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90部分

宗明天下-第39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见到宋琥时并不知道他入宫还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他在宋琥行礼完毕后为了让惜能多看宋琥两眼,就和他说起了西北的情况。不过说着说着,他就忘了自己的初衷,认真说起秦藩的事情来。

    “陛下,现在西北的哈密一共有汉人百姓两万余人,蒙古人六万余人,藏人、西番人一万余人;还有秦王三卫三万多人,算上家人十多万人。总人口二十一万余人。”

    “殿下将三卫的一部分士兵出卫为民,又设立伊吾卫,招募了当地的蒙古人为兵为将。那些蒙古人十分服从成吉思汗后裔所谓黄金家族的话,所以有亦里巴力汗王的帮助,蒙古人比较顺从。”宋琥道。

    “这黄金家族的影响太大了,炳没有想什么办法来阻止这件事么?”允熥问。

    “启禀陛下,秦王殿下在当地让三卫中的军医开设医馆为当地的蒙古人看病,引得蒙古人对中医十分感兴趣。殿下趁机开设学馆愿意教授蒙古人医学,但只要七岁一下的小孩儿,并且教授汉话和汉人的习俗。”

    “并且殿下以更好沟通为由,下令所有的蒙古人将领都要学会汉话,若是一年内学不会汉话就不能担任将领。”宋琥道。

    “炳的这些措施当然是对的,但效果太慢,还要再快一些才好。让炳设立学校,招收汉人、蒙古人、西番人的小孩入学。”允熥道。

    “不,他们一定不愿意上学,这也不能强迫。现在不是有许多高僧去了伊吾?告诉炳,一定要马上在哈密建起佛寺来。”允熥又道。

    “陛下,可是现在哈密有藏人的喇嘛教,秦王殿下担心贸然建立佛寺会引起动荡。”宋琥道。

    “是将来长久的动荡危害大,还是一时的动荡危害大?他难道算不清这笔账?”

    “当然,朕也明白他的顾虑,这个决心不是那么好下的。所以朕来替他下这个决心。”

    “并且也不必将当地的喇嘛教逼汝绝境,让当地的高僧收编了喇嘛教的高僧。”允熥说道。

    “收编?”宋琥十分惊讶的说道。

    “是的,就是收编。”允熥在台阶上走来走去,已经不在意宋琥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喇嘛教不也是佛教的一支?为何不能收编。”

    在他的印象中,所有宗教的高层真正深信不疑的几乎没有,很多都干着亵渎本宗教的事情。少林寺的和在清末民国时期可祸害了当地不少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些和甚至公然宣称:‘好媳妇的种好地,赖媳妇的种赖地,没媳妇的没地种。’

    允熥之后又说了很多‘清除’当地喇嘛教的措施,完全遗忘了其他人,宋琥只是愣愣的站在台阶下不知道该做什么;躲在帷帐后面的惜也完全没有心情偷看宋琥了,把耳朵堵上蹲在地上。

    还是王喜,一边记下允熥所说话的要点,一边偷偷地让小宦官去拿了个耳塞和小凳子给了惜。

    也不知过了多久,允熥将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从思绪中脱离出来,“哎呀”一声,对宋琥说道:“你可记下了朕刚才所说的话?”

    “陛下,臣,记下了一些。”宋琥躬身说道。

    允熥刚要继续说话,王喜说道:“陛下,奴才记下了陛下的刚才所说的话。”

    “这就好。”允熥松了口气。他刚才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现在已经记不清一些说出的话了。

    他又看向宋琥,忽然想起来自己今日宣他入宫的目的是让惜看一看他,之后就留他在京城等着成婚的,他也不能马上返回秦藩和炳说自己都说了什么,自己只能通过写信将这些事情告诉炳。

    所以他和宋琥说着这些也没什么意义。想到这一点的允熥不由得失笑起来,想着惜应该已经看了快一个时辰了,对宋琥说道:“秦王还有什么让你报给朕的事情么?”就想打发他走了。

    可宋琥却说道:“陛下,秦王殿下没有什么事情向陛下奏报了。可臣路过甘州时,肃王殿下却有事要让臣代为奏报。”

