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20部分

宗明天下-第120部分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敬和郭镇互相看了看,也学着张温、暴昭的动作行礼。

    等到晚上张温他们四人出了宫,郭镇和卓敬和他们两个行了一礼就分开走了,张温和暴昭两个人却没有分开的意思,张温还让等着的车夫驾车在一旁慢慢跟随着,他们二人则走在奉天门外的洪武街上。

    这一日晚上月亮虽不十分圆,但是也明亮得很,把大街上照的很亮。又有微风袭来,稍微驱散了六月的湿热,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就在这样的夜晚,张温、暴昭两个平日里连话都没有说过几句的人在边走边聊。他们分为文武官员,暴昭又没有在兵部任过职,只不过是见过认识而已。

    今日他们二人都很有话说,但是又觉得不应该向其他人透露宫里的事情,所以只能他们两个人来说话了。

    张温说道:“暴大人,我从四十年前跟随先帝南征北战,十分了解先帝。先帝和当今圣上大不一样。往常也听我家儿子说过陛下待臣下十分宽厚,但是怎么也料不到会如此宽厚。”

    暴昭也说道:“若是先帝,虽然也会留臣在宫中用饭,但是绝不会像今日这样,只不过是在宫中稍微晚了些就留饭。看卓敬和郭镇的样子,分明当今圣上是常常这样做的。”

    张温说道:“并且也绝不会这样的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当今圣上的架子。当今陛下真是太宽厚了。”

    允熥虽然现在有了些气势,毕竟当了六年的皇太孙了,但是还是和土生土长的人不一样,允熥平易近人起来让人完全感受不到高高在上的态度,就是再平和的其他皇二代、皇三代也无法完全收敛自己的高傲。

    并且,古代的事情流传度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没有微信等通讯工具,全靠嘴说或者书信。但是书信很多事情都不好写,话也不好说。满清时期,洪秀全都造反几年了,北方竟然还有官员,是官员不知道有人造反。

    所以虽然允熥当了六年的皇太孙,已经处理过不少的事情了,对待自己的属官也有几年了,但是即使是京里的大臣也都不知道允熥怎样对待大臣,顶多听过一个‘待下属宽厚’,怎么宽厚不知道。

    张温身为张数的父亲,本来应该知道,毕竟这样的事情和父亲说也没什么。但是张温长期领兵在外,又因为经过了胡惟庸案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老朱知道了张数‘透露禁中之事’而干掉他们父子,所以连张温都不知道允熥具体怎样对待下臣。要是郭英、耿炳文就知道了。

    暴昭说道:“国家有这样一位宽厚的当今圣上,真是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也是百官众僚之福。只希望当今圣上以后不会变了才好。”

    张温吐了口气,接下来的话就不能说了。张温对暴昭说道:“今日已晚,暴大人可有马车或轿子?”

    暴昭说道:“我哪养得起这些东西?”

    张温说道:“那让我的马车送暴大人回去吧。”

    暴昭说道:“不可!不可!照今日的意思,辅臣虽然与丞相尚不能比,但是也是朝廷重臣,将来不次于六部尚书的。”

    “你我分属文武,还是不要太过接近的好。”

    郭英一听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也就说道:“那今日就此别过,暴大人,明日再见。”然后上了马车走了。

    暴昭独自走回了自己的住所。8

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 
第二天和二十六日这一天的经过大致一样,只不过上午早朝的时间短了不少,所以允熥在下朝以后打了一趟拳才去批答折子的。身体干一切的本钱,允熥很珍惜自己的本钱的。

    今日允熥在天黑之前就让四辅下班回家了,总拖着让他们加班不好。更关键的是,允熥自己也不愿意总加班。

    等四辅官都走了,允熥吩咐常瑞江:“去御膳房,让他们准备今晚的晚膳。”常瑞江领命而下。

    然后允熥带着王喜等人想要去坤宁宫。就在这时,乾清门的守门宦官悄悄地走进来和允熥另一名随身宦官徐晓辉低声说了几句话。然后徐晓辉走到允熥身边,轻声说道:“陛下,秦王殿下来了。”

    允熥眼珠一转,大概猜到了尚炳来的目的。他说道:“那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现任秦王尚炳走了进来,然后对着允熥跪下行礼说道:“见过陛下。”

    允熥当然还是扶起他,说道:“王弟怎么如此多礼。你我兄弟,不必行大礼。”

