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39部分

宗明天下-第139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普法了,防止县官儿利用老百姓的无知来蒙骗百姓。

    话说朱元璋当年为了普法,规定家里有、的一律罪减一等,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买回家也不会看,也多半看不懂,就算是识字的人有这功夫不如去看看四书,所以朱元璋的普法没起到多少作用,只是让书商们大赚了一笔。

    等允熥的话都说完了,又过了一小会儿,从九江过来的张耳说道:“公子,我们大多久居江东一带,知道这里的百姓喜好什么样的戏曲;我是九江人,要是写茳西人喜欢看的戏曲也好说。但是其它地方的人未必喜欢这样的。”

    “别的不说,就是各地的方言都不一样。同样一句话,用京城的官话说出来百姓多半就能大笑,但是到了湖广当地人多半认为是莫名其妙。”

    允熥也知道这种情况,华夏太大,各地的方言差距很大,外地人根本听不懂。

    可不要以为在后世能听懂外地的大学同学说的话就能听懂当地的方言了,他们说的不过是带当地味儿的普通话而已。前世的允熥去过巴蜀,在蜀都喝茶,另外一桌的人当地人说话聊天,允熥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允熥说道:“我看了,你们有茳西的,直隶的,悊江的,鍢建的,还有罗先生是山枺模庖丫俏甯龅胤搅寺铮∠刃醋牛拖刃锤馕甯龅胤降陌傩绽纯窗伞!

    “你们要是有其他地方的认得的人,和你们一样是编写本子的行家里手的,也可以举荐给我,我让侍卫们去把他们找来。”

    听了允熥的话,吴玉朝说道:“我有几名好友,鍢建、广枺⒑愕娜硕加校苍诮ㄑ簦铱梢孕葱虐阉墙欣础!

    允熥说道:“好!这位吴先生可以马上去写信,把信写好了交给我的人,我马上让他们去送!”

    然后允熥又说道“诸位先生,你们只要好好的写,达到了我的要求,你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都不在话下。还有你们自己现在手中想要出版的文章,也都可以出版了!”

    听了允熥的话,大家都高兴的说道:“是,公子。”

    只有吴玉朝擦了把汗。刚才因为允熥态度平和,他忘了面前的是一位贵公子了,只当做是普通的人了,说话也随便了些。现在想起来了,顿时身上冒冷汗,心中暗道侥幸。

    然后允熥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走了。有事情,”允熥想着自己以后多半不会经常出宫的,也许二三个月才会来见他们一次,接着说道:“找那边那人。你们叫他宋亮就行了。”宋亮这段时间一直在打理罗贯中这边的事情,允熥就此就明确让他负责了。

    允熥随后又与他们寒暄几句,转身走了。自始至终,允熥都没有透露自己或真或假的身份。

    等允熥走了,宋亮说道:“我每日巳时来这边一次,几位有什么事情在那时和我说即可。”

    他又说了几句话,然后也告退了。自始至终态度恭谨。

    等他走了,在场的这些人才放松下来。一名老家湖州的名叫马成的人说道:“哎呀,这位贵人真是不同寻常,不仅是气度不同寻常,要求咱们做的事情也不同寻常。”

    另外一个老家安庆叫做裴海的人接道:“是啊,之前遇到过的所谓‘贵人’,没有一个有他这样的气度的。”

    “并且也从没有人让咱们做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后边儿从中找案子来改写成戏曲,这时从没有过的。真是奇怪。”

    另外一人说道:“别说啦,有人愿意用咱们就不错了。大明现在戏曲不兴,咱们老朋友几个不说是吃糠咽菜吧,也是日子没有太好的。现在有人愿意出钱来养着咱们来干咱们的老本行,还说什么!让干啥就干啥吧!”

    众人听了这人的话,也不说话了,新来的吴玉朝去写信,其他人都返回了自己已经选定的房屋了。

    吴玉朝写完了信,找到允熥留在这里的侍卫,把信给他,然后自己去找罗贯中了。

    罗贯中此时正在写些什么东西,见到吴玉朝来了,笑道:“吴兄找我来干嘛?”

