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31部分

宗明天下-第331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文官哪有他想的这么张狂。文官瞧不起锦衣卫是真,但没有谁肆无忌惮的显露瞧不起的神情,这全是他想象出来的。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允熥下达这样的命令与他并没有关系。

    金善同样体会到了这一点,已经提起笔的手就是一抖,在上好的丝绢上滴上了墨滴。

    但金善此时顾不得此事了,对允熥说道:“陛下三思啊!”

    允熥生气的说道:“你还要朕怎么三思!出了这样的事情,不彻底清查,谁知道还有多少他们的同党!”

    金善有些害怕,但仍说道:“陛下,不管如何,也不可能所有曾在这四府为官之人都成为他们的同党,就如此将他们打入另册,恐怕会伤了江浙所有士子向往大明之心,对朝廷不利啊!”

    “臣以为,还是先让各地的锦衣卫暗查,有疑点的官员再由锦衣卫将查到的疑点转交给当地的按察使司,让按察使、按察副使、参政会同查证。”

    允熥此时也冷静了一点,想了想,也觉得之前自己的命令确实有些过火了,浙北一带要是彻底丧失了仕途上进取的希望,恐怕会与大明彻底离心。虽然浙北离着京城这么近也不怕他们造反,但现在江浙还是大明最重要的财税来源之地,浙北占了全国两成的税赋,允熥未来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若是浙北不稳税收大幅度减少,他也会很头痛。总不能让卫所士兵去收税吧,纵兵劫掠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允熥又想了想,说道:“那就依你之见,让锦衣卫暗访,有所怀疑的再告知当地的按察使司处置。”

    “这道旨意,按照朕刚才说的话拟旨,送往京城的锦衣卫衙门。”

    金善松了口气,从地上站起来开始拟旨。

    允熥又对冯先章说道:“将他的罪行公布出去,附逆案漏网之人,罪当斩立决,明日处斩。他的家人,在杭州纳的小妾处死,其余人等流放廣西。他的族人按照腊月朕处置附逆案之人的方法处置。”

    冯先章说道:“是,陛下。”然后见允熥没什么要吩咐的了,转身退下。

    允熥此时总算消了消气,看过了金善草拟的奏折,让王喜用印后派侍卫送至当地的军驿。

    但他还是难以彻底消气,一直到中午时与昀芷、宝庆她们吃饭的时候,听着她们说话,总算感觉好些了。

    昀芷当然也注意到了允熥心情不爽,一直到她觉得允熥心情恢复以后才悄声问道:“皇兄,既然暂且不走了,明日妹妹可不可以出行在去逛集市?”

    允熥盘算着明日还出发不了,所以说道:“准了,许你明日出行在逛集市。”

    昀芷马上欢呼雀跃起来。

    允熥见她这样高兴,心情也更好了。他忽然想起了今日安排的杨子荣与李家家主、尚家家主会面之事,心中暗道:“只看着杨子荣能不能成功了。”

    ……

    ……

    此时就在距离行在不远的这家酒楼内,两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说着什么。他们二人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乡下地主老财,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一双半新不旧的鞋子,言语间也丝毫没有苏州数一数二大商人的气度,只有眼睛不时闪过的精光显示他们不是一般人。

    其中一人说道:“这次想推脱都推脱不了了。陛下派出了身边的中书舍人亲自与我们会谈,若是再行推脱,恐怕真的会惹得陛下记恨,家族会有不测之祸。”

    另外一人也满脸沮丧的说道:“是啊,陛下身边的中书舍人来说话,若是再行推脱,估计咱们两家就算不是满门抄斩,也是失去全部家财,流放边疆的命。”

    “可是与官府、朝廷合作岂是容易的,三十余年之前沈万三想博一个从龙之功,即使达不到吕不韦,也在朝中混个出身,但最后丢了全部家财,还被先帝流放了。”

第548章 高科技产业园区() 
也不怪他们两个苏州数一数二的商户家主丝毫没有等同的气度,如此沮丧的说话,实在是朱元璋时代对于商人的限制太大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惩治贪腐的官员、处置欺上瞒下的胥吏和消灭为富不仁的商人是他毕生的三大追求,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间大多数精力都奉献在了这三件事情上。

