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61部分

宗明天下-第461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赔偿他们钱财。”允熥肯定的说道:“这是无辜被误伤的人,为何不需赔偿?民间二人打架,若是误伤了其他人也得赔吧。”

    “不过也不用给多少钱。查查他们的关税,依照平均几日的关税数量赔给他们钱。名目也可以不叫赔,你们随便起个名目就成,但是一定要给钱。”允熥觉得得给这些无辜的路人赔偿‘误工费’才对头。至于‘精神损失费’,嗯,还是算了吧。

    “还有这次立功和受伤的警察,你依照章程也都要奖赏。”允熥说道。

    “是,陛下。”张彦方答道。

    此事处置完了,允熥又想起了引发这件事的话题:外番商人想移民之事,马上问道:“这些叛乱的商人中,有没有这次想要成为大明子民的那两个商人之一?”虽然暹罗和僧伽罗都以佛教为主,但保不齐就有几个天方教徒呢。

    “没有。”张彦方说道:“陛下,这两名想要成为大明子民的外番商人都信奉佛教。”

    允熥点了点头。他又想了一会儿说道:“既然如此,朕就定下外番之商民成为大明百姓的要求。”

    “若是想成为农户、工户朕就不多说了,并无要求。”

    “若是想成为商户,须得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在大明的市舶司经商三年以上;第二,连续三年为大明交纳千贯以上的关税;第三,平均每个人家资五千贯以上,包括小孩。”

    “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可以允许他们成为大明的商户百姓。”

    “但是有一点一票否决,所有信奉十字教和天方教的商人,不论如何也不许入籍!记得,是无论如何不许他们入籍!”

    “此外,刚刚入籍的外番商人必须马上选择一地为户籍之地,并且一代人之内不许随意离开户籍所在的州府,不能持有商户户籍证明四处走动。”

    对农户和工户没有限制是应有之意,这个年代没有一个国家嫌本国人多的,都是敞开来欢迎所有愿意交税服劳役的人和有技术的工匠。

    至于对待商人的限制,这其实也是东方国家的特色。东方国家长期认为商业活动对国家有害,歧视商人,除了少数御用的其它商人都不愿意让他们存在,更别提接纳他们为本国国民了,也就只有唐代对他们毫无限制。但是唐代本来就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国家全盛吊打蛮夷时期还对外和亲的朝代,不能作为范例。

    允熥虽然觉得商业活动还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觉得接纳番国商人有什么意义,所以对商人入籍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

    张彦方和杨任都觉得允熥的要求不太妥当。不过他们并不是觉得要求太高,而是觉得商人对国家除了交纳税赋外完全没什么意义,根本不应该接纳外番商人成为大明子民。

    所以杨任马上说道:“陛下,为何要接纳外番商人成为大明子民?”

    “杨卿,稍稍接纳几个外番商人对国家没什么坏处,还能显示我大明上国的胸怀。当然,朕不会如同唐代一般所有的外番商人都接纳,朕刚才所说的那几条限制会永远存在,不会废除。”

    “这几条标准不必藏着掖着,虽然市舶司衙门不便公然承认,但可以放出消息。这样以后不够要求的就不会来你这里请求成为大明子民了。”

    既然允熥这么说了,他们也不会再反驳,张彦方躬身答应道:“是,陛下。”同时他在心里估摸着:‘来自暹罗的巴松家资富饶,估计能达到这几条要求,可以接纳他为大明子民;来自僧伽罗的苏冬里多半达不到要求,只能拒绝他了。不过,色目人……’

    “陛下,臣在市舶司衙门数年,也知并非所有色目人都信奉十字教和天方教,臣甚至在市舶司并未见过信奉十字教的人。可是,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不信教的色目人呢?陛下可听其他人说起过分辨的良方?”张彦方问道。陛下既然对此限制的这么严,他也就不敢当做一件小事。但他发现自己除了十分明显的标志外,并无区分信不信教的好办法,所以问到。

    “这其实非常容易。对于十字教徒,看他们周五,啊,就是,嗯,朕曾经了解过十字教的教义,他们认为神七天创造世界,所以以七天为一个循环,从周一到‘周七’。其中周五那一天不吃肉。所以看他们是否每七天有一天固定不吃肉即可。”

    “至于区分另外一个就更容易了,给块儿猪肉看吃不吃就行。”允熥说道。

    “是,陛下。”张彦方答应道。但是他却在心中暗想:‘为了鉴别他们还要这样观察?有些费事。反正陛下并未禁止色目人在市舶司经商,以后还是对色目人成为大明子民的请求统统驳回。’

