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26部分

宗明天下-第126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规定了封国国君有对蛮夷之国开战、停战、会盟等权力。

    他们同时讨论了正式的国号。最终决定,秦王朱尚炳、岷王朱楩的封号不变,正式封国以后为秦国、岷国;韩王朱松,因为允熥一想到东北地区的国家叫韩国就很是膈应,然后‘原’与‘元’字又同音,最后允熥拍板就封为英王,以后正式建国了就叫做英国。

    嗯,允熥或许需要考虑给那个小岛上的国家另起一个名字了。

    ……

    以上所有的内容,虽然包括了部分制度建设的内容,但是都可以算作‘礼’的内容。

    商讨完了‘礼’,之后就是制度建设了。而制度建设最早牵扯的就是封国的位置和地盘。

    尚炳的地盘是沙州,然后他可以自由的向西进;朱松的封地是开原城,然后他可以自由的向北进。

    朱楩虽然也可以自由的向西、向南进,但是雲南的地理位置太偏了,又都是崇山峻岭,到底封那里可不好决定。

    允熥自己思考了半天,最终决定,不给朱楩大理府,而是把金齿军民指挥使司给他为府。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就在今天的保山一带,大理国时期得到开,人也不少。

    金齿以西、以南的地方,缅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麓川平缅使司,孟定府,也全部交给朱楩。

    然后就是官制了。左右王相已经说过了,由中央任命,从二品,左王相为武将,右王相为文臣。并且均可以开府治事。

    仿京师六部设立六厅,主官称之为仆射,从三品;副官称之为谒者仆射,从四品。厅下设司,官称之为典令,正六品;副官称之为典丞,从六品。

    地方官,因为现在条件所限,基本上只能设立县一级行政单位。允熥提出:“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诸位王叔、王弟又是教化蛮夷,地方官之制暂且搁置。”然后就搁置了。

    另外允熥还在封国设立了类似于翰林院的教导儒学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实际上并不重要。

    说完了官制,就是选官制度了。允熥这次是独断专行了一会,要求各封国必须设立科举,并且封国的科举称之为乡试,功名为举人,与中原的举人完全相当,也可以参加中央的会试。但是允许自行确定考试内容。

    允熥打算改变会试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实用的东西,力争使封国的举人也不至于吃亏,不过具体怎样改还没有确定。

    允熥认为,要想让封国的子民认为自己还是明国人或者‘华夏人’,必须维持频繁的交流,让人才可以相对自由的流动。所以允熥下令功名相等,并且允许中原的举人、秀才去各封国求官,封国国君也可以任命没有官职在身的、没有爵位在身的任何一个人为官。

    不过每个封国有名额限制,以防封国国君以封官为名,呼啦啦拉走一帮人,结果到了封国当不了官,还是干本职工作。等于是以封官为名拐骗人口。

    允熥反对大批量拐骗人口,少量拐骗就罢了。但是他宣布以后如果各封国需要,可以把流放犯人全部流放到封国;并且他们需要人口可以和允熥商量,允熥会酌情考虑迁徙。不过他还是希望封国国君能用优厚的条件吸引那些敢打敢拼的人主动去封国。

    除了人才交流以外,保证认知的统一必须维持文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好在这方面汉字十分有优势,就算是生拆偏旁部另组成一个字,比如大明后期的很多藩王,新出现的字也会被认为是汉字。

    而不像日耳曼蛮族攻陷罗马以后,借用拉丁字母随意组合,就成为了不同的文字。英语中的‘he11o’和德语中的‘ha11o’是差不多的意思,只差一个字母,就成了不同的语言。

    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制度,但是都是一些细枝末节了。这次讨论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一直到晚上太阳西下才结束,中午的午饭大家都是对付着吃的,并且吃完了午饭以后马上转移到了谨身殿继续进行讨论。

    等到最后一个事项讨论完毕,张温宣布今日的朝会正式结束,大明的封国制度也正式确立了。

第210章 新的分析() 
所有参加这次长的‘朝会’的人都精疲力竭了。 在议论事情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讨论一结束,所有人都感觉自己非常的疲惫。很多人下午在谨身殿坐了一下午没站起来,腿都麻了,站起来又跌到在了地上。