    这其中商人的运气要好一些。毕竟商人们的家财如何是最不好查的,况且大明再小农经济也需要商人,针头线脑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普通百姓无法自制的。李家和尚家就在这小小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下来保住了家业。

    可是现在皇帝不知怎么想的,突然就看上了他们这点儿与朝廷相比十分微小的产业,也不怪他们两个如此害怕了。

    今日约定的时间是巳时初,但他们两个今日卯时初就起来了,申时初就来到了这间酒楼。

    二人在这里交谈几句,越谈越是沮丧。哪怕是皇帝现在要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他们为了活命也只能双手将家财都奉上。他们二人的表情还好些,跟随而来的家族晚辈都满脸悲愤之色。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侯,从二楼的门口传来了笑声说道:“李家与尚家家主来的这样早?是我的不是了,竟然让长辈等着我这个年轻人。”

    李源立和尚铭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知道是今日要和他们交谈的中书舍人杨子荣来了,忙站起来恭候。

    他们二人刚刚站起,就见到一个大约三十余岁、长得还颇有些帅气的穿着一身便装的男子走了进来。

    李源立与尚铭马上跪下说道:“见过杨大人。”他们身后的家族晚辈也忙跪下。

    杨子荣笑道:“快起来,二位也都是士绅,岂可如此。”他们家中都有人为官、为举人,所以虽是商户,也算是士绅。

    李源立与尚铭见杨子荣态度还不错,略略安心。不过他们二人也不敢托大,又行了一礼后才站起来。

    之后三人寒暄几句,杨子荣气定神闲毫不着急,李源立与尚铭也不着急说话,只是陪着聊天。

    但随即他们二人就明白了:他们是商人身份,与身为官员的杨子荣天生身份不对等,岂有让官员先开口的道理?所以他们二人对视一眼,李源立用眼神示意尚铭。

    尚铭家业不比李源立,无奈开口说道:“杨中书,不知今日叫我们二人前来,有何事要吩咐我们?只要我们能做到的,哪怕是要我们这万贯家财报效朝廷,我们也愿意奉上。”

    杨子荣笑道:“岂会要你们这万贯家财?圣人有言,商人逐利乃应有之义,商人的家财多也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只要不是巧取豪夺,官府绝不会白要你们的钱财。”

    虽然杨子荣说的是‘圣人有言’,但这话一听就不是先贤所说,而除了先贤之外能被杨子荣称为圣人的人还能有谁?所以李源立和尚铭顿时彻底放心了。堂堂天子,没收他们的全部家财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岂会虚言欺骗?

    尚铭在心中叩谢天恩一番,然后问道:“杨中书,既然如此,那朝廷到底要草民等人做何事?”

    杨子荣说道:“是这样的,朝廷上想了这样一个事情……”

    允熥所要在苏州实行的,是类似于后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类的玩意儿。这个年代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上马类似于‘工业园区’一类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用;但丝绸、茶叶之类专业性较强、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是可以规模化生产的。

    大概内容就是在苏州城内或者近郊设立专门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朝廷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将地卖给他们,让他们将整个生产加工产业链全部搬迁到‘园区’中,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降低残次品出产率。

    同时,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实行特殊税率,总体算下来,比在‘园区’外的税率会低一些,假定他们在‘园区’外不逃税的前提下。

    更为重要的是,在‘园区’内的产业可以逃过火耗,也可以免除胥吏或者将来苏州警察的骚扰,这样算能省下来的钱就多了。

    并且,‘园区’内产业的税赋算作苏州府税赋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苏州府每年的税赋——封建时代,一个地方的官员在不增加农税的前提下让本地上缴朝廷的税赋增加绝对是一项大政绩。这样地方官不仅不会反对,反而会愿意设立园区。

    况且‘园区’内的税赋直接上缴皇帝的内库而不是户部的国库,让在园区内设立产业的商户类似于皇商,地方官府不敢随意碰触。

    唯一的坏处,恐怕就是园区内的产业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若是以后皇帝动了其它心思,连逃都逃不了。