第756章 南巡——来到广州() 
说过了此事,张彦方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向允熥汇报。至于杨任,因为今日天色已晚,所以和张彦方对视一眼,二人同时站起来说道:“陛下,今日天色已晚,臣等就先告退了,明日再向陛下奏报。”

    允熥此时也有些疲乏,说道:“确实已经不早了,二位爱卿退下吧。”杨任和张彦方马上行礼告退。

    允熥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对王喜道:“带着朕去休息的地方。”

    王喜躬身答应,带着允熥前往市舶司衙门后面最大的一个院子。刚才市舶司的官员已经和他说过了皇上休息的地方,他也趁着允熥与张彦方商议事情的时候去看过了,所以此时轻车熟路地带着允熥前往那个院子。

    此时那个院子内,熙怡正和李莎儿坐在正堂,一边等着允熥过来,一边聊天。熙怡和她姐姐熙瑶因为李莎儿位份不高,平日里行事虽然不大合宫廷的规矩,但为人还‘安分守己’,所以和她的关系不错,接见的时候说话都很温和,也不会借着什么事情敲打她,熙怡又是没什么心眼的,所以她们还能聊得来。

    “我怎么觉得,广枺獗叱吮染┏且淮纫酝猓皇裁刺乇鸬摹!蔽踱档馈

    “薛姐姐,不论是广枺故蔷┏牵际谴竺鞯牡亟纾钡氐陌傩找捕际呛喝恕K淙晃辶胍阅系牡胤皆缦扔姓勿葜饷炊嗄旰喝嗽诖寺湟渡缇秃推渌牡胤揭谎恕!

    “不过若是姐姐能在广州城内转一转,应该能看出此地的百姓和京城的不同来。”

    “广枺思浜贸裕不岢裕似酚肫渌胤蕉疾煌嵌朗饕恢摹S忻牟似酚邪渍都Α⒃а旄嘈贰⑸肆骸⒊鄙浅Ψ鄣龋际置牢丁!

    “广枺母魃阈囊彩植淮怼F分址倍啵骞馐煨途狼铱谖缎掠保鹁咛厣!

    “广枺嘶狗浅0炔琛C咳赵缟掀鹄吹谝患拢丛谧约杭依锱菀缓瑁吹匠Hサ牟韫萑ズ缺瑁凑欢ㄒ炔琛F渲谐鄙侵氐墓Ψ虿瑁龇ú⒉槐裙锏母臃痹樱鹁咭桓瘢憬愕搅斯阒莩且欢ㄒ⒁怀ⅰ!

    “还有……”李莎儿介绍了许多有关于广枺奶厣

    “哎呦,听你这么一说,广枺购苡刑厣铩S绕涫悄愀詹潘档拇蠖喽际枪銝|人的吃,可见这里的吃食确实别具一格。让你说的,姐姐都有些饿了。”熙怡笑道。

    “妹妹也把自己说饿了。说起来,现在天已经快黑了,皇上怎么还不回来?”李莎儿也说道。

    “小德子,你去前院问问王喜,陛下是和大臣们正在商议事情么?什么时候能够过来?”熙怡听到李莎儿的话,吩咐身旁一个小宦官说道。

    被称为小德子的宦官答应一声,就要转身出门去找王喜;不过就在这时,从门外传来男子的笑声道:“不必派人去找了,朕已经过来了。”

    “陛下。”熙怡和李莎儿忙站起来,对允熥躬身行礼道:“臣妾见过陛下。”

    允熥挥手让大多下人都退下,只剩下他们三人和贴身的宫女太监,又对王喜吩咐传膳,然后笑道:“你们两个刚才在这里聊什么呢?”

    “陛下,臣妾和李妹妹说广枺奶厣亍@蠲妹枚怨銝|很了解,和臣妾说了不少这里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是广枺拿朗常贸兼级隽恕!蔽踱Φ馈

    允熥坐到座位上,喝了口茶,闻言也笑道:“广枺拿朗橙肥当鹁咭桓瘢还悴挥Ω谜獍憔炔哦浴9镉幸桓龌嶙龉闶降阈牡某樱饺绽镫抟渤怨簧偎龅牡阈模阋渤怨挥Ω枚源撕芫取!

