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93部分

宗明天下-第29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会一共只有五天,第一天的灯会又是从晚上开始,他如果要带着抱琴去那就只能在十六的下午。连续四天出宫,他的生命都可能会有危险。他不会让自己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过了一会儿晚饭吃完了之后,抱琴先是故意应和着允熥说话,最后说道:“陛下,垚儿现在也已经五岁了,是不是该正式读书了?”

    “五岁就正式开始读书?太早了一点儿,等七岁的时候再说吧。”允熥说道。

    文垚出生在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到现在周岁才三岁多一点儿,就正式开始读书?允熥表示不能接受。即使是七岁允熥也觉得早,可是这个年代家里不算太穷的人都最晚让孩子七岁读书,实在是不能推迟了。

    “陛下,可是……”抱琴本来是想说秦王和晋王都是五岁就开始正式读书了,可是见到允熥的脸色没有把话说下去。

    允熥却明白了抱琴的意思,说道:“咱们不是普通百姓家里,不需要孩子从小读书,文垚是朕的第一个儿子,朕也不会对他放松。”

    抱琴这才有所缓和。

    第二天一早允熥上朝,蹇义果然已经开始行动了。

    蹇义的行动能力还是很强的,一上朝就开始弹劾,并且亲自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工部右侍郎。弹劾他‘浮躁’,‘正月休沐日结束之后竟然整日窝在公房之中,丝毫公事未办,……’

    允熥也拿出了自己的态度,在那个工部侍郎无法反驳蹇义的话之后,当场训斥了他一顿,吓得他跪地请罪。

    允熥倒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虽然他其实很想开了这个工部侍郎,但是因为副部长上班不专心就直接开除副部长,有些惊悚,所以只是批评一下。

    不过即使是批评一下也足够了,皇帝当众批评一个大臣,这个大臣最近几年都没有前途了,如果年纪已经不小了,自己最好马上请求乞骸骨。

    并且蹇义作为左都御史,虽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御史,但是多数御史还是不敢和都察院的老大对着干的。

    这时京里的局势也不太明朗,随便弹劾也不好,接受了皇帝的任务刷一下存在感对于御史们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允熥下了朝之后就见到了无数弹劾京城各衙门官员消极怠工的奏折,就连不在京城里边而是在应天府下属县的太仆寺都被弹劾了。

    允熥随意地抽出了几个倒霉蛋,在奏折上批下:‘吏部酌情贬官至滇桂陕。’

    至于其他的人则逃过一劫。

    每当这种时候,是允熥最能感受到爽快的时候,也是最能体现他权力的时候。

    有人曾经说过,权力是什么。打个比方来说,假如你是法院的院长,一个人故意杀人,自己也认罪,你依法判处他死刑,这不叫权力,这只是依照规矩办事。

    一个人犯了故意伤害罪,原告举了证据,但证据不是很确凿,可判有罪也可判无罪,这个时候你觉得被告长得不顺眼判处他有罪,这才叫权力。

    现在就是这样,允熥可以处置这些人,也可以不处置;即使是处置,到底处置谁也可以自由决断,这种感觉最爽。比前一阵子因为因为江浙五府的人反对他,然后他处置甚至处死了他们还要感觉爽快。

    不过允熥身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不会沉浸在这种低级的爽快之中,将弹劾那几个倒霉蛋的奏折交给一个中书舍人送到通政司下发,之后就开始处理政事。

    至于其余的弹劾奏折就留中不发,它们的命运大概是在几天之后被不识字的宦官撕成废纸,与其它各种宫廷垃圾一起运出宫。

    今日的奏折就比昨日多了些,不过也多不太多,齐泰等人很快批阅完了分给自己的奏折,允熥也很快批答完毕。

    不过允熥刚想做些其它事情时,去通政司送奏折的中书舍人回来却又抱了一摞奏折,对允熥说道:“陛下,臣刚才去通政司,通政使又给了臣这些奏折。”

    允熥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为何。早上蹇义的弹劾让许多人十分惊讶,要说害怕倒还不至于,但总会有一些惶恐。

