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400部分

宗明天下-第40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这明显转变成了争夺最高权位的政治斗争,他也不敢提允许那罗塔接任位置的话了。

    ‘不知又有多少我儿郎会因此罔死了。’法力会想着。

    之后明吉斯伐修的新条件送到了明军的大营,坚持一定要让明吉斯伐修担任土司。

    沐昂也不和他废话,马上下令设立另外两个营寨,包围阿瓦军。

    包围了几日后,明吉斯伐修发现粮食问题,又派出使者与明军沟通,取消了其它所有明国不接受的条件,只要求明吉斯伐修担任土司。

    沐昂仍旧不答应,继续围困。并且李观还想出了一招,每日白天让有家人在阿瓦军中的阿瓦城百姓去营寨附近招降,引得阿瓦军军心浮动,甚至有人偷偷跑出军营投降。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明吉斯伐修不得不同意了明国的所有条件。

第667章 攻缅——受卓蒲勃() 
第二日十月初一,在阿瓦城南郊,举行了阿瓦军正式投降的仪式。

    朱元璋制定了详细的大明礼仪规范,其中自然包括受降仪式,虽然从明代初年到明代末年受降仪式一共只使用过一次——洪武四年接受蜀地夏明升投降。

    朱楩当然不敢比肩皇帝,根据上的礼仪进行了简化和降等,举行受降仪式。

    这一日一早,明吉斯伐修从自家的军营中走出,走到临时搭建的高台前面跪下,并且将戴罪表交给侍仪。侍仪接过戴罪表,走上高台交给朱楩。

    朱楩看过戴罪表,让明吉斯伐修走上高台,先训斥他一番,然后宣布赦免他。明吉斯伐修躬身三拜,高呼千岁。

    朱楩嫌麻烦,于是将另外一个仪式和这个仪式合二为一,任命他为阿瓦府的府丞,虽然只是一个挂名府丞;同时朱楩将那罗塔叫到台上,任命他为仁安羌府的土知府,允许世袭。

    明吉斯伐修和那罗塔再次跪下,高呼千岁,站起来又拜了几拜,下了高台。随即以何福为首的岷藩文武官员上台恭贺朱楩,朱楩又说了几句话,结束了受降仪式。

    随即朱楩让明吉斯伐修将军队交给那罗塔,并且将军队中家在阿瓦府附近的人放回家。朱楩在城中选择了一栋大寨子让明吉斯伐修入住,他的妻妾,除了已经被霸占的,也都物归原主。朱楩安排了几个汉兵把守明吉斯伐修的住所,将他软禁起来。

    之后朱楩就让那罗塔带着军队和他去接受蒲甘城,但忽然有一个预料之外的人来到了阿瓦城,让他不得不推迟了自己的行程。

    ……

    ……

    “卓敬,你不在永昌待着,来阿瓦干什么?”朱楩问道。

    卓敬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殿下都将王府要迁到阿瓦城来了,臣还留在永昌干什么。”

    “你怎么得把永昌一带的事情安排完毕,再和孤的王府之人、岷藩的文武官员过来阿瓦城吧。还有虽然孤的三护卫人数不足,一共只有一万多人,但也留了三千人在永昌,这些军队和士兵们的家眷也得带过来。”朱楩说道。

    “臣临行前已经将这些事情都吩咐过了,臣考虑到西南地方气候潮湿,所以吩咐王府护卫十一月份再将王府迁过来。”

    “但臣等文武官员就没必要留在永昌了,所以臣除暂时设置了永昌留守司管辖那里以外,将其余的文武官员都带了过来。”卓敬说道。

    “你说设置了什么?永昌留守司?”朱楩惊讶地说道。

    “是。殿下来到阿瓦,但永昌诸府的事情一时半会儿还必须有人在当地管理,所以设立永昌留守司暂时统管永昌、大理等地。”卓敬道。

    “这,也好。”朱楩说道。他其实对于卓敬不经他允许设立一个衙门有些不高兴,但藩国右相有这个权力,更不必提他之前将那里的民政全部交给了卓敬负责,他也无可指摘。

    “并且臣也是来向殿下告知陛下新下达的圣旨的。”卓敬一边说着,一边从随从手上接过圣旨和文书递给朱楩。朱楩从他手上接过圣旨和文书,打开看了起来。

    半晌,朱楩轻轻哼唱道:“万人一心兮,……。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蛮夷兮,觅个封侯!”