    “嗯,十四叔有事为何自己不奏报,让你代报?”允熥问道。

    “臣不知。”宋琥道。

    “十四叔让你代报什么事?”允熥于是问道。

    “肃王殿下说,之前先帝曾经加封岷王殿下在岷州,但后来又改封岷王殿下到雲南。可是之前的岷州卫是依照藩王护卫来建立的,并且因为预备着扩编成三个卫,所以士兵比一般的卫所要多近两倍。”

    “所以肃王殿下请求拆分岷州卫,补齐一些士兵不足的卫所。”宋琥说道。

    “原来是此事,”允熥说道:“他和吴高商量一下就行了,其实不必特意奏报给朕。”

    “不过,为何是十四叔向朕提到此事,而不是吴高?”允熥忽然想到。

    “陛下,臣到甘州时,肃王殿下和魏国公一起在三秦都司、三秦行都司内巡视各地的卫所,所以肃王殿下和臣说道。”宋琥道。

    “原来如此。”肃王和徐晖祖一起在各地巡视,所以正好和宋琥说了此事。

    之后宋琥就没有什么好汇报的了,躬身退下。

    宋琥刚刚退下,惜就从帷帐后面走出来,有些不满但又小心翼翼的对允熥抱怨道:“皇兄,妹妹在帷帐内站的腿都麻了。”

    “这真的是意外,皇兄本来没打算和宋琥说多长时间的话,让你看几眼就让他退下的。只是一不小心谈论到了一些事情才如此。”允熥解释道。

    “皇兄,有必要对宗教这么重视么?妹妹见你和炳大兄都是极力重视佛教的。”惜很好奇地问道。

    “惜,”允熥摸摸她的脑袋说道:“汉人对宗教,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多都是浅信,早上拜拜菩萨,中午拜拜三清,晚上拜拜土地神是常有的事。”

    “可其他民族就不一样了,你之前在西北或许见过西番人和藏人,他们和汉人可不一样,对信奉的神佛十分虔诚的。”

    “推行宗教,在西北、东北这种地方,可以起到比打仗更大的作用。将来你若是到了西北或者东北,就知道了。”

第651章 岷州() 


    惜自然是不懂允熥到底在说什么,不过这也无所谓,允熥也没想把惜教会。

    允熥早上下了朝、又批答了今日上午的奏折后接见宋琥,在允熥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之后此时已经到了午时,允熥随即拉着惜去吃午饭。

    吃饭时自然少不了昀芷对她的取笑,就连平素存在感较抵的昀蕴和这段时间连话都很少说的昀兰,都出言调笑惜。

    不过允熥却没有心情这样做,他心里记挂着朱柍和徐晖祖在三秦各地巡视之事,想着:‘也不知三秦一带的番兵到底如何。等他们巡视过后让他们上折子奏报一下吧。’

    ……

    ……

    “啊,渴死孤了,总算是能喝到足够的水了。”朱柍见到桌子上的水就这样说道,并且马上拿起一个巨大的水杯一口气将水全部喝完。

    徐晖祖的表现当然不像他这么夸张,但也“咕嘟咕嘟”将一大杯水都喝进了肚子。

    朱柍将第一杯水喝完了,又拿起了水壶。他是如此的口渴就连让侍卫给他倒水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对着水壶就喝了起来。

    一直到他的肚子完全被水填满,再也喝不下哪怕一滴水,他才将水壶放下。因为喝的水太多以至于他的肚子都微微鼓起,好像刚吞下了一只田鸡的蛇一般。

    徐晖祖此时也已经喝足了水,恢复了因为长时间没有水喝而有些萎靡的精神,对朱柍笑道:“肃王殿下,你这也太不雅了,你怕你让他们多给你预备几个水杯,一杯喝完了喝另外一杯的也比这看起来要好得多。”

    朱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说道:“孤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孤之前也不是没有饿过饭。有一年从河套起运的粮食半道被蒙古人截住,他们虽然没有将所有的粮食都抢走但烧毁了大半的粮食,致使甘州的粮食不够吃了。孤带头每天只吃六两饭才让甘州诸卫挺到另外一批的粮食运到。”

    “孤本以为少喝水就和少吃饭一样,却没想到完全不一样。每天水壶里面的那二两水喝完后,吃午饭都觉得饭划拉着嗓子,太难受了。”

