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60部分

宗明天下-第26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士奇马上也反应过来跪下说道:“臣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允熥笑着说道:“你们起来吧。”不过允熥虽然笑着,但是内心却更多的是疑惑,而不是高兴。

    杨士奇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公布此事?”

    允熥说道:“现在并未见到实物,蹇义也不敢确定就是传国玉玺,所以朕也不敢当做传国玉玺来宣布,不然万一发现是假,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杨士奇说道:“蹇同僚论起才识来在朝中仅次于解同僚,与齐东辅等人相仿,他虽然没有确定这就是传国玉玺,但是字里行间分明已经确定了,只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断定而已。”

    允熥说道:“可是朕也是一样。不敢断定。”

    “朕决定,等到传国玉玺到了凤阳之后就让凤阳的文武百官看一看,若是还不能下定论就送到京城,允许整个京城的官员鉴别其是真是假。”

    传国玉玺的事情太大了,不仅是可能闹笑话,允熥还有其它的担心。

    传国玉玺出现的时间太巧了,刚刚又发现了江浙五府的一条线、平定了燕、齐叛乱就出现了它,允熥感觉好像是有股阴谋似的。他很担心是某个人给他挖坑等着他跳下去打击他的声望。

    并且如果他已经认定是真的传国玉玺,但是一个江浙五府的官员出来证明这是假的,他之后一段时间还不能对江浙五府的官员出手,不然就会被认为是打击报复。

    如果这真的是某个人布的局,可以达到这样一箭双雕的作用。

    所以允熥才会如此谨慎。

    杨士奇倒是没有想这么多,觉得允熥的办法不失稳妥也就没有异议了。可是郭洪涛的眼神闪了一下。

    b

第424章 惊动() 
此事已经定下了就不再谈论,允和他们说起自己叫他们过来的本来目的。

    允说了这次的事情之后,又说道:“你们或许不知,朕在京城,也曾发现江浙五府的官员密谋反对朕的施政,至少有现在的户部山硒司郎中潘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江波涛、应天府通判邓复等人,这些人虽然并非都是江浙五府之人,但是朕确定他们都为江浙五府张目,密谋反对朕的施政。”

    郭洪涛眼睛又闪了闪,没有说话。不过杨士奇斟酌了一下说道:“陛下,不管文武百官,不管是哪里的人,大多数都会为自己、为自己的家乡考虑,与同乡之人言谈间提到了这些事情也属寻常。”

    “臣以为,这算不得密谋反对陛下的施政。况且,若是连这都算是的话,那么满朝文武陛下可以任用的也没有几个了。”

    杨士奇自然知道允连这样的事情都和他说是表示对他极大的信任,不过正因为如此他才要把心中所想说出,所谓良臣益友君臣相得,不就是如此吗。

    允当然也不会怪罪。他思索了一下之后说道:“杨卿所说也有道理,但是朕有十足的把握这几个人是在密谋反对朕,而不是你所说的情况。”

    既然允如此说了,杨士奇也就不再对此谈论,而是说道:“那陛下打算如何?是想小小的惩戒一番,还是……”

    允说道:“最重要的,是挖出他们在朝中为首之人。朕总不能不任命江浙五府的人为官,但是这些密谋反对朕的高官朕一定都要拿下。”

    “朕有感觉,在朝中一定有一个要么三品以上的高官、要么是朕身边的亲近大臣是他们的人。这个人未必是籍贯江浙五府的人,但是一定有。”

    “可是现在朕不知此人是何人,甚至不知到底有几人,你们可有办法查出来?”

    郭洪涛此时说道:“陛下,那两个投向燕军的文臣……”

    允说道:“都已经死了,虽然燕军的诸多武将都可以证明他们两个曾投向燕军,但是朕不认为能够凭借两个无法再开口的人知道这个朝中重臣是谁。”

    听了允的话,郭洪涛思索了一下说道:“陛下,既然只能牵连出一些小鱼小虾米,不如就放出去打草惊蛇,或许会有意外之喜。”现在卷宗都在秦松那里,他也无法提出什么一定的办法。

    允叹道:“现在只能如此了。”

