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457部分

一世唐人-第457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载李贞好武,精通骑射,一手射术得了李世民的真传,很是了得。而且兼涉文史,治政能力也是不俗,被外放就藩的时候也是颇有政绩,只可惜母族出身低,没有后援,又是庶出,不是继承人。

    历史上最令李破军欣赏李贞的是他后来起兵反武的担当和作为。李世民死后,李治登基,后来李治三十四年皇帝也驾崩了,太子李显继位实为唐中宗,只是武媚娘又废了唐中宗,立李旦为帝,掌控了天下大权。

    这时,李贞等大唐皇族清醒了,预感到了他们李唐江山可能要落到一介妇人之手了,一众唐朝宗室就联合在一起打算举兵讨武,可是事到临头,其他诸王惧于武姐姐淫威,迟疑不定,不敢动手,最后李贞忍无可忍,单独起兵了,可怜的李贞四处联络宗室,打算保住李唐江山,最后竟然只有他的姑姑,一个庶出的弱女子,李渊的庶女常乐公主愿意散尽家财支持他,最后可惜还是敌不过武姐姐这个女中豪杰,兵败自杀,人头还被挂在东都的城门上示众。

    在李破军看来,当时那些个饱食终日的宗室全特么是废物,个个封王拜爵,富得流油的,被武媚娘一个女流外人窃取了李唐江山还不敢亮刀子,尽管李贞也有纵容手下奴仆行凶的劣迹,但是仅凭他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还敢起兵反武,李破军就敬他是条汉子。而且话换个说法,包庇奴仆,这还是爱护手下护短的行为呢,恰巧,李破军也是个护短的人。

    。

第八百八十七章:望云亭上,陶笛声扬() 
887。望云亭上,陶笛声扬

    看着这白白胖胖的李贞,李破军暗自想着,以后自己亲兄弟里面可用之才就有五个了,李承乾,李恪,李贞,还有那没出生的李治和李慎,反正他们还小,李破军是自问不会被他们给威胁到的。

    看着李破军如此喜爱李贞,抱起来就没松过手,燕贤妃美眸中也是笑意连连:太子殿下的威势谁不知道啊,一群兄弟包括大一点的李承乾和李恪都不敢有所悖逆,将来那必定是陛下的继续者,他如此喜爱贞儿,当真是贞儿的福气呢。

    而一旁坐着的阴妃虽也是在和长孙无垢说着悄悄话,但是眼睛有意无意瞟到李破军这边却是目光莫名,厉色闪过,要知道,李破军对待她儿子李佑时可是没有这般亲近啊。

    看着李破军在跟李贞玩耍嬉闹,李恪在一旁微笑看着,不时附和大笑,李世民也是捋须微笑,一脸欣慰。

    转身取过一壶果酒,却眼睛一怔,看着湖的角落那头,好大一块树林,而树林里若隐若现的一座宫殿,李世民眼睛一沉,看着正在玩耍的李破军兄弟几个,又是嘴角一扯,呢喃道:“你的诅咒不可能实现的”。

    “嗯?二哥,你说什么,什么实现啊?”一旁的长孙无垢依稀听得一愣,凑过头来问道。

    “啊,没什么。嗯,昨日西突厥使臣来进献了一些上好皮草,你给他送些去”。说着摆摆手指着湖的那头。

    长孙无垢一愣,看了看湖那头,点了点头。

    李破军正抱着小李贞转圈圈呢,旁边李恪哈哈笑着,挠着李贞,场面好不温馨,忽的,小李贞手爪乱挥,揣进李破军怀里便是一扯,带出来个东西却是抓不住,眼看就要坠地摔了,一旁的李恪不愧是习武之人,眼疾手快,一把抓住。

    “啊,贞儿你,虎奴你的东西没有摔坏吧”。燕贤妃惊慌失措的抱过李贞,生怕把李破军的东西给摔坏了。

    李破军看了看拿着翻来覆去看的李恪,摆摆手笑道:“没事,摔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玩物罢了”。

    李恪拿着那个陶物,翻来覆去的看了看,直问道:“大哥,你这是什么东西啊?长得这么奇怪,还有孔洞,是个乐器吗”。

    李世民在一旁看着拿过来皱眉看了看,挑眉说道:“这是埙吗?好像又不像嘛”。

    “确实跟埙好像啊,这也是一种乐器吗?”喜好音律的杨妃也是凑过来好奇问道。

    李破军直说道:“这个东西我跟它叫陶笛,跟埙差不多,但不是埙。这个有哨口,埙没有。嗯,两者共同点就是都是用陶泥烧制的闭管式乐器”。

    他前世擅长的乐器不多,也就是笛子和陶笛两种,他一个孤儿,老爷子又是个传统老头,一生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的,也没跟他买什么钢琴那些,喜爱古风的李破军就只买了笛子和陶笛这两样便宜货玩玩。

