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69部分

宗明天下-第469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后两句话倒是真心。此时一动不如一静,他就待在这里等着案子查清以后再说。

    王喜听了他的话,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说道:“那从今日起,陛下就不要出行宫了,等到案子破了以后再做打算。”

    “嗯?”允熥愣了一下,说道:“好,若无必要,朕就不出行宫了。”

第768章 大案——猜测进展() 
允熥和王喜又说了几句话,前往后院,来到这些日子中午休息的屋子。

    可他刚走进去,就见到熙怡和李莎儿都等在这里,不由得奇怪的问道:“你们两个为何没有去歇中觉?”平时她们这个时候都已经睡下了。

    “陛下,刚才宋侍卫忽然要见你,显然是采生折割案有了些眉目嘛;虽然这案子听着吓人,但臣妾和李妹妹还是想知道进展如何,到底何日能够侦破此案,让犯案之人受到应该得到的惩罚。”熙怡说道。

    熙怡的言行略有些‘后宫干政’的嫌疑,不过这样的案子不论是谁肯定都十分好奇,允熥也不怎么在意,不过还是犹豫了一下才说道:“这个案子确实有了些眉目,已经抓到了办下如此大案的人,但内容太过耸人听闻,朕还是不和你们说了。”

    他知道宋青书和他说的话肯定是‘删减版’的,最让人害怕的地方都没有说,只是叙述一下事情的梗概;可即使是这样的‘删减版’,允熥觉得熙怡听了也肯定会害怕,所以不愿意和她说。至于李莎儿,允熥虽然觉得她的胆子甚至比自己还大,但他也不愿意和她说。

    可是熙怡不断纠缠,允熥不得不捡着大略说了说。

    熙怡听了,果然十分害怕,扑到允熥怀里;而另外一边的李莎儿虽然也有些害怕,但眼神不断的转动,好像在想什么。

    等熙怡好不容易缓了过来,由服侍的宫女送回屋子歇息,李莎儿对允熥说道:“陛下,臣妾前日就有些好奇:陛下就在广州城,明眼人定然知道此时在广州城附近行采生折割之事定然比平日里危险百倍,即使已经做到一半也会马上收手去其它地方;可他们却仍旧在广州城外如此行事。所以臣妾当时就觉得有可能是,冲着陛下来的。”

    “刚才听陛下说,这个采生折割案很像是和巫蛊之术有关,那么这几乎就可以确定是冲着陛下来的了。”

    “你说的不错,朕也猜测是冲着朕来的。”允熥等她的话说完了,说道。

    “那陛下现在……”

    “朕已经下令让这里的衙门严查了。现在被抓住的人,多半就是一些小喽喽而已,他们未必知道幕后的真凶;若当时能抓到那个逃跑了的姓梅的丐头或许还好,能有些线索;但连他都跑了,恐怕也就是这些办下此案的为首之人能知道些什么。可是却并不知道谁是为首之人,恐怕也很难查出来。”允熥说道。

    李莎儿明白他的意思。犯下这样的案子,不论主犯从犯都是凌迟处死的结果,这意味着不论是谁招出什么样的话来都没有意义,不管如何严刑拷打都未必能让他们招供。

    “陛下,这样的事情,这样冲着陛下来的事情,定然有当地的世家大族或者豪强在背后指使。”李莎儿说道。

    “朕也知道,”允熥说:“这种事情没有地方豪强庇护是不可能的。多半是因为朕的改革几乎断了生路的人。”

    “可是这样的人很多——朕的改革触动了很多人,许多人都有可能。尤其广州是广枺∈≈嗡冢銝|又一向宗族势力极强,朕也没有办法一个个的查证。”

    “并且朕还有一个疑虑,虽然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但巫蛊之案向来是满门抄斩,这些拖家带口的世家能豁得出去办下如此大案?”

    第二点才是允熥最为不解的。他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不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留下生路,也不可能完全不留生路;况且他来到广州城以后已经暂缓了改革,又给这些人留下了喘息的余地,更不至于这样行事。

    “是不是安南人?”李莎儿忽然想到了这些还在和大明打仗的人:“若是陛下在广州,……,与安南的战争有极大的可能停止,他们就从亡国的情形下逃脱出来。”

    “安南人,”允熥沉吟着:“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安南人能在广州城有这么大的势力?”

