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83部分

宗明天下-第38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得到父亲夸奖的严廷敬激动地把房子的主人叫了来,双方签约,严修拿出从大明带过来的铜钱付账。

    不过之后到哪里登记却出了点问题。严修身在异国他乡,很怕这些扶桑渔民坑他,所以一定要去官府登记,渔民们也同意。

    可现在依照义满给明子划定的陪嫁土地范围,这个村子在明子陪嫁的土地范围内,因此好像应该到横滨总兵府登记。

    但同时又有规定说横滨总兵府无权管辖扶桑的百姓,所有的百姓仍然归属于相模国所有。这样他们就不知道该去哪里登记了。

    “罢了,多花点儿钱就多花点钱吧,两个地方都登记一遍,以防万一。”严修说道。

    严廷敬有些舍不得,但出于保险也不反对;可两个扶桑渔民却有问题了。他们本以为是到大明的横滨总兵府去登记,也不害怕;但听说要去扶桑的衙门后却十分害怕。严修不得不安抚了他们半天,才让他们同意去相模国的有关部门登记。

    事实证明,这两个渔民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扶桑人面对着两个普通渔民既贪婪又无耻,要不是看到与他们同行的是两个大明人,他们卖房子得到的钱很可能会被一分不剩的榨走;就是有大明的人陪同,他们也收了很大一笔的登记费。

    出了扶桑有关部门的门口后,这两个扶桑渔民撒丫子就跑,仿佛有人要把他们两个抓去**一样。

    严修摇摇头。他年纪也不小了,还记得当年父亲和他说过的蒙元的衙门官吏有多么无耻,他当时还不相信。可即使是父亲口中非常贪婪的色目老爷也没有这些扶桑人贪婪。

    ‘感谢妈祖娘娘让我生在大明。’他在心中默默向妈祖祈祷。

    “这两个渔民把房子卖给了咱们,他们住哪里?”严修回过神来,问道。

    “他们还有别的房子,也在村子里。”严廷敬答道。

    “这就好,省的赖上咱们。接下来,要在这里待上至少半年才能回家了。这半年,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种扶桑能对大明出口的东西。”严修说道。

    之后他们父子就在这里考察,连续考察了几天以后严廷敬对严修说道:“父亲,扶桑能向大明出口的东西我没见到,可大明能向扶桑出口的东西我又发现了一样。”

    “什么?”严修问。

    “粮食。扶桑的土地太贫瘠了,亩产远低于大明;又到处都是山,适合种地的地方很少,要不是他们四面靠海,百姓大量吃鱼虾,早就有人被饿死了。”

    “所以这里粮食的价格非常贵,粗粮的价格和国内的大米一样,大米更是天价,并且还未必能买到。幸亏咱们家之前从国内出发时带的粮食多了点儿现在还没有吃完,要不然只能吃糙米了。”严廷敬说道。

    他从小没吃过粗粮,因为年纪小,即使是前一阵子家里最穷的时候也就是吃小米喝稀粥,从来没吃过粗粮;到了扶桑挣了不少钱他更加不愿意吃粗粮了。但现实却是他们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吃的大米。

    严修之前几天还没注意这件事,现在听了严廷敬的话一回想,确实是很少见到普通扶桑百姓吃大米,都是吃粗粮就着烤鱼,若是再有一点盐就是难得的美味了。

    “运大米来扶桑贩卖?就是再贵的大米装满一船运到横滨赚的钱也不多吧,若是都能平安到达还好,若是不能平安到达半路上让海盗给劫走几艘船,就得不偿失了。要是想挣钱,还得船足够多,让海盗不敢打主意才行。”严修说道。

    “对了,爹,从国内出发前听说有人在宁波府向番商订粮食,要他们运到上沪市舶司去,也不知真假。这南洋的大米难道比江浙还便宜?”严廷敬忽然说道。

    “别关心南洋的大米是不是比江浙还便宜了,等回去了再关心不迟。现在先去横滨总兵府附近,看看有没有大米卖。咱们剩下的大米只够两天吃得了,就是像渔民一样多吃鱼虾,也最多坚持五天。必须得买些大米。”严修说道。他自己倒是能接受吃粗粮,但儿子得吃大米。

    听了父亲的话,严廷敬也不琢磨南洋和江浙大米谁更便宜的问题了,跟上父亲的脚步前往横滨总兵府附近。

    ……

    ……

    “哈哈,发财了,发财了。”萧卓看着面前的大米笑道。

    刚刚赶到的李泰元则激动地问道:“这些大米多少钱!”

