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300部分

宗明天下-第30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卷子刚刚发到手里,许多人马上就点亮了蜡烛看了起来。顿时有人高兴,有人沮丧。不过高兴的人比沮丧的人要多得多。

    ‘安蒙之策?这个题目倒是之前与光大兄他们商议过的最可能的几道题目之一。’王艮想着。

    既然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王艮当然已经有过腹稿了。他略一思索,就写了起来。

    不过,就在离他不远处的一间号房之内,杨子荣嘿嘿冷笑着自言自语道:“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高兴吧,安蒙之策,如此平常的题目,估计大多数人都有所研究。可惜这道题目,绝对不像你们想的那样简单。”

    他又仔细回想了一下自从允熥继位已来的种种对番国的政策,尤其是对东北和西北的政策,渐渐有了思路,满怀信心的提笔写了起来。

    ‘这么多举人中,能够想到这一点的不会超过五人,这次的会试,我即使拿不到会元,也一定要在前五名。’杨子荣想着。

第492章 阅卷() 
又过了一天一夜,到十七日早上收卷放场之后,胡广他们四个又都聚在了一起。这会儿三场考试都已经结束,他们几个虽然都很疲惫,不过也有聊一聊的精神了。

    李贯有些高兴地说道:“陛下这次虽说将策论与经义同等对待,可是题目出的普通,也没什么难的。”

    金善说道:“大概因为今年是头一年吧,旨意下达的时候又已经是正月了,所以没有出什么大家都不了解的题目。”

    “等下一次会试的时候,估计就不会出这么简单的题目了。”

    王艮也觉得在理:“多半是这样,若是这一科不能中,回家这三年可得好好看看邸报了。”

    三人又说了几句话,王艮忽然发现胡广一句话都没有说,有些奇怪,问道:“光大兄,你怎么不说话?”

    胡广刚才一直是皱着眉头想着什么。他听到王艮的话,说道:“敬止兄,原田兄,幼孜兄,我总觉得这次的题目不对劲。”

    “我在考场上的时候,一边按照之前的腹稿作文,一边疑惑却越来越大。总觉得陛下不太可能给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

    “安蒙,十个举子里面,至少有九个会对这个题目有所预备,剩下那个没什么准备的,基本上是对这次科举没报什么希望、单纯只是来见见世面的。”

    “这样一来,大家写出来的东西也没多大差别,又变成了比拼文采。从陛下继位两年以来的事情来看,当今陛下是不想当一个躺在太祖皇帝创下的基业上的君主,也是很想立一番大事业的,怎么会出这么一个比拼文采的策论试题?所以我想,陛下一定是有些新意的。”

    他们听了胡广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李贯说道:“那这道题到底该怎么写才能入陛下的眼?”

    胡广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等几日吧。等到放榜之后,所有考生试卷都要公开,到那时,看看会元的策论文章写了什么,就知道了。”

    ……

    ……

    又过了几日,会试头一百名的名字就到了允熥的面前,他们的卷子也全部入了宫,因为允熥说要亲自看一看。

    不过卷子入宫之后,允熥马上把经义的卷子扔在了一边,一个字都没有看,却从头一个会元开始,仔细看了起来他们的策论卷子。

    允熥对于这次策论题目的最标准答案当然是‘修庙’,这是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对付草原民族最好的办法,

    可是儒家思想为主的大明上下是听不得这样的话的,就连允熥自己也只能等到时机到来之后悄悄地做,而不是公开的说。

    同样,允熥没报什么希望会有人能够想出这样的对策来。不过看看他们的策论文章,那些能够依据历朝历代对付草原民族的对策写出来一些至少短期内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的人还是值得重视的。

    允熥看头一个会元的卷子,首先看了看名字。‘胡广?他竟然被排为了会元?’

    允熥当然知道胡广这个人在历史上的永乐朝是非常有名的大臣之一,很有本事,不过他还没进入朝堂,经义和策论居然都被阅卷之人认为是这次所有考生中最好的?

