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51部分

宗明天下-第51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晨一家的人就多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有谭纬儿。卫姐看到其他人都不在意,随手送些小玩意儿得了;但是当她看到谭纬儿的时候,惊异的问道:“妹妹,这也是你的女儿?”

    卫氏说道:“这是他爹家那边儿的亲戚,父母双亡,只有自己一人,投奔我们。他爹因为这孩子的父母对他很好,所以一直养着她。”

    卫姐看起来是将信将疑,细问了家乡、年岁等,最后说道:“你今年也不小了,十六七岁的人了,怎么,还没有成亲吗?”

    卫氏说道:“这不是这孩子的父母去世耽误的嘛!总不能在孝里出嫁。孩子的娘又去世的早,父亲又粗疏,没来的及给她定亲就去世了。今年刚出孝,我们家又是这种情况,也没顾得上找婆家。”在她说话的时候,谭纬儿一直没有插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卫姐说道:“女孩子这么大了没婆家可不行,好在还不到十七,还不算老,等你们安顿下来了,我就当是自己家的孩子给你找个婆家。”

    谭纬儿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这个年纪的女孩儿的羞涩,仍是不语。

    然后又说了几句话,卫姐安排他们先在自己家住下。

    安顿下来以后,等到卫姐出去了,卫氏走到谭纬儿的卧房,对她说道:“谭姑娘,真是对不住,谁知道我这大姐一见面就说起你的事情,我也只能现编了一些说辞。”

    谭纬儿说道:“姨母可别这样说话。我现在可不是宫里的尚功了,你现在就是我的亲姨母,我的父母也都故去了,现在全凭姨母做主。”

    卫氏听她如此说,放下心来。又说道:“那我大姐说的,给你说亲的事情,你怎么看?我是觉得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已经快十九了。虽然现在说是不到十七,但是也得琢磨这件事了。”

    谭纬儿停下正在收拾房间的手,坐到炕沿儿上,沉思不语。她明白自己现在在民间,宫里的规矩都不作数了。自己作为姑娘,总是要嫁人的,自己早有准备了。

    但是到底是怎么嫁还得好好想想。到底是嫁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还是嫁到官宦人家去当妾?

    谭纬儿思考一会儿,还是没有想好。于是说道:“姨母说的是,我总是要嫁人的。”

    卫氏一喜,然后收敛了喜色,说道:“那姑娘是想要嫁到什么样的人家?我是觉得老实巴交的小买卖人或者农民家里最好,但是怕姑娘过不了这样的苦日子,在我们家姑娘可以只干轻省些的活儿,但是嫁出去了人家不知道姑娘的身份,未必会优待姑娘;但是富贵人家,现在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姑娘恐怕当不了正妻的。”

    谭纬儿知道她这是不想总带着这么一个拖油瓶,想早日甩出去。当然,她还算有良心,知道和自己商量着来,看来还愿意帖嫁妆;但是自己也得识相。

    她听卫氏的意思,是想把她嫁到相似的人家家里,但是总还是有顾虑,所以并未说死。

    但是她不能不识相。于是谭纬儿说道:“我出宫时虽是尚功,锦衣玉食,但是初进宫的时候也是在老嬷嬷手底下干过苦活儿的,不怕苦日子。”

    卫氏又是一喜,说道:“那等到我们安稳下来了,我就拖大姐给姑娘找婆家了。放心,一定找那些家里一切都好的,家境也还殷实的。”说完走了。

    谭纬儿又在炕沿边儿上坐了一会儿,好似下了什么决心一般,才又开始干活。

    ============================================================

    允熥并不知道自己的四叔因为想当皇帝想的快要疯了,要不是还有徐氏在身边照料,恐怕就真的疯了。

    他现在很忙的。虽然讲武堂的预备工作他能做的都做完了,但是教学规划他还没有写完,教材的编写也得自己负责。这些都委托不了别人,只能是自己干。

    但是练子宁因为书法好,写字快,被允熥抓差来动笔写。允熥的历史教育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取舍,把每一个王朝完蛋时,那些世袭的贵族或者官僚的悲惨遭遇都挑出来,集中在一起,从而让他们知道如果大明完蛋了,他们的优渥的生活也就没了,从而让他们明白他们的利益与大明的利益是一致的,大明完蛋了他们也不能好过,从而激发他们忠君爱国。

第87章 讲武堂——地理课先生() 
要是陈性善看到允熥编写的教材,非得跳起来不可。儒家虽然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都是从道德上进行说教,何曾有过这样**裸的用真实的历史来告诉他们,你们这些世袭的武将与大明皇家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情况?