    “每石一百文,每石一百文。”萧卓笑道。

    “一百文。”李泰元感觉自己要幸福的晕过去了。现在是大明历七月份,江浙地区的早稻已经收割,粮食正是一年当中最便宜的时候,但在市场上购买一石大米也要一百六七十文,即使是大粮商从农民手里收粮食,价格也绝对在一百文一石以上。他们李家也有几百亩地种粮食,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格从来不低于一百一十文。

    并且那还需要从村里运到仓库里面,花费人力;这直接从他们的船上卸下来,称好放进自家的船里就可以轻松运回去了,节省的不是一点半点。

    “泰元,我可提醒你,他们这次可是一口气运了一万多石的大米过来了,咱们要全吃下?”萧卓提醒道。

    “一万多石大米,不过是一千多贯钱,有什么吃不下的?”李泰元反问道。

    “钱是足够,但地方呢?上沪肯定没有足够的粮仓,你们家现在有足够的粮仓放这些粮食么?反正我们家的粮仓现在都是满的。”萧卓继续问道。

    “这,估计是没有。”李泰元家平时又不做粮食生意,粮仓不多,现在又是刚刚收获估计家里的粮仓都装满了。

    “你说怎么办?”李泰元反问萧卓。

    “这还不好办?找王仁德,他不是上沪当地人?找他联系松江府的粮商,咱们以一百文的价格从这里买下,转手以一百二十文卖给当地的粮商,原地不动就发了财,多好。”萧卓说道。

    “我们家得留下一千多石,用作桑田的赋税。一千多石我们家的粮仓还放得下。”李泰元说道。

    “我们家也得留下几百石用来交税。”萧卓也说道。

    “那我马上去城里找王仁德,萧大哥,你先在这里看着点儿。”李泰元马上说道。

    “慢!”萧卓喊道。

    “怎么了萧大哥?”李泰元奇怪地问道。

    “李泰元,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你还没有意识到么?”萧卓对他说道。

    ============================

    感谢书友这尼玛竟然的打赏。

第639章 粮食和军歌() 
“什么问题?”李泰元反问道。他什么都没有想到。

    “我也是刚刚想到。我记得小时候看史书,忘记是那本书了,上面说过‘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现在朝廷也很重视维持粮价一年四季没什么大变化。”

    “可是南洋的粮食一旦进来,价格比大明的粮食要便宜得多,不就是书上说的谷贱伤农么?农伤则国贫啊!到时候国内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朝廷找罪魁祸首,还不就是咱们几个?咱们能有几条命扛得住这样大的罪过?”萧卓说道。

    “这,这可怎么办?”听了萧卓的话,李泰元也紧张起来:“咱们之后不从南洋买粮食了不成么?”

    “那没用的,他们既然已经发现了南洋的粮食比大明价格要低,以后定然会带着粮食到大明来卖,虽然利润薄,但总比空船强,咱们阻止不了的。”萧卓说道。

    忽然李泰元说道:“当初之所以会从南洋购买粮食,是陛下来上沪市舶司巡视时咱们听陛下身边的中书舍人说的。咱们当初不都猜测是陛下的意思。不管是不是陛下的意思,问一问那个中书舍人不就行了?”

    “这怎么问?咱们也不知道那个中书舍人叫什么,他现在又不在这里。”萧卓说道。

    “咱们不知道,但市舶司提举当时陪着那人来的,他肯定知道是谁,咱们也不问那人的身份如何,只是汇报一下粮食从南洋买回来了这件事,他肯定会有所动作。”李泰元说道。

    萧卓听了也觉得有道理,说道:“那就这么办吧。”

    “这些粮食还卖不卖?”李泰元又问道。

    “卖!先从我这朋友这里把粮食买过来,再找王仁德联络当地的粮商转卖,然后再去找张提举。”萧卓道。

    不一会儿所有运来的粮食都统计完毕,一共一万两千四百多石。

    萧卓走到这个自己熟悉的番商面前,笑道:“郑派,你这是从良了?还真的运大米过来了?这些大米从你老家暹罗运过来的?”