    所以他们下朝以后马上督促本部门的官员赶紧把该处理的事情都处理了,别总拖着了,再拖该把自己的官位拖没了。

    众官也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处理政事,并且将奏折送至通政司。

    允熥轻笑了一下,没说什么,只是把四辅官都叫来分发奏折。

    不过轮到了齐泰时,允熥却没有马上将分给他的奏折递给他,而是说道:“齐卿,下个月,朕想让你重新去户部担任尚书。”

    b

第481章 改任() 
齐泰愣了一下,说道:“那,李仁,陛下是想让他来接替冬辅官之职?”齐泰仗着自己和允熥关系近问出了这个问题。

    允熥说道:“李仁担任吏部尚书。”

    “之前路谢之乱的时候山枺颊寡彻拗笕蚊藧喗颊菇尤危衷趷喗颊谷匀豢杖薄k薮蛩闳蚊纷幽獝喗颊埂!

    “陛下,这是……”齐泰说道。

    “你以为,朕坐在高台之上,就看不到练卿与你之间的针锋相对了?”

    允熥叹了口气说道:“练卿这人,当然很有才能,可是有些独断,若是与皇爷爷在的时候一样凡事由朕亲自处理还好,现在有你们几个辅官,他一定会和你们几个有矛盾。”

    “两个文辅官之中你资历较浅,自然是会和你矛盾较多了。”

    其实允熥也知道,练子宁与齐泰的矛盾较多,不仅仅是因为齐泰资历浅、练子宁独断,更是因为齐泰也是允熥的亲信。

    对于练子宁来说,暴昭不过是冢中枯骨,虽然现在允熥还比较信任他,可是他毕竟不是允熥的亲信,年纪又大了在朝中也没多少时日了,没必要针对:两个武辅官更加没有必要针对了,双方的权责基本上没有重叠,就是想针对也不好针对。

    而齐泰既年纪还轻,又是允熥的亲信,练子宁若是想让自己的地位更进一步,成为允熥之下的文官第一人,就必须排除齐泰。练子宁自己未必想的这样明白,但是他的做法就是这样做的。练子宁为了这个目标自觉不自觉的和许多人都有矛盾。

    当然这也有他恃才傲物的缘故。可是不管如何,允熥都不能放任他继续这样下去了。

    外放外地,让练子宁冷静冷静,对允熥稳步推进自己的改革都有好处,对他本人也未必是坏事。

    唯一的问题就是练子宁有可能对允熥失望,不过允熥也有准备。允熥马上就会当面交给他三个重任,以防他觉得自己被变相流放了。

    允熥继续说道:“你空下来的冬辅官,朕会任命解缙接替。他的也重新编写到列传部分了,之前又主编了,也算是劳苦功高。可是因为这些都与之前的平叛无关,也没法给他升官。所以朕任命他为冬辅官,加詹事府詹事衔,算是对他辛苦的酬劳。”

    “可是,陛下,解缙仍然在主编,恐怕没有多少时候来处理政事。”齐泰说道。

    “夏原吉、苏友学、杨士奇等中书舍人可以代劳。之前朕不是就让他们带票拟过奏折么。况且,”允熥抬起头看向贡院的方向,继续说道:“会试马上就要举行了,今年的进士?马上就要出来了。”历史上建文二年这一届的人才,允熥怎么可能会忘记。

    齐泰当然不知道历史上建文二年这一届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不过他见到允熥望向贡院,心中暗想:‘今年的这些考生之中,有陛下十分看好的人才?是之前陛下出宫碰到的么?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人。’

    至于这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齐泰丝毫不担心。虽然一般情况下皇帝不会直接插手会试,可是若想钦点某个人为贡士考官也不敢不听。之后的殿试更不可能不过。

    允熥要吩咐的已经吩咐完了,把分给齐泰的奏折递给他,自己则转过头对王喜说道:“召练子宁过来。”

    自己则前往了另外一间屋子。

    不一会儿练子宁赶到这间屋子,对允熥行礼说道:“臣练子宁见过陛下。”

    允熥说道:“练卿免礼。”

    练子宁站起来,问道:“陛下,召臣过来何事?”