    朱柍和徐晖祖自从六月中旬离开甘州后,先去了西宁,之后赶往碾伯、庄浪等地巡视,七月份离开三秦行都司来到三秦都司。

    他们从兰州开始,先后去了狄道、归德所、狣州卫等地,七月下旬来到岷州卫。

    岷州这个地方位于靠近巴蜀的地方,山崖峭立,很多地方都没有水。诚然,所有驻兵的地方都有水源,但从一个驻兵之地到另外一个驻兵之地之间的地方未必有水源。朱柍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准备不足,半路上水喝光了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没有水喝有多么可怕。

    又过了一会儿等朱柍已经基本恢复过来,徐晖祖接着说道:“这几天在岷州卫巡视,我觉得岷州卫的番兵比西宁等地的番兵要强多了,很多人都把孩子送进这里或者临近巩昌府的学校,像汉人一样巴望着考科举或者进国子监呢。”

    “那时自然的,虽然岷州一直未撤卫建府,但这里很早就被会宁候等人帅兵光复了,这里离着西安又近,三秦的官儿对这里的番民教化也十分在意,有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

    “三秦行都司那边离着西安太远了,当地的汉人比番民多不了多少,尤其是炳将大量的人都弄到了伊吾去以后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就算想向这里一样教化番民,也没有足够的人来教化。”朱柍说道。

    “不管怎么说,从临兆府、狣州卫到岷州卫,这里的番民对大明颇为忠心。我之前去过两广,那里的土司就对大明很顺服,这里的番民和他们差不多。这总是件好事。”徐晖祖说道。

    “确实是好事。”朱柍也附和道。

    之后他们二人吃晚饭,晚饭时徐晖祖提出要继续去各个所里巡视,被朱柍拒绝了,朱柍说道:“除非是回岷州卫的驻地,不然明日孤坚决不继续出发了。这里的条件太苦了,除了岷州卫的驻地以外,其它的地方比甘州条件还苦。孤明日必须休息一天再说。”

    “其实岷州这个地方除了水太少以外,我倒是觉得比甘州要强。我甚至觉得这里比雲南还强。雲南瘴疠之气很重,当年傅友德等人帅兵入雲南时染病去世的人不比死在元兵手下的人少,后来再没有从中原向雲南增添过士兵,驻守当地的卫所增加的士兵都是当地人。”徐晖祖说道。

    “照你这么说,十八弟从岷州改封雲南,后来更是被从昆明踢到了永昌,倒是不是好事了?”朱柍说道。

    “却也不是,岷州此地向西可是连绵不断的高山,若想开疆扩土几乎不能;而雲南之地,虽然瘴疠密布,但到底比连绵不断的高山要容易经过,若是想要立功受赏容易得多。”徐晖祖说道。

    “孤看我这个十八弟不是一个安稳的人,不像是愿意守着地盘安稳度日的。这样看来,他多半更愿意去雲南。”朱柍道。

    “我也这样觉得。”徐晖祖笑道。

    “算了,别说他的事情了,你明日到底回不回岷州卫?”朱柍道。

    徐晖祖很无奈。一路上表现的还算能吃苦的朱柍当遇到没有水的时候暴露出了其王爷的本性,死活不愿意继续去其它偏远的所里视察了。他总不能将朱柍一个人丢在这个所里自己去继续视察,心下决定‘等你回甘州了下次我独自一人来这里再巡视一遍,’开口说道:“既然如此,这就回岷州卫。在岷州卫休息几天后去下一个地方巡视。”

    “下一个地方去哪?”朱柍问道。

    “去巩昌府的西和、成县、徽州等地。这里还有些以番民为主的卫所。等这些地方看过了就去汉中,从汉中去西安,这样整个三秦的南部地区都转过了。”

    “在西安休息几日,再去三秦北边的那些卫所转一转,从东向西,正好回到甘州。”

第652章 岷王——过兵() 


    朱柍虽然和朱楩接触不多兄弟的感情也不深,但他话却是说对了,与岷州比起来,朱楩确实更加喜欢雲南。

    此时的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南北向的一条道路上,无数的士兵从北至南正在埋头行军。虽然孟养的地界气候潮湿、土地松软,出现不了尘土漫天的情形,但这一条条已经被踩得十分坚硬的道路足以证明有多少军队这些日子通过了这里。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支军队发现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越来越少,热带丛林也越来越稀疏,然后走在最前面的人忽然眼前一变,一个极其广阔的木头搭建的城池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骑在马上的大将储杰松了一口气:‘终于到孟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