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637部分

一世唐人-第637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正因为人才太多,反而为难了,因为这些大将里面没有一个服众的。

    这个服众不是要士卒服,而是要将领服,因为大军出征,毕竟要点将的。

    就比如程知节尉迟恭这俩憨货,整天斗嘴,没个正行,如果让其中一人当了主帅,尽管碍于军事不会顶撞,但是心服口服却是未必了。

    看着榻边的屏风,上面一排排的人名,李世民眉头紧促。

    目光不由自主的扫视,看到了最上面一排,那浓重的两个字——李靖!

    李世民眼睛一亮,继而又是惋惜的一叹,“论起足智多谋、威震边庭且服众之帅,当属药师为最,只可惜……”,想到这李世民也是神情低沉,“英雄迟暮啊”。

    想当年追随他出生入死,数次救过他姓名的秦琼,面临敌阵、直取上将首级的大唐勇将秦叔宝,如今也是英雄迟暮,一身病痛,难以征战,如今大唐元帅李靖也是垂垂老矣,当真是令人心痛啊。

    李靖在数月前也是因老迈多病,足疾复发而辞官养病,为此李世民特赐灵寿木手杖给他,特进门下平章政事,允许每二三天去当值一次。

    如此,大战在即,李世民又想起了他,平南梁、定岭南、灭辅公祏、伐东突厥……李靖的赫赫战功和那出色的指挥能力早已经让他成为了大唐公认的军神,侯君集、尉迟恭等人也是甘心情愿在其下为将。

    而此时,代国公府,也并不平静。

    书房中,一人坐于案前,只见此人须发皆白,但是身躯挺直,面容矍铄,看起来精神奕奕,摇曳的烛光里可以看见那眼神还是清亮有神的,这人正是当朝代国公李靖。

    此时刚过花甲之年的李靖其实并不衰老,虽是须发皆白,但是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早年间腿脚受伤,如今年迈走路走着不利索而已。

    绕是身体还行,但是李靖还是坚决辞官养老了,自贞观四年平东突厥以来,李靖的声望如日中天,进入三省拜相,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可为人臣之极,李靖深谙保身之道,自是借病请辞,而李世民自然也是明白他的心意,甚是满意,厚赏之后,让他带职养病,可谓是皇恩浩荡了。

    前不久,李世民又让中书侍郎岑文本传旨嘉奖,“朕纵观古今,身处富贵而知足之人甚少,他们无论愚智,皆未有自知之明,既然自身才能不能胜任,亦是竭力想要任职,纵使自身有疾病,还要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而卿识大体,见识深远,着实可嘉,朕不仅成全卿之美德,还要让天下官吏乃至后世都能够向你学习”。

    特颁诏书,加授李靖为特进,赐物千段,赏宝马两匹,灵寿木手杖,传旨天下嘉奖。这样的恩宠可谓是天下独一份了。

    自古君以国士待臣,臣以国士事之,李世民如此恩宠,李靖自然是夙夜难寐,时时刻刻都在思略着报国尽忠,现在听闻吐谷浑犯大唐边境,李靖自是坐不住了。

    摩挲着李世民御赐的手杖,李靖心中百感交集,看着案桌上简易的地图,李靖心思躁动。

    终于,只听得砰的一声响,一巴掌拍在案桌上,“食君之禄,解君之忧。唯一残躯,报圣人恩德”,

    听得声音,门口管家进来,“老爷,可有何事?”

    “准备车驾,我要进宫”。

    尽管夜色已黑,李靖腿脚也不利索,但老管家不敢反驳,很快就去准备车架了。

    出得坊门,李靖忽的一顿,“圣人知我心思,定是怜我老迈,不肯相用,不如先去找房乔…”。心念及此,李靖出声喊道:“转道,去梁国公府”。

    。co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老帅出马() 
1218。老帅出马

    梁国公府,听完李靖的话,房玄龄一脸动容,心生敬佩,直温声道:“药师公年过花甲,腿疾凶恶,又何故非要去冒此险呢?”

