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87部分

宗明天下-第587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封奏折朕准了!”允熥对陈继说道:“你再拟旨,告诉怀远侯的家人,若是想要太医去诊治,尽管与朕说,若是需要什么特殊的药材,也尽管告诉朕,朕绝不吝惜。”

    允熥阴郁的心情一直在回到后宫后仍旧持续着,熙瑶此时已经知道了是因为什么事情,也不说话,只是拘着敏儿不让他吵闹。

    第二日上朝,允熥宣布依照大臣的最高礼节安葬张温,并且提出要追封张温的爵位。百官都没有异议,在场的诸位官员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追封张温为陇国公,谥号武穆。虽然允熥有心追封为郡王,但大臣们都认为王爵即使只是追封也不宜滥赏,张温的功劳离封王还有差距,所以最后并未追封为王。至于配享太庙且肖像功臣庙都是应有之意。

    随后允熥又亲自参加了张温的葬礼。这次就与他前两次参加沐英和蓝玉的葬礼不同。前两次他根本没有与那两人见过面,虽然很敬仰他们,也有原来允熥留下的记忆,但还是做不到感情真挚。

    可他认识了张温十一年,也经常打交道,在他眼里张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史书上的那几段话,所以允熥参加葬礼的时候不由得就感情真挚的哭了出来,红着眼圈悼念张温。

    被他带来参加葬礼的文垣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见过允熥痛哭流涕。允熥上次如此痛苦还是当年朱元璋病逝那一年,当时文垣才出生,自然没有机会见识到,这次的葬礼刷新了文垣对自己父亲的印象:原来父亲也是会因为悲伤而哭的。

    哭完了,允熥当场作词《满江红》一首,悼念张温:

    “决黄河口,百姓苦,家园荒芜。更满眼,血泪凝涕,江山泣诉!志士宏愿凌云处,年少功名作尘土。莫等闲,但问天下事,赴国难!

    望故乡,歌声苦,家国恨,怎忍顾!看将军拔剑力斩鞑虏!谈笑挽天音容在,功名哪堪和梦无!看秋风又起霞飞处,斜阳暮!”

    群臣动容。允熥这首词虽然算不得一流之作,但也可属上乘,况且感情真挚,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作词人的悲伤和对张温的怀念,许多本来哭不出来的大臣也哭出了声。

    而对于许多文臣来说,这首词还算的上一个信号。允熥已经三年没有过新的诗作了,大家都以为皇上已经江郎才尽。这首词让这样的流言不攻自破:皇上并非是做不出,只是平时不愿意做而已。

    允熥又亲笔将这首词写了下来,盖上大印,赐给张温的三子张显。张显流着眼泪感谢皇上的恩典。

    允熥又哭了一阵,才起身离开此处,返回皇宫。

    之后允熥平静了自己的心情,要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可打击再次来到:八月十七日,郭镇郭铭兄弟报丧:武定侯郭英过世。

    待忙完了郭英的葬礼,八月二十六日,曹徵又来报丧:怀远侯曹兴过世。

    几乎同时,八月二十七日,秋辅官李须虎报丧:崇山侯李新过世。

    “老天爷,是你看不过因为逃过了蓝玉逆案武将众多的大明,所以将他们都收回去吗!”听到曹兴过世的消息后,允熥不由得大喊。

    也不止是允熥,一个月内连续四员大将过世,弄得很多人都疑神疑鬼,觉得是上天在收人;曹震的儿子曹行更是时时刻刻守在父亲身边,生怕一离开就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了。

    允熥也极为紧张,所有身子骨不太好的将领都被他时时关注着,一旦发现生病马上派出太医院的名医去诊治。好在之后数月,都没有大将病逝;曹震那么差的身子也撑住了。

    到九月底,终于不曾听闻再有大将病逝的允熥松了口气,对杨峰说道:“总算没有大将病逝,朕可以放下心来了。”

    “官家的心意感动天地,老天爷也不敢再收人了。”杨峰说道。虽然现在大家普遍猜测之所以没有大将再死掉的缘故是“四”字音同“死”,所以老天爷一次只收四个人,不会多收。

    允熥又感慨一阵,说道:“但即使如此,现在还健在的开国将领仍然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此四人,人才凋零啊。”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减少,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替代!”杨峰说道:“魏国公徐晖祖、梁国公蓝珍、曹国公李景隆、全宁侯孙恪、巨港侯何荣、西平侯沐晟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为大军的中流砥柱,陛下勿需忧虑。”

第958章 拜祭() 
    “官家,虽然老将们日渐凋零,但大明也有新的将领来补偿!”杨峰说道:“魏国公、梁国公、曹国公、全宁侯、巨港侯、西平侯等将领都是人杰,足可与老将们比肩。”

    “魏国公之侄、郑国公之长子、曹行、张辅等人也都是青年才俊,未来三四十年,官家岂须忧愁无大将!”