    但是允心中十分不甘,他非常想马上就能够除掉这些人,情不自禁的说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就算他们是妖雾,朕也要把他们凝成人形捉出来。”

    杨士奇一愣,与郭洪涛同时感受到了允从诗中要表达的意思。虽然他们两个有许多不解,不过他们并未说什么,而是称赞了诗一番之后就退下了。

    第二天楚智就带着疑似传国玉玺到了凤阳,只比传信的信使慢一天。

    允从楚智手中接过包裹着传国玉玺的绸缎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汗。

    楚智的汗,他手心的汗水。

    虽然楚智只是在下马走向允的这一段短短的道路中用手拿着,但是他的汗水也渗透到了绸缎上。

    允将一直看向传国玉玺的目光抬起来看向楚智,看到楚智满脸也都是汗水。

    他太紧张了。

    允当然知道他为何紧张,于是对仍旧跪着的楚智笑道:“爱卿发现传国玉玺,功劳甚大,朕不会吝惜封赏。”

    楚智听到允的话之后表情有所舒缓,但是却说道:“臣不敢居功,是臣属下的一个百户发现的。”

    允说道:“即使如此,也是你的属下,你当居功。”不过允并未提到底怎样封赏楚智。

    楚智自己也心下了然,并不担心,只是一直推谢。

    随后允把传国玉玺之事公开,并且在凤阳让当地的官员在惊叹中仔细研究了一日之后下令把先期传国玉玺送至京城。同时,随同这传国玉玺一起到了京城的,是一则流言,与一首诗。

    ==============================

    有件事情其实真的是允冤枉他们了,关于传国玉玺的事情真的不是江浙五府的人安排的。

    自从传来了平定北方叛乱、允带兵南返的消息之后,京城的气氛放松了许多,毕竟大多数人都希望安宁不喜欢战乱。就连常升与薛宁的巡视都少了许多,锦衣卫对于京城的监视也少了许多。

    随后传来的传国玉玺被发现的之事更是让京城的欢快气氛高涨起来,很多人都以此认为大明是天选之国,是惶惶正统,允也是天下正统的皇帝,是上天庇佑的皇帝。

    当晚,京城南方的另外一个庭院之中。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江波涛说道:“怎么换了地方,不在之前的那个地方了?”

    应天府通判邓复阴沉着脸说道:“因为咱们已经暴露了。”

    江波涛说道:“什么?咱们怎么暴露了?”

    邓复继续阴沉着脸说道:“乌程大人说咱们应该已经被锦衣卫的鹰犬发现了,所以咱们几个很可能已经被发现的人都在这个地方议事,不能去之前的地方。”

    “并且,家中所有与所谋之事有关的文章全部都要烧毁,连灰烬都不要留,倒进护城河之中。”

    “知道此事的仆役全部处死,实在不能处死的老管家,送回老家不得留在京城。”

    “今日我来,就是受乌程大人之托来这里告诉你们这件事的。”

    江波涛静静地等了片刻,问道:“没有其它吩咐的事情了?就算,就算已经暴露,也可以在被抓起来之前为所谋之事效力。”

    邓复冷笑道:“咱们既然已经暴露,怎么会有新的命令?万一明日你我就被抓,你能保证不吐露出来?”

    “为何你们一直不知道乌程大人到底是谁?就是在防着这一天。”

    江波涛说道:“那如何保证你不会吐露出乌程大人的身份?”

    邓复说道:“等到了我被抓的时候,你就知道了。”rw

第425章 建业元年的腊月() 
同一个夜晚,在以前的那个庭院,也有人在谈论着什么。

    一人说道:“陛下命人将咋们有人附逆的消息,在他回京之前传回来是想干什么?”

