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23部分

宗明天下-第32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维持秩序的巡警刘峰余则暗自纳闷:‘听说薛公子不是办理了上元县的户籍,要在上元县参加县试么?怎么会来江宁参加县试?’

    薛熙扬第一次参加县试,不知道这些搜检之人是放了水的,以为一向如此搜检,心中还纳闷呢:‘听说科举搜检一向是最为读书人所深恶痛绝,怎么我觉得没什么?’

    他通过搜检后走进县学,向内里望去,只见江宁县令岳忠绵在大门后面临时搭建的台子上高居而坐。

    薛家之所以本来已经打算让薛熙扬在上元县考试但却忽然又将他转到了江宁县,就是因为担任县令之人。上元县令李贯现在已经是公认名声不好的人,薛家很担心李贯在薛熙扬的文章不足以考中的情况下录取他,使得他的功名受到争议,所以在考试之前紧急将薛熙扬的考试地点转移到了江宁县。

    再向右看去,看到考场中的座位是临时安置的,露天而设。眼下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天气不冷不热,所以露天考试并不难受,与搭建考棚相比又节约经费。

    先前领到的试卷上有考号,他又循着考号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放下考篮,摆上答卷纸和笔墨砚台,薛熙扬虽然并不像一般考生一样将改变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科举上,但他的心跳仍不自由主加快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静静的养神,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

    三通鼓声响起,薛熙扬从入定中醒过神来,睁开了双眼。有县衙主管文书的‘民警’举着一张牌子,在考场中来回走动,牌子上就是这次县试的考题。

    县学只考两道四书题,并且因为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只要县令或者知县不是心理变态,也不会故意出什么疑难问题。今日出得这两道题就很平常。

    薛熙扬见到题目后,拿出一张自己准备的上好宣纸打了打草稿,然后文不加点,在试卷纸上写了起来。

    约莫午时章,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有没有错别字,起身交卷。

    可是当他走到考官的座位前时,抬头一看,却见面前之人不是今天早上见到的县令岳忠绵,而是一个穿着七品官服之人。

    薛熙扬不由得问了一句:“县令大人干什么去了?”

    面前这个七品文官也顺嘴答道:“岳县令忽然发了高烧,不得不回去休息,所以将县试阅卷之事交给了本官。”

    若是有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听到他们的对话,必然会瞠目结舌进而怀疑薛熙扬作弊:一个考生竟然询问原来的阅卷官去干什么了,而新的阅卷官竟然也非常老实的回答了。若是有考生将这件事情揭露出来,无论薛熙扬文章写的多好,都不可能在这几年录取了,这个阅卷官也必然会被罢官。

    两个当事人在对答完毕后也马上发现了问题。代替岳忠绵担任阅卷官的县丞周元额头马上冒出了冷汗。他伸出左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看了看左右,心中暗道:‘幸亏没有人与薛熙扬同时交卷,周围的人也没有县衙的官员,都只是警察,要不然好不容易当上的官就没了。好险好险。这些警察都是出身卫所,就算不在乎我,也不敢得罪薛熙扬。’

    薛熙扬也惊出一身冷汗,平时他在家中见到这个档次的官员都是有话直说,今日顺口就说出来了,幸好没有被其他人听到。

    他交了卷,走出县学,上了自家的马车后马上掏出手巾来擦汗。

    而周元看着面前薛熙扬的卷子,斟酌了片刻,下定决心,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评定。

    ……

    ……

    县试、府试的惯例都是考试后第三天放榜。八月二十二日这一日凌晨,县衙门外人头攒动,已经聚集了两三百人等候县试放榜。薛熙扬本来可以让下人代替他来看榜,但是他还是自己来了。

    太阳刚刚升起,县衙大门洞开,从仪门中走出两排警察,其中一人手捧榜单,走到了县衙大门里的照壁前,将榜单贴在了照壁上。

    众人一哄而上冲到照壁前,无数道热切的目光好像见到了无数钱财一般射向县试榜。

    薛熙扬也看过去,见到榜首之处赫然写着三个字:薛熙扬。

    ‘我中了?还是中了案首?’薛熙扬被巨大的惊喜所击倒了。虽然这只是科举路上最小的第一,名头远远不及后面的什么解元、会元、状元,但不管怎么说也是第一啊。

    薛熙扬与身边同样中式的学生互相恭贺了一番后,带着满脸的笑容离开了县衙门口,回家报喜去了。

    他没有注意到,无数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读书人的看到案首的姓名后也飞奔离开了县衙。

