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604部分

一世唐人-第604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要强征突厥人去南方的深山里修路的话,李世民有点拉不下这个脸。

    李破军看着老爹犹豫不决的脸色,心底也是暗笑,这是好处还不够啊,当即又是说道“阿耶,你可是小瞧了岭南的资源啊”。说着也是装模作样的摇头叹息。

    李世民眉头一皱,“有话就说”。

    “呃……阿耶,在我看来,岭南之地,简直就是宝库啊,你看,岭南北边靠山,山里面的药材木材这些暂且不提,南边靠着大海,海里面可尽是宝贝啊,海鲜鱼获这都是小的,那无尽的海盐可是了不得啊,还有那靠海的优良码头,海运便利,可通往林邑、水陆两真腊,吕宋,骠国,诸濮,伽没路,金耳天竺,遮楼其等国,海运的发达让来往商业极其的发达,那真是暴利啊。

    拿下岭南,先开盐场晒海盐,然后鼓励改进海船通海运,远扬各国,用我们的丝绸瓷器等生活武器去换取他们的金银宝器,到时候国库还能穷了吗,简直是赚翻了啊”。李破军越说越兴奋,作为前瞻者,远洋贸易的好处简直是令人无法忽视。

    “哼,居然拿钱财来诱惑我,区区金银之物便是让你如此兴奋,在我看来,那远洋贸易还不如一个海盐对我有吸引”,睿智如李世民岂能看不出来李破军是想着使劲诱惑他,诱起李世民对岭南的兴趣。

    “不不不,岂止是金银啊,还有一种作物简直是宝物啊,我知道占城国有一种稻谷,姑且称之为占城稻吧,这占城稻性早熟,耐寒,粒细,而且还高产,这占城稻也叫早稻,也就是说成熟的早,在江南江淮荆楚等遍稻之地可以配合晚稻一起成为双季稻,一年收浑两次粮食,在岭南,崖州等气候炎热之地,甚至可以三季稻,这可是一年收获三次粮食啊,只要将占城稻引进来大唐,那必定是粮食大丰收啊”。李破军终于将猛料说出来了,他就不信,占城稻一出,李世民还能淡定。

    果然,一听得这话,李世民一脸震惊的站了起来,瞪着眼睛问道“当真有此稻谷?”

    “有,绝对有,这种稻谷现在只有占城国有,也就是林邑国,只要派人去取就行”。李破军信誓旦旦的点头道。

    历史上占城稻是在北宋真宗年间传入江淮闵浙之地,后来扩大到江南荆楚,粮食产量大增。

    占城原本是汉时所置日南郡的象林县,东汉永和年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逵杀县令,自号为王,建立占城国,又名林邑国,延续至今,大唐称之为林邑。

    李世民脸色变换,背手踱步,看得出来,甚为激动,忽的转身指着李破军说道“若属实,虎奴你功德无量”。

    说罢便是回头喝道“来人,宣鸿胪寺卿唐俭,工部尚书段纶,速来觐见”。门口的王敬忠心思细听清了李世民言语中的急切,忙不跌的跑去传召了。

    李破军也是惊异,起身问道“阿耶这就要行动了吗?”

    “若真有这种宝物,莫说使突厥修路,便是让我顶着千古骂名屠尽突厥人也可以,民以食为天,只要有了这种稻谷,何愁天下不定,大唐不兴啊”。李世民越想越是激动,又是拉着李破军问这问那。

    奈何李破军也是半瓶水晃荡的,知道的不多,好在不多时,在皇城当值的唐段二人就来了。

    二人上前来见礼罢了,李世民点点头,李破军则是忙还礼,“见过姑丈,茂约公有礼了”。

    姑丈就是段纶了,纪国公段纶的妻子是李世民的妹妹高密公主,李破军可不得叫段纶姑丈嘛。

    说起这位姑丈李破军也是挺佩服的,段纶的父亲段文振是隋朝的兵部尚书和尚书右仆射,那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段纶就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的,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习文练武,也是当时唐国公世子李建成的挚友,李建成很是欣赏段纶,就将自己的妹妹高密公主介绍给了段纶。

    后来李渊起兵,段纶自费招募了一万军士响应,当时巴蜀还没平定,李渊就封段纶为益州大总管,段纶马到成功,成功的将巴蜀之地纳入了大唐版图,平定了巴蜀蛮人的数次叛乱,整个巴蜀之地,全归段纶管辖,掌握一切军政大权,官员由段纶任命,这就是相当于巴蜀王了。

