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86部分

宗明天下-第286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允熥称赞了他们。这可是来自大明皇帝陛下的称赞,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情形就这样发生了。

    很多人激动地不能自己。这时突然响起了“哐当”一声,众人回头看去,原来是罗贯中激动地昏过去了,椅子坐不稳倒在了地上。

    允熥马上命令太医过来。罗贯中已经六十六了,这么摔一下可不是能够轻忽的。

    好在宫里每日都有太医值守,很快今日值守的太医就匆匆赶来,弄醒了罗贯中并且给他检查了一下,确认他无碍之后才离开。

    经过罗贯中这么一出,大家激动地心情梢解,虽然不可能完全平静下来,但是总算能够坐在椅子上听允熥说话了。8)

第468章 罗贯中的遗憾() 
不过允熥之后却没有马上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宣布开饭。

    虽然今日的宴席不大,但是宫中的菜品,都是他们平时想吃吃不到的东西,所以虽然他们努力想在允熥面前显得从容一点,可是还是被这些十分美味的佳肴所吸引,大快朵颐起来。

    只有罗贯中没有这样,一点一点的吃着饭。他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别看他在允熥没到的时候一直在吃甜点,但是实际上却并未吃多少。

    罗贯中的座位就在允熥的身边,允熥也很方便的转过头问道:“罗先生,朕看你的身子,是不是让太医给你再看看,刚才毕竟比较匆忙,恐怕检查的不够细致。”

    允熥很在意罗贯中。现在罗贯中因为资历、写作水平等缘故,是这些人的领头羊,替允熥管着这些人。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规模不大的作家班子欣欣向荣,无数水平很高的剧本从这里流出,这些剧本和话本卖出之后赚回来的钱已经足够他们的开销了,允熥都不必另外花钱。

    若是罗贯中过世了,允熥现在还没有发现能够代替罗贯中的人,那么这个班子还能不能维持现在的情况,可就说不准了。并且罗贯中作为中国著名作家,允熥对他也有一股敬佩之情,

    罗贯中自己也明白允熥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轻声说道:“陛下,草民身子还算硬朗,不必麻烦宫里的太医了。”

    既然罗贯中自己不愿意,允熥也不勉强,也就不再说这件事,而是又问起了别的:“罗先生,朕前年冬天让你们写的有关太祖事迹的话本,可有什么进展了?”

    “陛下,好几人都动笔写了这个话本,不过因为事涉太祖,大家都极为谨慎,有几个人写的我看了看,都不像是话本,像是传记了。”

    “绝对不能写成传记。”允熥说道。若要传记,宫里的就足够了,文采也一定比他们这些以写剧本为业的文人好得多。允熥需要的是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话本,不是高高在上的传记。

    罗贯中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道:“草民当时就和他们说了此事,并且告诉他们这样写陛下一定不会满意。他们自己也明白了,又从头开始写。”

    “不过草民看着还是不行。反复看来看去,只有吴玉朝的还不错。”

    “名字起得就不错,内容写的也好。其他人都是全部以太祖为主,其他人描画的不够,这样其实不好。”

    允熥也明白这个道理。就像罗贯中自己的,不管是从前的版本以刘备为主角,还是允熥命令后以曹操为主角,都不是只重点描写一个人,而是重点描写了多个人,这样反而容易突出主角。

    这些人之前都没有写过长篇,对此没有经验,就算罗贯中提醒以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

    允熥说道:“那这个吴玉朝写的这个没有这样的问题?”

    “没有。”罗贯中说道:“陛下,草民敢担保没有问题。”

    “比你的如何?”

    “这,”罗贯中沉吟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说道:“恐怕,还差一些。”

    “那,罗先生你亲自动笔,写这个如何?”

    罗贯中有些苦涩,又有些遗憾的说道:“陛下,草民今年已经六十六了,虽然还拿得动笔,可是万一写到一半……,这可不是几年之内能够写完的。草民当年写,先后写了五年,之后的十几年又多次删改才有了后来的,恐怕草民没有时间写完这个了。”

    他当然也愿意自己再留下一本传世之作。罗贯中有预感,这个如果文笔足够,将来一定是比他的更加出名的作品。可惜,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他不认为自己这一二年就会死,可是也不认为自己还有十年的时间来精雕细琢这部作品。

    允熥听了他的话,心下十分遗憾。即使在整个华夏历史的横轴之中比较,罗贯中也是最为才华横溢的作家之一,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了。

    允熥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那就把吴玉朝写的,不管现在写了多少了,给朕送到宫里来,朕看一看。”

    罗贯中答应道:“是,陛下。”不过他看着允熥的表情,又想:‘自己是真的没有时间写这一部了吗?’