    “朕有个重任要交给你。”允熥说道:“去年处置了江浙五府的枉法官员之后,朕细细查访,觉得江浙一带问题很甚多,听说当地还颇多将官田私自纳为私田之事,需要彻底整治一番。”

    “朕欲任命你为悊江布政使,查治这些事情。并且为了方便你查治,朕任命你兼任悊江按察使,整治悊江。”

    “是,陛下。”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的,既然陛下这样以命令的语气和他说话,练子宁就不能不接受。

    只是接受了以后练子宁心中却不由得想到:‘陛下这真的仅仅是觉得我适合整顿悊江,而完全与和齐泰的矛盾无关么?’他和齐泰的矛盾,他不认为陛下看不出来。只不过他问心无愧,没有丝毫是因为私心与齐泰闹矛盾,所以并不怕被看出来。

    也不知允熥看没看出来练子宁心中在想什么,反正他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说道:“还有一件事,也要你多费心。”

    “年前的时候杭州府来奏折,吴王府已经建成。吴王今年也已经二十四岁了,朕不能不让他就封。可是,所以你在杭州,时时注意吴王。”

    允熥话说的半遮半掩,不过练子宁自认为听明白了:‘吴王身为陛下的长兄,随便打发到某个地方为王可不行,必须是好地方才能显示出允熥对长兄的恭敬;可是陛下又有些担心吴王有不该有的心思,所以让我时时注意。’

    练子宁马上意识到了自己责任重大,也不怀疑允熥是变相流放他了,躬身说道:“臣知晓。”

    不过练子宁理解错了,虽然是允熥故意让他理解错的。允熥并不担心允炆有不该有的心思,他担心的是悊江有人利用允炆。允炆如果被当人利用,他到时候处置不处置都是问题,所以不如从一开始就防范起来。

    他都有些后悔把允炆册封到杭州了,可是无故改封又不好,只能先这样了。

    并且,允熥附耳到练子宁耳边又说了另外一件事情:“……,明白了么?”

    练子宁此时的表情更加高兴,躬身说道:“臣定会让陛下到时候满意。”

    练子宁下去以后,允熥又召见了李仁。李仁一向表现的宠辱不惊,知道自己被改任为吏部尚书也只是淡淡的躬身行礼。

    不过,允熥注意到他出门的时候脚尖磕到了门槛。。

    a

第482章 镇守台湾() 
吩咐完了官员调换之事,允熥又想起了去年就想办但是一直拖到现在没有做的事情,正好琐里和西洋琐里派人来朝贡,还可以让他们当向导。

    允熥吩咐王喜道:“有个廣西人,名叫张碳,是举贤令后苍梧县举荐的人才,去年应该已经入京了,现在你去把他叫来面见朕。”

    王喜马上就懵了。‘张碳,这是何许人也?我怎么没听说过?’王喜疑惑。

    但是既然陛下已经吩咐下来了,也不能不找。

    王喜走到乾清门门外找到侍卫统领李波等人,问道:“你们可知这张碳是什么人?”

    “张碳?”李波等人也是一脸的疑惑。等王喜说了是去年举贤令举荐出来的人以后对他说道:“王公公,是不是派人去吏部问一问?既然是举贤令举荐上来的人才,吏部应该有记录。”

    王喜马上差遣常瑞江等人去吏部询问。吏部确实是有他入京的记录,当时也给他安置了公租房,常瑞江等人又马不停蹄赶往公租房。可是到了那里却发现张碳不在,常瑞江等人一边派人回去告诉王喜,一边焦急的等待,终于到了天黑等到了张碳回来。

    常瑞江等人也不知允熥是不是晚上还会接见他,又不敢自己下决定,带着张碳来到了乾清门,求守门的宦官请王喜过来。

    过了一会儿王喜走过来,对着明显有些兴奋还有些畏惧的张碳说道:“陛下现在正在接见别人,我可不敢通传,你在这里等会儿吧。”

    ……

    ……

    此时的乾清宫内,允熥确实在接见其他人,这两个其他人就是曹彻、昀英夫妻。

    允熥过年之前曾经说过过年之后要交给曹彻一个重任,今晚叫他们夫妻过来就是要将这个重任交给他们了。

    允熥与他们寒暄一阵,拿出一幅东南沿海的地图,指着那个在鍢建外海的岛屿说道:“你们知道这个岛屿吧?”

    曹彻看了看,笑道:“臣知道这个岛屿。当年臣还在讲武堂读书的时候曾经在外番课上听过,那时陛下还亲自管着讲武堂呢,。”他不动声色的与允熥拉了关系。

    “这个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