    又哼道:“狼烟起江山北望,……,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明显是这首精忠报国更加有力量,虽然曲调奇怪了些,为何不选这一首为军歌?”朱楩说道。

    “在京的武将认为普通士兵对这首歌不会感兴趣,所以只是作为军歌之一。”卓敬说道。

    “也对。”朱楩一愣后说道。

    他又继续看圣旨和文书,说道:“设计了什么国旗国徽?以后不打明字大旗了?还有这国徽,为什么要五头龙缠在一起?”

    这些问题卓敬也解答不了,只能沉默不语。

    朱楩也没指望他解答,说道:“既然陛下有令,就将这面日月旗依照文书中的图样绣出来,用他替代明字旗。”

    “这个国徽,是绣在帽子或头盔上?那就在所有武将的头盔上绣上国徽。”

    “殿下,陛下要制造的这个国徽似乎不是绣上去的,而是使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扣在头盔或者帽子上。”卓敬说道。

    “这么小的东西如何将五条龙都镌刻在上面?什么材质都不行吧?”他有些疑惑。

    “看来这三年孤不在京城,陛下又做了许多变革。今年孤过年就回京吧,看看京里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朱楩又道。

    他又将其余的圣旨和文书全部看完,觉得没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和卓敬商议了一些治理阿瓦城之事,又安排他们的住所,忙活了几天。

    等这些事情都安排妥当后,朱楩对卓敬说道:“卓相,既然你来了,正好孤要去接手蒲甘城,你就跟着孤一起去蒲甘城,顺便看看蒲甘城的情况,任命何人为治理蒲甘的官员。”

    卓敬也愿意到蒲甘城看一看,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法,遂答应了朱楩,于十月初七同他一起前往蒲甘城。

    不过到了蒲甘,朱楩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自己第一座和平接收的城池,就得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勃固人攻陷了马圭城,正在围攻仁安羌,并且据说仁安羌城马上就要失陷了。

    朱楩当然不能允许仁安羌被勃固人打下来,当即和沐昂等人说道:“一定要将勃固人击退,甚至收复马圭城。这些地方是已经预备好了要安置那罗塔的地方,岂能让勃固人占领!”

    沐昂也同意他的意见:“仁安羌是蒲甘城以南唯一的坚城,绝不能让勃固人打下来。”

    他们二人达成一致,那这件事情就已经决定了。因为大多数土司军队都没带过来,马上派储杰去阿瓦城召集土司的军队,并且向仁安羌城进兵。但最后,这次军事行动的结果大大出乎朱楩和沐昂二人的预料。

第668章 攻缅——勃固的起义()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沐昂十分激动地对面前的探马说道。

    “沐将军,小的亲眼所见,仁安羌城周围并无任何兵马。”单膝跪在朱楩面前的探马侧过身子和沐昂说道。

    沐昂仍旧不信,将其他几个探马叫过来,一一单独询问,但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看来这是真的,勃固人退兵了。”朱楩说道。

    “看来是真的了。”沐昂说道:“这么多探马都汇报说仁安羌城外并不任何兵马。”

    “但我还是不敢相信,明明前日派出的探马来报,在仁安羌城下至少有五万大军,不仅三面包围城池,河上也有船只巡逻,怎么今日勃固人突然就退兵了呢?”

    “或许被大明吓到了吧?”朱楩笑道:“他也应该知道明吉斯伐修投降之事了,既然和他相争多年的阿瓦国都败亡,他也自知勃固不会是大明的对手,所以就撤退了。”

    “他们南边的这些蛮夷不是颇为自大么?怎么会撤退?”沐昂说道。不过他虽然如此说,但心中也认定了是这个缘故。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南下,收复马圭城再撤兵返回,同时试探一下勃固人的底线。”朱楩说道。他起了得寸进尺的想法。