    尚炳默默体味着允熥的话:‘不必行大礼的意思,是还是必须行礼吧。’

    尚炳起来,笑道:“那皇兄,弟弟就不客气了。”然后郑重地说道;“皇兄,弟弟想去沙州为王。”

    尚炳是经过深思熟虑,又和身边的属官商量以后决定上门毛遂自荐的。他认为允熥不会讨厌这种行为的。并且允熥很烦说了半天都不到正题的人,就像他同样很烦后世的时候微信上问:‘在吗?’,而不是有事说事的人一样。所以尚炳上来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允熥早就猜到他是想去当这个国君了。秦王的封地就在西安,而此时河西之地也归三秦布政使司管,比起其他地方的王爷来说,尚炳对于沙州、西域一带的情况也更加了解一些。

    但是允熥感觉自己已经饿了,并且已经派人告知熙瑶要回去吃饭了,再拉着尚炳说一阵话又得耽误不少的时间。

    然后允熥突然想起来,尚炳是皇族,和之前的大臣是不一样的。于是允熥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不如边吃边聊吧。”

    尚炳点头,然后允熥说道:“走。”向外边走去。尚炳也跟着允熥走。

    但是走了一会儿以后,尚炳觉得不对头,问道:“皇兄,咱们这是要去哪里用晚膳?”

    允熥答道:“噢,是去坤宁宫。今日招待你一顿家宴。”

    尚炳马上说道:“那怎么好!”

    允熥说道:“你又不是外人,咱们是兄弟,家宴又有何妨?当年皇爷爷不是也有时在后宫孙贵妃或者穆妃那里招呼咱们去吃饭吗?”

    尚炳还是很忐忑不安。允熥正在准备大婚的时候他父亲秦憨王朱樉去世,然后他就回了西安,今年朱元璋去世才又来到京城,之前他都是在非常公共的场合见得熙瑶,不知道在私下里熙瑶会怎么样。

    等到允熥和尚炳走进坤宁宫,熙瑶带着宫女出来迎接。她先是正式的给允熥行了礼,然后对尚炳躬身说道:“见过秦王殿下。”她果然并不惊讶。

    尚炳马上行礼说道:“见过皇后娘娘,娘娘怎么对我行礼,这我如何受得起!”

    允熥说道:“你们不要这么多礼了。熙瑶,你管尚炳叫王弟就好。或者按照民间的叫法,叫小叔子。尚炳,你叫嫂子就好。”

    尚炳马上说道:“那我就叫皇嫂了。”

    熙瑶答应一声,然后对允熥说道:“陛下,还是先进来吧。”

    几人走进坤宁宫的膳堂,熙瑶说道:“陛下,秦王弟,我去催催御膳房的人,让他们快点儿。”然后出了屋子。

    允熥知道熙瑶这是在特意为了他们腾地方。朱元璋一直比较重视后宫不得干政,允熥除了关于薛家、常家的事情,也不和熙瑶说其他的事情,所以熙瑶识趣的退出去了。

    尚炳轻轻地呼了口气。虽然熙瑶的态度一直很好,但是他还是感觉紧张。当然,他不知道,熙瑶同样紧张。

    允熥说道:“那砸门就直奔主题吧。尚炳,你想当这个西域的国君,对于经略西域之地有没有了一定的章程?我可是之前想过要封四王叔为这个西域的国君的。”

    尚炳说道:“怎么没有?要是我没和属官商量过,怎么敢来找皇兄?”

    说着,他站起来说道:“皇兄,你之前听说西域都是蒙古人之后,就不在想让四王叔来当这个西域的国君。”

    “要说打仗,特别是和蒙古人打仗的本事,我大明诸位藩王之中,四王叔、十三王叔、十五王叔、十七王叔是最厉害的,要说谁更厉害,说不准,但是都是不向伯仲。”

    “若是皇兄想靠着打仗经略西域,断不会轻易的去掉四王叔。可见,在皇兄心中,是不想靠着打仗平靖西域的。”

    “王弟我又细细的和十四王叔、十八王叔和二十王叔问了皇兄当时都说了什么,知道皇兄特意问了他们是不是信奉喇嘛教、真神教的事情。”

    “然后王弟我回去查阅了乌斯藏都司的典籍,知道了吐蕃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信奉了喇嘛教以后,就在没有对中原的国家形成过威胁。”

    “所以,王弟我觉得,皇兄是想大力在西域传播喇嘛教,好让蒙古人变得和藏人一样,王弟说的可对?”

