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93部分

宗明天下-第193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自然是觉得组建一部分职业兵,平时小仗都使用职业兵比较好,也有心进行军制改革;但是允熥觉得现在他即位时间还短,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还小,很害怕自己的改革被别人利用、抵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决定还是再过几年再说,现在先凑合着用,反正此时卫所并未朽坏。

    并且粮食收获了之后的时节,因为南洋地区气候暖和,所以秋冬季节正好是适合从温带过去的大明官兵打仗的好时候,当年十一区就是在冬天开始的南洋攻略。夏末调集军队,秋季出动打仗,过年之前大多数军队返回,这就是允熥的计划。

    当然,这是指的陆师,水师基本上没有田地,平时除了俸禄与缴获,就是出海的时候打渔了,所以可以提前出动。正好先消灭满者伯夷国的水师,取得制海权,然后陆师在运送到三佛齐内打仗。

    当然现在首先要干的,就是派出使者随同施进卿返回三佛齐,然后出使满者伯夷国宣布大明的圣旨,然后如果满者伯夷国不遵从再说其他的事情。

    允熥于是挑了一天,宣选定的出使满者伯夷国的使者行人司司正杨载觐见。

    这一日是三月初七,杨载行走在从乾清门到乾清宫的短短的路上,颇有些激动。杨载其实是老使者了,从洪武中期开始就出使藩国,先后去过十一区、安南、占城等国,经验丰富。

    但是因为大明对于外交并不怎么重视,所以这些使者的地位也不高,杨载虽然也是进过皇宫的,但是从未与皇帝单独说话。朱元璋多数时候都是正在干着什么,突然要干什么,然后命礼部准备出使并且选定人选,然后要是朱元璋心情上来了,叫使者说两句话;没有心情的时候,就是让礼部代传命令就罢了。

    所以杨载对于允熥单独接见他十分激动。

    到了乾清宫大殿之外,带着杨载进来的宦官赶忙去通传。过了没一会儿,小宦官走了出来说道:“杨司正,陛下召见你。”

    陪同杨载一起来的礼部主客司郎中杨本轻声嘀咕道:“这么快!看来陛下对于满者伯夷国的事情很重视啊!”不过杨载并未听清楚。

第311章 杨栽() 
杨载走进殿内,见到坐于正中的允熥之后马上跪下说道:“臣行人司司正杨载见过陛下。? ?? ”一旁的杨本也跪下行礼。

    允熥有些兴趣的看着杨载。杨载今年也已经快五十了,从二十多年以前就出使藩国,到现在也是经验丰富的使臣。

    允熥觉得因为这道给满者伯夷国的旨意不太友好,对于满者伯夷国这样的还有些实力的国家来说是很羞辱的事情,所以使臣的性命堪忧。

    允熥是很爱惜大明子民的生命的,不愿意使臣随意的就死了,然后他觉得杨载经验丰富,用他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一些,所以使用杨载为使臣。不然一般情况下像是杨载这样的司正是不会出使的。

    不过允熥让他们起来以后并未先说杨载的事情,而是先与杨本说了起来。杨本并非是专门陪着杨载走着一趟的,他也是有自己的事情的。

    杨本是来征询为昀英升级郡主府为公主府等的事情的。此时大明还没有什么十王府,朱元璋也没有为驸马单独盖房子让夫妻分居的习惯,所以公主与驸马是住在一起的,都是住在公主府中。

    虽然之前昀英出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以后一定是公主,但是礼不可废,当时为昀英盖的府邸也只是郡主府并非是公主府,哪怕以后还要再重新翻建或者另盖,当时也不能逾越了。

    所以杨本是来确定这件事情,以及在京城修建徐王、衡王府的事情,还有允炆的王府也要翻盖的事情。虽然实际建造或者翻盖是工部和内官监等衙门的事情,但是礼部是会监制的。

    现在长安街和洪武街这两个主干道边上还有不少的空地,并且都是国有土地,按理说不缺地方;但是允熥为了以后的长久计划,总要给后来的王爷与爵爷留下建造房屋的地方,所以下令昀英与允炆的府邸重新翻修,昀英暂时住到曹震的景川侯府去,允炆暂时搬回皇宫居住。