    这般大的权势自然有流言蜚语,京中就流传着段纶要割据巴蜀谋反,段纶闻言二话不说,自请入朝,从此担任右光禄大夫,秘书监,工部尚书这些闲职,再不沾兵权,和高密公主恩爱有加,闭门修道,不再与人交往,直至病逝。

    这样的聪明人由不得李破军不佩服,段纶堪称文武全才,平定巴蜀之功便可以让他功列前排,但是段纶知道进退,主动退隐,真是跟河间王李孝恭一样,才干卓越而又品性高洁。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誓与占城稻同回() 
1157誓与占城稻同回

    各自落座之后,李世民便是迫不及待的发问了,“茂约,大唐与林邑关系如何?”

    唐俭见状面色微讶,这是什么情况,陛下为何有些急切形于色了,当即也是忙说道“林邑乃我大唐属国,年年朝贡,前几日大典之时,林邑亦有使节到来,现还在鸿胪寺未曾离去。林邑国主执礼甚恭,本为汉裔,与中原本就密切,与大唐更是亲近了”。

    李世民听了也是点头,他有印象,林邑传承数百年的王室是汉家苗裔,不管中原如何朝代更迭,林邑国都是主动归附朝贡的,当即也是说道“鸿胪寺可有熟悉林邑国之人?”

    听到这句话,唐俭笑了,直道“有”。

    “何人?速让他开见朕”。李世民听到鸿胪寺就有熟悉林邑国的人也是迫不及待。

    “这人陛下也见过,正是王玄策”。唐俭也是面带笑意,“王玄策曾去过天竺,沿途经过骠国,真腊,林邑等国”。

    李破军听得眼中一亮,心底暗道合该王玄策走运了。上回经过他提醒,朝廷已经准备着手对薛延陀布局了,这次大典薛延陀使者也来了,礼部正打算派使者与薛延陀使节一道回去薛延陀部落,册封夷男可汗的两个儿子为东西两个小可汗,王玄策为这次册封出力甚多,只待事后便可论功行赏了,这次占城稻之事,看来王玄策又要立功了。

    李世民听了也是惊异,直惊喜道“王玄策竟有这般能耐?哈哈,好,好啊,大唐人才辈出,何愁不兴,来人,速去鸿胪寺将王卿唤来”。

    说罢之后,李世民又让李破军将占城稻之事叙说给二人听,唐段二人听了都是脸色大惊,又是惊喜。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若找到殿下所言的占城稻,那……那不亚于神农播谷之功德啊”。绕是风度翩翩如唐俭,也是目瞪口呆的拍手叫道。

    “大唐之幸,黎民之幸啊”一旁的段纶也是唏嘘叹道。

    不多时,王玄策又是一脸懵逼的来了,待得了解前因后果之后,也是激动万分,直兴奋叫道“陛下,占城稻臣在经过林邑之时曾经吃过,口味与中原稻谷一般无异,也知道当地多种此稻,只是不知其习性竟是如此优良,实乃罪过,臣请命前往林邑,势必带回占城稻谷种,誓与占城稻同回大唐”。

    王玄策身高七尺余,身姿昂然,面正气凛,说话斩钉截铁,极具有气概,在场之人见得王玄策这般气度也是赞叹。

    李世民听得精神大震,一拍案桌噌的起身,“好,王卿有魄力,朕准了,愿王卿成功归来,朕当在承天门口设宴相迎”。说着又是一顿,看向唐俭,“茂约,谋划薛延陀之事可还需要王卿?”

    谋划薛延陀亦是重中之重,疏忽不得,如果两头都需要王玄策,那就只能取其一了。

    唐俭展颜一笑,“陛下放心,薛延迟之事鸿胪寺与礼部已商定,王录事的差事已经完成了”。唐俭自然不会在这卡王玄策,老辣如他,早就看明白太子殿下很看重王玄策了,而且王玄策也是他欣赏的人,关系甚为亲近。

    “甚好,王卿,那你便自主择日出发,愿卿顺利”。李世民走下殿陛,直拍着王玄策的手郑重说道,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王玄策大受振奋,哄然拜道“臣必不辱命,誓与占城稻同归”。这就是立下军令状了,誓与占城稻同归,王玄策说了两次,也就是说没有找到占城稻,他就是不回来了,身死异国他乡了。

