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231部分

宗明天下-第231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74章 遣将出征() 
现在大明朝廷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又是农闲时节,所以到二十日的时候,京城四十八卫中要调动的二十个卫就已经完全准备好可以出发了。 其他调动的六个卫,在京城附近的扬州卫、和州卫等也都差不多准备好了。

    允决定让曹震统帅京城诸卫所的兵先出发,一路上还可以顺便带上和州卫、凤阳中卫和留守中卫到徐州。

    统兵大将允已经选定了曹震不会再变化,底下的武将允觉得这些指挥使也足够了,并且还有几个王爷派出去,也差不多了。

    不过中低层武将允可是塞了不少人,都是讲武堂的学生,哪怕是安排不进军队当千、百户,在指挥部当个摆设,允也要他们去。

    另外,允还把两个人塞入了这支平叛的军队。

    其中之一是常升的长子常继宗。常升的母亲常母临死之前嘱咐允一定要给常家机会锻炼常继宗。常升虽然很心疼自己的长子,不过他母亲临死之前嘱咐他若是有机会一定让常继宗去打仗,同时常升自己也有其他的儿子,所以他还是在这次平叛军开始组织之后就和允说了这件事情,让常继宗进入了军队历练。

    其二个被塞进军队的就是蓝珍了。蓝珍作为年轻一代的大明武将中最有潜力的人之一,虽然曾经指挥过数万大军追击蒙古人,但是那次是已经咬定了对方的位置,草原上的地形又不存在隐藏的可能,所以只能显示出蓝珍某些方面的才能,还不能确定蓝珍是不是真正的大将。所以允让他在曹震身边学习。

    另外常升被允派出去到凤阳主管大军的后勤。允还是觉得自己母亲的娘家兄弟还是有些用处比较好。

    至于另一个很重要的亲戚,也就是他的岳父薛宁,允也曾经考虑过要不要让他去打仗,不过熙瑶自己推辞了,允也就不考虑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允的弟弟允,在得知了允让济烨等人带兵去打仗之后的第二天就找到允说道:“皇兄,为什么不让我去带兵打仗?”

    允说道:“你年纪还小呢,好好在学堂里再学习几年,皇兄放你去打仗。”

    允说道:“皇兄,我可不小了,都十五了,按照皇家的惯例已经加冠了。”

    允说道:“男子二十成年,虽然按照宗室的规矩大家加冠比百姓早些,但是你就是未成年,不能去打仗。”

    “并且,你连成婚都没有,也没有孩子,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怎么和父亲交待!”

    允其实不让允上战场的原因,一是觉得允只喜欢武艺,不管是马上功夫还是地上功夫,但是不喜欢兵略。那他就只能当一个带兵冲锋的人,那就是有可能阵亡的。

    允可不能让自己的亲兄弟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就阵亡。真要是允现在死在了战场上,一定会有许多关于允的风言风语出现,对于允想要维持的儒家思想中好的一面也会有困扰。

    最终虽然允还是不愿意,但是还是只能闷闷不乐的回去了。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九月十九日的时候高煦突然就发烧了,据说是晚上喝酒喝多了,睡觉的时候从床上翻下来肚子朝下接着睡着凉了,然后就发烧了。

    允自然不能让生病的高煦去打仗的。允在亲**问了高煦之后就免除了高煦去打仗的事情。高煦本人还表现的很遗憾,一个劲的抓着允的手说道:“皇兄,等我病好了就马上去打仗!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捞到的打仗机会。”

    允当然是说道:“好好好,皇兄给你留着机会,只要你病好了,就让你去打仗。”

    但是从高阳王府出来以后,允却在思索:‘高煦到底是不是故意病了?’