    吴玉朝说道:“今日我细细思索。这位贵公子自始至终一直未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他到底是什么人?”

    罗贯中说道:“我也不知,只知道是位贵公子。”

    吴玉朝说道:“你定然知道他是什么身份。”罗贯中正等着他继续逼问,吴玉朝却说道:“算了,既然你不愿意说出来,那就罢了。”

    罗贯中正待要松口气,吴玉朝接着说道:“我还有事问你。你这是改过的吧?”

    罗贯中说道:“不错。”

    吴玉朝说道:“那我就不明白了。这位贵公子很是重视这戏曲、说书之事,这新的书里尊曹贬刘,不和儒家的想法吧?怎会允许出版?”

    罗贯中听到是这个问题,笑道:“你太肤浅了。”

    吴玉朝没有生气,说道:“愿闻其详。”

    罗贯中解释道:“你所说的尊曹贬刘不和儒家的想法,是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人,而曹操之子是篡位得来的皇位,所以你认为如果尊曹贬刘就是鼓励造反篡位,所以这样说吧。”

    吴玉朝说道:“确实如此。”

    罗贯中说道:“所以我说你肤浅。我问你,如果不能造反,那本朝太祖皇帝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吴玉朝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罗贯中也不管他,接着说道:“不管以三国哪一国为正统,都有问题。以曹魏为正统,那就是篡位而来的皇位;但是要是以蜀汉为正统,那么之后历代王朝都不是正统了。”

    “并且汉代的皇位是如何来的,不是也是代秦而来?”

    “所以历朝以哪一个为正统,都是从其他方面考虑的。”

第230章 正统与大厨() 
这时吴玉朝打断罗贯中,说道:“不对,那汉高是伐无道诛暴秦,是以得到的皇位。?? ? 曹操之子篡位得来的皇位,二者怎么一样?”

    罗贯中说道:“秦二世是无道的昏君,那汉献帝就是有道的明君了?如果他真的是有道的明君,怎么会让曹丕窜了皇位?”

    吴玉朝沉吟道:“这……”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理论,既然是有道的皇帝,那一定不会被窜去皇位的,被窜去皇位的,一定是无道的皇帝。

    中国古代可能承认一个王朝末代皇帝不是昏君,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这位皇帝继位之前,就已经是两国相争的情况,然后某个国家被灭,这样可以认为这位末代皇帝不是昏君,比如崇祯帝朱由检,还有吴越王钱淑。但是这样的皇帝也多被认为是昏君,比如五代时期的其它国家的末代皇帝。

    所以既然汉献帝不是什么好皇帝,那么曹魏代替了他的皇位也就不是什么罪过了。

    罗贯中见吴玉朝不说话了,接着说道:“西晋时期,以曹魏为正统,是因为晋代之皇位是曹魏禅让而来,所以必须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衣冠南渡,又有人提以蜀汉为正统,是因为北地曹魏故地尽失,而蜀汉建国于南方,所以提蜀汉为正统,但是因为司马氏的皇位受曹魏禅让而来,所以未有定论。”

    “在之后的南朝,也是一样,所以均以蜀汉为正统。”

    “隋起于北方,又定蜀地,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之后的李唐对此并无定论。”

    “到了赵宋之时,因为宋太祖受后周皇位禅让,当时赵宋初立国时南方未定,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宋高宗南迁临安,丢失中原,为了证明自己为正统,又提蜀汉为正统。”

    “前元对此并无定论,但是朝野舆论多以曹魏为正统。”

    “待到本朝,太祖以英明神武之资,十七载平定中原;又是布衣为帝,尊三国哪一国为正统均是无妨。”

    “但是本朝以北元为主要对付之国,而三国之中只有曹魏曾北击匈奴,与本朝相仿,所以太祖皇帝才会不反对以曹魏为正统。”

    “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边远之地都是封国。曹魏占据中原,当今陛下同样未分封中原。以曹魏为正统,正可表明占中原者为正统,防止这些封国自称正统。”

    这时罗贯中停下来喝了口水。

    吴玉朝叹道:“从前我也多读史书,但是从未如此想过这些事情。看来我也不过是人云亦云之辈了。”

    罗贯中笑道:“你别忙着称赞,还有呢。”

    吴玉朝惊讶的说道:“还有话说?”

