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65部分

宗明天下-第565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第二日果然有人弹劾徐景昌。京城虽大,但也不过是一座城池,发生的事情又是人人愤恨的权贵欺压百姓,是以第二天上午就差不多传遍全城,许多文官得知此事后纷纷上折子弹劾徐景昌。还有一些文官如同两年前一样,弹劾了许多勋贵世家子弟,揭露了他们的许多劣迹,请求允惩处。

    允自然不能一点惩处都没有。他下旨让徐景昌赔了那家人许多钱财,又十分大公无私的命都察院拟定对徐景昌的处置,待处置办法拟定后,以徐景昌是大明的有功之臣为由减轻了他的处罚;对于其他被揭发的权贵子弟,他也大多照此处理。

    随后他正打算用自己已经拟定好办法来让这次的弹劾风潮散去,忽然发觉,这次与上一次,却并不相同。

第923章 由此所引发的——武将与武将() 
    “官家。”王喜手里拿着一份奏折,垂手站在允熥身旁。

    “何事?”正在批答奏折的允熥头也没抬,轻声问道。

    王喜侧头看了一眼在几丈外的桌子上票拟奏折的四辅官,轻声在允熥耳边说了句什么。

    允熥握着笔的手蓦然停在半空,过了半晌才将笔放下,站起来拉着王喜走到一间小阁子里,让小宦官将门关上,这才沉声问道:“你把刚才和朕说的话,再说一遍。”

    “官家,”王喜并不害怕,声音很稳:“官家让奴才将这些日子大臣们上的弹劾权贵子弟的奏折依照上折子之人的籍贯、同年衙门和交好之人分为几类,奴才也就在放置官员们档案的屋子依照官家的吩咐整理着。”

    “可看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奴才发觉有些不对。”一边说着,王喜将手里的折子端起来:“这封奏折乃是都察院湖广道御史胡英所进。胡英乃是直隶太湖县人,而宣宁侯曹泰虽是直隶寿州人,但祖父那一代才从太湖县迁至寿州,太湖是其祖坟所在,洪武三年先帝加封曹良臣为宣宁侯后,曹良臣曹泰父子还特意返回太湖县祭祖,为祖上整修祖坟,与当年留在当地没有北迁的族人合宗。这个胡英与当地的曹氏一族有亲,虽并无十分把握,但此人应当是宣宁侯之喉舌。”

    “而这次胡英连续两日上折子,请求陛下重处徐景昌。”

    “如果仅仅只有这样一人,也算不得什么,说不准此人嫉恶如仇,所以请求重处徐景昌。”允熥像是盼望着自己隐隐想到的事情仅仅是臆想一般,辩驳道。

    “官家,若仅仅如此,奴才断不敢和官家说。”王喜说道:“心里存了这个心思,奴才之后再翻看上奏折的大臣的档案更加小心,经过奴才仔细甄别,又发现了数人与勋贵人家多半有关联。”

    王喜从腰上摸出七八份奏折,一一对允熥说道:“此人唐宣发,礼部精膳清吏司主事,与景川侯曹震有涉,同求陛下重处徐景昌;此人叶秋,鸿胪寺左司丞,与徽先伯桑敬有涉,亦是上奏弹劾徐景昌;此人……”

    “奴才一共发觉九位上奏弹劾其它武将或勋贵子弟的大臣与勋贵有涉,并且,”

    “并且多半还有其他上奏弹劾的文官也与勋贵有涉,只是隐藏的很深并未被发现。”王喜迟疑间,允熥已经冷笑着补充完了他这句话。

    “都长本事了,竟然借着这次的事情也都斗了起来。”允熥坐下,又冷笑着说了这句话。

    王喜赶忙走到门口吩咐小宦官端一壶茶过来,又嘱咐他们未得准许不许进来,随即端着茶壶给允熥倒了一杯茶,劝说道:“官家消消气。”

    “朕怎么消气!”允熥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气愤的说道:“这次可是文官上奏弹劾勋贵,这帮人竟然借此机会要整治不同派系的武将,他们就不怕朕一气之下将所有被弹劾的人都惩治了!”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大明地位最高的部分武将竟然借着这次文官弹劾徐景昌的机会群起而上,想要借此将徐景昌彻底被允熥罢黜,至少也要让他被罢官。

