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73部分

宗明天下-第57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命宋青书松开这人,他马上跑了过去。允说道:“《蟆教书》?这蛤蟆怎么个教书的法子?”

    “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昀芷马上接道,拉着允要过去看看。允也十分好奇,也就跟着过去了。

    到了地方,果然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上了。昀芷侧过头看向允,允沉吟了一会儿,吩咐道:“叫他们让出一块地方。”他和昀芷总不能挤进人堆里去看。

    宋青书虽然不愿,但也接了命令,与另外两个侍卫要清出一小块地方来。围看的普通百姓一看就知道得罪不起他们,只能让出一小块地方。

    允走过去,只见一个三十余岁衣服破烂的人手里拎着两个袋子站在当中,附近摆放着一张椅子,不时有“咕咕”的声音从袋子中传来。

    见到允一行人,这人眼睛闪过一丝喜色,打开其中一个袋子,只见一只大蛤蟆跃出,跳到椅子上,这人又解开另外一个袋子,八只小蛤蟆从口袋中跃出落地,环对著大蛤蟆,寂然无声。这人喝道:“教书!”大蛤蟆便“咯咯”得叫,八只小蛤蟆都跟著大蛤蟆“咯咯”得叫,大蛤蟆叫几声,小蛤蟆就叫几声,如同先生教学生。这人突然说:“止!”一大八小九只蛤蟆当即绝声。

    “好!”顿时一片叫好之声。

    就连允也看呆了。后世他见过训蛇的,训猴的,训狮的,训虎的,训狗的,训猫的,但从未见过训蛤蟆的!不仅没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不仅如此,他也从来不知道,蛤蟆这种低等生物竟然也是可以驯化的。

    相比较来讲,反而昀芷的惊讶程度要低一些,她比允更早的回过神来,一边叫好,一边拿出身上的宝钞来要打赏。她还嫌钱不多,又对允说道:“兄长,还有钱么?算妹妹借的,回去后从妹妹的月钱中扣就是了。”

    允回过神来,吩咐宋青书拿出五十贯钞放到昀芷手上,笑道:“如何能算作妹妹借的,就算兄长打赏的好了,只是由你打赏。”

    昀芷对他笑了笑,转过头对那人说道:“这是打赏你的!”把宝钞与几十枚铜板包在一起扔了过去。

    “谢这位大小姐。”那人马上躬身致谢。此时昀芷头上戴着帽子他看不清面容不知是夫人还是小姐,但是听着声音清脆,感觉年纪不大,于是称呼小姐。

    同时他心里十分高兴。‘果然这样的大户人家手面大,这上百贯的宝钞可就是二十贯钱,平日里十天半个月也没有这么多打赏。’

    看过这出人预料的表演,允也提起了兴致,与昀芷继续在瓦肆内转着。过了一会儿,还是宋青书劝道:“公子,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还是赶紧回去得好。”允才恋恋不舍的向外走着。

    一边走着,昀芷说道:“兄长,妹妹从前也只是听说瓦肆内十分热闹,但从未想过会如此热闹,这一趟真是值了。”

    “兄长也是头一次来瓦肆,确实大开眼界。以后虽然不方便常常来这种地方,但可以让他们入宫来表演。”允说道。可发现了这么有趣的表演,他才不会为了文官的反对而放弃。

    正说着,忽然迎面走来二人。这二人本来正有说有笑的走着,其中一人侧眼瞧见允一行人,忽然浑身颤抖起来。

    允与昀芷都没有注意到,但马上引起了宋青书的注意,他仔细看了这二人几眼,确定不是自己认识的勋贵或者文臣家的子弟,况且此时允也戴着帽子应该不会被人认出,又见他身子颤抖的不正常,顿时怀疑起来,轻声提醒允道:“公子,面前有一人认出了公子,并且反应不平常。”

    允忙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二人,觉得其中一人有些眼熟,再一细想,终于想到了这人是谁。

    “原来是你。”允说道。

    那人听到允这句话,顿时就要跪下来,幸亏宋青书眼明手快一把将他扶住。

    允又看看另外一人,发觉他的肤色较深,顿时明白了先前那人为何会那样紧张,不过没有对此说话,只是吩咐道:“跟随本公子前来。”

    说着就从瓦肆走了出去。这二人连忙跟上。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西华门口,允就要刷脸进去。

    宋青书忙问道:“陛下,那二人还在跟随,如何安排他们?”

