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42部分

宗明天下-第442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弟弟知道。”听了这话,他情绪略有些低落地说道。

    允熥和他又说了几句,让他情绪恢复后,对他、熙瑶和吴氏说道:“朕刚才所说有关安南的话,还属于机密之事,你们不要对其他人说。”他们三个忙答应。

    随后二人闲聊几句,允熥又对允熞说道:“过几日你就回自己的封国吧。若是吴氏怀了身子,就不好受颠簸和海上的风浪了,所以为兄觉得你还是尽快回海参崴的好,早日让弟妹给你生一个继承人。”

    “是,皇兄。”允熞略有些脸红道。再看吴氏,更是羞红一片,头都快垂到桌子上了。

    “还有一件事皇兄要交给你。建造船只需要许多高大的木材,现在中原的木材又太少,不足水师的使用。皇兄听闻永明内有许多高大的木材,甚至听闻数不胜数,所以你回去后砍伐又高又粗的树木,让每年去你们那里的北海水师运回来。”允熥又道。

    今日他叫允熞过来,一是让他最近就返回永藩,二就是为了造大船的树木。水师对现在的大明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木材供应,而中原地区现在适合的木材已经没有多少了,只能去崇山峻岭采伐补充,十分费力气。允熥就想到了东北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所以决定从永藩取得木材。

    “没问题。”允熞拍着胸脯说道:“包在弟弟身上。永明的树木多得是,保证每次都把北海水师的船装满。”

    允熥笑道:“你肯定没问题,水师采买木材又不是不花钱,这可给你增加了不少税赋。”

    他们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允熞带着自己的妻子吴氏就要请辞离开皇宫返回王府。允熥当然要挽留他们在宫里住一晚上。允熞夫妻也不敢推脱,当晚睡在了宫里。

    将允熞夫妻安顿好以后,允熥也十分累了,上床睡觉。可熙瑶躺在床上,却一直睡不着觉。

    ……

    ……

    第二日允熥下了朝,将奏折批答到大约一刻钟后可以批答完毕时,对王喜说道:“宣工部提调铁厂、兵器的虞衡司员外郎,和宫内兵仗局掌印太监来这里见朕。”

    不一会儿,宫内的兵仗局掌印太监先来到乾清宫外躬身候着;又过了一会儿,工部虞衡司提调铁厂兵器厂的员外郎也来到了乾清门外。

    允熥随即宣他们二人进来。他们二人进来后,马上对允熥跪下说道:“臣许典(奴才白善)见过陛下。”

    允熥一边继续批答奏折,一边扫视了他们二人一眼。跪在左边的是虞衡司员外郎许典,今年三十多岁,一身皮肤十分黝黑,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他的双手堆满了老茧,一点也不像一个读圣贤书出身的读书人。不过这非常正常,因为许典本来就不是读书人出身,他的出身,是工部下属的铁匠。

    允熥早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认为,像工部这样专业性比较强的衙门,上头掌握大方向的尚书侍郎不懂专业也就罢了,但中间各个司的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全部都是读书出身的政务官,不懂业务就十分不正常了。就好像后世中央各个部委的部长、主任可以是空降过来的官员,但司长、处长都是在这个部门从普通公务员开始干,一点一点升上来懂得业务的人。

    所以从建业元年开始,允熥就提拔工匠为官。一开始只是工部下属各局九品的大使副使,完全没有人在意;后来升为营缮所七八品的所正所丞,仍旧没几个人在乎。

    随即到了建业三年冬季,允熥惩治了工部一批贪污受贿的五六品官员后,突然提拔了一大批本来在担任七品官员的原工匠担任员外郎和主事。许典就是此时提拔为营缮司的员外郎。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片哗然,无数官员提出抗议,但被允熥一一驳回,并且允熥坚定地表示工部的官员以后就多提拔工匠出身的人。

    当然,允熥为了缓和文官的对立情绪,提拔的都是读过圣贤书,别人提到四书五经上的典故不至于不知道的原工匠。随后他又用其它的事情吸引文官们的注意力,总算是让此事过去了。