    允熥对此也有些怀疑。虽然安南人和两广地区的人长得一样,想混进大明很容易,三十多年前又是天下大乱,派几个人过来建立一个势力不小的家族不是不可能。但是这在这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依照中原王朝的惯例来看,一般不会主动进攻周围的番国,尤其是南边的这些。维持这么一个家族唯一的用途就是从大明赚钱,但还得担心主持家族的人叛变,未必合算。

    “或许有安南人的身影,但不可能是以他们为首,在当地定然有世家协助。”

    他们二人又说了会儿话,不再讨论回屋休息去了。

    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晚上,允熥可能是因为听宋青书说采生折割案的事情,又连续做了两个晚上的噩梦,即使让太医开了安神的方子,屋内的熏香也换上了安神的香,也没起到多大作用。

    熙怡和他一样,也是连续两个晚上的噩梦;只有李莎儿,虽然当天晚上也很晚才睡着,但没有做噩梦,第二晚更是完全正常。

    第三天十月二十日一早,允熥顶着昏昏沉沉的脑袋起来。他这两日虽然晚上不断的做噩梦,但每天早上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再也睡不着了,比起一直在床上躺着他更愿意起来活动活动。

    更何况今日还有关于这次采生折割——巫蛊大案的奏报,他也只能支撑起身子来听。

    “陛下,一共发现了还算完整的尸首三十多具,至少有三十多人被他们杀害。还有许多零碎的骨头不知是不是这三十多具尸首的一部分,即使是经验最为丰富的仵作也无法断定。”

    “其中一半的尸首是女子,一半的尸首是小孩,从身量上来看多大岁数的都有;其中,甚至有三岁多的小孩。”

    “发现的尸首大多残缺不全。让广州有道行的真人看过后,认定是施展一些邪术所需用的法子,但这门邪术十分生僻,他们认不出是用来做什么的。”

    “镇海门外所有疍户的房屋船只都已经搜检过了,并无任何与此案有关的物品,人也都没有嫌疑,但为了稳妥仍旧未允许他们出海。”

    “……”钱明林介绍道。

    允熥仔细听他说了一遍,听得时候有些不舒服,幸好他早上没有吃早饭,还没有其它事情。

    “犯人有口供么?”允熥问道。虽然问出口供的可能很小,若是有有价值的口供钱明林一定会主动说出来,但他还是这么问了一句。

    “犯人禁不住大刑,已经有口供了。但是口供并不多,也没什么用处。”钱明林说道:“这些人都是小喽啰,只负责采生折割不知其它。大明的警察也都对这很陌生,审讯时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的口供真假,除了问‘你幕后的主使之人是谁’也不知道该问什么。”

    钱明林对此十分头疼。为了尽快破案,早在抓到他们的当天他就下令:只要不弄死了他们,怎么做都行。但结果却不如人意。有时候刑警可以感觉到犯人在撒谎,但却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撒谎。

    现在问出来的事情是:被捕的人都是世代干采生折割这行的,在珠江沿岸流窜,伺机迷拐女子小孩,再在隐秘处进行采生折割;或者杀掉之后用骨肉等地方炼制号称可架大刑、可去身孕。可治花柳病等的神秘药物,或者使用各种工具把人弄残,转卖给乞丐以获暴利。不过在允熥禁止乞丐流民在城内活动后,后一种‘生意’大为减少。

    从供词可以得知,这种‘买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来干,尽管互相之间也会传递消息,但并无组织,一般也不合伙。这次会聚到这里,也是因为有本行中一人招揽,说是有人要“做大活”,报酬丰厚。了他们到了这里后才知道事情并不简单,但领头之人身怀邪术,他们不敢违拗,只能干起来。

    “……这个召集他们的人名叫宁彩,也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但既然是他召集定然会知道些事情。可是此人口风很严,刑警们已经使用了最酷烈的刑罚,但还是什么问也不出来。”

    “从那些被抓到的乞丐流民口中也没有得到有用的口供。这些人自然不像那些人一般口风紧,大多数人一上刑就大声喊着‘招供’。可是他们却说不出任何有用的话。”