    允熥说完了有关的事情,有些情绪低落。不过他过了一会又重新振作起了精神,他还有事情没有说完。

    此时经过众位文人的狼吞虎咽,桌上的菜已经不多了,大多数人都吃饱了。允熥见此,决定宣布最后的事情。

    允熥咳嗽了一声,让他们都意识到自己有话要说、把目光都投过来之后说道:“朕已经决定,设立文宣司,品级为正五品,主官为司正,以罗贯中为司正,主管教化大明普通百姓,不过事情仍然与你们现在所做的一模一样。”

    他们又兴奋起来。既然罗贯中当了司正,他们多半也有一个官坐。而且他们不仅当了官,还是因为自己喜爱的工作当了官,当然更加高兴。

    这时有人问道:“陛下,这个文宣司到底归哪个衙门管?”

    这一点挺重要。依照名目来说,像是要归礼部。但是礼部和翰林院一样,是老学究的主要集中地,他们这些人绝对不会受待见,各个方面恐怕都会被限制。

    他们数来数去,觉得京里的衙门最好的就是通政司。通政司没有什么实权,所以主官应该也不敢得罪这个允熥钦点设立的小衙门。

    但是允熥最后的决定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朕决定,将文宣司划归中军都督府管辖,与军医司一样,由断事官陈性善主管。”

    允熥当然不会随意安排。陈性善是他的绝对亲信,中军都督府里又不存在那些对于戏曲充满偏见的人,允熥可以放心的将文宣司交给陈性善。

    之后允熥又与他们说了一些事情,眼看着时候不早了,让王喜送他们出宫,自己起身去了坤宁宫。

第469章 坤宁宫夜话() 
坤宁宫之内,熙瑶在允熥前往乾清宫之后也回到了自己的寝殿。她逛了一下午,虽然现在精神头还好,但是腿够累的,很想躺床上睡一觉,至少躺下休息。不过她知道自己不会有睡觉的时间。

    果然,她刚刚走进大殿,熙怡就扑了过来,又急又快的说道:“姐姐,今日跟随陛下出门,都去了哪里?”

    一转眼看到了一旁的宫女手中提着的各色花灯,又道:“果然去逛了灯会,买回来这么多的花灯,明日可以用来装扮坤宁宫了。可惜是白天,不然晚上更加热闹,还可以猜灯谜。以陛下的诗词本事,多半可以让很多姑娘芳心暗动呢。”

    “……”

    熙瑶发现她们不愧是孪生姐妹,着急的时候说话都是又急又快,让人根本没有插嘴的余地。

    等熙怡自己说累了,熙瑶才拉着她坐到桌旁,一边用膳,一边轻声说道:“我们也就是逛了逛灯会,还有就是去往灯会的路上随意看了看。”

    “灯会中,好多咱们入宫以前就在那里的老板还在呢,我还和他们说了几句话,竟然大多数人还记得咱们姐妹。”

    “这些花灯的样式又有所变化,比咱们小时候变得花样多了许多,样式也更加华丽了。”

    “这可不太好。管中窥豹,可见民间的风气是逐渐奢华起来。夫君一直崇尚节俭,这股风气恐怕不太和夫君的意……”

    熙怡无奈的打断道:“姐姐,这是咱们姐俩儿在说话。”

    “哦,哦,我糊涂了。”熙瑶刚才一不小心就进入皇后模式,说起了这种话题。她赶忙说道:“姐姐错了。”又开始详细描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她的话让熙怡心驰神往,不由得说道:“若是可以和姐姐一起出宫去就好了。”