    右边跪着这人白善,也和一般的宦官不同。他虽然是一个宦官,但身残志坚,一直跟着宫里手艺精湛的工匠学习技艺,并且学习的也是冶炼铁器。

    允熥有一次在宫里随便转悠的时候,转悠到了宫里工匠做活的地方,见到他手艺十分精湛,当场任命他为兵仗局正五品的掌印太监,管理宫内武器的制造。

    这两个人虽然对于政治完全不懂,但他们才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之一,远远比许多官员重要。

    所以允熥虽然让他们将礼完全行完,但马上对他们说道:“二位爱卿,朕今日有事叫你们入宫商议。”

    “陛下但请吩咐(陛下有命,奴才定然遵从)。”许典和白善说道。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你们两个所管辖的铁厂一共生产出了多少钢铁了?”允熥问道。

    “陛下,臣所辖工部的钢铁厂,去年生产钢九万石,铁三十三万石;今年上半年生产钢四万九千石,铁十七万石。”

    “陛下,奴才所辖宫廷的钢铁厂,去年生产钢八万六千石,铁十五万石;今年上半年生产钢四万八千石,铁七万六千石。”他们二人先后说道。

    允熥点点头。钢铁产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一件好事。

    “那到现在为止,一共向上直卫提供多少钢盔了?”他又问道。

    “启禀陛下,臣与白公公从去年八月开始造钢盔,到前日一共向上直卫提供钢盔两万六千余顶。遵循陛下的嘱咐,每个卫先提供一千多顶钢盔后,剩下的钢盔最先提供给羽林左卫和金吾前卫,现在这两个卫每个卫已经有钢盔九千顶,到九月底能够将这两个卫补充完全。”许典说道。

    “九月底,”允熥皱眉思索了后,问道:“还能再快些么?朕想在十月初就让三个卫的所有士兵和普通武将戴上钢盔。”

    正好提着水壶为允熥加水的小宦官常顺听到允熥的话后有些惊奇。允熥是在用商量的语气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允熥可是很少对中层官员这样,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个是太监。

    ‘等过几年我也能收干儿子时,我一定要让我的干儿子去学习手艺。’他想着。

    允熥并未在意身边的小宦官想什么,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两个人。

    他们二人小声商谈半晌后,白善说道:“陛下,若是将那几千顶钢盔从别的卫收过来,应该可以在十月初一之前让三个卫拥有足够的钢盔。”他们二人刚才算了半晌,觉得现在一个月可以造两千八百顶钢盔,未来两个月加快速度,应该能造六千个以上将近七千,再算上现在已经有的两万六千多顶钢盔,足以让三个上直卫的所有士兵拥有钢盔,所以答应道。

    “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赶制出足够的钢盔出来。”允熥说道。

    “是,陛下。”他们二人回答道。

    “还有火器,你们火器造的如何了?朕吩咐你们向虎贲左卫提供火器,现在进行的如何了?”允熥又问道。

    “陛下,依照陛下的旨意,臣等也督促火器厂造火器,从去年陛下吩咐后至今日,一共向虎贲左卫供应火枪三千六百多支,两千斤以上的大炮十六门,一千斤的大炮三十门,三百斤至一千斤的大炮七十五门。”白善答道。

    “不成!太慢!对虎贲左卫的火器供应也要加快。十月初之前一定要让虎贲左卫有两千斤以上的大炮三十门,一千斤的大炮六十门,三百斤至一千斤的大炮一百二十门。火枪倒是不用太多,暂且到四千支足以。”允熥说道。

    他们二人暗暗叫苦:这么多的大炮可不是那么容易生产出来的!不过他们也不敢推辞,并且觉得还有一些存货应该足够供应,所以答应道:“是,陛下。”

    同时他们还心里暗暗估量:‘莫非是陛下要对哪里用兵,所以这么着急装备钢盔和火器?’71181

第730章 对安南的正式决定() 
又过了一日七月初九,刺杀陈天平的详情由费彬通过锦衣卫系统送到秦松手中。

    秦松收到文书后不敢怠慢,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起身前往皇宫送到了刚刚离开奉天殿的允熥面前。

    “这么说,本来安南人的行刺谋划就比较巧妙,并且因为一开始刺客就抱着必死之心,所以直到最后锦衣卫才抓到两个行刺之人,而且并无时候来阻止他们行刺?”允熥也将奏报翻看了一遍后,对秦松说道。

    “应该就是如此,陛下。”秦松道。

    “也就是说,这次雲南的锦衣卫虽然收到了你的命令,但是他们都无须执行命令就让安南人达到了目的?”允熥又道。

    “依据文书所写,是这样,陛下。”秦松道。

    允熥心中颇有些怀疑,安南人竟然能够如此厉害,在大明的地方顺利实行刺杀?

