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338部分

一世唐人-第338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将闻言也都是一脸欣喜,房遗爱直雀跃道:“殿下,等我们回了长安,就会有了朝廷正式的官封了吧?”

    完全没有了方才被李破军训斥的模样。

    李破军闻言笑了笑点点头,房遗爱闻言大喜,直哈哈笑道:“哈哈,这下子我老爹总不会说我是不学无术的败家子了吧”。

    众人闻言都是一笑,大家都是熟知的,梁国公房玄龄在家中教子是很严格的,房遗爱却是没少受教训的。

    正在这时,堂外响起脚步声,亲兵直报道:“禀大将军,都尉梁百武求见”。

    众人闻言皆是看过去,“嗯?修文怎的来了?难道朝廷已经派了会昌官员了吗?”李破军也是疑惑道,继而直挥手说道:“进来吧”。

    一身戎装的梁百武阔步进来了,看到了久违的李破军众人也是会心一笑,走到堂下直拜道:“末将梁百武见过大将军,末将奉命主会昌,今朝廷命官已至,特来交令”。

    李破军笑着扶起梁百武,看到梁百武眼窝微陷,脸庞瘦削,心中也是感动,直拉住梁百武的手说道:“修文辛苦了,短短半月,消瘦许多了”。

    对于李破军这一孩童说出如此暖心话语,众人也是心中升起一股暖流。

    梁百武更是直感动拜下,铿然拜道:“敢不为大将军效死”。

    会昌新近攻下,县中尚有许多不稳定因素,而李破军又不能给予梁百武兵员帮助,仅靠梁百武一人之力还有汪正雍一介文士,借着数千降卒稳住会昌,着实不易。

第六百四十四章:前线捷报() 
    644。

    前线捷报

    既是朝廷派往会昌的主政官员已经到了,那么雍奴应该也是不远了。

    毕竟两城攻下的时间相近,递与朝廷的奏报也是相继送去的,果然,不到两日,宇文禅师也是回来了,朝廷派了干练官员还有数千兵马来了,会昌,雍奴二城这才正是回归了大唐朝廷的怀抱,一切民政军事方才走上了正规。

    长安,启夏门,还是那个城门郎王平,正是背着手在城门处踱步,看着麾下士卒查看着这进出城的人员。

    长安,这座天下第一城似乎并没有被北疆的烽火影响到分毫,各自安居,各自乐业,来往进出的人员也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王平下来巡查一番见得左右无事,正在上的城楼小憩一会儿,忽的,本来阵阵马蹄声。

    王平回身看去,只见得一褐衣骑士纵马而来,不待王平发话,便是有部下踏前几步喝道:“下马接受盘查”。

    只见得那骑士马速不减,却是单手从怀中掏出一个一个小旗子,插在马脖子上,直高喝道:“速速让开,前线捷报,太子收复昌州;前线捷报,太子收复昌州……”。那骑士一路高喊着直奔城门而来。

    那喝问的城门卫一看那小旗子,第一时间闪将开来,直喝道:“放行”。继而听得那话便是一愣,又是一喜,什么?太子殿下收复了昌州?

    昌州好像是一个大郡吧,太子殿下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了,那叛贼岂不是很快就要完蛋了……

    城门卫霎时间里脑袋里想的东西也是代表了在场所有人脑袋里想的东西,顿时,便是一阵欢呼雀跃,击掌相赞,毕竟对于有了数年和平日子的百姓来说,那些挑起战争叛乱的叛贼都该死,而王平目送着那骑士直奔皇城,也是紧紧的攥紧了拳头,目光中满是激荡,继而又是无奈叹了一口气,昨日报捷,尉迟大将军斩杀突厥精骑千余,生擒突厥大将阿史德乌默啜,今日又报太子殿下收复昌州城,英雄皆在立功扬名,恨不得随同牵马执蹬啊。

    太极殿上,李世民一脸笑意,看着堂下济济一堂的王公大臣正是你争我辩的,他们争辩的却是对于尉迟恭的封赏之事,尉迟恭在泾阳胜了一场,还生擒突厥大将,这是一件值得同庆的好事,立功了自然要赏赐,但是这个怎么赏赐法,就是有争议了,