    “继续审讯,尤其是抓到的乞丐流民。主要问他们那个叫做梅什么的丐头前些日子的行踪如何,都去过哪里。也要继续搜捕这个人。”允熥也觉得从这些干采生折割的人口中得到有用的口供可能太小,所以下令重点是乞丐流民。

    “还有那些面容仍旧齐整的尸首,发出通告让广州城内外的人来认尸,看看从尸首的身份能不能有些进展。但注意此案仍旧不要泄露出去。”此案现在仍旧处于保密状态,所有审问此案的警察都禁止回家,所以城内的百姓知道发生了大案,但并不知道是什么案子。

    “是,陛下。”钱明林答应道。

第769章 大案——中邪() 
等钱明林退下后,允熥十分烦躁地拍了拍桌子。虽然案情没有多少进展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当他知道确实没什么进展后仍旧有些恼怒。

    但是这些恼怒是对着犯下此案的人的,他不能对着钱明林发作,甚至连在他面前发作都不行——这很可能会让钱明林心里更加着急,为了结案找一家看起来像是幕后主使的人顶杠。所以他只能忍着,忍到钱明林出去后才发作出来。

    “陛下消消气,消消气,虽然这些人十分可恨,但也不值得陛下为他们生气。”侍立在一旁的王喜马上说道。

    “朕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幕后主使抓到之前,朕还是忍不住生气。”允熥道。

    不过允熥身为皇帝还有些自制力,压住恼怒,不再想此事,去隔壁屋子批答这两日从京城传过来的奏折。

    等奏折批答完毕已经又是午时了,允熥前往后院要和熙怡、李莎儿一起用饭。

    可是他刚刚走到后院门口,就见到熙怡贴身的女官晚秋焦急的站在那里。她见到允熥走过来马上说道:“陛下,惠妃娘娘已经起不来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允熥马上问道:“早上时熙怡虽然十分没有精神,但还能自己活动,也吃的下去饭,怎么现在就起不来了?”

    “陛下,奴婢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晚秋马上跪下,带着哭腔说道:“早上用过了饭,娘娘就又回到寝殿歇息补觉,很快就睡着了。奴婢等人还暗暗欣喜娘娘能睡着觉呢。”

    “可等快要午时奴婢去叫娘娘,已经叫不醒娘娘了;无论怎么叫,都不醒。娘娘好像是处于昏睡之中,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觉。”

    “奴婢赶忙去找太医过来给娘娘看病,现在太医仍在寝殿内诊脉。”

    她一边说着,一边眼泪就流了下来。她从洪武二十八年跟随熙怡入宫,到今年已经七年了;更不必提在入宫前她就是熙怡的贴身侍女,名为主仆实则感情接近姐妹。熙怡这样,即使她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也真心为她担忧。

    允熥没有在意她的感情,也没有问其他的话,马上快步走了起来。晚秋忙抹抹脸上的泪水起身跟上。

    不一会儿几人走进熙怡的寝殿。允熥一眼望去,就见到随行而来的太医隔着帘子和纱巾,把着熙怡的一条胳膊诊脉,五六名宫女侍立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太医。

    “刘太医,她的情形怎么样?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允熥出言问道。

    屋内的人被这声音吓了一跳,回过头来见到是皇上喊话马上跪下来说道:“奴婢见过陛下。”

    名叫刘纯字宗厚的刘太医也想跪下,但还没弯下腰就已经被允熥扶住,并且听他又说道:“这时就不要这么多礼节了,她的情形到底如何?”

    “陛下,臣刚才为惠妃娘娘把脉,娘娘的脉象虽然虚弱,但很平稳,像是大病初愈之人,按理说不应该是这副样子。”刘纯说道。

    “可她现在的样子是初生大病而不是大病初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允熥强忍住怒火,说道。

    刘纯顿了顿,说道:“陛下,可否掀开帘子,让臣看一看娘娘的面相?有些病灶并不能从脉象诊出来。”

    “那就快看。”允熥一把掀开帘子对他说道。不说他本就不在意自己的妃子被男子看,就算他在意,现在人命观天也顾不得了。

    刘纯探头仔细看着熙怡的面相,看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允熥又有些不耐烦、李莎儿前来探望熙怡、旁边的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