    “你现在不也从良,干起正经买卖了。刀头舔血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在海上干点儿小买卖养家糊口。”郑派说道。

    “你就不怕我在耍你?一万多石大米,就这样运过来,要是我们不买了你怎么办?”萧卓说道。

    “你的人品我还是信得过的,当然,主要是一万多石粮食不过一千多贯钱,你的信誉不值得为了这一千多贯钱就丢了。”

    “其次,你们不买了就不买了呗,还能怎么办?贱价卖给其他人呗,只要价钱足够低肯定能卖出去。我把运来大明贩卖的名贵货物装进盒子里,塞在粮食中间,让粮食起一个缓压的作用,大头还是那些名贵的货物。这些大米又不是主要运来的货物,赔钱也算不了什么。”郑派说道。

    “那你既然也干起正经买卖了,为啥前一段时间没有来上沪做生意?上沪已经开海三年了。”萧卓说道。

    “哈哈,别以为只有你们大明才有发财的门路,南洋也一样可以挣钱。这次的这些值钱的货物是帮着另外一个人运过来的,顺便见见你们几个老兄弟。”郑派说道。

    “什么人能让你帮着运货我就不问了,可你在南洋到底在哪发财呢?”萧卓好奇地问道:“做正经买卖,肯定是在大明最挣钱。”

    “怎么,你也想掺和一脚?”郑派反问道。

    “没有,没有,我在江浙这边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会放下这些产业去南洋?我只是好奇而已。”萧卓说道。

    “你要是想掺和一脚,可以拉你入伙,只是好奇就不能说了。”郑派说道。

    听了郑派的话,萧卓更加好奇,但既然他不愿意说,他也不能强迫。萧卓把钱给了郑派,和他约了时间明日喝顿酒,就回过头来督促把米运到船上。

    当天下午王仁德把松江府的大粮商约了过来,他们将一万多石大米卖给了粮商。

    第二天上午他们找到了市舶司提举,和他说了从南洋买米过来之事。

    一听就觉得这事很严重,谷贱伤农在农业社会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算没有他们几个汇报,自己若是知道了也必然会上报朝廷。

    现在海务院虽然已经挂盘成立了,可院使张彦方都在宝安兼任提举,实际上还是一个空架子,上沪市舶司等于直辖。忙不迭地写了一份奏折送至京城。

    ……

    ……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蛮夷兮,觅个封侯!”

    六百名讲武堂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齐声高喊着新鲜出炉的军歌,从允熥所站的台前走过,声势惊人。

    允熥对金纯笑道:“很不错,有了那么一个样子了。”

    又对罗贯中说道:“这首歌曲听起来也很好,简单明快,士兵们也都能听懂,是谁写的?朕要奖赏于他。”

    “正是臣所作。”罗贯中说道。

    “哈哈,老罗你还能做出这样的歌曲来,很不错嘛!既然如此,朕当然要奖赏于你。”

    “宣司司正罗贯中,朕授你奉议大夫阶,升授奉政大夫。”允熥说道。

    “臣谢陛下恩典。”罗贯中要跪下说道。

    允熥扶住他说道:“老罗,你已经七十多了,我大明一向是尊敬老人,朕特免除你对朕的跪拜之礼,你就不必跪了。”

    罗贯中自己也确实腿脚很不灵便了,跪下去很费劲,听到允熥的话又推让几句,接受了允熥的优待。

    “你们文宣司还要继续写好的军歌,朕必不吝惜赏赐。”允熥说道。

    “是,陛下。”罗贯中答应着。

    “李坚、蓝珍你们几个,将这首歌在全军推广。”允熥对他身后的一堆一二品的武将说道。

    “是,陛下。”他们纷纷回应。

    /book_68117/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网址:

第640章 旅店偶然() 
允熥之后又在这里待了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