    一个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大明的武将也是有派系的,并且因为现在还活着的开国功臣及其子孙不少,派系也挺多,徐家、常家和李家虽然是势力最大的三个派系,但还有相当多的武将不是他们这三个派系的。

    而现在这许许多多的派系中,徐家太过于耀眼了。徐达本来就是开国第二功臣,李善长死后成了第一功臣,势力很大,现在徐晖祖在西北提调军务,徐增寿又在东北的永藩担任王相,徐景昌这次出征安南立功给父亲挣了个伯爵,就连大家都认为没什么本事的徐膺绪也在五军都督府当了都督操办日常庶务,甚至徐钦都在卫所里历练。

    同时,徐家的四个姑娘,其中三个分别嫁给了亲王为正妃,另外一个嫁给了皇上为四妃之一,这一切都使得徐家现在的势力太大了,论起手里的权力,就连常家和李家加一块都比不上。这就引起了其它派系武将的嫉妒。

    若仅仅是嫉妒还罢了,更重要的是,此事事关自己派系武将的升迁,这就很要命了。即使徐家的诸人在提拔官员的时候能做到秉公处置,但很多时候许多武将都合格,徐家人会不优先任用自己派系的武将?想想就不可能嘛。

    所以为了自己派系武将的前程,他们也必须对付徐家。正好此次徐景昌自己做错了事情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也就出手了。

    其实允熥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徐家现在的权势已经很大了,但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徐家人又有本事,他只能暂时用着,等事情过去后再明升暗降,削了徐家的部分权势。

    更重要的是,这次可是文官集体又一次对勋贵的政治斗争,即使规模不如上次,但许多武将竟然连这都顾不得了。

    “官家,奴才说一句话您可别恼,现在朝廷上下,都知道这二年就要和撒马尔罕国打一仗,陛下万万不会在此时对武将们如何的。特别是三日前从西北传来帖木儿出征白帐汗国之事,诸位大臣与陛下估算的应该一样,是帖木儿要清除后顾之忧。明年他多半就会出兵大明,陛下更不会在此时对武将如何。”

    “再说,这次他们指使的文官与自家的联系都十分隐秘,若不是官家用什么‘大数据分析法’抽丝剥茧发现线索让锦衣卫去查,是万万发现不了的。许多人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为官,但先帝也没有发觉。”王喜劝说道。

    “嗬,因为要打一场打仗,所以就放心的弹劾徐家是么?”允熥冷笑。

    这一瞬间,他很想将这些被发现的武将都处置了;但他的左手反复攥紧又松开,最终还是只能暂且放下这个心思。

    “但即使朕不能全处置了,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允熥说道。

第924章 由此所引发的——等着() 
    允熥随即让小宦官拿来笔墨纸砚和许多丝绢,开始拟定对武将们处置。

    “陛下,可否让秋辅官郭镇过来?”王喜问道。

    “不必。”允熥说道。虽然郭英现在万事不沾身只求安稳,追随的武将也不多,但他派系的武将也未必没有掺和进这次事情。

    最令允熥欣慰的是,常家和李家这两个派系的武将未发现牵扯进此事。李家还罢了,李景隆在安南,李增枝大家又都知道他是个比徐膺绪还没本事的人,指使不动自家派系的武将;可常家也没有牵扯进来,可见常升还是很顾全大局的。

    允熥提起笔写了几道圣旨,交给王喜道:“你派侍卫去五军都督府传旨。”

    之后允熥看着王喜离去的背影,轻声嘀咕道:“等与帖木儿的仗打完了,朕再和你们算账。”

    等他领命退下了,允熥又在阁子里坐了一会儿,气消了下去,才返回前殿继续批答奏折。

    四辅官与舍人抬头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陛下忽然离开这许多时候,不用说是有关这次弹劾之事。弹劾勋贵这样的事情,外朝的大臣做得,他们内朝的大臣可不能做,还是小心为妙。

    王喜对他汇报此事的时候已是下午申时,没过多久天就快黑了,允熥强打精神和四辅官谈笑几句,让他们休沐日好好在家休息,起身去了后宫。

    钟粹宫内,正坐在罗汉床上逗文堃的妙锦听到守门的小宦官大喊“奴才见过官家”,脸色先是一喜,但又是一变,这才站起来去迎接他。

    若是往日,初四晚间皇上来自己的宫殿歇息她自然非常高兴。明日是休沐日不必上朝,允熥早上起来多半会和她说说话,再逗逗文堃,才去乾清宫批答奏折;若是懒了不愿意去批答奏折,不去乾清宫的情形也是有的,那对她就更好了。