    “让他们入宫,朕今晚有事要与他们二人说。”

    “陛下,这,不合规矩。”

    “朕不会让他们进入后宫的,就在你们侍卫平日里待的地方。朕也会在谨身殿处置他们的事情。”允瞧着宋青书仍旧有些意见,说道:“这事虽然不大,却也不小,朕早就想安排,只是事情太多忘了。如今着急处置也是怕再忘了。”

    宋青书见允如此吩咐,也不能再说什么,带领这二人走进皇城。

第936章 要废除汉人为奴() 
    走进皇城,就不必如同在宫外一般严加守卫了。允熥与昀芷和她的两个侍女走在前面,只有两个侍卫不远不近的继续跟随允熥一路护送至乾清门。

    昀芷指使开自己的两个侍女,有些不解的对允熥说道:“皇兄,妹妹看着那两个人既不像文官,也不像武将,皇兄有何事要吩咐他们?”

    “其中一人兄长曾经见过,是商人,另外那人兄长并未见过,但多半也是商人。”允熥随口答道。并未意识到昀芷有干政的嫌疑。

    “商人?皇兄见两个商人做什么?”昀芷有些惊讶的问道。自从汉代以来四民就是士农工商的排序,虽然蒙元时期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朱元璋继位后又对商人进行严格限制,直到允熥继位一年多以后逐渐解禁。可由于惯性,大多数人仍旧瞧不起商人。

    “当然是朕有事情要吩咐他们两个。”允熥说道:“自从爷爷开创大明已来,一直想要废除汉人为奴的情形,在《大明律》上也如此规定的,但始终无法实现。可兄长今日见到了这两个人,就发觉解决这个问题有望了。”

    “另外,商人也有商人的作用,有的时候,他们会比锦衣卫还要好用,又不必花费朝廷的钱财。”

    昀芷听了这话很是惊讶,允熥说的两点她都无法理解。两个商人,如何解决雄才大略的爷爷都没有解决的事情?并且商人怎么会比锦衣卫还好用?

    不过她此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话有干政的嫌疑,也就住嘴不问。

    不多时,允熥带着她来到坤宁宫,又把昀兰和昀蕴叫来,一起用了晚膳。昀芷将从宫外买的小玩意拿出来分给昀兰、昀蕴姐妹和自己的两个嫂子与侄子侄女,又和她们说起这次出宫的见闻。她着重说了在瓦肆看到了那些令人惊叹的表演,惹得昀兰等人都十分羡慕。

    允熥瞧见她们眼神中流露出来的艳羡之情,笑道:“你们也不必羡慕昀芷。回头朕让王喜与教坊司的人商量一下如何安排,以教坊司之名将这些人召进宫来,为你们表演。”

    昀兰等人当然大喜,连声感谢,允熥笑呵呵的应了。

    用过了晚膳,众人散去,允熥对熙瑶吩咐几句,起身前往谨身殿。熙瑶虽然对于他这么晚了还有事情要处置有些疑惑,但也什么都没有问,只是嘱咐不要太晚了。

    ……

    ……

    谨身殿内,两个身上并不缺少物件的男子正坐立不安的在一间阁子内。这里可是皇宫,大明的皇宫,他们本来就十分紧张;同时四周又有许多身上缺少一个物件的人盯着他们,目光还有意无意的扫过他们胯下,就让他们更紧张了。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实在忍不住了,对身旁的人说道:“刚才那人真的是大明的皇帝?这里真的是大明的皇宫?”

    “你问过好几遍了,如此雍容华贵之人,世上除了皇帝陛下还能有谁?这样富丽堂皇的宫殿,世上除了大明的皇宫还能在哪里?”

    “可是,大明的皇帝宣召我们做什么。”问话之人虽然不是大明百姓,但也曾在大明做过生意——干过走私的买卖,也知道商人在大明的地位不高,所以对皇上竟然会亲自接见两个商人疑惑不解。

    “多半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吧。之前皇上在上沪外海召见我的时候,就是吩咐我随军商人之事。”

    “莫非又要打仗,征召随军商人?”这人兴奋起来。打仗的时候做生意可都是暴利。

    “不会,有了上次的例子,只要朝廷并未宣称不要随军商人,一定会有许多商人愿意跟随大军去做买卖的。皇上也不必再来一次。”

    “那这是为什么?”皮肤黝黑的人说完这句话,正要再嘀咕几句,忽然听到从门口传来通传的声音,马上站直了身子与另外那人并排站立,待一个被人群簇拥着的男子走进来后马上跪下说道:“草民萧卓/番外之民郑派,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熥站在原地,等他们依照礼仪三跪九叩之后才坐下来,由王喜吩咐道:“平身。”

    萧卓马上与郑派站了起来,继续惴惴不安的站在允熥面前。

    允熥侧头问王喜:“你那日见到的人可是这二人?”