    练子宁一开始也接受不了允熥这么不合儒家思想的说法,但是允熥多会换个说法啊,他对练子宁说道:“这次教授的,都是武将。他们都是粗人,很多人连字也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和士子相比?孤要是和他们说君君臣臣的,他们表面上接受,但是心里岂会理解?只有最简单直白的道理告诉他们才有用。”

    好在练子宁不是迂腐的人,也挺聪明,对于允熥不清不楚的解释也接受了。在有了练子宁帮忙动笔和提意见以后,编写教材的进度进行极快,在十二月份完成是没有问题了。

    在编写历史教材的时候,允熥还在督促预备要在讲武堂讲课的其他先生完成自己的教案。这不,十二月初九,允熥就出宫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催促他们了。

    这天允熥早上起床,先和练子宁、齐泰等人一起分析老朱昨天批复的几份奏折有何深意,然后就带着练子宁、齐泰出宫,去五军都督府了。

    现在大明战功赫赫的武将大多在各地屯卫或者备边,只有景川侯曹震从巴蜀调回,现在在京城。允熥明白这是老朱因为曹震在巴蜀十余年,对他不放心所以召回。

    允熥到了五军都督府,等门子行完了礼,问道:“张伦、楚智、马宣和陈质都在吗?”

    门子回道:“回禀殿下的话,四位大人都在。张经历和楚经历在右军都督府,马镇抚和陈镇抚都在后军都督府。”

    允熥闻言抬腿往右军都督府走去,并让齐泰到后军都督府去叫马宣和陈质过来。

    这四个人都是老朱挑选出来的第一年地理课的先生。因为现在大明内地都已经平定无战事,所以地理课的重点是奴儿干都司,蒙古草原,甘陇绥远,和巴蜀云諵这些边地或者其他民族聚集地的地理。

    张伦久在辽东为将,楚智数出蒙古,马宣曾从沐英征战川滇,陈质陕硒人,又几番转战陕甘,都是对于现在战事较多的地方十分熟悉的人。并且他们虽然熟知地理,但是官都不高,不至于让又一门课被大将所垄断。

    张伦和楚智刚调回京城,目前的经历职位也就是一个闲职,完全是因为要明年担任讲武堂的先生才回的京,所以在右军都督府里也就是看看资料,再学习写字,看到允熥走进来马上起身行礼。

    允熥也知道他们没什么事情,所以也不虚伪的问‘忙不忙’什么的,寒暄几句,就说道:“张、楚二位经历,这‘教案’可写好了?还有两个多月就该讲武堂开课了,巴蜀、云諵等地的学生都已经启程了,你们可不能晚了。”

    允熥一说起这事儿,张伦和楚智就头大。他们以前何曾有过当先生的经历?教材从兵部和都督府拿到各地的地理图籍再整理一下就可以充当了,但是教案可是完全不会写。

    他们以前和好友说起各地的奇闻异事、奇山怪土的,也从来没有算过花多长时间,并且现在这么逼着他们想要教什么,很多各地的特殊风貌也想不起来,所以也不知该怎样定时间。

    允熥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还没有写好。允熥不免着急,因为安排课时得等到他们的教案都出来再安排,所以他着急。不过他也知道让他们写教案是强人所难了,于是他尽量和缓语气说道:“张经历、楚经历,孤不是把孤写的教案给你们看了吗,照着孤写的仿照就可。”

    张伦和楚智对视一眼,张伦说道:“殿下,虽然殿下把‘教案’给臣等看过,五军都督府又拨了识文断字的都事来辅助我们,但是臣等虽然可以勉勉强强写出‘教案’,但是不敢分出多少个‘课时’啊!很多行军中的地形不回想当时的情况难以想起来,实在无法断定需多少时间。”