    这件事有利有弊,但李源立只略微思量一下,马上说道:“草民定然支持朝廷的举措。等这个园区设立后,草民马上就将自家的丝绸产业搬迁到园区之中。”

    “草民还要叩谢天恩,对我等商家如此厚待。”他还跪下说道。

    杨子荣笑吟吟的说道:“李先生起来吧,不必如此。”

    但尚铭却犹豫不决。尚家和李家不同,李家虽然以丝绸为主业,但丝绸也只占了李家产业的五成。李家私下里还包揽苏州城中茶叶的销售,经营着数家珠宝店,甚至有一个分了家的支脉还经营盐业,不管官盐、似盐都经营,即使丢了丝绸这一产业仍是江浙一带数得上号的大商户。

    他们尚家却不行。他们尚家九成的收入都来自茶业,他们家人也只会从事茶业,若是丢了这一行当,只能依仗家里这几年买下的田地过活了。

    但,尚铭偷偷抬头看了一眼杨子荣,现在能说不吗?不能,只能答应。所以尚铭也跪下说道:“草民也支持朝廷的举措。草民等到这个园区设立后……”

    杨子荣笑道:“既然二位先生都同意在园区设立后迁入产业,那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也回去复命了。”

    李源立笑道:“杨中书,现在已是午时初,草民知道这家店的烤鹅十分不错,不如杨中书留下来尝尝烤鹅再回去。”

    杨子荣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必了,等改天有空闲了我再来吃这家的烤鹅。二位先生,就此别过。”说着,他走出了这家酒楼。

    李源立和尚铭又说了几句话,也各自回家了。

    ……

    ……

    “他们虽然说了迁移产业到园区内,但迁移多少就不好说了,还要看朕所说的政策落实的如何。”允熥想了想,说道:“杨子荣,你暂且留在苏州府,兼吴县知县和‘苏州园区主事’,朕给你写一道手诏,你从苏州卫调些人来组成‘园区警察’,管理园区的秩序和收税。”

    允熥随手任命了杨子荣暂代吴县知县和担任他刚刚设立的一个官职。

    杨子荣也有心理准备:现在苏州府的官员都不太适合,允熥身边的人最适合担任这一职位的就是他杨子荣,所以此时他平静的躬身说道:“是,陛下。”

    之后允熥看着苏州地图,心想:‘设立‘高科技产业园区’后,只要朕所说的政策都能落实,设在这里的产业生产出的产品将远比其他地方产出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之后周边的常州、湖州、松江、扬州甚至杭州的类似产业为了有竞争力将不得不迁移到‘高科技产业园区’内。至于再远的就不可能了。’

    ‘不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在苏州府设立园区么?’

    允熥又想了一会儿,命人将苏州卫的指挥使曾国勇叫来,和他说了将在苏州卫中选战场伤残之兵和少数健康士兵为园区警察之事。

    曾国勇并不知道‘园区’是什么玩意儿,但他知道京城前一阵子取代胥吏设置的警察,可以给战场伤残的士兵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对他也有好处。所以他并不抗拒设立警察,说道:“是,陛下,臣回去后就统计本卫的伤残之兵,和本卫的识字读书之人。”

    允熥又与他分说几句,让他退下。

    ……

    ……

    李源立回到家,他今日没跟去的二儿子李孝明凑上来说道:“爹,皇上到底让咱们家做什么?”

    跟随李源立刚回来的大儿子李孝行呵斥道:“没看爹刚回来吗!”

    李孝明忙跪下请罪。李孝行又训斥几句,才让他站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家各个房头管事的人都来到家族的议事大厅,数十双眼睛看向李源立,虽然因为家族规矩没有说话,但都想知道今日杨子荣到底说了什么。

    李源立抿了口茶,扫视一眼见各个房头的人都来了,说道:“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说了。”随后诉说了今日杨子荣所说的话。

    下面顿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各人的反应不一,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却觉得这是个十分好的机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