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665部分

一世唐人-第665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擂鼓聚兵,准备战斗”,李靖眉头上扬,轻声斥道。李靖生性谨慎,为人最是低调,对高甑生、侯君集这类生性桀骜的人心底里就是隐隐不爽。

    清晨的草原上,晨风飒飒,旌旗猎猎,风中似乎飘荡着一丝丝煞气,山上山下,飞鸟惊还不敢过,杀气凝结。

    李靖坐在马上,背脊挺直,嘴角挺起一丝冷笑,吐谷浑人这是在找死,明明占据山上有利地形,明明可以据险而守,却是非要在这大草原上约战,似乎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实力。

    不过李靖也是知道,吐谷浑人虽然是受汉化较深,甚至还住进了城池,但是终究是还是传承的鲜卑人的那一套,善于野战,不善据守。

    就库山这道天险,李靖只需要五千步军就可以守住,但是吐谷浑兵士都是在马上作战的,你让他们下马据守,先不说他们知不知道如何布防,如何布置滚石檑木这些,他们兴许是连刀都拿不稳,毕竟马上的战士下了马,那就有点下盘不稳了。

    李靖给身边的传令兵的打了一个手势,传令兵即可会意,登上一座木质高台,手中不同颜色的令旗挥舞。

    两万步军放置在中军,布列成数个奇异的阵形,前排是刀盾兵,护卫其后,这种刀盾兵蹲在地上,以枪杆做支撑,横刀做武器,一个顶一个的可以抵挡住骑兵的冲锋,其后就是数千持弓携弩的弓弩兵,箭头闪烁着灼灼光芒,左右两边就是手持长枪、腰挂横刀的精锐步卒。

    中军两翼以及后方,是严阵以待的一万精锐骑兵,甲光向日,刀枪林立,好不威严,一举一动都是显示出精锐的风采。

    马背之上,李靖面容从容,似这样的场面,如若是旁人,兴许会激动莫名但是李大帅南征北战,生生打出大唐第一帅的名头出来。

    随着太阳的升起,漫无遮蔽的草原上,初升的太阳有些烈,李靖脸上已经有些红润出汗了,眼睛微眯,不用回头看大唐军阵,心中已经是有些不低沉。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唐军正是士气如虹,若再这么拖延,烈日高照,恐怕是士气将会消沉。

    看来,这库山之上的天柱王,也不是等闲之辈啊,至少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莽撞。

    但是,李靖毕竟是李靖,岂会因为这一点点小麻烦就会皱眉,当即附耳身边传令兵,数名传令兵四散而去。

    不多时,大唐军阵有些微微的骚动,战马打着响鼻,战士有意无意的擦拭着汗水,地上甚至扬起微微尘土。

    库山山头,黑压压的吐谷浑兵马已经准备就绪,一名须发花白的鲜卑人立马最先,脸上尽是冷峻,腰间一柄华丽的弯刀,头上戴着镶珠毡帽。

    眯眼看着山下唐军动向,天柱王嘴角一扯,嘶声笑道:“汉人有言说一鼓作气,现在本王将他们晾着晒太阳,这下该没士气了吧”。

    “大王勇武睿智,堪比昔日的檀石槐大汗啊”。身边自有人拍着马匹。

    果然,天柱王闻言甚是高兴,檀石槐那是何等人物,那是率领鲜卑人走向巅峰的大汗,这不就是他天柱王的追求吗。

    “只可惜我吐谷浑勇士不善守,白白浪费了这处险地了”,天柱王也是有本事的,知道这库山天险被他们浪费了,不过很快就是嘴角一扯,桀骜说道:“不过论起野战厮杀,我们鲜卑族的勇士,从不输人”。

    说罢以后重重的一挥手,其身后将领会意,纷纷呵斥着己方兵马,库山之上游荡的吐谷浑骑兵纷纷动了起来,立马在山坡上拍成了一行行一排排额阵势,居高临下,颇有威势。

    见得这般大军,天柱王也是大笑,“任你李靖如何能耐,绕是把我周边援军消灭了又能怎样,本王勇士冲杀下去,定能撕开缺口,退守西海湖畔,再在广阔的草原之中与尔等周旋,迟早打得你狼狈逃回中原”。