    张伦的话说道一半,马宣和陈质来了,允熥招手示意让他们不要打扰张伦说话。二人虽然只听到了张伦一半的话,但是也听出来了张伦的意思。等张伦说完了话,他们也说道:“殿下,臣等和张伦一样,不能断定要花多少时间。”

    允熥忍不住想要呵斥他们了:这有什么难的!但是就在他的话要出口以前,齐泰出声说道:“殿下,各位大人,也说了有一会儿了,先喝口茶待一会再接着说。”

    允熥略有不满的看了一眼齐泰,不过还是坐下来让仆役上茶。张伦等人也坐下来喝口茶润润嗓子。

    齐泰凑到允熥身边小声说道:“殿下,您是不是对他们太苛刻了。这编写教案,提前确定教授需要时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不要说是这些武将,就是乡间的老夫子,也不一定能按照殿下的要求办好。”

    “并且这次就在京城开办大明讲武堂,殿下大可先安排下去课程,等到一年的最后两三个月再调整‘课时’多的课和‘课时’少的课,不必现在让他们必须确定‘课时’数。”

    允熥听了齐泰的话,也意识到自己是太过火了。他面前的这四个人不是西历21世纪最起码上过高中的普通人,而是一些基本没读过书,顶多认识一二百个字的半文盲或者文盲,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是完成不了他的要求的。

    允熥是一个,至少现在还是一个,能知错就改的人。他对齐泰说道:“你说得对,孤是太急躁了。”

    齐泰说道:“殿下也是为了能把讲武堂办好。”

    等到这一轮休息结束,允熥对张伦他们说道:“孤刚刚和齐泰又商讨了一番,觉得是对你们太强人所难了。这样,各位只需把‘教案’先写出来,不必分出所需课时数,孤先安排下去课程,等到年末了要是哪位的课时不够用了,孤再从其他人那里分出些课时即可。”

    新来的马宣激动地说道:“殿下圣明!臣等正是为此犯愁,殿下此举真是太好了。”其他三人也附和。

    允熥暗暗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上犯的错误,也无心和他们继续说道,就说道:“那几位臣工,可否约定一个时间,保证在这个时间之前完成教案?”

    张伦说道:“今日是十二月初九,臣保证十二月二十五之前必能完成。”其他人听张伦这么说了,也都定了二十五日。

    允熥又随便聊了几句就走了,张伦等人忙送出都督府。

第88章 造访齐泰家() 
出了五军都督府,允熥又奔兵部而去。这次兵部到讲武堂讲课的差事,因为是兼职增加了工作,又是大家不熟悉的教书,所以被视为苦差,除了一些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能出彩的人,其他人都不争这个。但是兵部尚书茹瑺思来想去,把这个差事给了刚从郎中升为侍郎的李仁。

    允熥进了兵部直奔右侍郎李仁的公房。李仁正在编写教案呢。见到允熥来了也忙行礼。

    允熥和他很熟了,所以扶起他来以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李侍郎,这教材孤知道你是用《孙子兵法》、《李卫公书》等充当,这教案写的如何了?”

    李仁说道:“回禀殿下,臣的教案已经基本完备,但是,不知如何分课时。”

    允熥心想连李仁这样的大文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划分,看来这个问题现在很严重。然后说道:“李侍郎,暂先不必分出课时了,把教案完备以后誊抄一份让齐泰或者练子宁带到文华殿即可。”

    李仁说道:“多谢殿下宽宥。”并且表情和缓了许多。

    允熥又说了几句话,也没有在这里多停留,就又出了兵部大门。

    然后允熥骑上马,让练子宁和齐泰坐上车,奔城北的讲武堂选址而去。

    允熥到了讲武堂的地址,没有进去,因为他要是进去了肯定耽误工匠们干活,所以在外边骑马转了一圈就罢了,连派来监督建造进度的陈性善都没见。

    是的,因为允熥和陈性善不对路,又不能把他踢出詹事院,只能分派他些活计了。好在这类人实在,用来监工也放心。

    允熥回到承天门的时候,太阳还未到正南。允熥因为出一次宫很费事,来回路上就耽误好多时间,所以每次出宫都是一个半天再进宫。今天虽然也没什么事情了,但是也不想现在就进去。这时齐泰下了车,对允熥说道:“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