    允熥心中巨震。果然还是有聪明人的,仅从一点点的线索就猜出了他的意图,真是厉害。如果不是允熥打算把他们这些藩王都打法到外边去开拓土地,都想干掉尚炳了。

    允熥强笑道:“尚炳吾弟果然聪明,这正是皇兄我想要做的事情。王弟觉得如何?”

    尚炳说道:“若是皇兄在北元的地界,还有瓦剌的地界儿传播喇嘛教无妨,但是西域之地则不可。”

    允熥疑惑地说道:“为何西域不可?”

    尚炳说道:“皇兄,这蒙古草原不适宜耕种,这也是从汉武起始,始终对于匈奴等国无法灭亡其的原因。以后即使在蒙古草原上传播喇嘛教,也不会有多少汉人去蒙古草原,所以无妨。”

    “但是西域不同,西域之地,天山南北俱是肥沃之地,若是据了西域,是要向那里迁移汉人的。但是我汉人不信奉喇嘛教,与当地的蒙古人信奉不一的话,对于地方安靖可不是好事啊。”

    “赵宋末年,泉州的从大食过来的商人蒲家,反手一刀背叛赵宋投靠蒙元,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不如在西域传播我大明的佛教。我大明的佛教和喇嘛教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原本就是一个教,只不过后来变成了不同的教派而已。”

    “并且,分别传播大明的佛教和喇嘛教,还可以将蒙古人分而治之,久而久之,他们就无法合为一体了。”

    允熥承认尚炳说的很有道理,之前是自己疏忽了,盲目的效仿‘清修庙’了,认为每一个蒙古人聚集的地方都适合‘清修庙’,而没有考虑具体情况。

    允熥拍手笑道:“尚炳王弟果然思虑周全。朕意已决,就依你为西域的国君!”

    尚炳呼了一口气,躬身行礼说道:“是,陛下,臣秦王朱尚炳遵旨。”

    允熥与尚炳说完了事情,让在场的唯一一个下人王喜去招呼熙瑶一起用膳。

    熙瑶知道他们已经说完了,指使着下人鱼贯而入上菜,然后和允熥、尚炳一起用了一顿晚膳。

    晚膳过后,允熥又留尚炳在宫中说了会儿话,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

    商量的过程中,允熥突然问道:“王弟尚未成婚吧。”

    尚炳警惕的看着允熥,说道:“臣弟确是尚未成婚,但是已经定下了王妃的人选。”

    允熥哑然失笑,估计是他不许朱守谦娶正妃的后遗症。允熥笑道:“王弟放心,我并无不许你娶正妃的意思。只是感叹,王弟比我之小半年,却还未成婚。”

    尚炳叹了口气。说起来他也够悲催的。就在为允熥筹备婚礼的时候,朱樉从西安来信,告知已经为尚炳选定了正妃。他本来已经预备好等着允熥大婚完了之后就回西安成婚的。

    但是谁料想随后不久朱樉就死了,尚炳守孝二十七个月。可等着守孝完毕,他想表现一下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就没有马上成婚,然后朱元璋就驾崩了,他要想成婚又得等二十七个月。

    尚炳已经下定决心,等到这回守孝完毕,就马上成婚,决不拖延。

    允熥调侃了尚炳一句,心情大爽,让他走了。

    晚上允熥还是和熙瑶一起安歇。完事之后,熙瑶红着脸说道:“陛下今日怎么还是这般……,昨日都那般了,今日还……”

    允熥笑道:“西域的国君终于决定了,放下了一桩大事,心里高兴。”

    熙瑶听到是朝廷之事,顿时不在打听。

    不过允熥今晚很有说话的**,和熙瑶聊起了尚炳的‘悲催不能成婚史’,惹得熙瑶笑道:“夫君真是不厚道。”。

    a

第201章 定年号() 
第二天秦王朱尚炳被定为西域的国君的事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燕王朱棣又气愤的摔了一个茶杯,他因为长孙出生的喜悦完全被冲散了。但是表面上却又不得不对着其他的兄弟表现出为尚炳高兴的样子来,真是憋得内伤。

    而在魏国公府,也有关于此事的讨论。

    徐晖祖对徐增寿、徐膺绪说道:“秦王殿下真是下手快啊,听说是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