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5部分

宗明天下-第45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听她说这个,就知道是要显示常家的价值,告诉允熥常家是一个久历军中、势力庞大的家族,而不只是外祖家或者一个只是出钱的人家。

    允熥也正想多知道一些现在大明军中的事情,也就顺着她说道:“那外祖母你知道这些事情吧。毕竟当年外公是我大明的大功臣,大舅舅、二舅舅也都是从军二十年了。”

    常母的回答并不出允熥预料:“升儿马上要赴山硒练兵,没有空闲;森儿虽然不成器,但好交友,与军中众人大多熟悉。等你什么时候有空了,可以来府上找常森打听。不过现在,”她侧头看了看未开着的窗户,“快到中午了,先摆饭吧,你来外祖家一趟,总不能不吃饭就回去吧。”

    允熥闻言也侧头看向窗户,但是透过窗户纸能透进来的阳光太少了,允熥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时间。

    他现在仍然非常不适应没有玻璃全是窗户纸糊的窗户,觉得屋子里非常暗,又不习惯大白天的点着蜡烛,所以他现在自己寝殿的书桌放在窗户边儿上,并且在自己的寝殿读书的时候都是开着窗户,烤着火炉。就好像现代人开着空调盖棉被。

    不过既然常母这么说了,他也就出屋子。正打算找常继宗一起回前厅,常继宗就悄无声息地出现了,然后二人假装聊得很尽兴,出了屋子回前厅。常母从另一个隐蔽的出口出去。

    然后大家还比较热闹地吃了顿饭,胡氏和吴氏一个劲儿的劝允熥多吃一点。常家这次的午饭也是非常用心,有不少菜允熥从来没有吃过,甚至他两世都没有听说过的菜式也不少,所以也吃了许多。

    吃过了饭,允熥只是稍稍休息一下,就回宫了。他每天的学习任务很重,也没有时间总在常家待着,即使以后他来找常森询问军中事情,也不可能一待就是半天,只能是出门办事顺便来。

    待送允熥出了门,常母和常升、常森又聚集到了常母的院子。不等坐稳,常森问道:“怎么样,允熥对于咱们家是不是还有感情?不单单是利用咱们常家吧。”常升也目光灼灼的看着常母。

    常母等坐稳了,又喝了一口茶,才说道:“我提到了朱标和敏儿(常妃名),允熥在我看来还是对敏儿很有感情的,叫我‘外祖母’的时候还哭出了声,对于常家也是并非毫无感情。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不可能骗过我的眼睛。”

    常森呼一口气,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咱们家总算不是白把大姐嫁进宫里。”

    常升说道:“什么叫做‘白把大姐嫁进宫里’!你……”

    常母看他们又有吵起来的趋势,忙打断道:“都别说了。”然后指着常升说道:“你明天就要去山硒练兵了,好好在冯胜手底下干,有不明白的多问,做事勤奋些。”常升应诺。

    又指着常森说道:“你也别闲着,在五军都督府里好好干活,别整天吊儿郎当的。”常森不敢反驳母亲的话,也只能应诺。

    “还有,把咱们府里的门子,连同继宗在城北的宅子的门子,不管是谁的儿子、谁的兄弟、又有谁向你们求情,一律打四十板子,逐出常府。”

    常升问道:“为何如此?一个人犯了错,不至于连累所有人吧。”

    常母把允熥告诉她的话和他们两个说了,常升这才知道他们误了多大的事儿,饶是他性情平和,也说道:“我一再叮嘱他们,他们竟然还这样,母亲惩罚的对,一定不能轻饶了他们。”

    常森更是恶狠狠地说道:“直接打杀了他们得了,还留他们一条命干嘛。”

    常母说道:“现在大明人少地多,擅自打死人,即使是自家下人也不好,找个理由把他们送到官府去让他们发配辽东就好。”常升、常森应诺。

    然后常母疲惫地说道:“就这样,我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今天与允熥交谈也是很费脑筋的。