    是的,他们库山这数万吐谷浑兵马已经没有了退路,因为周边牛心堆,赤水源的驻兵都被消灭了,唐军对库山已经形成了包围夹击之势,要么固守待援,要么拼死一搏。

    固守待援是不可能了,先不说不善守的唐军守不守得住,单说援军这一点,天柱王很清楚伏允可汗对他什么态度,怕是巴不得他死,怎么可能援救。

    再说了,以天柱王的桀骜,也不可能窝囊的固守待援,只会一拼,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肌肉,只要他冲开了唐军的阵形,废除了这股唐军的战斗力,进去了他们熟悉的西海周边的平坦草原,那就是他们的天地了。

    号角声起,天柱王深吸一口气,拔出弯刀,举天喝道:“吐谷浑的勇士们,杀光唐狗,佛主和狼神在保佑你们,杀啊”。说罢便是重重的挥下弯刀。

    吐谷浑兵马举起了手中的冰刃,顶着烈日,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杀神降世、猛虎下山一般,从库山山坡冲杀而下,马蹄声疾,刀光灼灼。

    李靖也是嘴角一扬,忍不住了么,那就让世人看看,我李靖究竟是不是只会奇谋……

    令旗挥动,前方刀盾兵即可下蹲,后排弓弩兵露了出来,箭矢瞄向天空,整个大地在马蹄冲击下都在微微颤动,但是弓弩兵的手还是一如既往的稳,没有一个人提前松开弓弦。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万箭蔽空,人仰马翻() 
1266。万箭蔽空,人仰马翻

    近了,近了,更近了,一千步、八百步、六百步……吐谷浑的铁骑踏在浑厚的大地上隆隆作响,这种面对千军万马冲杀而来的压迫感如果不是正面相对,是很难体会的,若是一般的乌合之众,恐怕只这般气势就足以吓得落荒而逃,但是百战犹生的唐军岂会恐惧。

    只是静静的等待命令,眼里只有冷漠。

    终于,吐谷浑兵马进去了五百步的射程之内,李靖一拔腰间宝剑,向下一站,传令兵令旗挥动,弓弩兵的指挥者好不拖沓,直接松开了手中的弓弦。

    那支箭矢是响箭,伴随着尖锐的哨子声,指挥官一声“放”,万箭齐发。

    嗖嗖嗖的声音不断,箭雨铺天盖地的向前方攒射而去,形成一个优美的抛物线。

    前排的弓弩兵放完了弓矢,立马蹲下退后,装填箭矢,其后的同袍即刻补上,又是嗖嗖嗖一轮箭雨。

    随着箭矢向上的推力用尽,纷纷落下,当头落下的箭矢,那闪烁着寒芒的箭头让吐谷浑人知道了中原弓弩的厉害,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

    有些迎面冲开的吐谷浑人甚至是直接被箭矢洞穿了身体,那薄薄的一层皮甲在这强劲的弓弩面前如若无物,绕是走运没有被射中身体,但只有战马受伤,便会受惊,人马具倒,一个眨眼的功夫就会被后面疾驰的战马给踩踏成肉泥,更多许多其后的战马被地上高大的战马给绊倒在地,毕竟西北战马具都高大,可不是矮小的滇马川马。

    后面的弓弩兵射完了手中的弓矢,第一轮的弓弩兵早已经装填好了弓矢,准备就绪,即刻部位,又是一轮箭雨。

    三轮箭雨过后,吐谷浑兵马仅仅行进了两百步,距离前排唐军尚有三百步之遥。

    吐谷浑人的弓箭可不是大唐的强弓劲弩,他们的弓箭适合在马上开弓,较为短小,射程也就相对而言比较近,所以三百步开外的地方只要挨射的份儿。

    一批又一批的吐谷浑军士跌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但是更多的吐谷浑人还是前仆后继的冲杀而来,这一点,着实可敬,中原的兵士在面对面硬刚这一点上可能确实不如胡人有血性,面对着前面的迎头箭矢,若是中原人可能就会避躲,士气差的军队,甚至会溃逃,但是吐谷浑人继承了昔日燕国鲜卑人的悍勇,迎面而上,拼命的向前冲,因为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若不冲破唐军的包围,他们就不能回到西海(青海湖)那片熟悉的美丽草原。

    凭着这一腔血勇,还有那回到草原老家的强烈求生欲,终于,吐谷浑兵马冲到了近前,虽然到了近前,但是更加危险,那箭矢咻咻咻的而来,躲都躲不及,不断的有人中箭落下,人仰马翻,但是他们仍是眉头也不眨的踩踏着同伴的尸首前进,冲锋,冲锋,只有冲锋……

    距离越近,唐军的射速似乎也是越快,第一轮的箭矢还是天空急射,紧接着唐军的第二轮箭矢又是咻咻射来,犹如闪电一般直向吐谷浑人阵中落去,第一轮落下,第三轮箭矢又来……如此反复,吐谷浑人可算是遍体鳞伤。