    允熥马上翻开他的卷子看了起来。

    “写的是招降北元皇帝,加封为番王,与他们通商,让他们将王子都送到京城国子监读书,同时分化蒙古诸部,让他们内乱,……”

    “这也算是有些见识了,历朝历代有过用处的法子就是这些。特别是让他们将王子都送到京城来读书,我都没想到。尤其是还特意写出了蒙古人重视幼子,所以不能仅仅让他们将长子送来,而是需将所有的王子都送过来,可见平日里也是经常钻研蒙元的记载。”允熥自言自语。

    随后允熥又翻开了他的经义卷子,看到是两个一百分,一个九十七分,也是难得的高分,又自言自语道:“既然如此,若是后面没有更加出彩文章的话,就以胡广为会元吧。”

    之后允熥陆陆续续翻看着这些策论,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写些前几个朝代使用过的相对有效的法子。

    有几个很激进的,提出大军仍旧北上,彻底扫平北元。这些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方法却不怎么样,允熥想了想,又仔细看了看他们的文章,凡是文字很像是要投他所好的人,一律贬黜;而文章看起来不像是投他所好的,排到了录取之人的后几名。

    至于少数几个提出和亲的,一律被罢黜。允熥甚至把他们几个人的名字记了下来,决定永远不录用这几个人!

    要是现在大明被蒙古人压着打,这些人的建议也就罢了;可是现在明明是大明压着蒙古人打,如果还同他们和亲,这不是犯贱嘛!允熥坚决不能容忍这样的犯贱行为,对于这些犯贱的人也一样不能容忍!

    允熥一份又一份的翻看着策论试卷,等到只剩下最后五份的时候,抬起头来晃动一下肩膀,又看了看窗户外面,见太阳已经西下了,就挂在不远处的塔楼上。

    允熥又向西看去,虽然不太清楚,但是月亮已经出来了。

    “时间过得这么快,从午时接过这一百份试卷,还没有看完竟然已经快天黑了。”允熥又自言自语。

    然后他提高声音叫到:“王喜!”

    “陛下,奴才在呢。”允熥话音刚落,王喜就推开了房门走了进来,应道。刚才允熥独自一人在屋里,命令没有他的话任何人不得进来。

    “给朕泡壶茶来。”允熥吩咐道。

    “是,陛下。”王喜又退出房门,然后又拿着上好的茶叶进来泡茶。

    在他泡茶的当空,允熥又翻开了下一份试卷看了起来。

    翻开试卷之前,允熥还想着:“最后这几份,随便看看也就罢了,反正逃不脱那些对策,还是赶紧用膳去吧。”

    他这样想着,随手翻开了被阅卷官排为第九十六位贡士的策论试卷。可是他仅仅扫了一眼,眼睛就离不开了。

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 
允熥马上翻到首页,要看一看这个人的名字。

    ‘杨子荣?我怎么不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牛人?’允熥疑惑。

    ‘算了不管了,多半是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允熥又翻到后面,继续翻看着他的文章,越看越是心惊,也越看越是心喜,禁不住说道:“他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陛下,什么?”正在一旁烧水泡茶的王喜没听清允熥说什么,以为允熥是在和他说话,是以马上说道。

    “没什么,继续泡茶。”允熥说道。

    杨子荣的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到了吐蕃。那个在唐代时期纵横华夏西面的国家,曾经占领西域全境,曾经占领大唐的西川,曾经占领大唐的首都长安,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可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吐蕃却变成了孱弱不堪的国家,甚至分为了几份互相攻伐。这到底是为什么?

    杨子荣给出的答案就是:他们全族信奉了佛教。并且不是一般的信奉,而是真正的完全信奉。

    之后杨子荣罗列了佛经中的许多话,看来他平时对于佛教也是有所研究,证明佛教对于人心的消磨,甚至连武则天时期对突厥总打败仗都推到了她崇信佛教上面。

    然后得出结论:若是想要北疆长治久安,必须向蒙古人传播佛教。而为了减少蒙古人的防备之心,最好使用吐蕃人向蒙古人传教。

    允熥赞叹不已:‘大明竟然还有看事情如此清晰的人?真是难以置信。也不知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允熥赞叹的半天,又想起来:‘这样的文章肯定不会合阅卷官口味,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被阅卷官选中的?虽然只是最后几名?’