    李靖手握茶杯,却是摇了摇头,眼神唏嘘,“我本隋臣,当年伪装成囚,意图告密,因而下狱待斩,幸得圣人另眼,因而获释,而后南征北战,出将入相,方才有今日之李药师”。

    说罢之后李靖深深一叹,“而今大唐虽是将才辈出,然而皆不能服众。茂公之才不下于我,然其年尚小,功不足;君集得我传承,足以领军,然其恃宠而骄,粗率无俭;另外知节敬德等人勇则勇矣,难以为帅,苏定方薛仁贵等人尚待雕琢,为今之计,舍我其谁”。

    李靖点评着当朝大将,最后更是难得的没有谦逊,表明现在唯有他才是最适合的挂帅人选,而房玄龄也是深以为然,丝毫没有觉得李靖是说大话,因为事实便是如此。

    正欲规劝,又是见得李靖面北抬头叹道:“想必此时,圣人亦是因此为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李靖深受皇恩,岂能避之”。

    听得李靖这么说,房玄龄也是心中敬服,但却是低头俯身道:“虽是如此,但药师公一生威名,实不可轻易涉险啊,那吐谷浑乃是苦寒之地,冰天雪地之间,饱受风霜雪雨不说,我更是听人说,中原人去了之后便会头疼乏力,呼吸困难,重者甚至会殒命,太子将此唤作高原反应。此等险恶之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靖虽是看起来颇为健壮,但是毕竟年过花甲,腿脚又不便,房玄龄也是很不放心让李靖征战,这段话其中的隐晦意思也是说得很明白了,一旦李靖兵败吐谷浑,那一生威名将会丧失殆尽。

    若是李靖现在隐退,那他的威名将会永远的流传下去,名望永存,然而再若是征战有失,那将是一落千丈,就如同原本历史上的薛仁贵一样,一生征战,战功赫赫,却是晚年兵败大非川,英名扫地。

    李靖何等人,自是听得懂房玄龄的隐晦意思,也知其好心,但仍是固执的摇头道:“汉伏波将军所言甚对,为将者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岂能卧床死于儿女身边。”

    房玄龄听此默然,从私交角度上,自然是不愿年过花甲的老将李靖再次挂帅了,但是从公事上面看,他没有理由劝解李靖。

    一来是李靖不畏艰险执意出征,一颗忠心报国,房玄龄没有道理去阻拦。二来也是李靖无疑是最合适的挂帅人选,房玄龄乃是李世民头号军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见得房玄龄不言语,李靖拉起他的手沉声道:“还请玄龄与我一同进宫,请求圣人准我出战”。

    看着李靖那殷切的神情,房玄龄也是不忍拒绝,换到自己,也会如此吧,为报圣人恩德,舍去这一条命又何惜。

    心念到此,房玄龄也是点点头,看了看天色直道:“如今天色已晚,明日早间再去不迟”。

    李靖欣然应着,说服了房相公,圣人那里就不成问题了。

    翌日,李破军早早起床,今日没有早朝,李破军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来找李世民问问出征的事,因为挂帅人选迟迟没有定下,李破军也是心里痒痒,虽是自己挂帅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是不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李破军想要去吐谷浑凑热闹的心思。

    来到甘露殿,李世民方才用罢早膳,正欲批阅奏疏,李破军一见他模样,也是面露讶色,因为李世民脸色不太好,好明显的黑眼圈挂着,精神有些萎靡,这可是让李破军好生惊疑。

    因为李世民虽是工作强度较高,但是作息还是很规律的,批阅奏疏过了子时便会去休息,现在这个模样那就应该是昨夜没有休息好了,难道是又去给我造弟弟妹妹了?李破军嘴角一扯,有些蛋疼。

    上前给李世民倒了一杯茶水,语重心长的说道:“阿耶昨夜又是没休息好啊,龙体重要啊,还是要节制一点才好的……”。

    “噗…”李世民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鼓着眼睛瞪着李破军,“混小子,瞎说什么?”

    李破军擦了擦胸襟上的水渍,也是讪讪不语,毕竟这事儿说多了不好,没见老爹都已经恼羞成怒了嘛。

    得赶紧岔开话题,李破军赶忙问道:“阿耶,不知这出征吐谷浑的人选可是定好了?”

    李世民闻言揉了揉眉头,摇摇头,“我也正为此事烦恼,满以为大唐名将辈出,却不想一帅难定啊”。

    “哈哈,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因为没有良将才烦恼,阿耶你却是因为良将太多不好选择而烦恼”。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还没说话,便听得内侍来报,“代国公,梁国公求见”。

    “嗯?药师玄龄?他们一起来作甚……宣”。

    听得这话,李破军眼睛一转,急忙说道:“阿耶,我跟你打个赌行不行?”