    ……

    ……

    “皇后娘娘,惠妃娘娘,薛公子考中了,并且还中了案首。”一个小宦官满脸笑容的说道。

    “太好了,真是得天之幸。”熙瑶听到薛熙扬中了后就拍着胸脯说道,熙怡也差不多。待听到他还中了案首后更是高兴的不知说什么好了。

    过了一会儿,熙瑶回过神来,随手拿起身旁的一个手镯说道:“本宫赏赐你这个。”

    这个宦官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最上等的美玉雕琢而成,价值连城。他忙跪地说道:“奴才不过是报信,岂敢得如此重的赏赐。”

    “本宫赏赐与你,你就收下,没什么不当的。”熙瑶说道。

    宦官这才收了。

    等他退下后,熙瑶对熙怡说道:“只盼着扬儿能够再接再厉,考过府试。”8)

第533章 府试() 
??

    又过了几日九月初三,举行应天府府试。上元、江宁二县因为允离京之事,是应天府最后举行县试的两个县,应天府其它所辖各县都早已举行过了县试,府衙也通知过了其它各县,所以并无问题。

    “只是上沪县的学童要不是陛下思量到了,允许他们继续在松江府参加府试,差点儿就苦了,若是老远从上沪县来到应天府参加府试,穷人家足以破产。”黄淮对府丞说道。

    和县试类似,府试也是由衙门的主官,也就是应天府尹主持,考试内容也是两道四书题,考试地点也是临时借用府学,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次需要先将各地的学童依照县籍集合,并且以县为单位进行点名、搜身、入场等事。

    另外,因为参加府试之人比单独一县参加县试之人要多的多,所以天还没亮就集合点名了。

    排队等候点名搜身入场的时候,薛熙扬望着这么多来参加府试的人,没来由的也紧张起来。通过了府试就是童生了,虽然没有任何优待,但也算是文人了。

    头一个,就是江宁县的学童入场。在警察的维持下,江宁县的学童拍好两路纵队,挨个接受搜身。

    应天府与江宁县搜身的是同一批人,对于薛熙扬同样是网开一面,只是看起来严格但实际上非常松散的搜捡了一番而已。

    入场之后天才蒙蒙亮,入场的手续又非常繁琐,所以薛熙扬坐到座位上时感觉有些疲惫,拿出家中预备好的软垫,脑袋窝在软垫上抓紧时间打盹,恢复精神。

    但是不停的有考生走进考场,脚步声嘈杂,让从小到大生活十分安逸的薛熙扬根本睡不着觉,不停地胡思乱想着什么。

    忽然听到三通鼓响,薛熙扬知道要开考了,忙直起身子,把软垫放下去,看向几个民警高举带着试题的板子。

    府试是科举的第二关,一般情况下府尹或者知府也不会出难题。但府试录取人数有限制了,不像是县试想取多少人就取多少人,所以难度当然在县试之上。

    不过薛熙扬此时并未考虑这些,而是又拿出纸张打草稿,然后刷刷刷在答卷纸上书写起来。

    又是大约在午时中,薛熙扬写完了两篇文章,仔细梳理了一遍,又见已经有人交卷了,也站起来交卷。

    他走到交卷之处时,又诧异了一把:今日主考的应天府尹并不在座位上。也没有任何人坐在考官的位置上。

    不过这次他可不会说‘胡话’了,交了卷之后马上离开了考场,之后也不在考场门口多待,坐上车返回家中。

    ……

    ……

    此时本应主持这次府试的黄淮正坐在府学的教喻平日里休息的屋子里,与另外一个穿着二品官服之人说着话。只听那人笑着说道:“今年应天府的工商税可多了整整五成,府尹大人功劳很大嘛!”

    黄淮也笑着说道:“尚礼兄,这都是陛下亲自吩咐的事情,岂是我的功劳?”