    疑惑的允熥忙翻开他的经义卷子,把三个人批阅的副本都看了一遍后自言自语道:“怪不得,三个一百分,准是这些人舍不得他如此才华,又不喜欢他的策论,所以给他排到了贡士最后几名。”

    允熥很想就此把他改成会试第一,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若是把杨子荣定为会元,大臣们马上就会发现他的真实想法,这是文官们所不能接受的,允熥也只能暂时忍耐。

    ‘不过,过些日子就是殿试了,殿试的时候所有的策论卷子都是我自己来看,也可以不公开。就算到时候杨子荣的殿试策论写的不尽如人意,也可以以他为状元嘛。’允熥想着。

    心中算计已定的允熥对已经泡好了茶的王喜说道:“你出宫,将这次会试的阅卷官都叫过来,并且让他们带上所有的试卷。”

    王喜应诺退下。

    允熥这时也松了一口气,刚才感觉不到的饥饿感涌上来,招呼黄路他们进来,返回坤宁宫用膳去了。

    但是即使是在用膳的时候,允熥一想起杨子荣,也很高兴,脸上自然而然的就显露了出来。惹得熙瑶有些惊讶的说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允熥因为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这份喜悦的人,听到熙瑶的话之后高兴的说道:“今日下午看会试考生们的卷子,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才。”

    听了允熥的话,熙瑶笑道:“那恭贺夫君了,又发现了英才辅佐。”

    用过了晚膳,允熥返回乾清宫等着。又过了一会儿,允熥传来的阅卷官们都到了。

    等他们行礼完毕,允熥拿出七份试卷,对他们说道:“这几人的卷子,朕看着不行!你们将之后几名考生补上来。”

    他们几人不敢怠慢,马上将原来排第一百零一到一百零七这七个人卷子递上去。同时翻看起来被允熥罢黜的这几个人的卷子。

    ‘这五个写了和亲之事的被罢黜也就罢了,这两个说要再次派兵扫清虏庭的,怎么也不受待见呢!’大多数阅卷官都很迷糊。

    倒是夏原吉和苏友学这两个跟随允熥有些时日的人大概明白允熥的想法。

    允熥坐在上面,又翻看了这七个人的策论卷子,没有什么太恶心人的话语,就说道:“依次递补吧,递补到第九十四到第一百。”

    众人应诺。

    允熥又说道:“朕对于排名还有些意见,这个叫做杨博的,朕看给他第三十四名有些不妥当,怎么也应该给个前十;这个叫做金善的,二十七名也不妥,改为第十五名吧,……”

    众人一一答应着。

    允熥的变动也不大,只是微调了一些;他亲自看策论卷子的目的,也是防止录取一些与他心思差别很大的举人。真正要看出他的心意,得等到殿试去了。

    允熥吩咐完毕,说道:“朕就这些意见了,你们下去吧。”说着,将身旁的试卷要递给他们。

    可是就在他们刚刚接过试卷、转身要走的时候,允熥忽然又想起一事,出生说道:“慢着。”

    众人忙停下步子,转过身来,聆听允熥的话。

    允熥问道:“这次会试,可有来自英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岷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夏原吉说道:“陛下,有一名来自英藩国的举子,有两名来自岷藩国的举子;不过,并无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允熥拍拍脑袋:自己真是忘了。现在秦藩国还不在他正式的封地上,沙州还是三秦的一部分,自然不会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岷藩国自己去年叮嘱朱楩要单独开一科乡试,有两个还正常;不过英藩国去年可没有单独开乡试,居然还能有人中举,真是不可思议!

    依照允熥的规划,若是想要让这些藩国在几代以后不脱离大明,首先要保证大明一直很强大,第二是让大明与这些藩国行成一个经济共同体,这以后再说;第三点就是人才流动了。

    一个充分流动、最高人才认证标准掌握在大明手中的人才体系,可以极大的促进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