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473部分

一世唐人-第473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破军闻言脸皮子抖抖,看了看那茶色,心中暗骂竟是泡了大红袍,还恁大一把,狗日的内侍真舍得啊。李破军看见是他视若珍宝的大红袍,亦是心里滴血,当然,李破军不认为这是小气。

    “哈哈,姚公好见识,此茶名曰大红袍,乃江南道深山绝壁之上的数棵千年茶树上所产,产量甚少,可提神益思,消食去腻,生津利尿,功效之多世所罕有啊”。李破军也是挥袖入座笑道。

    听得这茶这么金贵,老者面露讶色,直惊叹不已,再品时竟是有些不舍了。

    这人正是现在的太子洗马姚思廉,也是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姚思廉世代官宦,精通经史,如今虽然已过七旬,但仍是精神奕奕,正在主持编纂梁陈二史,也是赫赫有名的史学家,虽是名声不如史家二司马响亮,但在史学界,姚思廉的地位可不低。

    姚思廉德高望重,便是李世民见了也得礼待尊崇,李破军三观奇正的好青年,自然也是懂得尊老的,也是不会怠慢,给予了这个白发学士很大的尊重。

    “不知殿下召老臣前来所为何事?”姚思廉寒暄罢了,茶水也喝了,当即便好奇问道。要知道李破军可是从来不管事的,东宫属官跟散养的似的,从来都不用觐见的,今日破天荒的召见他,实属罕见。若是有事也就罢了,若是无事的话,他还得回去编纂他的史书呢。

    李破军听了也是不绕圈子,直说道“姚公,你执掌东宫司经局,分知经籍,侍奉文章,孤现在身边缺个执笔的人,你看有没有推荐的人选?”

    姚思廉听了点了点头,面带愧色,拜道“此事本该由老臣服其劳,然老臣编史却无空暇,又因年迈不能随时侯奉左右,实在尸位素餐,老臣羞惭”。

    李破军听了忙是还礼,“姚公著史功德无量,自去便是,孤此处只用一书吏即可,姚公来此大材小用了”。暗自擦了擦汗水,要是姚思廉时刻侍奉左右,那李破军不得麻烦死,倒不是说李破军讨厌这正气刚直的姚思廉,毕竟姚思廉的君子之名那不是虚的,只是这些个虚礼,李破军受不了,而且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李破军还得时刻敬着,还不能带着出去四处逛悠。

    李破军算是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是傻子,能进去东宫的属官都是大才,放着不用,他李破军也是傻子,这才有了向太子洗马要人的事儿。

    姚思廉听了也是爽朗一笑,捋捋胡须,想了想直正色说道“东宫属官,尽皆干才,能人甚多,只是要到殿下身边当值的话,不仅只需才干,其德行亦不能少,而且最好要是年轻一些,这样的话,老臣倒还真有一个人选”。

    李破军听了也是坐直身子,“还请姚公举荐”。看见姚思廉这般郑重的模样,李破军知道,找他没错了,姚思廉是靠谱的人,举荐的人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姚思廉道“此人名叫张文瓘,字稚圭,现任司经局正字,乃河北道贝州人氏,汉留侯裔孙,世代官宦,去年以明经及第,选官入东宫,此人孝友忠义,刚直坚毅,实为良才,望殿下善用之”。

    再看李破军早已经是一脸兴奋,早在姚思廉说得第一句“此人名叫张文瓘”时,李破军就打定注意就要他了,那可是张文瓘啊,唐高宗时期的名相啊。

    对于张文瓘,李破军虽然不知道详细生平,但是熟读唐史的他也是不会陌生的。张文瓘是唐高宗时期众多宰相当中不可忽视的名相,此人政绩斐然,处理政事,连普通百姓都要拍手称赞一声“张相公”。

    在唐高宗修建蓬莱宫、上阳宫等宫殿时,张文瓘力谏要简朴节约,不可奢靡。

    在晚年抱病的时候,新罗内乱,唐高宗不顾西线正在和吐蕃交战的困境,想要为了什么上国威仪的虚名,出兵帮忙新罗平叛,这样会让大唐陷入两线作战,大伤民力不说还得力不讨好,张文瓘不顾老迈多病,抱病劝谏,最终使唐高宗纳取了他的谏言,打消了出兵新罗的心思。而他最令人称赞的事迹就是他保留宰相职权,临时兼任大理寺卿的时候,上任十天,日夜不休判决疑案四百余件,执法公正,犯人即便被判处有罪也是心服口服,毫无怨言,期间劳累成疾了,狱中的囚犯甚至为他斋戒祈祷,最后调离大理寺时,狱囚“怮哭不止”。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狱囚祷疾”的典故,想想,做官能做到这个份上,张文瓘厉不厉害,另外还有“不节堂馔”“万石张家”等典故。只得一提的是,张文瓘很会教儿子,四个儿子个个都是人才,才德出众,个个官至三品,轶比万石。