    这陶笛还是他前几日看那些乐师吹埙时想到的,埙跟陶笛确实挺像的,当时李破军回去就让制埙的高明匠人试着烧制,没费什么力气,就烧制出来了。

    “陶笛?以前没听说过啊,这个是虎奴你自己发明的吗?”杨妃作为隋炀帝的女儿,自幼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特别是擅长抚琴。眼见一个新乐器,也是很兴奋的。

    “呃这个,算是吧,看见埙有所启发,胡乱改造了一下”。李破军一愣,挠挠头,脸不红,心不跳的应着了,反正这个世界的第一个陶笛,确实是他做出来的,也算是跟国人争光了。陶笛本是起源于南美的,最初是一种装饰和祭祀用的彩绘乐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改进和发扬,传到世界。

    有些人说陶笛和埙是一样的,甚至说陶笛是埙演变来的,其实不是,二者确实类似,但却只是不同地域平行发展的两种乐器,中国古代的是埙,南美古代的是陶笛,各有所长。

    杨妃一听就是兴奋的拍手道:“虎奴果真厉害,又会作诗词,又会笛子,还会发明这新乐器,来,快让姨娘一饱耳福,听听这陶笛的乐曲”。

    李世民也是来了兴趣,看着清波荡漾的湖水,初秋的风吹来,甚是清爽,也是笑道:“如此美景,家人相伴,虎奴便吹一曲相和吧”。

    “哈哈,太好了,好久没听过大哥吹乐了。上回那首笛曲笑傲江湖简直太好听了”。李恪也是在一旁击掌赞道。

    看着长孙无垢几人也都是微笑着看着,李破军推辞不过,又有显摆的心思,当即笑道:“那便吹一吹我昨天刚写出来的一首新曲”。

    众人聚精会神的听着,李破军拿过陶笛,试了一下音,不愧是宫廷匠人制作的,品质上佳,音色甚好。

    看着亭下清波荡漾,耳畔秋风瑟瑟,李破军将哨口放在了嘴边,慢慢吹了起来。

    一曲过后,李世民等人竟是就就没有反应过来,看着清波湖水,微微失神。

    “好,太好听了”。李恪这小子直跳起来拍巴掌赞道,只是拍着巴掌叫道好听,呃具体让他说哪儿好听,他的词汇储存量还不够。

    李世民被李恪一巴掌给惊醒了,也是击掌赞道:“好,好啊,此曲低吟婉转,空灵飘逸,可为传世名曲啊”。

    杨妃也是一脸兴奋的喝彩道:“曲好,听罢令人心旷神怡,温暖身心,直让我感觉到了那无尽的旷野,解放身心,胸中郁结一听即解,令人轻松自在。不仅曲好,此乐器更好,低音深沉,高音嘹亮。高音如哨般嘹亮,中音如萧般平和,低音如埙一般深沉。陛下,此陶笛可与萧笛埙鼓一样传名于世啊”。

    杨妃不愧是音乐大家,不仅听懂了这首曲子的灵魂,更是一番话说出了埙的特色,李破军也是直点头附和。

    一旁的长孙无垢却是闭目养神,在李世民奇怪的推搡了几下方才醒来,一睁眼便是满满的惊喜,“二哥,我好像觉得身心舒畅,呼吸也是顺畅了许些啊”。

    “真的,这乐曲竟有如此功效?”李世民听了一惊,也是不可思议的抓着长孙无垢的手惊喜道。

    

第八百八十八章:故乡的原风景() 
888。故乡的原风景

    李破军在一旁看的一脸懵逼,啥玩意?乐曲还有功效?

    一旁的杨妃听了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说道:“这应该是可能的,音乐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可陶冶情操,可充实精气神,亦可给身心带来无限舒畅”。

    李破军一听也是点点头附和道:“这的确是,曲随心生,心随境起,音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如我方才那首曲子,闭目遐思,就仿佛感受得到山泉水在身边清幽的跳跃,鸣啾的鸟雀在耳畔快乐的歌吟,欢腾的小鹿在原野上玩乐觅食,松涛阵阵唱着和声,雪雾蒙蒙蹁跹起舞,一切美好的事物显得是那么的静谧和安详,所以才有身心舒畅的感觉”。

    听得杨妃说罢,李破军也是记起来了,这首曲子,在后世经常被用来心理治疗,是一首五星级的治愈系歌曲,长孙无垢患有气疾哮喘,时常胸闷气短的,听得这首治愈歌曲,身心舒畅那也是自然了。

    李世民听罢之后看着清波久久不语,似在回想凝目,似乎看到了多年前的家乡,在武功别馆出生长大后,他和大哥三弟,一起在原野上嬉闹,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只是后来玄霸虽是力可拔山扛鼎,却是病死了,后来智云死了,大哥四弟都死了。

    回过神来,李世民眼眶竟是有些湿润了,看向李破军,“此曲甚好,叫什么名字?”

