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71部分

宗明天下-第171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名老伯一愣,说道:“上是这样写的?但是刚才知县老爷就是说民告官先打三十板子的。”

    允熥抬头看向这名官员,只见他也是长得颇为俊朗,一表人才,再听他说话,也是表面上有理有据,但是怎么就是这么一个混蛋呢!

    允熥当时就有马上表明身份,拿下这名县官的冲动。但是允熥到底是一名有着几年经验的人了,知道像后世的电视剧上演的那样表现,是很带劲,也会博得在场的百姓的欢迎,但是却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不过允熥也是一位才二十岁的年轻人,又是大明的皇帝,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自己想当庭作的脾气,转身回到马车上,然后下令侍卫驾车返回皇宫。

    上元县现在的知县刘昱全审完了这个案子,满意的笑了笑:‘这个百姓总算是被吓住了,不在状告了,也不枉我违背律法。要是他继续要告状,那我可不好办了。’

    ‘晚上下班了一定要将此事告知曹子庄,告诉他有人状告他,让我挡回去了,让他好好谢谢我。’

    然后刘昱全抬起头来,看着外边正在旁观的百姓,心中暗想:‘刚才我怎么觉得有人在用十分愤恨的眼光看着我,是我感觉错了吗?’

    允熥返回乾清宫,此时乾清宫已经空了。四辅官都已经正常下班了,而中书舍人虽然晚上有人值班,但是也不在乾清宫,而是在离着奉天殿不远的地方。

    允熥无人可以说话,又查了查资料之后,带着一肚子气来到了坤宁宫。

    熙瑶出来迎接允熥,一眼就看出了允熥有些生气。她把允熥迎进屋子里,小心翼翼的请示了之后让御膳房摆饭。然后熙瑶又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是臣妾有不周的地方吗?”

    允熥今日生气倒不全是因为上元知县刘昱全歪曲律法、胡乱判案,而是因为他竟然在京城就敢这样干,更是因为允熥已经查过了档案,刘昱全已经在京城当了一年多的知县了,竟然没有人举报他胡乱判案,任由他在天子脚下胡作非为。

    允熥才不会相信这是刘昱全第一次胡乱判案呢,所以他对于都察院与应天府十分不满,觉得他们正事不干,也有贪赃枉法之嫌。

    连天子脚下都这样了,那地方上还好的了吗!

    现在允熥听熙瑶问起了,说道:“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是外朝之事。”

    然后允熥忍不住与熙瑶说起了这件事情,最后说道:“都察院是干什么吃的,成天只会盯着朝堂之上那点小事,连近在咫尺的枉法都没有注意到!”允熥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都察院,谁让都察院的御史整天闲着没事只会挑允熥的刺儿!

    熙瑶也暗暗惊讶。她以为京城的官员,打打擦边球还正常,但是公开歪读律法,也是太过了。

    不过熙瑶还是劝慰道:“陛下,虽然这上元知县可恶,但是陛下是天下人的皇上,不值得为了这件事情气坏了身子。明日上朝,陛下惩处了这名官员,再警示百官便好。”8

第276章 连带处置() 
允接着说道:“哼!我才不明日就惩处呢!我要好好的挖一挖是不是有人收了他的贿赂为他遮掩,他才一直没有暴露的。 更新最快”

    “还有今日那名百姓状告的官员是谁,到底为何被状告也要好好查一查。”

    允说完了这句话,就觉得这其实不太适合与熙瑶说。前边吐槽朝廷有个枉法的知县也就罢了,自己打算怎么干是在不适合与她说。

    但是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只能这样了。总不能叮嘱熙瑶,和她说你不能说出去,那是明摆着不信任熙瑶,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选择信任熙瑶的情商。好在离着下次见她母亲还有半个月,也不虞她说出去。

    允第二天吩咐秦松去调查刘昱全的一切,要他在京中都干了什么都要调查出来。同时对于被状告的礼部姓曹的官员也进行调查。

    锦衣卫的效率也是很高的,调查的又是一名普通的官员,两天以后,秦松就亲自带着调查的结果来见允了。

    允仔细翻看了秦松带来的东西,翻看了一遍之后说道:“依照这个来看,上元知县刘昱全果然与这个叫做曹子庄的礼部主事有勾结?”