    这样一个人才,李破军怎能不心动,连李绩都称赞“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的人物,未来的名相如今就在自己的东宫,李破军怎能不喜。

    当即就说急急说道“张稚圭现在何处?”

    看着李破军这般急切的模样,姚思廉捋须笑笑,他理所当然认为这是殿下重士爱才的表现了。当即也是满意的笑道“现应在司经局当值”。

    “来人,速传司经局正字张文瓘前来”。李破军面露喜色的挥手道,说道又是一顿,“且慢,稍后孤亲自去请”。

    姚思廉听了眉头一挑,伸手止住,“殿下不可,稚圭虽有才德,然其年不过二十许,品级不过九品,心性未定,若殿下折节相请,难免生出傲然自得之心,殿下只需让人传个话相召即可”。

    。

第九百二十一章:你可是有病?() 
921。你可是有病?

    听得姚思廉的话,李破军笑了笑也就应着了,不愧是人看成精的家伙,连叫个人都有这么多讲究,李破军摆摆手,让刘三德去传召去了。

    姚思廉在这儿坐着也没走,毕竟他是张文瓘的举荐人,得在这儿看着啊,毕竟这举荐之恩可也是不小呢。

    李破军的嘴巴也很会说话,天南海北天文地理都能聊上几句,面对一个满腹经纶,熟读经史的老学士也是丝毫没有怯场。

    看着姚思廉一脸自信的说着他的编史大业,李破军也是极为佩服这种人,姚思廉家学就是很深厚,他的祖父姚僧垣不仅是“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的名医,更是“少好经史”的史学家,然后生下两个儿子姚察,姚最也是喜好经史,姚察也是南朝著名的历史学家,而且品行高洁,是梁陈隋之际公认的著名学者,极受世人推崇,而姚思廉就是姚察的儿子,姚察生前编纂梁史陈史,收集了大量资料,正待编纂,却是天不假年病逝了,现在姚思廉做的就是子承父业,继承了他父亲的资料文稿,编纂二史,以至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种真正做学问的人,并拿一生去实现的,是值得人尊敬的,而且姚思廉历经陈隋唐三朝,都是不卑不亢,受人尊崇的,古之君子是真正存在的。

    李破军看着姚思廉也是由衷的赞道:“姚公著史对史料博采善择,叙事简严,文字简朴,颇有司马迁班固遗风,自魏晋以来,重词藻,好虚华,难能可贵啊”。

    姚思廉本来是在美滋滋的品茶的,闻言猛的一滞,视若珍宝的大红袍茶水竟是洒落了许多,姚思廉瞪大眼睛,失态的看向李破军问道:“这老臣编史尚未完成,殿下如何得知老臣行文风格的”。

    李破军听了也是脸皮子一滞,尼玛超前了,他说的是历史上对姚思廉编史的评价,结果现在人家史书还没有写出来呢,还没有问世呢,姚思廉是今年开始方才整理资料开始动手编纂的,现在梁史都只仅仅整理出来一个开头呢,李破军现在一口说出来姚思廉文风,怎能不让姚思廉惊诧。

    李破军脸上丝毫不慌,淡定笑道:“姚公不是已经有手稿了吗,我有幸也是拜读过,另外,文风也是可以从一个人往日作品,甚至是为人性格品行看出来的,姚公一向简朴淡泊,不尚浮华,文也必定如其人的”,李破军又是小小的捧了姚思廉一下。

    果然,即便是品行高洁如姚思廉,闻言也是面带笑意,直拱手拜道:“殿下过奖了,老臣不敢当”。说罢又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李破军,“殿下观察入微,见微知著,老臣佩服。”

    李破军听了嘴角一扯,君子君子也是人啊,照样得说上司好话,李破军满脸笑意。

    姚思廉又是挑眉问道:“观殿下此言,似乎对史亦有研究?老臣一向认为史学须得严谨谨慎,务求真实简练,如此方可呈现最直观的第一面,似那些词藻堆砌,华丽浮泛的著史,实不可取”。