    这个被称为尚礼兄的,就是现在的户部尚书齐泰了。他今日有些事情来找黄淮商量,正事说完后随口开些玩笑。

    他们二人正说着,忽然一名民警手里拿着一张试卷走了进来,对黄淮说道:“大人,这是薛公子的试卷。”黄淮吩咐他们,若是薛熙扬交卷一定要第一时间将卷子送过来,所以民警即使见到他们二人正在说话也只能打扰了。

    黄淮对齐泰说了声:“抱歉。”然后拿起卷子看了起来。齐泰也知道这件事挺重要,没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黄淮将卷子递给齐泰说道:“你来看一看这张卷子。”

    齐泰有些纳闷:难道一个小小府试的卷子你也不能自己评定么?但他还是接过了试卷。

    但马上齐泰的脸色也有些变化,过了一会儿说道:“这一次你的题目出的是不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一章内的?”

    “确实。”黄淮说道。

    “那,”齐泰看着面前的试卷,说道:“这一份试卷足以为府试的案首了!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府试,还能有比这份卷子还要好的。这足以够得上一个秀才了,还是一等的秀才。”

    “我也这样以为的。但就是这样才难办。”黄淮说道:“我是陛下的亲信,陛下现在对于薛家的这位小公子走科举也是乐见其成,我若是点了他为案首,恐怕会引起非议。尤其县试他已经是案首了,府试再是案首,我的名声和陛下的名声都不会好听。”

    齐泰当然理解他的意思,不就是害怕其他人怀疑他作弊么?

    齐泰说道:“圣人有言,举贤不避亲,何况薛熙扬还不是你的亲眷。他既然文章这样好,点他一个府试的案首才是正理,何必如此瞻前顾后?”

    他见黄淮还有些犹豫,说道:“如果你实在犹豫,就说我和你一起评判的试卷,定他为案首。”

    黄淮心中一喜。齐泰素有清名,也算是朝中有名的儒家学者一枚,只是不迂腐。有齐泰背书,足以让大多数人不怀疑他作弊。

    但口头上黄淮还是说道:“岂能如此?府试我为主考官,岂能连累尚礼兄你?”

    齐泰又说了几句,黄淮只是推脱,让齐泰好生纳闷:‘你让我看卷子的目的不就是这个么?怎么现在还推脱?’齐泰只是不爱想这些事,不代表他不懂。

    黄淮在心中暗笑:‘公开宣扬岂不是让我名声扫地?还是得暗中流传。咱们刚才到现在所说的都不是什么隐秘之事,一旁都有人服侍。’

    ……

    ……

    又三日之后,府试放榜。

    亲自来看榜薛熙扬再次惊喜不已:‘我竟然又中了府试的案首?’

    他身边一同来看榜的县试同年马上恭贺他道:“恭喜薛同学了!”还有其它各县之人过来恭贺他。

    县试、府试的级别还是太低了,虽然是在京城,大家也都知道皇后姓薛,但百姓还是难以将他和皇后联系起来;这一届又没有京卫,也没有京城籍贯的文官子弟参加,所以这些人还不知道薛熙扬的身份,只把他当做普通的军户恭贺。

    薛熙扬也一一还礼,又互相约定了时间在一起切磋文艺,他赶忙赶回家报喜。

第534章 多方的关注() 
深宫中的熙瑶姐妹又一次迅速知道了府试的结果,熙瑶当场赏赐了报信的宦官一个菏北磁州窑的茶杯。如果这个宦官能够将这个茶杯子子孙孙流传下去,等于获得了超过一千万的资产。哎,好像有哪里不对。

    不过不管哪里不对,熙瑶都非常高兴,她不顾自己已经怀孕六个多月的事情,高兴的站起来走着,还对熙怡笑道:“扬儿又中了一个案首,这下子就是两个案首了。若院试仍然能够中案首,就是小三元了。小三元虽然比大三元容易的多,也没有几个人能得到。”

    熙怡当然也很高兴,但她脸上却不只是高兴,还略带忧色说道:“姐姐,扬儿中了案首自然高兴,可是恐怕朝中的大臣会有些异议吧。”

    熙瑶问道:“什么异议?”

    熙怡诧异的看了一眼她,‘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姐姐竟然想不到?’

    熙瑶被熙怡的眼神弄得有些迷糊,想了想才想到大臣们可能怀疑薛熙扬作弊之事。她刚才被这个喜讯所冲击,又可能因为怀孕智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