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64部分

宗明天下-第164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镇把奏折递给允熥之后,又躬身说道:“陛下,臣想请教陛下一件事。”

    允熥说道:“何事?”他现在还是挺喜欢不怎么严重的意外事情的,能提振精神。

    郭镇问道:“陛下,臣请教陛下,到底这输血之事是不是可靠。”这件事太过重大,郭镇都忍不住来询问了。

    并且郭镇在家与父亲郭英,弟弟郭铭商讨这件事情的时候,郭英断定古书之中必然不会有这个,一定是允熥自己不知道怎么发现的。允熥经常役使工匠干这个干那个的事情他们勋贵也不是不知道,多半就是在这过程中不知怎么发现的。

    允熥因为他是自己藩第出来的人,一向是亲近的。闻言说道:“如果能分辨出不同的鲜血类型是可靠的,但是并无可靠的方法试验出鲜血类型,除非用人命去试。”不过他并未说出自己的那个逆向试验的方法。

    郭镇确定了输血是可行的,但是没有发现合适的分辨鲜血类型的方法,既喜且忧,躬身退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之后郭镇开始想有没有可靠的分辨出不同的鲜血类型的方法。

    又过了几天,八月二十七日,出使朝鲜的使团返回了国内。船只直接开到了龙湾渡停靠。

    允熥对于朝鲜的事情很关注,一直让锦衣卫盯着呢。他在得知他们回来之后,马上下令传为首的使臣杨本觐见。

    杨本到了以后,允熥在侧殿接见了他,等他行礼完毕之后就马上问道:“朝鲜国的李芳远是如何说的?有何反应?是答应改姓了吧?”

    杨本说道:“启禀陛下,朝鲜国王已经答应改姓,当众在景福宫门口接旨。臣所宣的另一份加封闵氏为王后的旨意,朝鲜国王与众大臣也并无不妥的神色,反而骊兴闵氏的人与王后闵氏都高兴不已。”

    允熥又问道:“李成桂呢?李成桂可曾见了?朱芳远没有让自己的父亲‘过世’吧。”

    杨本说道:“陛下,臣后来见到了加封太上王的先权知朝鲜国事李大人。其人面色不错,虽然时不时的就咳嗽几声,但是看着还好。”

    “臣等临走之时,朝鲜王让臣带回了感谢陛下加封的贡品。”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掏出一份文书,递给宦官说道:“这是进贡贡品的名录。”

    允熥从小宦官手中接过名录,打开来看了几眼。见到不过是一些高丽参,还有鹿皮之类的土特产,也就不看了,放到桌子上说道:“一会儿送进内库便好。”

    杨本说道:“陛下,还有朝鲜国使臣金汉老随臣来拜谢陛下。”

    允熥说道:“你回去时和礼部尚书说一下,让礼部准备一下,三日之后就接见他们吧,也显示一下对于朝鲜的重视。”

    杨本答道:“是,陛下。”

    然后允熥仔细询问了杨本在朝鲜的所见所闻。他得知汉城附近的朝鲜氏族,凡是号称自己的祖上是某个中原名人的,都蠢蠢欲动的时候,内心笑了起来。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蒙古人这种奇葩的把南人贬为四等人的朝廷,以至于南人一直对于蒙元政权不满以外,一般情况下给谁交粮纳税不是一样?辽国统治燕云之地,当地的汉人不也老老实实的交粮纳税?

    所以融合一地百姓的问题从来不在于普通人,主要的抵抗力量就是当地的统治力量,不管是叫做士族还是其他的什么。

    秦伐六国,统一之后的短时间内就崩溃了,除了统治阶层内部出了问题之外,还在于短短的十五年时间不足以让东方六国的地方统治阶层适应秦国的统治方式,所以大泽乡一声呼喊,群雄皆起兵。除了秦代以外历朝历代还没有第一个起义出现之后马上全国各地全部都是起义军的事情。

    之后刘邦灭项,也不得不加封功臣为王,后来又逐渐替换为同姓诸侯王。然后采用切香肠的办法,今日废一个王国,明日削了某个王国的几个县划为中央管辖,一点一点使东方六国的人适应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才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中央集权。

    允熥改李芳远的姓氏并且加封他为王,允许朝鲜的士族‘认祖’,就是从名份上确定朝鲜是大明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对于朝鲜的内政施加影响,在表示大明一样会维护朝鲜氏族的利益,朝鲜就脱不开大明的手掌心了。