    乌程兄说道:“这不过是打草惊蛇而已,想惊动咱们做些什么。这世间的事情,都是越做越错,不做反而不错。”

    “越是此时,越应该镇定,什么都不要做,这样才能不给陛下留下窥探咱们的法子。”

    另外一人说道:“乌程兄说的不错,这样的关键之时,不做才能不错,所以大家都不要做什么,就与平日一样。”

    “乌程兄,你是咱们唯一的高官,又是传国玉玺之人,陛下一定疑你,怀疑你为咱们张目。”

    “但是正因为你是传国玉玺之人,又是高官,陛下即使疑你,若是无确凿证据,也不会轻易抓你。而把你贬到地方或者赐回乡养老,只不过是拖延时日,以陛下的性子、要做就要将事情做完,定然不会这样做,所以此时乌程兄你反而是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就稳如泰山。”

    乌程兄点头说道:“关岭兄,我知道了。”

    关岭兄又吩咐了一些事情,把本来打算吩咐的事情吩咐完了之后,一人问道:“关岭兄,这朝廷在河難发现传国玉玺,此事可与咱们有关?”他们也怀疑是他们自己人给允熥挖的坑。

    关岭兄摇摇头说道:“此事确实是并非我所安排,也并非是河難地方咱们的人自作主张,确实是一件意外。”

    另一人说道:“那如何是好?若是那真的传国玉玺,又恰好此时陛下平定了齐燕之乱,那陛下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从此真的是无人撼动了。”

    对于刚刚平定的叛乱,朝廷正式的命名是路谢之乱,没有提燕王的事情;但是他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都私下里称之为齐燕之乱。

    关岭兄思索了片刻说道:“你是说陛下早就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一直引而不发,到了平定叛乱之后才让楚智拿出来?”

    “这不太说的通吧,若是早早的拿出传国玉玺,恐怕会更加容易的平定叛乱吧。”

    那人冷笑道:“这可未必。叛乱之时双方书信不通,宋时又有伪造传国玉玺之事,不会比陛下拿出的飞天球更加震动人心。”

    “反而是平定叛乱之后,以此来稳固皇位、提升威望,更加有用。”

    众人思索,觉得3的话十分有道理,一人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如何对待此事?”

    乌程兄说道:“若是能够证明传国玉玺是假,那么自然是最好;但是陛下既然将此物放出,不管是真是假都真假难辨,咱们就不要对此说什么,静观其变。”

    稍后他又冷笑道:“陛下都吟出一首诗,说咱们是‘妖雾’,那么咱们就要当真正的妖雾,让陛下辨别不清,一直纠缠陛下。”

    关岭兄问道:“这首诗中的孙大圣到底指什么人?到底用的是何典故?”

    乌程兄忙给他解释。

    这个时候吴承恩的还没有,虽然各种西游题材的话本很多,但是并无孙大圣这个称呼。只有看过的人才能猜出允熥用的是这里的典故。

    关岭兄听完了他的解释之后反而笑道:“陛下竟然如此看得起我们,把我们看做是无形无体极难捉拿的妖雾,真是荣幸。”

    “不过,”关岭兄马上又阴沉下来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要真的当妖雾,方不负陛下的‘赞许’。”

    ========================================

    允熥在腊月二十日返回京城,执行了一系列礼仪之后返回了皇宫。

    允熥走进皇宫,斟酌了片刻之后决定前往坤宁宫。

    熙瑶早已准备好了迎接允熥回来,听到宦官传信陛下已经向这边过来之后就马上声音不急不缓的吩咐起来。不过熙怡却注意到了熙瑶在听到允熥过来这里之后松了一口气。

    熙瑶命人将文垣从宫中抱出,与她一起迎接允熥。

    允熥走进坤宁宫的正门之后就注意到了熙瑶怀抱着文垣在等待着他,等到见到他进宫之后马上跪下说道:“臣妾见过陛下。”坤宁宫的宫女宦官也纷纷跪倒。

    允熥苦笑一声,走到跟前从熙瑶怀中接过文垣说道:“你又何必摆下这么大的阵仗?”他指的,当然不是这么多的宫女宦官迎接之事。

    熙瑶只是说道:“陛下亲征得胜归来,更兼找回了四百余年六朝均未有的传国玉玺,臣妾当为陛下贺。”

    允熥无奈,只能不再说此事,拉着熙瑶的手走进坤宁宫。

    允熥询问了皇宫内的一些事情,知道皇宫之内并无事情,也就休息了。

    ……

    朱高煦与朱棣等人都随同允熥一同回京,允熥既然回了皇宫,他们也都返回自己的王府。

    朱高煦在送别了朱棣之后,来到自己的府邸门前,满含激动的看着面前的燕王府,喃喃自语说道:“我终于可以入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