    “唉,宫里有会做广式点心的御厨?”熙怡瞪大了眼睛道:“我还从来不知道。”

    “你呀你,平日里也不多注意一下。”允熥笑道:“不过这也没什么,现在咱们就在广枺Π彩胁八拘〉胤剑5氖焙蛴植怀ぃ朗巢凰闾啵坏鹊搅斯阒莩牵文阆氤允裁闯允裁础!

    “陛下说话算话。”熙怡说道。

    “朕一定说话算话。”允熥道。

    二人正说话间,忽然一名守在门外的宦官喊道:“陛下,从廣西过来的信使送来一封奏折,陛下可现在过目?”

    没等允熥吩咐,熙怡和李莎儿已经停住了话头,黄路走到门口把门开了一个缝接过奏折,走回来递给允熥道:“陛下,门外传来的。”

    允熥打开奏折看了看,笑道:“李景隆还算有些本事,已经到了廣西的二十五万汉夷大军让他操持的井井有条。就是……,不过也算可以。”

    “雲南的十五万大军也都已经到了临安府,随时可以攻打安南。”

    “既然如此,张温和朱赞仪等人也都到廣西南宁府了,朕就下令先对安南与大明接壤的陆路边界的城池打一打,试探一下他们,也将安南人的兵都调到北边再说。”

    允熥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些东西,之后递给王喜道:“你回头使用毛笔将这些字都抄到奏折上,让朕看过后盖印传回。”

    “是,陛下。”王喜接过奏折答应道。不过他却想着:‘陛下似乎总觉得李景隆不是将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之前也没打过仗啊?陛下也几次坦诚自己不怎么会打仗,单单从他平日里的表现就能看出李景隆打仗不行?真奇怪。’

    “陛下,要正式和安南人打仗了?”熙怡忽然问道。

    “嗯,朕已经下令已经来到边界的陆师和安南人打仗了,先试探一下。”允熥道。

    “那臣妾的兄长是不是也要打仗了?”熙怡问道。不仅是她,李莎儿也有些紧张地看着允熥。

    “其实你们两个的兄长早就打过仗了!”允熥语出惊人:“水师和安南的水师打仗比陆师还早,早在九月份就和安南水师交过手了。”

    “啊!陛下,这样的事情之前怎么没听陛下说起过?”熙怡激动地说道。

    “之前他们在海上没有确切的消息,朕怕你们担心所以没说;现在煕冉和李继迁已经回来了,自然可以说了。”

    “他们不仅回来了,还各自立下些功劳。李继迁身为北海卫指挥佥事兼任千户,为全歼安南水师立下大功,议功已经可以升为指挥使。不过这只是这次大战的开胃菜,朕也不便单独为他升官。”

    “煕冉同样功劳不小,待过几日再用到水师时立下些功劳,也可以升为指挥使。”

    李莎儿拍拍胸脯,松了口气。安南人的水师虽然规模很小,但却并不差,紧跟世界最新潮流——也就是大明的船只样式,和大明的水师打输是肯定的,但能给大明水师造成一些损失,若是她哥哥运气太差被干掉也没准。现在可以放松了。

    熙怡也是一样,拍了拍胸脯。并且她又缠着允熥问自己兄长到底表现如何,允熥一一回答。一直到市舶司衙门的厨房将今晚预备的晚膳送上来,熙怡才停住了自己的询问,坐下来吃饭。

    吃过了晚饭,允熥又提笔给敏儿写了书信。他这些日子几乎是每日一封信,让操着小船采买菜蔬的人送到当地的驿馆,随同去往京城的奏折送到皇宫。

    他写了写珠江口的景色和宝安市舶司的情形,又给妙锦、熙瑶和抱琴各在一张纸写了些话,随后密封完好让黄路送往当地的驿馆。

    第二天允熥换上一身中书舍人的衣服,仿效当年在上沪市舶司的做法,在宝安市舶司内转了转。市舶司内确实欣欣向荣,十分值得欣喜。只不过,允熥总觉得路过的一些商铺里面店主人的眼神十分凶狠的看着他们。他后来问了问张彦方,知道这些店主人都是信奉天方教的人。

    允熥忽然很想将他们全部逐出市舶司。但这样生意就得黄一半,并且暹罗等地商人会十分高兴的当二道贩子将本来大明的关税赚走,他只能按捺下心思。

    第三天他在附近转了转,看看周围的卫所,还乘船去后世香港的维多利亚湾瞧了瞧。允熥还当场对南海水师提督吩咐道:“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