    常升和常森也知道母亲很累,行礼退下。

第76章 走进科学() 
京城西城外,龙湾渡。

    未时初刻的时候,在这里停着数条大船,岸边还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似乎是在互相进行上船前的告别。但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一多半人穿着西南诸夷的服饰,而另外一小半儿穿着官服。

    这正是理藩院正在送从雲南来京城拜祭沐英的各土司土官回去。朱元璋没法总拖着他们不让他们回去,所以在几次查访不出后同意了他们回去的请求。

    大多数土司或者头人比较着急回去,倒不是怕被篡了位置,敢到京城来的都是有把握不会出事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天也要变冷了。那时的全球气温比现在低,雲南那里到冬天虽不至于草木皆枯,但是野物也都猫冬,各土司需要准备过冬,所以他们着急回去。

    下边的人除了思念亲人的,倒都是乐不思蜀的样子。天朝传统,来京城的外夷都是好好招待,吃穿用度比他们在自己家里还好,当然不愿意回去。

    但是有一个土司来的人,上至土司的弟弟,下至最普通的族人,虽然并未表现出多么想要回去的样子,但是今天到了码头处,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当然就是雲南省临安府教化三都司的人。前几天他们生怕被朱元璋发现,天天提心吊胆的,今天总算放心了。

    龙者黑悄悄对龙上登说道:“爹,总算是可以回去了。前几天来理藩院多次把咱们都叫出来、并仔细查看面庞长相的那些人是来追查毒药的来历的吧,真是把我吓得够呛,生怕被发现。”

    龙屏儿则关注的是另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给谁下毒?咱们这些天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参加的大明册封皇太孙典礼以外,其他的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龙者黑说道:“告诉你们多少次了,不许再谈论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回到咱们土司呢。”

    二人住口不谈。又等了一会儿,理藩院的人干完了应有的送夷归去的程序,让他们上船回去。他们将从这里坐船沿江河一直到湖广省西南靠近廣西的地方,然后下船再走回自己的土司。

    龙家的人都是着急赶紧上船,只有龙屏儿虽然随着众人上了船,但是一直站在船尾。船开出去老远了,都快看不清京城的城墙了,龙上登来劝屏儿进船舱休息,龙屏儿说道:“大明的京城真的是太繁华了,来之前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哥,你说咱们将来还有再来京城的机会吗?”

    龙上登随口答道:“会有机会的,一定会有机会的。”

    龙屏儿知道他言不由衷,但是已经看不清京城了,只能一脸遗憾地跟随大哥走进船舱。

    =====================================================

    允熥回到文华殿文渊阁,想了想还是等晚上去乾清宫和老朱一起用膳时再和老朱说在常家的经过。他在寝殿歇了会儿,来到书房拿起今天早上谨身殿的小宦官送过来的昨晚上老朱批答的奏折,准备开始看。

    他推开窗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来自鲜卑利亚的冷空气,暗叹自己还得忍受没有玻璃窗户的日子。然后他坐下来,摊开折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刚有了一个小庄子了吗?这个庄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银钱,还可以作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点嘛!

    想到这里,允熥也没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佣嘛,匠户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国家的工作任务,空闲时候也接一些私活儿好挣点钱改善生活。

    当然涉及到军械,比如火药、铠甲之类的私活儿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无碍。允熥现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这两样非常有用,也并不是像晒盐一样非得大规模生产才行。

    不过问题是允熥并不知道该怎么制造玻璃和水泥。玻璃还好些,允熥记得这时候威尼斯人应该已经制造出了玻璃,西方人能制造出,没道理东方人制造不出;但是水泥就不好说了,西方国家也是到近代才发明的,只能是尝试一下。