    熙瑶的神情不由得黯然起来。她当然也喜欢小时候姐妹一起出去玩的情形,但是这绝对不可能复制了。

    不管是谁出门,为了稳妥都定然会留另外一个在家看家。况且一个男子带着双胞胎姐妹出门太引人注目,允熥虽然在心中想的时候会觉得十分有意思,但是多半不敢这样做。

    想到这里,熙瑶想到自从允熥继位已来,她们姐妹之中她出宫的次数较多,曾经跟随允熥去过一次郑国公府,去过一次南郊拜祭,去过孝陵,去过……,今日还出去逛灯会;而熙怡一次都没有出去过,不由得心中有些愧疚:“妹妹,是姐姐对你不住。下次再有机会了,让你出宫。”

    若是允熥只有她们姐妹二人,没准现在她们已经因为各种事情反目成仇了;但是因为允熥还有其他的嫔妃,她们姐妹团结在一起感情丝毫没有削减。听了熙瑶的话,熙怡说道:“姐姐说哪里话,姐姐为长,自然应该先尽着姐姐。况且很多事情都只能是姐姐来做。”

    熙怡的话让熙瑶更加愧疚,她也不知话该怎么接下去,忙转换话题说道:“对了,今日回来的时候,我见到大哥和弟弟了。”

    “大哥和扬儿?都和他们说了什么?”熙怡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说起来,很久没有见到大哥和扬儿了,他们现在怎么样?对了,大哥不是随船去了南洋征讨满者伯夷吗?怎么现在会在京城?”

    “哎,对啊,大哥明明去了南洋,现在怎么会在京城?”熙瑶刚刚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从南洋返回京城的是徐景昌和李训海,明明没有大哥啊?”她顿时纳闷起来。

    不过熙怡只不过是稍微提一提,她并不在意大哥到底是为什么会在京城。见到大姐有继续思考下去的意向,她忙拉了拉熙瑶的手说道:“姐姐别想这个了,大哥回了京城还不好。和我说说大哥都说了什么。”

    熙瑶也就不想了,对熙怡说道:“主要还是说了说家里面的情况,知道了家里人都还健康。”

    “平时母亲入宫,我总是担心为了让咱们安心母亲不说实话。父亲毕竟年纪大了,咱们入宫之前就已经有了风湿的毛病,我总担心他现在身体不太好。今日听了扬儿说话,就不担心了。”

    熙怡说道:“那就好。我也想和大哥说话。即使只不过是随意聊几句,也觉得安心。”

    熙瑶也有同感。所谓长兄如父,薛熙冉比她们大了六岁,又因为父亲常年外出打仗他从小就像是父亲一样照顾她们,她们对薛熙冉的感情比父亲还亲。

    “刚才夫君和我说了,从下个月起,许每月十五父亲、大哥和扬儿入宫。”熙瑶于是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熙怡。

    “真的,”熙怡一脸雀跃:“这真是太好了,可以每个月都见到他们了!”

    “是啊,这真好。”熙瑶也说道。

    姐妹二人又说笑一阵,熙瑶问道:“下午宫里有什么事情吗?”

    “倒没什么大事,就是代王妃与安王妃又进宫见了宸妃。”熙怡说道。

    “她们两个么。这是过年之后第四次入宫了,果然是皇家正妃,能近乎随意的出入皇宫。”熙瑶不无讽刺的说道。虽然她这些日子一直与妙锦相安无事,但是不代表她会对她有任何善意。

    熙怡这时问道:“姐姐,你说陛下,会不会改立她为皇后?”

    熙怡虽然还有些幼稚,但是也明白后宫中的刀光剑影。她也看过史书,历代被废掉的皇后不少,颇有一些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之后又被废掉的。正好今日又提到了徐妙锦,她就不由得问了问。

    对于这个问题,熙瑶还是很有信心的。“妹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祖皇帝吸取历代的教训,并不希望外戚有多大的势力。”

    “为什么母后太宗文皇后会是常家的女儿,而不是徐家、邓家的女儿?就是因为当时开平王已经故去了,而徐达、邓愈还活着。”

    “之所以太祖皇帝选姐姐我为皇后,也是因为咱们家不是什么勋贵。”

    “并且陛下同样不希望外戚势力过大。昨日他叮嘱我留心允熞的婚事,就提到最好是指挥使家的女儿。若是宸妃当了皇后,陛下怎么能安心?”

    “更为重要的是,垣儿是太祖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