    然后允熥听到了李芳远给自己的族人全部改姓为朱的事情,微微一笑,知道自己的想法被看透了。但是允熥施展的堂堂正正的阳谋,也不怕他看穿。

    之后允熥听到了李芳远决定在明年亲自出兵图们江的事情。这个年代的官员都没有什么保密意识,觉得既然是公事就‘无不可对人言’,所以事情就流入了杨本的耳朵。

    允熥顿时有些紧张。朝鲜国延伸到图们江南岸还成,但是要是延伸到图们江北岸他是不能接受的。

    ‘必须马上给张数传旨,让他招抚图们江北岸的女真人部落,绝不能让他们被朝鲜人招抚了!’允熥想着。

    允熥又问了一些事情,觉得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了,让他下去了。

    然后允熥马上让蹇义拟旨,写好之后也马上加盖玉玺,着送至辽东。

    =======================================================

    三日的时间转瞬即过。允熥这一日下朝之后就马上返回乾清宫换衣服接见朝鲜使臣。

    朝鲜从十年以前李成桂夺权以来,当时还叫做高丽的时候,每年都要派人来大明朝见。所以双方都是轻车熟路,礼部的官员稍微叮嘱几句也就带着他们进来了。

    本来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的,允熥展示大国君主的风范,朝鲜使臣展示小国对于大国的恭敬。

    但是就在正常的对答结束之后,一名在朝鲜使臣队伍中的人突然跪下说道:“陛下,臣朝鲜判书闵无疾见过陛下。”

    “下国之臣有事情请求陛下准许。”

    一旁的礼部主事朱观楞了一下,马上说道:“大胆!陛下面前,岂有你等下国使臣擅自说话的份!”

    而金汉老已经惊呆了,面对之前从未发生的事情,他想开口,但是又怕惹怒了大明的皇帝,顿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楞在一旁。

    允熥拦住要继续训斥的朱观,还有其他要开口训斥闵无疾的大臣,说道:“你有何事要求朕准许?”

    闵无疾扣头说道:“下臣闵无疾,是朝鲜骊兴闵氏之人。之前山枺墒铣腥衔益晷算墒衔綎|闵氏的分支,我阖族上下都极为欢庆,也感谢陛下的恩德。”

    “所以我骊兴闵氏的族长欲于明年正月祭祖之时派人来山枺雷妗5窍衷诖竺鞑恍矸窠氤送ㄉ讨匾酝獾牡胤剑词故鞘钩家仓荒芾淳荒茉谕局型A簟!

    “是以臣请求陛下准许我骊兴闵氏之人进入山枺倾墒纤又兀沟梦毅墒峡梢约赖煜茸妗!

    允熥再次在心中笑了。真是打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这充分说明了在古代东方家族是多么的重要,也表现了古代大家都把家族放在国家之上的情况。幸亏华夏一直是东方的文化输出地,不会出现华夏人认外国祖宗的事情,不然他朱允熥也有的头疼。

    允熥装作沉思片刻,说道:“朕本不该允许。但是看在你们骊兴闵氏认祖归宗之情深切,特许你们每年腊月与正月不经京城,直接在山枺锹饺ダ羌雷妗!

    虽然骊兴闵氏这样请求允熥是求之不得,但是也不能太过宽纵了,一点一点来。

    闵无疾马上跪地说道:“谢陛下隆恩。”然后连连扣头。

    允熥止住他磕头,然后履行正常的结束接见番国使臣的流程,让他们都退下了。

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 
朝鲜的使臣在大明又待了几日之后,也就打道回府了。并且这次是连之前留在大明京城未走的柳成俊一行人也都带走了。可以想见因为被迫改名而心里有些窝火的朱芳远,在见到之前滞留京城不归的柳成俊一行人之后的表情了。呵呵,希望柳成俊能留个全尸。

    接下来几日又是无事,或者说没有什么值得允熥记住的事情。每日无非是某个地方的官员三年/六年任期满了,是继续留任还是另有任用,另有任用新的官员是谁;还有就是某地赋税入库多少,还有多少;或者哪里的土匪/鞑子/白莲余孽又袭扰百姓,我军出动砍了多少脑袋回来等等。