    秦松答道:“是,陛下。”

    允又说道:“然而并没有都察院的御史被他收买,或者被他欺骗帮他遮掩?”

    秦松答道:“是,陛下。”

    允接着说道:“还有,这个刘昱全虽然前日并非是第一次枉法,却也只是第三次,并非是经常这样干的人?”

    秦松答道:“是,陛下。”秦松在把东西送到允这里之前都是自己先分析一遍的。

    允放下手中的东西,开始沉思。

    他本以为会有一名御史配合刘昱全的,但是却没有,这样他本来是想要严惩都察院的,恐怕要泡汤了。

    第二天上朝,还是按照惯例先说一些很重要,但是其实大家都已经有定案的事情。

    当大家都以为可以下朝的时候,允突然说道:“诸卿且慢。前几日朕出宫去讲武堂,半路之上,见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臣们一听允开始讲故事,顿时就感觉不妙。按照一般的套路,都是会讲出一个对官员不是太好的故事来的。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允,在上朝的时候讲故事都是这个套路。

    今日也果然如此。“朕路过上元县衙的时候,正好是上元知县在收状子,审理百姓的案子。”

    “朕欲体察民情,就去看了看。”

    “谁知,却听到这名知县歪曲我。”说道这里,允的声音有些严厉了。

    他转过头对刑部尚书茹说道:“茹卿,中可有民告官,先打三十板子的律条?”

    茹答道:“陛下,依,民告官,若是诬告,除了除了百姓之间互相诬告的惩处之外,另外再加打三十板子。并无查实诬告之前就打三十板子的律条。”

    允接着说道:“但是,这名知县就与百姓说,民告官,须先打三十板子!”

    他转向都察院,对着都察院的头头,刚刚改任左都御史的郁新说道:“并且朕之后命人去查,这不是这名官员第一次枉法了。”

    “堂堂首善之区,天子脚下,竟然就出现了这样的官员,都察院的御史都是干什么的,为何没有发现!”

    郁新当场就跪下了,他身后的御史们也都马上跪下,陆续说道:“臣等失察,请陛下治罪。”

    他们都是惴惴不安的。按照朱元璋时候的先例,专门巡查京城的巡城御史等御史是可以直接流放甚至砍头的,郁新等都察院的领导也是贬官训斥;若是发现收受贿赂,那全部都是处斩的命。

    允继位以后,虽然经过大臣们的观察,对于贪污的容忍度有些提高,被处理的贪官都是贪污数百贯、上千贯的贪污犯,没有贪污几十贯就被剥皮的人了。

    但是在其他方面对于官员的要求还是一样的。所以御史们很忐忑,害怕被流放。

    在场的其它官员,也都屏声敛气,注意着允的一举一动。

    不过允却并未先提处置御史们的事情,而是又转过头对应天府尹李庆说道:“应天府是上元县的上级,上元知县枉法,应天府难道没有问题吗!”今日是十九日,中朝,所以李庆也来上朝了。

    李庆跪下说道:“臣失察,请陛下治罪。”

    吏部尚书练子宁也跪下说道:“臣选官不严,请陛下治罪。”吏部的其它官员也跪下了。

    允本来计划的好好地,结果此时练子宁跪下了,顿时有些不满。不过他之前并未与练子宁串戏,没有沟通,此时练子宁不知道允的计划,跪下也属正常。

    允对练子宁说道:“练卿请起。刘昱全任上元知县是去年的事情,与卿无干;并且朕查了之前的档案,刘昱全之前评语并无不妥,虽然不是上上之评语,也是中上。”

    “吏部又没有查验评语是否准确的能力,所以吏部并无过错。”

    “但是,”允马上转过头说道:“都察院与应天府,一个身为督查百官之衙门,一个身为上元县的上司,居然都没有发现刘昱全的问题,都是有责任的!”