    允熥也坐了小半个下午。他见到一些大臣站起来又跌到的情况,顿时扶着王喜站立。他今天也觉得自己的腿一时半会儿是缓不过来了,让常瑞江去叫步撵过来抬着他去乾清宫。

    走着前,允熥对王喜说道:“吩咐御马监的人,今日这些大臣,凡是自己没有马车、轿子的,让御马监派马车送他们回去。”

    允熥被抬着来到了乾清宫。

    在来乾清宫的路上,王喜抱怨道:“陛下,何必这样非要今天把事情都说完?瞧您这腿麻的,待会儿还得晚上熬夜批答折子。分成两天来商量不成嘛?”

    允熥笑骂道:“就你多嘴!”不过允熥还是解释道:“不行啊,这分封的事情,不一天都说完了,我心里不踏实。”

    “早把事情说完了,好开始准备。你以为准备很简单?后头的准备还有好多事儿呢!早些商量完了章程,等明年年初,差不多就可以正式分封了。”

    到了乾清宫的时候,允熥觉得自己的腿好一些了,但是独自走路还是觉得不得劲,所以让王喜、徐晓辉等人扶着下了步撵。

    今天是初一,按照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今日皇帝需要休息在乾清宫。所以允熥把熙瑶叫到乾清宫来了。

    允熥大致维持每月与熙怡、抱琴在一起的日子差不多,与熙瑶在一起的时间稍微比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两三天的规律。只不过现在熙怡怀孕又住在坤宁宫,所以一个月允熥有一半多的时间和熙瑶在一起休息。

    熙瑶出来拜见允熥,见到允熥被人扶着走路,顿时大惊,眼圈也马上红了,也顾不得行礼了,走上来急忙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是腿摔出事情了?”

    允熥笑道:“不是,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只不过是坐的太久了,腿还麻着呢,一时半会儿没法自己走路,所以扶着他们。”

    熙瑶这才舒缓了一口气说道:“真是吓坏我了。”

    然后王喜他们扶着允熥向书房走去。半道上正巧遇到了宝庆他们三个。

    话说宝庆她们三个已经成为了宫里的混世大魔王了,到处捣乱,捉弄这个捉弄那个。偏偏宫里除了允熥、熙瑶夫妻,谁也不敢责罚她们。本来一般都是男孩子更为淘气,但是抱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庶长子,整天拘着他‘教导’他,让年仅三岁,还是虚岁的朱文垚跟个小大人似的,弄得允熥不太喜欢他。

    抱琴当然是知道允熥喜欢什么样子的孩子的,但是允熥对于什么只是调皮捣蛋,什么事会惹他厌恶也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抱琴还摸不准这个标准,所以宁愿让自己的儿子规规矩矩的不惹事。

    所以就显出宝庆她们来了。宝庆一直受到宠爱,她母妃又觉得女孩儿限制少,所以变成了这样;敏儿是因为熙瑶很忙,一直交给熙怡来带,而熙怡自己还是个孩子性格,根本没有教育的意识,允熥又不在意。

    至于思齐,整天和大魔王混在一起,想不变成大魔王也不可能啊!

    不过宝庆她们三个干的事情在允熥看来都不算什么。没有恶意伤害下人的行为;至于毁坏些东西,允熥表示自己家差不多是现在大明最富有的家庭,不在乎这些小玩意。

    宝庆见到允熥被人扶着,顿时很惊讶地说道:“大侄子,你这是怎么了?”

    敏儿也问道:“爹,怎么你会要人扶着?”

    思齐就不一样了,并非公主的她一向是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才会说话,所以一下子现了熙瑶没有悲戚之色,顿时知道允熥没什么事情。不过她不能表现出来,所以稍微慢了一点之后也说道:“舅舅你怎么了?”

    允熥很欣慰啊,她们三个还比较关心他,说明这都是好孩子嘛!

    然后允熥笑吟吟的说道:“我没事,只不过是腿麻了。”

    允熥随即带着三个小孩来到休息的殿阁,与她们说了会话,腿就不麻了,毕竟之前从谨身殿到乾清宫也是有段时间的。

    允熥随即带着她们去吃饭,饭后让宝庆她们三个回去休息了。

    等着她们三个走了,熙瑶对允熥说道:“看你!不让我管着敏儿,现在宫里的下人都怕她了;思齐本来是好孩子,让敏儿和宝庆带的也整天捣乱。”

    允熥笑道:“让人怕,总比让人看轻的好,咱们家是皇家,不是谁也惹不起的小老百姓,这有什么的!”