    “那明日就继续南下。”朱楩的提议正和沐昂的意,所以他马上出言赞同。

    “不过明日到了仁安羌城还是询问一下这里的守兵,勃固人撤退时是怎样的。”沐昂不失谨慎的又道。

    第二日大军行进到仁安羌城,那罗塔出面接洽了当地的守军。对于这里的人来说他们的主人只是从明吉斯伐修换成了他的大儿子那罗塔,并无不适,对那罗塔知无不言。

    询问过后那罗塔回来对朱楩和沐昂说道:“殿下,沐将军,这里的守兵说勃固人退去的很匆忙,仿佛是突然知道了什么事情所以退去。”

    “可他们并未留下什么东西。一般来说,若是匆忙撤退不是都会在惊慌之下落下什么东西么。”一旁的严武说道。

    “这,我不知道。”那罗塔说道。

    “看起来不像是得知我军来到仁安羌城所以撤兵。”朱楩说道:“他们的探马根本走不出多远,知道咱们已经向这座城而来时,我军多半已经距离勃固人很近了,他们应该会很匆忙的撤走、以防与我军打仗才对。”

    “并且若是他们真的惧怕我军才退兵,应该会留使节递称臣的文书,而不是就这样退去。”卓敬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众人受到卓敬的提醒,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顿时觉得勃固人退去和知道大明军队来到应该没什么关系,顿时讨论起来。

    突然大家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这有什么好讨论的!追上去,直到追上勃固人的军队并且将其击破,将他们的国君生擒后询问不就知道了么!”

    卓敬马上对着说出这句话的人沐昂说道:“不可!之前定下的目标就是马圭城,岂能随意改变目标?追到马圭城即可。若是能在马圭城追上他们就罢了,若是没有追上不可再追。”

    “不和他们打一仗,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他们岂会臣服?”沐昂说道。

    卓敬当即和他辩论起来。他是岷藩右相,还是很受允熥信任的人,也不怕沐昂;并且虽然理论上他是文相,但允熥任命左右相时并未明确区分文武,若是何福在此或者朱楩已经下定决心,那卓敬说啥都没什么用;可现在何福留守阿瓦城不在,朱楩也有些犹豫,卓敬就可以和只是被朱楩通过‘友情’请过来,在岷藩并无正式职司的沐昂争辩。

    朱楩十分犹豫。他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应该继续南下一直到追上勃固人为止,并且击溃他们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可另外一个声音说道:‘在你临行之前,以及这几年的书信中,陛下都叮嘱你多使用蛮夷之兵对付蛮夷之兵,你自己也认可;可这次出兵多是汉军,土兵甚少,拼起来死掉不值得。’

    朱楩在这两个声音之间,一会儿倾向于前一个声音,一会儿又倾向于后一个声音,让他委实难决。

    过了好一会儿,朱楩才说道:“先到马圭城再说。”

    可到了马圭城,仍然没有追到勃固人的大军。明军向城头轰了两炮,马圭城的守兵就开城投降了。

    朱楩只能继续纠结。他又纠结了半日,最后说道:“向南再追击五十里,若是仍未追到勃固人的大军,就收兵返回蒲甘。”

    这个命令一宣布,卓敬和沐昂都不太满意,但朱楩已经下了命令他们也只能执行。

    随后留部分军队驻守马圭城,大军继续南下。

    因为此时已经深入勃固人的地盘,所以大军非常小心,一天只行进了二十五里就安营扎寨。

    第二天又行进了半天,沐昂已经放弃了能和勃固人打一仗的希望时,忽然探马传来消息:“前方十里发现勃固人的大军。”

    沐昂惊喜不已,马上催促进兵,同时他不断地听探马的报告。

    “殿下,沐将军,勃固人的大军正在和一些人交战。这些人我们看着不像是正规军,武器不怎么样,衣服也很破烂,但战斗意志非常顽强,死战不退。”

    “我们也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多半以为我们是勃固人的军队,马上上前进攻,我们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一名探马说道。

    “你不是说他们不是正规军,武器也不怎么样么?怎么会让你们如此狼狈?”沐昂疑惑地问道。

    “他们虽然武器不怎么样,看着也从未训练过,但悍不畏死,即使前头的人被射杀后头的人也马上冲过来,我们所有的箭矢都射光了仍旧不能让他们退却,只能狼狈逃回。”探马道。

    “这听起来像是发生了百姓起义啊。”朱楩觉得不可思议的说道:“这些蛮夷也会起义?”在他看来,这些蛮夷都十分听从头人的话,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