    至于给允熞和允熙造王府的地方,允熥沉吟片刻,说道:“允熞的王府就选在齐王府旁边的那个空地吧。至于允熙,年纪还小,等加冠以后再说吧。”

    然后允熥又问了杨本几个礼部的其他事情,让他退下了。

    允熥随后转向杨载。

    杨载见到允熥看向他,马上紧张起来,下巴上马上渗出了一滴滴的汗珠,并且还滴到了脚面上,从允熥的角度看过去都可以看到他的鞋已经湿了,但是杨载自己却浑然不觉。

    允熥知道杨载是十分紧张,笑道:“杨爱卿不必太过紧张,朕不过是有关于出使满者伯夷国的事情嘱托你。”

    “杨载,朕听说你曾经出使过满者伯夷国,那里的百姓如何?国君如何?”

    杨载听到问的是他的专业,斟酌片刻,说道:“启禀陛下,臣出使满者伯夷国的时候,当时该国的国君还是西里八达拉,现在据三佛齐使臣施进卿所言,已经是维克拉玛法哈那,臣并不知道其国君如何,只是曾经出使的时候听闻其国的太子十分有本事,不容小觑。”

    “对于其百姓,十分好斗,臣出使过南洋许多国家,都比不上满者伯夷国的百姓好斗。……”

    杨载说了许多以后,不知不觉的紧张缓解了好多。

    允熥于是说道:“那依你之见,满者伯夷国会听从我大明的旨意退兵吗?”

    杨载挣扎了一会儿,说道:“陛下,以臣观之,不少的同僚都过度乐观,臣看这满者伯夷国是绝不可能退兵的。”

    允熥点点头,表面上没有其他的反应,不过心下却在思量。

    其实真正明智的人都觉得满者伯夷国绝对不可能因为大明的一道旨意罢兵,那太扯淡了。但是大家都不说实话,只是在说着出使一定成功的事情。不过他们对于允熥准备调兵遣将的事情一点没有进谏。

    允熥也不知道杨载是因为只有他们君臣二人在而说实话,还是真的就实诚到了一定地步。‘不过既然你能成功出使这么多个国家都顺利完成任务,那么看起来应该不是第二种。’允熥想着。

    允熥是有培养杨载的心思的。大明的外交十分初级,允熥根本看不上眼。要是就是只是周边的这几个国家也就罢了,但是允熥有更大的目标,那些大明的军队一时半会儿还到不了的地方外交就十分重要了。

    所以允熥想要培养出适合自己想法的外交人员。允熥又问了杨载几个问题,不是完全与出使满者伯夷国有关。

    杨载的回答在允熥看来也就是差强人意。‘看来旧人是不能大用的,还得培养新人。’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就说道:“杨司正,这次朕派遣你去出使满者伯夷国,宣读圣旨,你自己也说了满者伯夷国多半不可能遵从圣旨,所以朕是一定会派兵主持公道的。”

    “就算你们在大明的天兵到之前就走,也有可能因为满者伯夷国的人恼羞成怒而遭遇不测。所以朕允许你们在不辱国体的前提之下灵活一点,以保全使臣团队的生命。”

    “若是有回来的其他人乱说话,朕也绝对不会难为你的。”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张骞并未完成任务,但是汉武帝丝毫未曾责怪于他,还另派他再次出使西域,后来又封了博望侯。朕就比不上汉武帝吗?”

