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551部分

一世唐人-第551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样子阿耶早有对策啊,看着李世民古井无波的脸毫无动容,李破军心底叹道,也是对李世民深深的佩服,其实李世民有个毛的对策,要不然那些人跟个老鼠一样滑溜难抓,李世民早就将其覆灭了,岂会在身边留下这么一个威胁。

    “此事你多加关注,你那天下会和暗影的作用甚大,要善加利用。尽快早些将这群鼠辈覆灭,兹事体大,不轻于盐法,不轻于郑氏,切勿轻心”。李世民又看着李破军严肃的说道。

    李破军又一愣,很快缓过来应着了。

    “回去吧,明日早朝过后,盐法之事当确定了,你准备准备”。李世民似乎有事,直接撇撇头就让李破军退下。

    李破军应着退下去了,看着李世民阴沉的脸有许多不解,但也不好询问。

    李破军脚步声消退,李世民一拍桌子,吹了个哨声,殿中阴暗处无声无息的又是闪进来一个人影,自是那黑衣人。

    黑衣人闪身来到李世民身前躬身等着李世民说话,李世民脸色阴翳,眼中闪过厉色,直喝问道“杨氏余孽已和郑氏勾结了,为何没有回报”。

    黑衣人身形一震,单膝跪下嘶哑着声音道“属下有罪”。

    李世民踱步走了走,又是说道“去查查郑玄毅,此人身上线索颇多。似此等消息再若未能探查到,你知道什么后果”。说着李世民也是一改往日温和,声音阴冷的格外陌生。

    黑衣人也是一低头应着了。

    又是一日天明,长安的阴雨天过去了,春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天色放晴,气温也变暖了,一切都是一副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景象,长安街上,人来人往,东西两市,摩肩接踵。

    李破军换上一身素白云翔符福文劲装,领口袖口衣摆镶绣着银丝边流云文滚边,腰间一条白乡云纹白玉带,额头一条二龙戏珠银抹带,左边一枚黄白玉佩,右边一柄古朴长剑,端坐马上,着实显得丰神俊朗,嘴角挂起的和煦笑容又透着与生俱来的高贵。

    一早李破军就是打扮妥当去往翠华山了,昨日李正便说了,玉顶马的雕像今日便雕刻好了,请的是工部最高明的匠人,马冢也建好了,就在勇烈祠所在的天秀峰山腰。

    未了避免风尘扑面,马速缓慢,李破军要以整洁仪容去送玉顶最后一程,翠华山近在眼前了,那高耸的天秀峰抬眼可见,李破军却是显得低沉了。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马冢() 
1076马冢

    护龙山庄,盔甲鲜明的卫士,手持长兵,腰悬佩刀,笔直的守卫在山庄门口,太阳升起,初春的暖阳照在盔甲和兵器上,泛起一圈圈冷幽的光晕,令人望而生畏。

    附近的村民每天路过山庄也是隔得远远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尽管山庄甲士从来没有欺民之举,而且时不时帮助周围居民解决问题。

    有猎户陷在山中,是神策军士帮忙救回;有泥石冲毁民房,大雪压塌民房,也有神策军士奉命帮忙,自从神策军驻军在此,附近治安良好,村民受益颇多,无不交口称赞。

    李破军端坐马背,衣衫束发一丝不苟,面上没有半分表情,守卫行礼,李破军也只是淡淡点点头,并无往日的和煦,让一众守卫有些不解。

    进得山庄,李破军看向山庄后方那高耸的山峰,直道“传令,全军集合,天秀峰下结阵。午时过后,为玉顶治丧”。

    陈康身子一震,应着去传令了。

    李破军回到了书房,看向桌上那一方木盒,回忆不断蔓延,想起来第一次在太仆寺选马时第一眼见到玉顶那神骏的身姿,雪白的毛色,一尘不染;浅黄色的四蹄,矫健有力;金黄色的头顶,更显得高傲而尊贵,第一时间里,李破军就是下定了决心,就选它了!