    而唐军的箭矢就好像是用不完一样,那箭壶里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一根又一根的铁头箭矢急射出去,这都是大唐的数年国力的积累,都是用箭矢喂出来的弓弩兵。

    如此密集的箭雨,即便吐谷浑人能够在马上做着一些花哨动作躲避,但是躲得过第一波,躲得过第二波,便很难躲得过第三波了。

    仅仅前进三百步的距离,三万吐谷浑兵马便有不下三千人倒地不起,其中多半是被踩踏而死。

    在弓矢未尽的时候,其后的唐军也不是抱胸看着,也是紧锣密鼓的运动着,两翼的骑兵已经蓄势待发,其后的步军已经在准备压上。

    终于,一直挨打的吐谷浑人到了反击的时候,不愧是马背上的民族,善骑射不是虚的,骑射就是边骑边射,他们能够手里握着弯刀的同时,还能够握着弓箭射击。

    吐谷浑人的弓箭可是做不到唐军弓弩那样抛物线的抛射,只能是直射,这时候,就该前方的刀盾兵显威了。

    只见得刀盾兵忽的举起盾牌,互相紧靠,密不透风,一声又一声的闷响,箭矢都是落在了盾牌之人,只有极其少数的弓矢钻了进来,但是碰着唐军的优良铠甲,也是只能伤到皮毛。

    终于,弓箭的作用消退了,因为已经短兵相接了。

    大唐的军士那是纵观历史也是排的上号的,特别是这十六卫里抽调出来的老卒,都是打了十几年仗,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活下来的,大唐安定也不过十几年,这许多老卒也不过是四十许的年纪,正是壮年之时,那叫一个生猛。

    以步军对抗骑兵,李靖就是这么生猛,依靠着紧密的阵形和高昂的士气,李靖愣是拖住了吐谷浑兵马,让他们冲锋的马速缓了下来。

    就在吐谷浑兵马冲锋受阻,马速减缓的时候,李靖又是一声令下,令旗挥动,早就严阵以待的两翼唐骑呼啸而出,从两侧包抄迂回,配合着前方阻击的中军步军,竟是活生生将冲锋的吐谷浑人给包围起来了。

    等到天柱王反应过来了之后,已经是发现已经前后左右具都是唐军。

    “冲,给本王冲过来,冲过来就能回到西海草原了……”,天柱王挥舞着弯刀嘶吼着,“佛主和狼神在护佑着我们……”。就像是一个演讲者一样,不断的煽动着人心。

    偏偏信仰佛教和草原狼神的吐谷浑人就吃这一套,嗷嗷叫的往上冲,唐军步军的阵形一时间也是有些散乱。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了,因为左右两翼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左边薛万彻薛万钧兄弟二人,右边的执失思力和高甑生二人,四人具都是勇猛的马上战将。

    特别是薛万彻,那是当年东宫李建成麾下第一大将,公认的“万人敌”之一,一支丈八长槊,难逢敌手。

    而且薛氏兄弟深受皇恩,一个受封武安郡公,一个受封永安郡公,一个是驸马爷(薛万彻娶了李世民之妹丹阳公主),一个是上柱国(薛万均授上柱国,十二等勋级里最高级,即“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与秦琼等少数人并列)。

    受如此恩宠,薛氏兄弟也是卯足了劲要建立大功,他们地位尊崇却只是随行将军,甚至都不是一道副将,心里也是憋着气,手中长槊挥动,一个又一个的吐谷浑人死在槊下,兄弟二人觉得这样才算是没辜负皇恩。

    当然,最后二人都忘了初心了,一个涉及谋反被砍头了,身败名裂;一个办事不力被下狱了,忧愤而死。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奔袭,又见奔袭() 
1267。奔袭,又见奔袭

    左边的薛氏兄弟勇不可挡,率领五千精骑直接将吐谷浑侧翼拦腰截断,而右翼的高甑生和执失思力也不含糊。

    高甑生这人是秦王府老将,其人性格有很大缺点,目中无人,粗鲁桀骜,智谋也不行,又不能识文断字,可谓是缺点一大堆,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不怕死。

    眼睛红了那就是抽刀就干,说白了就是愣,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起来不要命,昔日攻打洛阳时,王世充的大将王琬在阵前耀武扬威,嘚瑟非常,这就让性格桀骜的高甑生不爽了,竟是直接拍马冲了过去。

    要知道对方可是数万人的军阵,可高甑生就是凭借着这股子愣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