    ‘高煦的病来的太突然了,也太奇怪了,虽然从逻辑上说的通,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允随后找到秦松,让他对高阳王府进行一些调查,名目是调查‘是不是王府内有人暗害朱高煦。’不过秦松明白了允的实际意思。

    二十一日上午在京城的北郊举行了送将出征的仪式。允对于繁琐的仪式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与打仗过关的仪式。历史已经证明,在军队中搞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允把除了奉天殿内授节钺还有造庙宜社之礼这两个以外的礼节都简化了,所以今日一早就可以完成礼节让曹震出征了。

    不过在允正与曹震说着什么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像是信使的人冲到台附近,然后好像是在向附近的人说着什么。

    然后这个人又把允的侍卫李波叫了过去。然后李波走上台,轻声对允说道:“陛下,山急报,济南在十四日被成逆夺取。”

    允然后对曹震说道:“曹震,刚刚得到的消息,济南在十四日被成逆夺取了。”

    曹震对此并不惊讶。他马上说道:“陛下,济南城在十四日已经沦陷,东平州多半也撑不过十八日。兖州城虽然鲁王三卫基本完好,但是臣也不认为他们能守城太久。”

    “臣率领大军北上,最少是得十几天才能把人都带到徐州。那个时候估计兖州、济宁早已丢失,所以臣以为还是稳妥一些,以兖州丢失为前提为好。”

    但是允对兖州城的信心远远超过了曹震的想象。允说道:“曹将军,兖州城一定不会丢的!就以兖州城未失制定计划!”

    曹震虽然对于允的信心很不以为然,但是面上是丝毫不敢露的,只是低头答应了。

    不过在曹震正式带兵出征以后,曹震还是决定:从这两个角度都制定计划,不能只制定以兖州城未失情况下的计划。

    三天以后的二十四日,一骑飞奔入了大明的京城,之后在城中依然是飞奔而过,一直到高阳郡王府前,马上的人才下了马,然后马上问看门的人道:“高阳郡王殿下可在府内?”rw

第375章 两地的变故(一)() 
看门的门子认识这人,知道他是北平燕王府的朱棣的亲随。 门子不敢怠慢,说道:“大人,高阳郡王殿下就在府里。”

    这人点点头没有说话,把

    马交给了门子之后就径直走进了高阳郡王府。

    朱高煦此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待着。自从他发烧已来就没人拉着他去喝酒了,他自己因为想打仗,所以即使这几天烧已经退了也不喝酒了,每天在家里看山地图。

    这时一个下人走到朱高煦身边说道:“殿下,北平燕王府来人了,要见殿下。”

    朱高煦放下手中的地图,嘀咕道:“父王现在派人传信过我干什么?”他分外不解。

    不过他虽然有些嘀咕,不过也老老实实的前往了前厅去见燕王府来的人。

    朱高煦来到前厅,传信的人正等在这里,见到朱高煦以后马上躬身行礼。

    朱高煦坐到座位上,见到这个信使他还认识,于是寒暄了几句之后说道:“刘毅,父王到底传信给我干什么?”

    刘毅说道:“殿下,燕王殿下不过是交待一些日常的事情。具体内容,您看了不燕王殿下的这封信就知道了。”

    朱高煦听了他的话,很随意的从刘毅手中接过信件,拨开信封,看了起来。

    然后朱高煦马上脸色大变,他抬起头来看了刘毅一眼,然后又低下头去,脸上的表情反复变幻,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朱高煦就这样在椅子上坐了整整半个时辰,脸色不停的变幻着。刘毅站在他前边大概六七步的地方,朱高煦没有发话让他坐下,他也不敢坐下。

    其实现在刘毅也很好奇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就在他瞎想的时候,1他突然听到朱高煦说道:“刘毅,我再问你一遍,这封信真的是我父王给你的吗?”

    刘毅说道:“确实是燕王殿下给我的。”

    但是刘毅说完这句话之后,就想起来虽然是朱棣亲手把信递给的他,但是他从朱棣的书房出来之后就遇到了道衍大师,然后道衍大师和他说了几句话,朱棣递给他的信不知道怎么就掉了出来,道衍大师捡起来之后递给了他。

    朱高煦问完刘毅话之后就没有再和他说话,而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对着自己的下人大声说道:“你们几个把刘毅绑起来!”

    刘毅本人大惊,这到底是哪一出?不仅是他大吃一惊,朱高煦的几个下人也大吃一惊,其中一人迟疑着说道:“殿下,这不合适吧。就算是刘大人的举动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是写信给燕王殿下,让燕王殿下来处置比较好。”

    朱高煦沉声说道:“怎么,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话吗?”