    “杨峰,你是想说你自己吧。”允熥笑道:“你也是青年才俊。”

    “臣虽然自认为还算有些才能,但不论魏国公之侄、郑国公之长子,还是曹行、张辅张指挥使,都是比臣更加有本事之人,臣不敢与他们并肩。”因为杨峰也是允熥提拔的,所以不能当着他的面说自己没本事,为了表示谦逊只能这样说了。

    “你们呀,就是太过谦虚。当初开平王拜见先帝,当场就要担任先锋,先帝颇有疑虑,开平王乃飞舸奋戈冲上采石矶,一举攻破之,才后来居上成为先帝麾下得力的干将,功臣名列第二。你们也要如同开平王一般才好。”允熥说道。杨峰又是一阵谦逊之词。

    经过与杨峰的这一阵交谈,允熥心中的郁闷之情有所缓解,挥挥手让他下去,开始批答起奏折来。

    不过在批答奏折前,他又吩咐王喜:“你从内库拿几样珍惜之物代替朕去景川侯府探望曹震,记得仔细问问医生病情如何。”他月垣亲自去景川侯府探望过他了,所以这次只是打发王喜前往。

    “你还要与曹震说,等他病好了,朕还要带着太子去看望他!”允熥最后说道。

    王喜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过了一会儿,允熥批答完毕,又看看几位辅官与舍人们的桌子上并无几本奏折,无事可做坐在椅子上又想到了阵亡这几员老将军。

    ‘接连折损四员大将,是不是拜祭一下为好?’对封建迷信活动两分信八分不信的允熥想着。横竖拜祭他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是已经参加过他们四人的葬礼了,这非年非节的,贸然祭拜他们不大妥当。’允熥对此又有些踌躇。

    正踌躇时,允熥看了看日历,忽然注意到明日就是十月初一了。

    “十月初一,这可是个好日子。”允熥嘀咕一句,将黄路叫过来吩咐:“你赶忙下去预备,……”说了许多。

    黄路答应着,领命而下。

    ……

    ……

    第二日,十月初一,寒衣节。这一日一早允熥就带领全家人前往太庙。寒衣节是中华最著名的三大祭奠先人的节日之一,虽然比不得清明节与中元节不是现在大明的法定节假日之一,但也很受官员百姓重视,这一天请假在家为祖宗烧纸的官员不少,普通百姓更多。

    允熥站在太庙前,依照礼仪跪地行礼,同时默默念叨着:“皇爷爷在上,一定要保佑孙儿、保佑大明啊!”

    待祭拜过朱元璋,允熥又带着一家子去功臣庙祭拜。跟随的小宦官有些惊讶:一般都是正月祭拜过太庙后才会祭拜功臣庙,平时很少会如此。

    不仅小宦官们惊讶,就连熙瑶都有些惊讶,问道:“夫君,今日是寒衣节,并非是拜祭功臣的日子。况且,即使夫君想要拜祭功臣,臣妾等人一起去是否有些不大妥当?”

    “这些日子接连有四位老将军病逝,牌位及画像入了功臣庙,夫君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来这里拜祭一番。至于你一同入内是否不大妥当,《大明会典》并未有章程说不能让皇后入功臣庙,所以有何不妥当的?”允熥没有在意身边这些下人的表情,对熙瑶解释道。

    熙瑶与他相处六七年虽然有些时候还是不能理解,但能摸清他的思维模式,听到这话知道自己劝不回来,马上躬身答应,不在辩驳。

    带着妻儿径直走进功臣庙,允熥站在这些功臣的画像的面前轻声嘀咕了几句,转过头对文垣、文垚、文圻三人说道:“你们三个过来。”

    他们三人乖乖的走过来。允熥随后说道:“文垚、文圻,你们两个这是头一次前来功臣庙,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地方么?”