    这些事情允熥大多就是看看,不改变下边的官员拟定的处理方案。但是允熥决定弄一个所有官员的谱系表,包括他出身哪里,都先后在哪里当过官,干过什么事情等等。

    依照官员的籍贯来初步分类,写到一个又一个的本子上。允熥对于某件事情拿不准的时候就拿出上折子的官员的记录看看。

    这样的事情允熥不敢让内阁的中书舍人来弄。要是某个中书舍人来弄这个,他的实际权力会超过四辅官,也很有泄露机密的可能。

    最后允熥反复思考,决定让身边的王喜来主持有文化的宦官来弄这个谱系表。允熥之前教了身边最信任的宦官识字,所以他们还可以胜任。

    但是允熥绝不会弄出一个庞大的司礼监来的,太监干政还是要尽力避免的。

    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去世之后他怀念朱元璋的缘故,允熥现在每到这特殊的日子就会想起朱元璋生前他与朱元璋过节的情景。

    朱元璋过节的时候每次都是叫所有在京的孩子来过节,很有普通老百姓的风范。允熥也一直继承朱元璋的习惯。之前中秋节他就是与兄弟们一起过的。

    但是今日允熥只想与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起过节,所以没有叫兄弟、姐妹们,有他和自己的妻妾、子女,还有小姑宝庆,养女蓝思齐在,就连已经快要生了的熙怡也出席了。

    一家人聚在御花园最高处,临风赏景,也是挺有感觉的。大家都在尽力把气氛弄得好一些,就连抱琴与熙瑶也十分的融洽,再对比因为怀着身子而小心翼翼的熙怡,好像她们两个才是亲姐妹似的。

    允熥今日也只处理了三分之二的折子,剩下的折子允熥今日都没心情来批答了,等着明日再说了。

    但是允熥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要求宝庆她们四个今日也得上学。敏儿顿时就不干了,撒娇耍赖在地上打滚就是不愿意去学习。反倒是宝庆,之前让她母亲打了一顿之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撒娇,什么时候该听话了,没有动静。至于思齐与文垚更是不可能不听话了。

    所以光是敏儿一个人反对无效,允熥下令让宫女把敏儿抱到乾清宫。熙瑶怕他们父女闹僵了,劝说敏儿,敏儿这才不情不愿的来上学。

    栾伟当然已经在哪里等着了。允熥为了让栾伟出入宫方便一些,仿效洪武初年的例子加栾伟为翰林院编修,赏入宫腰牌。

    翰林院科举出来的学究当然是不愿意的,都多少年没有白身入翰林院的人了。但是允熥不搭理他们,他们也只能对栾伟施加冷暴力,不敢明面上抗旨。

    栾伟自己倒也不在乎。他就是一个教书的,虽然也想当官,但是对于在翰林院当官没兴趣,所以不在乎他们。

    栾伟看到允熥带着人来了,马上行礼然后准备开始教书。允熥安慰了栾伟几句,然后坐在一旁看着他教书。

    此时已经教完了,只见栾伟拿出一部书,让宝庆等人也拿出这部书,再让他们翻到某页,开始读了起来。这部书就是。

    按照一般的家庭启蒙,都是‘三百千’的顺序,在之前的;但是允熥觉得就是枯燥的一堆姓氏集合,没什么意义,所以去掉了,直接就上。

    语句之凝练,辞藻之文采,在历代的启蒙读物中无出其右者;栾伟讲的又十分之好,就连允熥都听住了,让宦官拿来一部也跟着听了起来。

    允熥正在努力学习,突然有人小声说道:“陛下。”

    允熥下了一跳,回头一看是自己的随身太监王喜,问道:“何事?”

    王喜说道:“陛下,刚才侍卫杨峰来报,之前陛下让人去武昌找的名为杨士奇的人已经找到,并且已经带到了京城。陛下现在可传见?”

    允熥看了看刻漏,见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回头说道:“命杨峰带人进来,去乾清宫第三个侧殿等着。”

    “再去传昀兰、昀芷、昀蕴也过来,就到这里来。”

    王喜领命而下。不多时,昀兰她们三个走了过来。昀芷问道:“皇兄,找我们过来何事?”又看允熥都拿着一本在听着,顿时惊道:“皇兄你不会是让我们与敏儿一起读书吧!我可是已经九岁了,我才不与敏儿他们一起读书。”

    允熥说道:“别吵!自己坐下,找你们的事情待会儿再说。”昀兰三人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