    西凉之行,幽燕平叛,收复朔方……南奔北走,只要李破军出行就是少不了它,那些一幕幕甚是清晰,抚摸这玉顶的骨灰盒,竟是一时间潸然泪下。

    手边笔纸都在,李破军拿起笔来,扯过一张纸就是挥笔写就,人死有祭文,玉顶之死,也应有文祭之。

    时间一点点过去,茫然不知何事的神策军全体被调出山庄,轰轰烈烈的去往了后山,动静甚大,山庄对面过了石桥就是长安南门的官道,来往之人络绎不绝,见得轰隆隆上万甲士齐动,也是好奇。

    在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太子殿下要为他的爱马治丧后,行人皆惊,自古以来,未常有为一匹马治丧的,太子殿下果然不同寻常,不过也有人甚是唏嘘,知道英雄爱宝马,慨然叹道太子真英雄也。

    当即有大胆之人上前询问“敢问将军,听闻太子殿下欲为爱马治丧,我等也想瞻仰,不知可否同去?”

    领军之人正是房遗爱,房遗爱闻言想了想直大大咧咧说“想去就去,别喧哗闹事便可”。

    行人闻言欣然前往,一传二二传十,十传才,短短两个多时辰里,官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便是纷纷改道,去往了翠华山中,消息更是很快传到了城中。

    不少文人士子,贩夫走卒纷纷动身,越来越多,更是不乏不少春耕百姓放下手中活计前去看热闹,一时间翠华山山道为之堵塞。

    翠华山,自古以来就是长安城附近的一处知名景点,相传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汉时汉武帝曾在山中太乙峪修建了太乙宫,成为了名胜古迹,山中更是被皇家设立了专门的猎场,来长安的文士士子,旅人游客都是少不了来这儿游玩。

    正是初春时节,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山中有谷,谷中有湖,碧波荡漾,清明如镜。

    天秀峰,千岩竟秀,万壑争锋。峰峦如聚,汇成一柱通天岩峰,更有一条涧溪,潺潺流下,初春的雪融化成的涧溪甚为清洌。

    天秀峰山腰,一个宽阔的平台处,一个硕大的马冢已经建好了,山下湖边,聚满了人群,纷纷昂头看着。

    山道两侧,李正请来的乐人高奏着雄浑低沉的曲调,在一片哀沉的曲调中,数十名亲卫抬着一个精致的战马石像缓缓抬上了山腰平台。

    李破军一身素白衣袍,解开了束发头发披散,怀抱着骨灰盒,慢步将其放入了冢中,左右亲卫上前合上空棺。

    看着这巨大的石马雕像,栩栩如生,每一根毛发都似乎看得清,那昂首撒蹄的狂野之态,让人一看便是血脉喷张,恨不得纵马持刀,杀尽一切马前敌。

    正是男儿当如斯,挟弓跨良驹。长刀寒似雪,玉蹄踏王庭。

    李破军终究是忍不住了,仰天悲啸“玉顶,魂兮归来”。

    “玉顶爪黄马,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随着李破军长啸,曲乐大奏,李正奉上烧纸钱祭文的火盆,李破军从怀中掏出一沓纸。

    伴随曲乐,亲卫又抬上来一块石碑,只见的石碑顶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玉顶爪黄……

    字迹铁钩银划,遒劲有力,笔锋苍雄,凛凛的一股雄浑凛然之气。

    山下之人见了,不乏有见识的人发出惊呼瘦金体,那是太子殿下的瘦金体……人群一阵骚动,太子殿下自从创了瘦金体之后,鲜有真迹外露不少慕名之人只得去英雄楼,回甘茗那几家店外临摹观赏店名匾额,也是长安一绝,这下太子殿下竟为爱马题碑文,怎能不让他们惊讶。

    诗文焚尽,李破军又是悲呼“玉顶,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待来世,你我再叙……”说着李破军已是哽咽不成声。

    山下围观之人见了也是默然,不少看热闹嘻嘻哈哈之人也是收起了笑容,低头沉默,耳畔只剩山风拂声。

    那悲呼的凄凉,似乎透过声音穿进耳朵,直刺心扉。不少人都是暗叹太子真性情中人啊,玉顶爪黄……一匹马,活到这种地步,随死无憾了。

    李破军意识有些模糊,少有的眼泪也是滴了下来……那一战,鏖战冲川谷,阵中厮杀数个时辰,来回厮杀,四处奔走,冰天雪地里,尽管玉顶早已经是疲惫不堪,然而李破军一个指令下去,仍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冲去。

    那马身上数个血口不止的创口,哪一个不是因李破军而起,突厥兵马企图生擒李破军,射人先射马,只要李破军倒地没了坐骑,必将被生擒,所以那一支支破风的箭矢刮破凛冽寒风射在了玉顶身上,尽管玉顶中箭……但李破军又何曾跌落过下来,沟壑陡坡,照样如履平地,一切,皆因玉顶。