    “故乡的原风景”。李破军也是微微诧异的看着李世民回道。

    “故乡的原风景甚好,甚好啊。回头把陶笛制作使用之法还有这乐谱,都教给乐师”。李世民低沉说道。

    杨妃也是说道:“虎奴,姨娘我也要学,你可得教会我啊”。

    李破军擦擦汗,忙是应着。

    这时,亭下亦是急急忙忙跑过来一个小内侍,冲到亭口,看见守在亭口的王敬忠一愣,忙是拜道:“见过王公公”。

    “你是何人呐?可有何事啊?大家在此赏景儿呢,可别冲撞了大家”。王敬忠捻着手指头问道。

    那小内侍还没有回话,李世民便是转头喊道:“什么人呐?进来说话”。

    “大家让你进去呢,说话小心点”。王敬忠把小内侍搜了一下身,嘱咐道。

    “拜见大家”。小内侍一进去便是伏地便拜。

    “你是哪个宫的?有事吗?”李世民正是心情舒畅之时,手捏着酒杯挑眉问道。

    “回禀大家,小人是大安宫的,太上皇听得此间乐曲动人,吩咐小的来看看,让那乐师过去演奏一番”。那内侍伏地直拜道。

    众人听了,都是面色动容,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是面色一滞,看了看湖的那头树林里。

    想了想,又是指着李破军直说道:“方才是太子在吹曲”。

    说罢又看着李破军,叹道:“虎奴,去看看他吧”。

    李破军闻言笑道:“皇爷爷想听曲,孩儿自是去的,那孩儿这便去了”。

    看着李世民微微点头,李破军收起陶笛便欲走,忽的,脚步一顿,看向那内侍眼睛一凝,“你身上为何有浓郁酒气?”

    那内侍被李破军瞪得一颤,忙是说道:“回殿下的话,太上皇终日饮酒,小的时常搬酒倒酒,故而身上沾染了酒气”。

    李破军闻言微叹,低下了头,又看看李世民说道:“阿耶,我给皇爷爷送几坛子酒去”。

    说着朝王敬忠说道:“王总管,劳烦传个信,让人去我宫中拿十坛子西风烈到大安宫”。王敬忠自是应着下去了。

    李破军打个招呼便去了湖那头。

    “皇爷爷最近身体可好?”李破军转头问向那小内侍。

    “回殿下的话,太上皇尚好,能吃能喝”。

    “那就好”。

    说话间,两人绕过南海,到了湖的那头,面前是好大一片的清幽树林,里面有一座幽静的宫殿,不见阳光,很是幽静。

    李破军摇摇头直叹道:“此地太过幽静阴暗,水边湿气太重,却是不适宜久住的,改天得让皇爷爷去个好去处”。

    小内侍听得眉头直跳,什么幽静黑暗,冷宫不都是这样嘛,搬出去?这可是陛下下令的,太上皇这尴尬的身份能搬出去住嘛,当然,小内侍是不敢说的。

    来到了宫外,门匾上书写三个剥落掉弃的大字——大安宫,旁边两柱大树,正是枝繁叶茂,只不过初秋时节,秋叶也开始簌簌落下了,加上潮湿阴暗的环境,甚是凄凉。

    “殿下稍等,容小的进去禀报”。小内侍恭敬的说道,见得李破军点头之后小碎步赶忙进去了。

    “太上皇陛下,方才湖边望云亭上是陛下、皇后和太子殿下等人在赏景儿,那乐曲是太子殿下吹奏的,现太子殿下正在殿外侯着”。小内侍进去便伏地拜道,连头都不敢抬。

    再看殿中首位上,一个须发灰白的老者斜躺在榻上,衣裳就是胡乱的穿着,发髻散乱。再看面容,蜡黄瘦长的三角脸,毫无光泽,露在外面的长长的手臂也是干瘦无肉,榻边散乱的放着一些酒壶酒坛子。这人就是当今的*****经的武德皇帝,大唐的开国高祖李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