    朱高煦平时一向暴力,他的下人看他这样的说话了,也不敢继续提出不同意见,过来要绑刘毅。

    刘毅也不敢反抗,让他们绑上了。但是过程中刘毅一直在大喊道:“殿下,臣到底是办错了什么事,殿下要处置臣?”

    朱高煦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让下人把他的嘴堵上,然后说道:“你们几个,拉过来一辆马车到府邸的大门口,把刘毅塞进马车里边!”

    “另外准备一匹马,我马上要出去!”

    虽然此时天已经快黑了,但是下人们也不敢违背朱高煦的话,赶忙去备马备车了。

    朱高煦自己也回到后院换衣服,同时把自己的正妻叫了过来。他一边换衣服,一边对自己的妻子说道:“待会儿若是有官兵要来抄咱们的家,不要慌张,也不要反抗,让开所有的们,收拢好所有的下人与孩子,全部聚在大屋里边不要动。”

    他的正妻听了朱高煦的话,马上一脸惊慌的说道:“夫君,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会有官兵来抄咱们的家?”

    朱高煦说道:“也不是一定会有官兵过来,我只是让你在万一有官兵过来的时候不至于惊慌。”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等我回来之后再跟你说。”

    然后朱高煦就离开了自己的院子,只留下了惊慌不已的妻子。

    朱高煦到了大门口,骑上马,让车夫驾着车跟着他,然后驱马跑了起来。从朱高煦驱马奔跑的身后看去,皇宫塔楼上的灯发出的亮光照亮了已经有些黑暗的星空。

    ===================================================

    北平城与大明的京城虽然距离数千里,但是大概处于同一经度之中,所以京城天快要黑的时候,北平城也马上就要天黑了。

    燕王府中,一个下人走到朱棣的书房外边,低声说道:“殿下,王妃娘娘招呼殿下去吃饭呢。”

    书房里,朱棣听到了下人的话,说道:“知道了。”然后朱棣放下了手中的书,转身要去吃饭。透过并未被熄灭的灯光,可以看到朱棣放下的书也是有关于山地理的。

    朱棣虽然并没有造反的打算,但是他对于山的造反也是很感兴趣的,每日有了空闲时间的话就拿出自己收到的关于山战局的奏报,结合山的地理,思考如果自己帅兵平叛的话,会怎么打这场仗。

    朱棣来到吃饭的地方,朱高炽与朱高燧,还有朱高炽的妻子张氏赶忙站起来问好。朱棣的妻子徐菲絮也一样。

    朱棣一一答应着,然后又问张氏:“瞻基现在怎么样?”

    张氏笑道:“公公,瞻基已经吃过了。今日下午他疯玩了一下午,现在累了在屋里睡觉呢。”

    朱棣又问了几句,然后坐下来宣布开饭。

    吃饭间,朱棣对朱高燧说道:“高燧,也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了,爹得把你送到京城去读书了。”

    朱高燧当然是不愿意去京城的。他说道:“父王,现在山那里可是闹造反呢,道路不通畅。并且现在都拖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也不多这么点儿时候,等着山的成逆被平定以后再送我去京城读书吧。”

    朱棣说道:“那可不行,你都十七了,陛下又一个劲的让各地的藩王送王子到京一起读书,你也没什么病,不送不好。”

    “并且你这个年纪,到了二十陛下还不是就把你放回来?也不过是三年的功夫。”

    朱高燧见朱棣这样说话,知道已经无可避免,也就只能答应道:“是,父王。”

    过了一会儿饭吃完了,朱棣本想去书房继续空想,可是这时一个下人突然对他说道:“殿下,道衍大师要见殿下。”rw

第376章 两地的变故(二)() 
朱棣吃过了饭之后本来打算去书房继续畅想如何平定山的成逆,可是一个下人对朱棣说道:“殿下,道衍大师要见殿下。 并且大师好像是有什么急事一般。”

    “噢?”朱棣说道:“那就把道衍大师请到孤的书房。”

    朱棣先一步到了书房,过了一会儿之后道衍才到了朱棣的书房。

    见到道衍走进来,朱棣放下手中的书,对道衍说道:“大师,现在都这么晚了,大师怎么还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