    另外允熥还想大规模建炼钢。允熥前世就是出身于钢铁厂的工人家庭,对于炼铁、炼钢很熟悉;但正因为熟悉,才清楚炼钢有多么不易。五十年代的土法高炉炼出来的只是生铁,并不是钢,想加工成钢还需要其他步骤,这先不提,仅仅是建造高炉都是很困难的。

    明代的耐火砖、造渣剂都达不到工业革命以后的水准,并且这是生产工艺的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至少允熥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他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把动力由木炭或者煤改为焦炭。并且建造高炉的投入太大,允熥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来砸进去实验,只能等到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再说了。

    允熥的思维又扩展到了对于整个科技的思考。有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虽然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科技水平总体上还在西方国家之上,但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

    自从董仲舒发扬光大了天人感应理论以来,在中国,天文学问题和地理学问题就统统变成了哲学问题。虽然我们对于天文现象的观测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或者不被允许研究各种天文现象的原因。真实的历史上一直到明末中国对于天文学和地理学现象原因的研究程度和汉代也差不了多少,认为‘天圆地方’的还大有人在。

    而洪武年间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学者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了,虽然他们当时无法证明这一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正是基于‘地球’的概念。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对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体系的起点,开普勒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一起标志着现代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如果不能建立现代科学体系,不管与牛顿等人建立的科学体系是否一样,那中国被西方国家超过,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所以允熥认为必须打破‘天人感应’理论。但是怎样打破这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理论允熥现在毫无眉目。

    在屋子里踱着步子的允熥走来走去,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王步敲门,告诉他已经到了酉时初刻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竟然一下午什么也没干,净琢磨这个了。

    反应过来的允熥看着堆在桌子上的奏折欲哭无泪。但是马上就是和老朱一起吃晚饭的时间了,也没有空看了。允熥只能随便抓了几个草草看了看,然后就出发去谨身殿了。

第77章 两个相关() 
允熥跑到谨身殿的时候,老朱刚让李进忠去传御膳房摆饭。他看到允熥进来,脸上还有汗珠,他看了看刻漏,对允熥说道:“就算时间晚了一点,也没有必要着急。急匆匆的是做不好事情的。”

    允熥也不好解释自己是思考‘事关中国科学前途命运’的事情才耽搁了,也只好应着。

    好在老朱也不过是一说,然后便带着允熥去吃晚饭。

    二人照例是先喝一碗汤,然后等着上菜的时候,老朱问道:“今天去开国公府,常家可是非常殷勤得招待你?”

    允熥早就预备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所以只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便回道:“回爷爷的话,开国公确实是非常殷勤地招待我。”

    老朱又问:“可想起了你的母亲?”

    允熥略有些悲伤地说道:“是回想起了母亲,特别是开平王夫人与记忆中母亲的相貌颇为相像,我忍不住差点儿要哭出来。”

    老朱在十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而现在允熥也是父母双亡,相似的经历使得老朱认为他十分理解允熥的情绪,所以他拍了拍允熥的肩膀,说道:“你的曾祖父当年去世的时候,我也才十七岁,也感到十分悲伤,‘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佯泱。’正是我当时的情景(注1)。这样的事情,只能自己走出来了。”

    允熥因为原来允熥遗留的记忆只是一部分,所以他虽然悲伤,但是也没有老朱当年那样。但是现在能说实话吗?只能沉默不语。

    然后饭菜上来了,他们忙开始吃饭以缓解现在的尴尬气氛。几口饭菜下肚,祖孙俩又说了一下饭菜的好坏,尴尬气氛尽去,老朱又问道:“今天下午奏折看的怎么样?跟爷爷批复意见相左的有多少?不太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批复的有几份?”

    对于允熥来说,这正是不想来什么就来什么。但是面对精明的老朱,他也只能实话实说:“爷爷,孙儿今天下午没看几分奏折,一共只看了六份奏折。我看的这六份奏折我都没有什么问题。”然后装出不太好意思的神情。

    听到允熥的话,老朱比较惊讶:允熥这些天每天都非常努力,怎么今天例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