    “先说刘昱全的处置。刘昱全流放辽东,妻、子押回原籍。另外,被百姓状告的官员,乃是礼部主事曹子庄。其人不仅仗着自己官员的身份欺压百姓,还串通刘昱全枉法,是在可恶。命曹子庄流放西北。”

    “都察院巡查京城的御史,全部贬官去地方,不许平级调动!左都御史郁新,贬官去地方为知府或者参政。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均贬官一级。”

    “应天府尹李庆,朕念在你应天府事物繁忙的份上,就不重处了,降你为太仆寺少卿,并且念交接也需时日,且离过年不远了,许你过完年再去上任。”

    以上被处置的人,只要再现场的,统统说道:“臣领旨谢恩!”

    允见所有的官员,没有当中表达不满的,就又说了几句话,也就下令退朝了。rw

第277章 文武人才() 
允利用这件事情成功的处置了一下最烦的都察院,心情舒爽了些。 更新最快

    回到乾清宫的允又想起了自己对于地方吏治的担心,下令让蹇义拟旨:‘令都察院十二道御史,除协管在京诸衙门之河道御史之外,均派出京巡行各地以察地方吏治。’

    虽然这次都察院有失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查出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其实还是可以信任的。允其实这次处置的有些重了。

    四辅官听闻允下旨让御史巡行天下察验吏治,暴昭顿时就说道:“陛下此旨,甚是合适。虽御史有失察之事,但是毕竟多数御史都是好的,陛下不因噎废食,果然是明君之道。”陈性善与方孝孺也出言赞同。

    允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下午批答完了今日的折子,虽然天色还早,不过张温就提出早退回家了。若是平时,允必然是批准了,毕竟国家的大将,年纪又大了,在乾清宫也其实不亲自批折子的,只是充作允的顾问。

    但是今日允说道:“会宁侯且不忙。朕还有事。”

    允坐着等了一会儿,一名小宦官来到允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允抬起头来,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何不与朕一同去侧殿?”

    张温肯定不能说不去的,只能跟着允过去了。

    允带着张温来到另一个侧殿。张温仔细一看,十几名年纪较轻、身穿不同等级武将服色官服的人正在殿内等候。他们见到允与张温走进来,马上行礼。

    允说道:“免礼。”然后对张温说道:“会宁候也是在京城讲武堂教过的,你看这些人可能成事?可有成为大将的材料?他们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的。”

    张温刚才其实已经看出了这些人都曾是讲武堂的学生,只不过不知道允想要干什么而已。现在听了允的话,虽然允的话不清不楚的,但是他也明白允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让他看看这几个人值不值得投入精力培养。

    张温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是太差的,统统不开革出去,但是他也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最起码自己有数。

    这些人张温都是教导过的,所以瞅一眼就知道了都是谁。等他把这些人都看了一遍,心下暗暗点头:确实是历届讲武堂毕业的英才,即使是那些最后的考试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只要是留在了直隶地区为官的也都拉了过来。

    所以张温对允说道:“陛下,讲武堂之英才,已尽在这里,将兵百万平定天下,臣不敢说;但是将来将兵十万横行天下,都是可以的。”

    不过张温又马上说道:“但是这些人现在年纪还轻,只有经过打磨才能成为人才,现在是不行的。”

    允笑道:“朕知道。先帝也与朕说过。”

    不过允还是很高兴,虽然这人并非全部都是他挑出来的,但是现在都是在他手下,培养几年就是他的亲信了。

    允之后送张温回去,让这些人先在这里等着,他回来还有话要说。

    ======================================================

    站在地下的张辅本来正在老实站着,忽然有人招呼他道:“辅哥。”

    张辅回头一看,是和他一同从北平来到京城上讲武堂的刘荣。

    与张辅此时还只是雏鹰不同,刘荣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是之前却已经打过数年的仗了。他家原是山宿迁卫所的兵,北伐征调山诸卫所,刘荣之父生了病,年仅十六岁的刘荣冒父名从军,立功被任命为密云卫百户。

    两年多以前刘荣与张辅一起来京城读讲武堂,毕业后也分配到了上十二卫为副千户。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所以关系好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