    允熥本来只是打个比方,不过自己说完了话却想到了什么。

    杨载听了允熥的话,十分感动。自从隋唐以来,出使不成功就让使者背锅的事情太多了,朱元璋虽然还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但是允熥可说不准。

    杨载其实也是在乎自己的生命的,本来就没有想把生命送在满者伯夷国,但是他要是态度不是很强硬的话估计回来了一定会有其他出使的人弹劾他的,再加上任务完不成,估计是要被贬嫡了。

    但是谁成想允熥会这样体谅他们。至于允熥在说谎,杨载是没有想过这种情况的。因为允熥如果准备让他背锅,那么根本没有必要说这个,直接让他出使他又能如何?所以没必要。

    杨载跪下说道:“陛下厚恩,臣无以为报,……”

    允熥让他起来,又勉励几句,然后让他退下了。8

第312章 举贤令与开始() 
接见完了杨载,允让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送杨载带着出使的团队出使满者伯夷国去了,路上找了一个千户的水师护送。 更新最快

    送一个小小的使臣出行允就不会出面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使臣干的事情还比较重要,但是也不值得允亲自出面送行。

    允在杨载走了几日之后不久,就发布了,送到了全国每一个县城。

    的内容是:朕初登大宝,不胜惶恐,然知人才为治国第一要务,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遂下此举贤令昭告天下文武百官,知民间有能治国用兵之人,举之朝廷,勿有所遗。

    允下得这个举贤令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其中引用的一句话让在京的文官十分不安,就是‘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这句话。

    倒不是这句话多不好,其实这句话很好,只是这句话出自曹操的。

    曹操之所以一直不太得文人们的喜欢,除了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还有某些朝代的贬抑以外,还有就是曹操的思想与文人不同,尤其是儒家不同。

    儒家是主张德在才之上的,认为无德有才之人造成的危害比无德无才的人还要大,也反对无德之人为官。而曹操则是唯才是举,自然不得文人们的喜欢。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的道理没有错,比如一个软骨头的人当了边关的镇守将军,敌军打过来马上就投降了,然后国家完蛋了。

    但是问题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是很难的,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会怎样的。不要说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就是平时很有清名,对父母孝顺的人也未必不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突然变得无德,或者说暴露本性。

    所以儒家的话有道理,但是不具备可执行性。

    不管如何,允的是下发了,而曹操中儒家认为不合适的话允也没有引用,文官只能接受了。

    允很期待会引来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他指明了不管是文是武都成,所以期待那些武艺高强的人或者自认为能带兵打仗的人,还有就是某些‘特异’人士。但是这个差不多得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地区才会有反响,允也急不得。

    倒是有件事情很着急。允为此又将张晓东叫进了京城。幸亏金山卫的驻地与京城很近,不然还麻烦了。

    张晓东本人对于允又把他叫进京城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马上赶到了京城。

    允见到张晓东,也不废话,让他站起来之后就马上说道:“张卿,朕这次叫你进宫,是有件事情要与你说。就是测量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的事情。”

    原来上次允召见张晓东,光顾着说让张晓东如何与满者伯夷国打仗的指导思想了,忘了让他侦测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了。

    这个水文情况是非常要紧的,比如一只以航母为主力的舰队,结果行驶到了一片经常有大风暴的地方被敌人截住打仗,不就坏菜了?要是提前知道,就可以在航路上避免。

    还有水的流向,哪个季节的风向,水深,有无礁石,哪里有小岛,小岛上有没有淡水等等,这些情况都是非常要紧的。万一哪里疏忽了就有可能造成一场大祸。

    允之所以让张晓东率领着水师先出发,也是想着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当地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防止被满者伯夷国的水师阴了。

    同时,允还要获得整个南洋地区的水文情况,以便于日后进一步的在南洋地区活动,所以允说的不是满者伯夷国附近海域的情况,而是整个南洋的4。

    允同时还说道:“此外,朕已经决定水师舰队分为两队,一路从小琉球南下去吕宋,然后再去梭罗州,沿着梭罗州航行半圈,最后才到三佛齐。”

    “另一路沿着海线到安南,从安南继续南下至暹罗,再继续南下至三佛齐。”

    “这两路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否臣服我大明,都要侦查其情况,探知其人文地理,能探到什么就探到什么。”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接受任何尚未臣服我大明的番国的朝贡请求。”

    张晓东听了这个话,心中一颤,但是并未说话,答应道:“是,陛下。”

    允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还有,要是到了三佛齐,有人曾经去过西洋的,在打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