    不过他将文书反复看了几遍,都没有看出漏洞。这很正常,因为费彬本来说的就是实话,只有最后那几句是假话。

    没有发现漏洞的允熥于是对秦松说道:“那这就是锦衣卫的疏漏了。锦衣卫竟然会有这么大的疏漏,秦松,你得好好整顿一番才行。”

    “臣知罪。”秦松道。

    “罢了。朕不责备于你,但你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这次被刺杀的陈天平,下次若是其他人呢?”允熥说道。秦松躬身再次谢罪。

    随后允熥说道:“你当初下达的那一份命令,所有的痕迹全部销毁,不要有任何残余。派往雲南的锦衣卫,也全部除掉。”

    “陛下,”秦松马上要说话。

    但他的话刚说了两个字就被允熥打断道:“必须全部除掉,此事绝对不能泄露出去。”

    “是,陛下。”秦松只得答应。

    之后允熥又吩咐了他几句话,正要让他下去,但是见到他的表情有些不同寻常,又问道:“怎么?还不大愿意朕要让你除掉所有派到雲南的锦衣卫?”

    “朕知道,能派来做这等机密事情的都是你非常信任的人,并且必然也是精明强干的人,死了哪一个你都十分痛心。朕也明白。”

    “但这样的事情必须不能有丝毫的风声传出去,所以只能将他们全部除掉。”

    “陛下,这个道理臣明白。臣其实是心里有些疑惑,所以如此。”秦松道。

    “对何事疑惑?”允熥问道。

    “陛下,之前陛下和臣商讨的时候,也曾经说过即使让陈天平平安的在雲南活着,几年以后即使安南国内多数官员都心向他,他回国即位也有可能被黎季犛派人刺杀。”

    “那陛下,为何不让陈天平等几年以后回国被刺杀呢?那样就完全与我大明无干,是安南人所为,到时候陛下也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出兵安南。”

    “并且到那时靖江王也和王妃成婚数年,应该也已经有了王子,战后安抚安南人更加容易。”秦松说道。

    这是他一直觉得疑惑的事情。允熥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就是着急,很着急,特别着急,仿佛身后有一个皮鞭不停的催促一般。但明明,让此事多沉淀几年会更好。今日趁着和允熥说话,就问了出来。

    “秦松,你说的不错,确实沉淀几年,事情会更加顺利,不仅是从大明的情况来说,从安南国内的情形来讲,也是如此。”

    “但是,朕很忌惮黎季犛。或者说,很忌惮他的一些做法。”允熥说道。

    “陛下忌惮黎季犛?”秦松有些不敢相信。

    允熥当然算不上特别杰出的皇帝,从当皇帝的资质上比朱元璋差远了。但他经常有许多新奇的法子,比如‘大数据分析法’等。通过这些法子,允熥对每一封奏折,从上奏折人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往往能将他的目的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从而妥善处置每一封奏折。

    并且允熥在位这几年国家也十分稳定,虽有叛乱但很快就平定下去,百姓也安居乐业,形式一片大好。

    而黎季犛主政这几年,虽然也有他要篡位的缘故,但安南国内局势动荡,连年战争粮食歉收,怎么也不能说他将安南治理的好,有值得陛下忌惮的地方。

    允熥看着秦松有些疑惑的脸,说道:“黎季犛这个人其实很有本事。你也应该知道朕早年所说的人口论。安南因为这次黎季犛篡位中没有发生大战,人口之多已经到了国内田地产的粮食不足以完全喂饱的境地了。”

    “若是他不打仗,任由人口继续增多,国内田地产出的粮食早晚有一天无法将大多数百姓喂饱,到那个时候他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将黎朝或者胡朝维持下去。所以他要去攻打占城,夺取田地。”

    “而国内的改革,压制豪强,以科举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