    李世民听了却是摇摇头,直肃然说道“占城稻固然重大,然卿亦不可失”。

    王玄策闻言眼睛闪光,似有泪光,郑重点头,一言不发,整理衣冠,肃然行礼,转身离去。想他王玄策不过是一个九品录事,连上太极殿上朝的资格都没有,皇帝竟是对他如此看重,君以国士待我,自以国士报之。

    而且既然是去取稻种,那肯定是秘密前去,王玄策只能以个人身份前去,并没有朝廷的官面身份保护,也得不到沿途官府的任何帮助。

    身躯挺拔,衣摆飘飘,这一去,水陆行程万里,崇山峻岭间毒虫猛兽阻道,茫茫大海中惊涛骇浪,稍有不慎,便是身死荒野,魂散异域,一去不再回,但是,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吧,只要带回了占城稻,那就是造福万民,千秋万代的大功德。

    这等功德绕是心智坚定如王玄策也是心动,只要带回来了占城稻,打通了前往岭南,前往南洋的道路,那他就是名垂青史,虽不及凿通西域的博望侯张骞,平定西域的定远侯班超,但也是万众敬仰的大丈夫了。

    “真乃好男儿”,看着王玄策毅然决然的背影,李世民也是不由得叹道。

    要知道这个年代出趟远门不容易,特别是去林邑这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一路跋山涉水自不多说,而且不从西南的无尽大山走的话就只能从钦州渡海前去林邑,一路凶险,足够吓退多少人了。

    李破军想了想,扯过李世民龙案上的笔纸,在唐段几人的惊愕目光中,提笔唰唰写了两封信。

    而后直对李世民拱手道“阿耶我出去一趟”。说罢不待李世民反应便是急忙追出去,唐段二人愕然。

    李破军出了甘露殿,放眼看去,却是不见王玄策身影,只见得新任右武侯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在亲自带队巡查宫防,李破军快步上前,直问道“思摩将军,可见得一身着九品浅青官袍的年轻文官?”

    “啊,臣见过殿下,确有一年轻文官,方才往右延明门那边去了”。阿史那思摩被李破军的突然蹦出给搞得一愣,忙是说道。

    “嗯好,借马一用”。李破军闻言一笑,翻身上了阿史那思摩手里牵的马拍马撵去。

    经过两仪殿,太极殿,出了右延明门,便是见得王玄策快步走在前面。

    “玄策兄稍等”,李破军高喊一声,拍马追上。

    “臣王玄策见过殿下”王玄策被李破军给吓了一跳,忙是躬身行礼,脸上满是不解。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国舅爷() 
1158国舅爷

    看着面带不解的王玄策,李破军直问道“不知玄策兄打算如何出发?何时出发?”

    李破军一口一个兄的称呼让王玄策有些局促,忙是恭敬回道“回殿下,臣在武德年间曾去过天竺,而后途径林邑回来,路上碰上了许多商队,臣想加入某一只商队,随同前往,一来,名正言顺不致使人怀疑,二来商队多有护卫,也较为安全。臣今晚回家收拾行李,明日一早便出发,沿途寻找商队,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李破军听了也是点点头,王玄策在短短时间里就找到了方法,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了,当即也是点头道“甚好”。

    说罢从怀中掏出两封信,拿出其中一封说道“此去路途遥远,定是花费不少,若有需要,你可持此信去皇家集团所属商铺取些盘缠”。

    王玄策也没有拒绝,忙是道谢,只见李破军又拿出另一封信道“这是我的介绍信,若有困难,可寻当地官府相助”。

    王玄策接过两封信,也是有感李破军为他考虑周全,心底自是感激万分。

    叙话一番,李破军目送王玄策离去,心底也是十分敬佩,义无反顾的孤身前去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何其壮哉。只要王玄策成功归来,定是不失公侯之位啊。

    长安城,城东升平坊里,高宅林立,其中一座九进大宅更是占地最大,亭榭楼台,飞檐斗拱,甚是奢华,这座宅院在前隋时期的观王府,如今是大唐的观国公府。

    后院书房中,熏香袅袅,朦胧烟气中有三人坐着,一老者坐于上首,正是当朝雍州别驾,观国公杨恭仁,两中年人坐于其下。

    “叔父,今日朝会听闻李世民对那太子小儿发怒了,可是当真?”下首一中年人满脸兴奋的询问道。

    “确有此事,但圣人的态度有些令人琢磨,且圣人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