    =======================================================

    朱棣回到燕王府,把自己的几个亲信都叫过来,对他们感慨到:“今日陛下正式确立了实封之制,看着尚炳,朱楩,朱松他们三个以后就是独立的先帝了,以后可以在封地立社稷了,心中羡慕啊!”

    张玉安慰道:“殿下,以后陛下一定会册封殿下为先帝的。”

    道衍却又泼冷水了:“殿下,我看陛下很是顾忌殿下,恐怕不会册封殿下为先帝。那岂不是让殿下潜龙入海了!”

    张玉因为自己的儿子在中央,不便于说话;好在朱能和他的观念一样,所以朱能说道:“大和尚,你是又要劝说殿下造反了吧!”

    “且不说你说的对不对,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么若是造反有几成成功的把握?”

    “北平西边是宣府,谷王殿下不足为虑,但是东边是宁王和辽王,俱是劲敌。殿下之兵,不过是燕王三卫五万余人,其余平日听殿下节制的卫所怎会听从?怎能敌宁王,辽王的十几万大军?”

    “要说他们会转头帮助殿下就更不可能了,不说三家加在一起也未必比得上朝廷,单是他们有封国之望,就绝不会帮助殿下。”

    这个道理很简单,朱植、朱权与朱棣联手也未必打的过朝廷,那封国自然没戏了;就算联手打的过朝廷他们也不会和朱棣联手的。真要是打赢了,岂不是证明藩国有推翻中央的可能?

    那么不管朱棣说的多么好听,他也决不会再行实封封国了,甚至现在的亲王守边的策略都会改变,以防止有人有样学样再推翻他的后代。朱植和朱权都聪明着呢,才不会算不清这个账。

    在场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都沉默不语。朱棣长叹一声,在心中默念:‘看来只能等着封国了,军心、王心、士心,皆不在我啊!’随即让众人散去。

    回到后院,朱棣还是闷闷不乐。

    徐王妃见到朱棣的样子,知道他在想着什么,于是说道:“殿下,臣妾观陛下所为,是颇为大气的,殿下若是想要实封,不如去找陛下毛遂自荐,秦王殿下不就是这样的吗?”

    朱棣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又说道:“但是尚炳是有封国可争之时毛遂自荐,与此时不同。”

    徐王妃说道:“不管成不成的,殿下去试一下,陛下还会怪罪殿下不成?”

    ========================================================

    茹蟐今天晚上又和自己的三位好友聚在一起喝酒。

    茹瑺本人现在是刑部尚书;郁新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现在都察院没有左都御史,他实际上是都察院的头头;李庆现在是应天府尹;廖升现在是鸿胪寺卿。

    他们四人都是朝廷重臣,除了李庆因为是地方官所以不上常朝,其他三人今日都上了朝;李庆虽然并未上朝,但是他在下朝之后也马上听三位好友说了此事。

    廖升说道:“茹兄,李兄,郁兄,咱们都错了,陛下即位以后,仍然坚持推行分封之制,我等文臣危咦。”

    郁新说道:“哎,廖兄所言虽然有所夸大,但是其理却不错。”

    谁知茹瑺笑道:“廖兄,郁兄,此言大谬啊!”

    廖升问道:“茹兄因何说我等大谬?”

    茹瑺说道:“我之前本以为,陛下会如同汉祖一般,将现在诸王之地分封给各王;但是近日最后确知,只是将边地,还是偏远边地加封给诸王,现在大明所辖之地,几乎全未分封,而是让他们去教化蛮夷、以蛮夷之地为封国,这对我文臣会有何妨碍?”

    郁新说道:“当然会有一些怀才不遇的人才得到重用,方今可称得上是治世,又行科举,总会有一些人才被埋没。但是陛下重立四辅官,又是两文两武。四辅官如何,相信三位都已经知道了,权力大大过于前朝的翰林院学士,其中却有两位是武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