    祭文烧尽,曲乐渐息,一座雄壮马冢,就立在了天秀峰上,绕是历经千百年,仍然屹立,成为千年名胜。

    。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烈火雄风() 
1077烈火雄风

    初春的山峰吹着,李破军立在山腰平台,看着山下谷中清幽的湖水,心境也随之清明。

    山下,人群看着那背手迎风的修长身形,眼中仰慕溢于言表。人群之中,有一年约三十上下的中年男子,身着普通褐色长袍,面色较为刚毅,颔下虎须飘飘,见得李破军身形忽的转头直朝旁边侍从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斯也”。

    玉顶已逝,逝去的终究是逝去了,李破军从来都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悲观之人,来日方长,天下还有大好去处等候着他。

    他知道的,草原上,薛延陀就会替代东突厥,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西域,高昌等国也在挑衅着大唐国威,破坏着丝绸之路。

    草原的西边,西突厥两部始终是大唐之敌。

    高句丽,哪里还有数十万汉人尸骨流落异国。

    吐蕃,野心勃勃的松赞干布并不甘心苟在高原上……

    大唐看似盛世繁华,然则强敌四邻,并不安稳,或许中原是一片祥和,边境却是经常燃起烽烟……他还年轻,只不过过了年也就十七岁,来日可期,东突厥灭亡了,而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随着耳畔传来一声尖唳的战马嘶鸣,李破军血气上涌,心头浮现一副场景……

    广阔无垠的原则上,一匹神骏战马飞驰而来,翻身上马,肆意策马奔腾,耳畔只有马鸣声,风啸声和那悠远的驼铃声……

    “取鼓来”。李破军伸出双手大喝道,声音雄浑回荡耳畔,山下正欲散去的人群一顿,惊异的看向山腰。

    只见得两名亲卫抬上一个硕大战鼓,李破军轮起鼓槌,轰隆隆的战鼓声响起整片山谷,山下八千神策军坐下战马闻鼓而声气,啾啾马鸣声冲去云霄。

    “烈火卷雄风,红云映碧空

    莽原好驰骋,烽烟天边涌

    骐骥有良种,宝马待英雄

    长驱疾如电,真堪托死生

    …………

    流霞寄壮志,沧海抒豪情

    明朝奋四蹄,敌阵立大功

    流霞寄壮志,沧海抒豪情

    明朝奋四蹄,敌阵立大功

    …………”。

    一首雄浑壮阔的《烈火雄风》传荡出来,豪迈雄壮的曲调,高昂振奋的战鼓声,伴随着躁动尖唳的马鸣声……响彻在这山清水秀的翠华山中,直震得枝叶簌簌摇动,直震得清波荡起涟漪,直震得在场众人血气上涌,发出山呼海啸的嚎叫声。

    那名身着褐衣的中年男子亦是紧捏双拳,满脸涨红,直低吼道“大丈夫,当如斯,当如斯啊,太子殿下,吾之主也,沧海桑田亦不毁改”。说罢之后脸色潮红,竟是捂着口鼻一阵咳嗽,好险没背过去,身边侍从见了忙是上前拍背,从行囊里拿出一个葫芦递给他,中年男子拔出葫芦塞喝了几口汤药才缓过来。

    而后看向走下天秀峰的李破军,神情激动,直呢喃道“实不可错过”。说罢将葫芦扔给侍从便是急急挤上前去。

    李破军一时兴起,想起了三国里面吕布骑乘赤兔的狂野肆意,一时没忍住,将这首烈火雄风即兴唱出来了,还是在这众多人面前,唱罢之后,李破军也是有些捂脸,直接放下鼓槌就想乘人群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赶紧开溜。

    结果刚到山下,便是有一人强行挤过来,不顾军士阻拦,直高喊道“下官中书舍人高冯,见过太子殿下”。

    李破军抬头一看,只见得一身着圆领褐衣的男子被军士拦着,军士听说他是中书舍人,是朝廷官员也是有些不知所措,看向李破军,李破军直一挥手,“高舍人请上车来说”。

    高冯大喜,走到车架前,又是一怔,直整理衣冠行礼拜谢“谢殿下赐臣同车”。

    李破军掀开车帘一看,人群已经注意到他了,纷纷挤上前拜见,山道狭窄,临近着湖,再是拥挤难免会有危险,李破军脸色一肃,直喝道“别啰嗦,快上车,走”。

    高冯一怔,赶忙撩衣上车。

    车架缓缓离开天秀峰,向山庄而去,李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