    可今日不同于往日。妙锦将允熥迎进来后寒暄几句,瞧着允熥的心情不是很差,斟酌着说道:“夫君,臣妾听闻朝廷上有许多言官弹劾景昌,这次也确实是景昌自己处置不当,又太过粗心大意才酿成祸患,夫君不如加重对景昌的处置,以平息舆情。”

    妙锦很担心此事。这与她之前担心徐景昌在安南战死是一样的,生怕徐家现在第三代唯一一个能撑起来的人被允熥厌弃没了前程。所以以退为进,先请求允熥对他加重处置。

    “夫君对景昌的处置完全依照爷爷定下的祖制而来,并无疏漏,是以夫君不会因为几个文官的进谏就加重对他的处置。你也不必担心,这次的事情夫君也很清楚并非是景昌有意为之,以后还要重用他。你也告诉景昌,不必忧心。”允熥安慰道。

    听到允熥这样说,妙锦心下稍安,心里想着明日叫三姐入宫来,面上却已经将此事放下,把文堃抱过来笑着与允熥一起逗弄。

    ……

    ……

    五军都督府,数名武将跪在地上,听两个穿着御前侍卫服饰的男子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平侯韩勋,……,改任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庆侯仇正,……,改任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钦此。”

    ……

    “臣等接旨。”掌控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听完宣读的圣旨后跪下说道。

    宋青书面无表情的将手里的圣旨递给陈桓,又随意寒暄几句,与另外几个侍卫赶忙离开了。他虽然不太懂政治,也不想懂,但也察觉这几封圣旨对面前接旨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赶快回宫为妙。

    右军都督普定侯陈桓现下是几位都督中身份最高的,所以刚才跪在最前面。他将从宋青书手里接过的圣旨分给各位都督,后军都督尹清一边接过圣旨,一边说道:“陈普定,陛下为何忽然要改任几位都督同知与都督佥事?现下才是三月份,就是要和撒马尔罕国见仗,也不至这个时候就这样预备起来。”

    “陛下的心思,我如何能够得知。”陈桓这样回答一句,又对众人说道:“现下天已经快要黑了,等后日一早再将陛下的旨意传出去吧,大家以为如何?”

    在场的人除尹清外都已经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闻言纷纷答应:“今日天色已晚,等后日上值来再说。”

    尹清能当上后军都督主要因为他是含山公主的驸马,家传的世职不高,年纪也不大,并无派系所以不知晓此事;但他此时见几位侯伯如此表现,顿时明白这是有内情的,也就不再多言。

    陈桓于是返回自个儿的公房内,让都督府里的吏员收拾文书,待初六再处置。

    可忽然,此时担任右军都督同知的永定侯张铨手里按着一份文书走进来,笑着说道:“陈兄,这是今年河南都司的几个卫所武将升迁的名单。”

    “这个名单三日前就报上来了,但因为大军正陆续从安南出发返回,事情太多我给忘了,刚才回公房里收拾东西看到才想起来。不过是惯例升官的名单,也不是什么大事,陈兄现在就给批了,赶着发回去,也让他们早吃一个月的饷银。”

    “行,那我就现在给批了。以后可要多注意,地方上的事情可不能这么轻忽。”陈桓也笑了,从他手里接过名单看了起来。收拾文书的吏员已经收拾完毕,见陈桓没有其它吩咐,转身退下。

    等他们都退下了,张铨马上对陈桓说道:“我说陈老哥,陛下这忽然调派了许多将领,莫不是咱们做的事情被发现了?”

    “瞧着样子,应该是被发现了。”陈桓轻声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张铨十分焦急的说道:“陛下今日只是调任了这几人,下一步就该处置咱们了。”

    “把心放到肚子里。”陈桓脸色不变:“若是陛下想要处置咱们,今日就不是调任他们几个,而是我和张翼他们了。既然我们几个没动,说明陛下只是稍作警告,不会对咱们如何。”

    张铨心下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