    “陛下,萧卓此人确凿无疑,确实是奴才那日见到的人;但这个叫做郑派的,奴才不敢保准。”王喜答道。

    “萧卓。”允熥转过头对他说道。

    “草民在。”

    “那日你售卖奴仆,可是与这人?”

    萧卓听了这话,心里一颤,顿了顿才说道:“草民那日售卖奴仆,并非是与此人,而是另外一人,那人三日前已经离开京城去了上沪,现在多半已经出海了。”

    他随即马上跪下道:“草民擅自售卖来自外番的奴仆,违背《大明律》,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郑派此时也反应过来,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也跪下说道:“陛下,当时与萧卓一起售卖奴仆的人就是外番之民,若是陛下要处死萧卓,外番之民也愿一同赴死。”

    萧卓听了郑派的话心里顿时觉得不妙。面对皇上说罪该万死只不过是惯常用语,并不一定是得了死罪。可郑派这话一说,皇上没准就真的赐死他们两个了。

    他心里着急,但此时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砰砰砰”的以头跄地,自认有罪。

    却不料,允熥忽然笑出了声,说道:“萧卓,郑派,你们二人平身。”待他们两个站起来后,又说道:“朕何曾说过要因为你们售卖外番奴仆的事情处置你们。”

    “谢陛下开恩。”萧卓马上又道。同时心里思索:‘竟然对此并无处罚?那皇上要吩咐我们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能连《大明律》都不顾了?’

    之后萧卓就静静的站在允熥三丈外的地方,等着允熥最后对他的吩咐。

    可允熥说出了让他大吃一惊的话:“从明日起,你们不仅要售卖外番奴仆,还要大肆售卖,让京城的权贵人家都知道了,将奴仆卖到这样的人家去。”

    原来允熥回京后放了王喜十多天的假回家陪伴母亲家人。这一日他与几个兄弟聊天,就听他大哥说道:“老五,这京城奴仆的价钱也太贵了,一个长相周正的丫鬟都要几十贯钱,即使是小丫鬟也要十贯钱,成年的男子也要五六贯。咱们老家那里,长得再漂亮的姑娘也不过是几贯钱而已。”

    “京城富庶,何况在天子脚下官府管的也严,所以这么贵。”王喜说道。

    他们二人又说了几句,忽然王喜的四哥说道:“说起来,这两日在人市,倒有人很便宜的卖奴仆,一个大汉不过二三贯。”

    “哪有这么便宜的奴仆?”他大哥马上问了起来。

    “就是城东的人市。这人是个生面孔,不过有熟面孔作保。”他四哥说道:“不过这人卖的奴仆都不太一样,不怎么会说官话,一口谁也听不懂的话,那人说是从福建山区买来的,但我怎么听怎么像是番国的人。”

    王喜听了这话顿时注意起来。《大明律》中,规定不许私自售卖外番之人,这人怎么这么大胆敢到京城来卖?并且价钱还这么便宜?

    他后来与他四哥一起去人市上看,马上认出售卖外番奴仆的其中一人为他见过一面萧卓,顿时明白他为什么会卖得这么便宜了。

    这次出征安南,前前后后有超过三十万安南人被杀,有超过三十万安南人被贩卖为奴,由于是大明的官兵批量供应给人贩子,所以价钱很便宜;安南又靠海所以运输成本也低,萧卓就打起了将他们贩卖到大明的主意。

    大明的几个主要城池非常繁荣,奴仆的价钱在南洋各国之上,卖出一个赚的利润就比在南洋卖出两个赚的还多,其中京城又是最贵的地方。若是平时他未必愿意冒这个风险,但这次因为向整个东方市场供应的奴仆太多一时半会儿在南洋诸地难以出手,即使愿意都买下的出的钱也太低,萧卓为了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