    李世民狐疑的看了李破军一眼,他知道这小子心眼多,谨慎道:“什么赌?”

    “孩儿赌李药师此来必定是请缨出战的。若是赌错了,我向国库献出十万贯,若是赌对了…嘿嘿,还请开战之后,允许我为一偏师,随军出战”。

    李世民听得一愣,继而便是笑骂道:“好你个狡猾小子,药师此来目的,一想便知,何须要赌”。

    说话间,脚步声传来,还伴随一咚一咚的拐杖杵弟声,只见得房玄龄李靖联袂而来,李靖一只脚有些跛了,杵着李世民赏赐的手杖慢慢走着,房玄龄在一旁小心跟着。

    见此,李世民忙道:“虎奴快扶药师入座”。

    李破军闻言也不怠慢,搀扶着咱行礼的李靖入座了。

    “药师腿疾不便,何故进宫啊?”免礼之后,李世民目光温和的看着李靖问道。

    “陛下,听闻吐谷浑蛮夷犯我疆界,老臣虽僵卧病榻,却也心意难平,是故,老臣请战,出征吐谷浑”。李靖只是腿脚不便,身体和精神头还是很好,挺直身躯,义正言辞的请战道。

    李世民顿了顿,眼神甚是欣慰,看着李靖也和煦道:“药师之心,朕了解,只是如今大唐兵多将广,讨伐区区千里之地的吐谷浑绰绰有余,无须药师挂怀”。

    李靖摇摇头,直叹道:“陛下,如今大唐虽是强盛,然领军大帅却是青黄不接,眼下来看,老臣挂帅最为合适,若是十年之后,便确实无须老臣了”。

    李靖的话没有一丝托大的嫌疑,毕竟这个时候,能担得起大唐大帅的人确实只有李靖一人。

    宗室贤王确实有李道宗、李孝恭等人可为帅,但没有宗室挂帅的先例,昔日平定江南灭南梁也是李靖主帅,李孝恭为副,毕竟宗室这个身份很敏感。

    而李绩,侯君集等人确实是帅才,然而现在并不服众,一是年龄,李靖今年六十四岁,再加上那军功,可谓是德高望重,而李绩才刚过四十,侯君集等人也是年龄相当,至于苏定方、薛仁贵等更是不用说了。二就是军功,论起军功来,当属李靖第一,毕竟数次灭国擒王,已让李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军方第一人,而李绩等人虽是功劳颇大,但是一比较起来,却是不够格。

    在场之人都明白李靖心意,只是李世民着实有些不放心李靖的身体,而李靖又是拿出伏波将军马援的那赫赫有名的“马革裹尸”来说话,直说得李世民难以拒绝。

    见得李靖坚决请战,也确实找不出更好的人选,房玄龄又在一旁帮腔,李世民也是慨然应允,他本就是马上皇帝,更懂武将的心思,或许,马革裹尸还,确实是武将的最佳死亡方式,总比病死于床榻要来的轰轰烈烈。

    绕是如此,李世民也是一百个担心李靖,嘘寒问暖,殷勤叮嘱,倒是让李破军这个亲生儿子好生羡慕,要知道李世民可是从没有这么叮嘱过他啊。

    终于,挂帅人选定下来了,老帅李靖杵着拐杖进宫请战的消息也被传出宫去,长安上下都是在欢呼,那可是李靖啊,大唐军神啊,听得李靖挂帅的消息,唐军的气势都为之一震,这是一种必胜的气势。

    南梁萧铣、岭南冯盎、宋王辅公祏、突厥頡利可汗……哪一个不是当世枭雄,都是称霸一方的人物,不还是都被李靖给一一收拾了,李靖已经用赫赫战功诠释了什么叫做军神,在军方的地位可谓是仅次于李世民一人。

    终于,十二月初三,大雪纷飞,太极宫红墙白雪,殿宇巍峨。

    大殿之上,宣读圣旨,声音激昂。

    “……特进、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辖三军;

    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

    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

    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

    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

    携左领军卫将军苏定方、右领军卫将军契苾何力、左屯卫将军薛万彻…择日出征,讨伐吐谷浑……”。

    。。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夜谈() 
12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