    罗贯中道:“正是。吴玉朝,咱们虽然以前不过是写话本的,但是也是读过史书的人。你可否注意过,太和三年东吴孙权称帝之时,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提出‘二帝并尊’之事?”

    吴玉朝说道:“当然记得。啊,我知道了。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下哪有有两个皇帝的道理。并且之后蜀汉一直承认东吴也为皇帝。若是以蜀汉为正统,那么被蜀汉承认为皇帝的东吴是正统吗?所以不能以蜀汉为正统。”

    罗贯中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吴玉朝说道:“我明白了。并且,我也知道了这位贵公子是何人了。”

    罗贯中惊讶的说道:“你知道了?”

    吴玉朝笑道:“是的,我已经知道了。”然后他拿起笔在手心写了一个字,然后亮给罗贯中来看。

    罗贯中一看,果然是一个‘熥’字,只是‘通’半边缺了一横,表示讳缺之意。

    罗贯中说道:“老友你真是聪明绝顶,居然通过我这三言两语就猜到了。”

    吴玉朝说道:“你说到‘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这位了。还有哪位宗室会如此为朝廷考虑?并且年岁也对的上。”

    罗贯中说道:“虽然你猜出来了,但是也不要多话,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对外张扬。这位公子不是爱张扬之人。”

    吴玉朝说道:“我知道了。等着我回去和他们抢活儿,一定要把写太祖皇帝拯救百姓的这部戏的活计抢过来。”

    又对罗贯中说道:“你已经如此了,可不要和我抢。”

    罗贯中笑道:“知道了,我已经六十四岁,哪还有你这功名利禄之心?你尽管放心便好。”

    吴玉朝想着确实如此,也就告辞回去抢活儿了。只留下罗贯中摇摇头,然后继续写他来之前正在写的东西。

    ===============================================

    允熥出了安置这些文学泰斗的大院子,觉得已经好久没有在民间随意的行走过了,所以决定今日在民间走一走,也好知道大明京城的百姓都是如何的日子了。

    不过允熥当然不会放松自己的安全的,前后十几名侍卫簇拥着,并且两侧的侍卫随时准备着万一有人射箭为允熥挡箭,并且绝不朝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大家一看他们这个阵势,就知道是有数的勋贵人家或者王爷,也都躲着走。

    他们没走几步路,就路过了大明的教坊司的胡同。

    允熥看着教坊司。其实他很有进去一探究竟的**的,倒不是想去**,只是好奇。皇宫里边无数的宫女只要他想随时可以推倒,他可不相信这里的这些娼家比皇宫里的平均质量还高。或许有某些出众的,但是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他主要是想知道古代的青楼到底是怎样一个运行方式,所以在当储君的时候就在秦淮河那一带徘徊过。

    但是被他的侍卫死命拉回去了。当时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了允熥进青楼,那他们估计都是斩的命运;并且对于允熥的名声也不好。所以允熥后来也就放弃了。

    这时允熥也就是远远的看看大门,然后就走了。

    大夏天的,在屋子里面不显,但是在外边走了一会儿,一行人就满身是汗了。

    尤其是允熥,他这些年可能是娇惯了一些,浑身上下都是汗。

    这时杨峰看到了路边有一个他曾经在这里吃过饭的小店,忙转过头对允熥说道:“公子,走了这一会儿,不如尝尝这里的这家店的饭菜。我在这里吃过的,还不错。”

    “并且现在并非是饭点儿,人也不多。”

    允熥也确实是不想再走了,但是怎么着都得把这段路走完,要不然就太打自己的脸了。杨峰提议吃点儿东西休息一下再走,正和他的意思,所以允熥说道:“好,那我就尝尝这里的饭菜。”

    一行人走进去走下,杨峰叫道:“店老板!”

    老板马上走过来,认出这是此前在这里吃过饭的武将,说道:“佥事大人,怎么现在有时候来我这里用饭?”

    杨峰说道:“晚上还有事情,所以现在就吃了。把你们这里拿手的那八道菜都上来,我的兄弟们都要尝尝。”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