    李破军听了也是大为佩服,直点头道:“孤亦如此认同,著史留存后世览阅,为的是记录历史,而不是写锦绣文章,其一必要真实,其二必要简洁,这样才能展现最最真实的历史”。

    李破军说罢,姚思廉更是一脸兴奋,老脸微红,他找到知己了。

    正待继续发问,忽的内侍通报,“殿下,司经局正字张文瓘已在殿下侯着”。

    李破军眉头一挑,直正坐喊道:“传”。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辛亏张文瓘来救场了,要不然再继续陪着姚思廉唠下去,非得露馅不可,对于史学,他是只会看,不会做的。

    随着脚步声近来,李破军看去,一个年约二十的年轻人昂首阔步进的门来,身着九品浅青官服,面容奇伟微黄,但是精神奕奕,双眼有神,昂首阔步而来,大概扫了一眼殿中,眉头挑着有些好奇,直躬身拜道:“臣张文瓘参见太子殿下”。

    李破军没有说话,定睛看着张文瓘,上下看了个遍,这就永徽名相张文瓘?倒与常人无异,就是精神一些,只是那脸色竟与秦琼有些想象,都是蜡黄脸张文瓘有病!一想起历史上的张文瓘时常抱病,中间甚至病重几次解了官职回家养病,最后也是病死的。

    李破军脱口而出说道:“你可是患病在身?”说罢李破军便是苦笑一声,他怕是已经我有病吧。

    果然,李破军说罢,姚思廉一脸错愕,张文瓘也是惊愕的抬头,面色很是奇怪,看了看李破军,但仍是恭敬回道:“多谢殿下关心,臣身体康健,并不不适”。

    李破军这下干脆继续说下去,拯救一下这个名相,直摇头说道:“不对,孤略通岐黄之术,看你脸色微黄,身体状况定是不好”。

    张文瓘这下是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答话了,难道点头说:殿下你说的对,我有病!

    李破军又是摆手说道:“不过你也不用慌,你这应是隐疾,暂时无碍,待日后孤寻来药王前辈来与你诊治一番,彻底除患”。

    张文瓘听了心中一热,无论他有没有病,太子殿下能够对他一个小小的九品官儿这么关切,都是他的福分啊,药王前辈,那是陛下亲自敕封的高人啊,治好了皇后的气疾,治好了杜相公,治好了秦柱国太子殿下竟要请求这等高人来为我这个无名小卒诊治,何等恩德啊。

    “臣拜谢殿下恩德”。张文瓘直一拜道,一旁的错愕的姚思廉看得这一幕,老眼闪亮,似乎是有所悟,看着李破军钦佩的点点头。

    李破军这才咳嗽几声,糊弄过去,直说道:“孤身边缺一个掌往来行文的执笔书吏,询问姚公之后,姚公举荐了你,对你很是赞扬,如何?你可愿来孤身边当值?”李破军笑盈盈的看着张文瓘说道。

    

第九百二十二章:成立专门的体育部门() 
922成立专门的体育部门

    张文瓘听了眼睛睁大,一脸的惊喜,忙是拜道“多谢殿下,臣愿意”。说罢又朝一旁端坐捋须微笑的姚思廉深深一拜,“姚公举荐之恩,文瓘没齿难忘”。到底是年轻人,即使日后是名相,现在的心性也是没有日后稳重的,他虽是明经及第了,也是世代官宦的,但是由于资历浅,年龄小的限制,也只得担任东宫司经局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平时也只是做一些校正经史的工作。

    张文瓘亦是时常抱怨壮志难酬,历史上的张文瓘亦是等到高宗继位方才发迹的,历史的轨道并没有偏移。

    姚思廉闻言颔首一笑,“你自身有才德,老夫方能向殿下引荐,只愿你日后能够砥砺前行,务必办好殿下吩咐的差事,否则的话,即使殿下宽宏不咎,老夫也得找你”。说着姚思廉已是一脸肃然,张文瓘亦是一脸肃然的应着。

    举荐张文瓘罢了,姚思廉便是走了,李破军看着张文瓘,亦是非常满意,“稚圭,以后你便跟在我身边吧”。

    张文瓘站在李破军身后,朗声应着,他兴奋的很,这可是太子殿下啊,等到日后太子登基,那他也就水涨船高了啊。

    李破军想了想又说道“你便先任詹事府主薄吧,从七品”。

    张文瓘自是应着,他原本不过是一个九品正字,现在连升好几级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