾先生说的有些道理,但并不完全。若是修德政就能打胜仗,那为何宋会先被金国所败,后被蒙元所灭?他们难道对待中原的百姓比宋国还要更好不成?”有能够辩驳的道理,但什么道理都不如直接举出一个例子来。

    “父亲,儿子还没有学到这里。栾先生只是在教导三字经与百家姓的时候略说了说。”文垣忽然皱着小脸说道。

    “父亲忘了,听到你说了这许多话,还以为你现在的课程已经教到这里了。你明日拿朕的这些话问栾伟,问问他可有什么见解。”允熥道。

    “是,父亲。”文垣恭敬的答应。

第968章 教育子女() 
    心下将此事定下来,允熥却并未马上发表意见,而是让文垣继续说自己的想法。他继续说道:“儿子听侍卫们说在父亲与钢铁工坊时与工人谈论,许多工人家里都是因为欠了许多钱来到工坊做工,普通百姓真的是生活的太艰难了,家里的积蓄一次动荡就会花光,朝廷应当对他们更好些。当百姓家中有了困难时,应该减免赋税。”

    他并不知道更主要的原因是利钱很高,一年干农活剩下的收成还不够还利钱,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