    “是供奉为大明立过功劳的将士的地方。”文垚侧头看了一眼文垣,又见文圻没有说话,答道。

    “你说的不错,不过并非是所有为大明立过功劳的人都能被供奉在这里,只有功劳最大的几十个人可以。那些功劳较小的,都在城内的英灵庙。”允熥说道。

    “为什么只有功劳大的能够在这里?小的在另外一个地方?”文圻问道。

    “因为功臣庙的地方不大,没有办法将所有功臣都供奉在这里。”允熥挑了一个最容易理解的原因解释道。

    “那为什么不将功臣庙造的大一点?”文圻又问。

    “这是因为风水。当年修建皇宫的时候,依照几位擅长占卜风水的人的话,只能造这么大。”允熥再次挑了一个最容易理解的原因,不过见到文圻睁着迷糊的双眼,反应过来他不懂风水是什么,解释道:“风水之术即相地之术,对居住之地或先祖埋葬之所依照一些规律进行安排,以趋吉避凶。”

    文圻还是没有明白风水是什么,但明白父亲给出了解答,况且他也只是随便问问,就没有再问。

    将文圻应付过去后,允熥又对他们兄弟二人说了几句话,解释了一番自己为何要带他们来,又将文垣叫到身边,对他说道:“你不是头一次跟着父亲来到此处了,所以父亲让你自己多看看,而没有叫你听。”

    “头两次父亲带着你来的时候,你年纪还小,事情做不好,可是去年年初时你已经能够独自一人将整个礼仪做完了,父亲对此很高兴。所以今日,你就教导兄弟来这样做。”文垣答应,随后教导起两个兄弟来。

    熙瑶看到这一幕很是高兴。别看只是这样的小动作,但表明在允熥眼里文垣地位在文垚之上的继承人。

    不过允熥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惯性的让文垣指导他们,同时让他们兄弟更加熟悉一些而已。他自己看着正有些笨拙教导的文垣,又抬起头看向四周的画像与牌位,重点盯了张温等四人一会儿,心里暗道:“朕不仅自己来拜祭你们,还让太子也来拜祭你们,你们泉下有知,可以安心了。”8)

第959章 景川侯府与国子监() 
    “曹爱卿,你身子刚好,不必送朕出来,让曹行送一送就行了。”

    “这怎么行?陛下亲自来探望臣,君恩厚重,臣不说身子已经好了,就是没好,也得送陛下出府才是。”一个十分宽阔的大院子里,一名身穿带着暗纹、破位厚实的皇室常服的人与一个看起来大约六旬左右、精神有些萎靡但气色不错的老者推让着。

    二人又推让几句,穿着皇室常服的人语气坚决,地位又高,那六旬的老者最后只能在自己的房屋门口跪下拜别,让自己的儿子出面将他送出到府邸门口。出了大门,这人又送了很远才停下。

    此时已是十一月底,允当初命王喜传话给曹震自己在他病好了以后回来亲自探望。当时允只是要安慰他的心情,在他看来,曹震年纪比郭英小几岁,但比张温还大,就算有充足的医药,但缠绵病榻的可能很高,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但却不想曹震几天前病真的好了,不用成天躺在床上了,虽然太医还是禁止他吹风,但他将自家几间房屋的墙壁打穿只留下柱子,自己造了个室内演武场,也能够舞刀弄枪的了。

    允听到此事时有些惊讶,随即想到了自己当初的话,于是带着文垣前来曹震的景川侯府探望。

    曹震当然非常高兴。他生病的时候得到了一次探望,如今病好了又得到一次探望,这个待遇当年只有徐达和邓愈得到过常遇春死的早,没来得及封爵就死了,并且是暴卒在半路上,所以没有过这样的待遇他现在竟然能够得到与他们两个等同的待遇了!

    激动的曹震当即要将允送到大门口,允当然推绝。太医说了不能吹风,要是因为送自己这一趟旧病复发,他来这一次做什么?曹震也明白过来,所以让长子曹行代替他送。

    曹行送出了府邸数丈,将允送到马车旁,站在原地拜别允。允笑道:“曹行,这些日子你为了在家照顾你父亲,一个月能去府军左卫上值十天就不错,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