    有人提议加封邑,毕竟尉迟恭已经位列国公,爵位不可能再升的,只能升封邑了,这也是现下对于国公爷最常见的封赏了,直接给最实在的,封邑。

    但是也有人反对,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恭功评一等,这封邑本来很多了,再行封赏,都快要超过王爵了,这于礼不合啊,就是为了这事,就吵起来了。

    但是李世民很是乐于见此,毕竟是封赏,而不是惩罚,要行封赏那就是说明有臣子做了值得嘉奖的功劳啊,若是惩罚那就是不美了。

    最后,见得争执不下,而长史房杜等一干大佬也不愿插手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视若无睹的假寐着,李世民只得出言笑道:“封赏之事,恐是敬德都没诸位上心,哈哈,此事不急,待得敬德退了突厥回朝后再行封赏不迟”。

    众人见得老大发话了,也是应着,正当这时,只听得一阵高昂的叫声由远而近,“前线捷报,太子收复昌州”。这一声高喝只在太极殿前响起,响彻了整个大殿。

    而殿前内侍见得加急报,也是不敢耽搁,忙是进殿禀道:“陛下,前线急报”。

    殿中诸人早就被那一声高喝吸引了心神,李世民亦然,直是抬手道:“快宣”。

    那骑士风尘仆仆进殿,带进一阵尘土,进殿便是嘶哑着声音拜道:“陛下,前线捷报,太子殿下收复昌州”。

    说罢从怀中掏出圆筒。

    众人听得这准确的禀报,不由得一阵恍然,李世民忙是抬手道:“呈上来”。

    王敬忠忙是下去呈上来,李世民掀开一看,看罢便是抚须哈哈大笑,“哈哈,我儿了得,英果类我啊”。

    说罢又是看向朝臣,“哈哈,诸公,太子于四日千,劝降了昌州守军,不废一兵一卒,收复了昌州,自此幽州东部重归王化”。

    众臣听了具是大惊,继而便是弹冠相庆,高呼称赞了。

    欢呼罢了,便是有人出班奏道:“陛下,昌州收复,王贼幽州东南门户已失去,败亡之日不远矣”。

    众人听了也是点点头附和,而李世民听了也是捻须笑道:“如此,那便又要有劳克明甄选能吏前往昌州了”。李世民笑看着堂下的杜如晦笑道,这却是一路说笑了,因为之前李破军连克会昌,雍奴二县便是杜如晦这位吏部尚书选拔官吏的,再由李世民定夺的。

    杜如晦闻言干瘦的脸颊笑了笑,正欲说话,忽的便是一阵咳嗽,李世民见得心一揪,忙是挥手道:“拿杯温水来”。一旁的王敬忠忙是去一旁到了一杯温水恭敬的下去递给了杜如晦,众臣都是羡慕的看着,杜如晦抿了一口温水,方才平复,直拜道:“此臣份内事也”。说着又是直咳嗽。

    李世民见状心中不忍,想着杜如晦如今身体欠佳,再担任这事多繁杂的吏部尚书,身体恐是吃不消,心底便是计较起来了。

    继而长孙无忌忽的出班奏道:“陛下,太子殿下立此殊功,依王君廓之性必是气怒交加,唯恐王君廓一怒之下兴兵昌州,或对太子不利啊”。

    众臣听了,个人反应不同,有深以为然的,也有觉得事情没那么严重的。

    高士廉也是急急拜道:“辅机所言甚是,王君廓暴戾无常,今太子大胜,其必是恨极了,或强攻于昌州,还请陛下下令发兵援助太子”。

    见得这老舅爷高士廉附和外甥长孙无忌的话,担心外甥李破军,李世民也是一笑,却是显得并不那么担心的。

    果然,房玄龄直出班拜道:“呵呵,二位莫急,太子殿下当不会有险的”。

第六百四十五章:李靖让功() 
    645。李靖让功

    高士廉舅甥俩闻言也是转头看着房玄龄,长孙无忌也知道他自己不通军事,而这房玄龄可比古之谋圣,当即也是问道:“还请玄龄明言”。

    房玄龄捻捻下颔胡须,直说道:“蓟县西有卫国公,南有霍国公,昌州收复,我等长安尚且得到了捷报,二地隔得更近,岂能不知,二公当不会错此良机的,王君廓已然穷途末日,当无力顾及昌州的”。

    听了房玄龄的话,众人也是明白了,也是,京城长安尚且收到了捷报,李靖柴绍二人隔着昌州更近,理性先收到了,而二人一旦知道昌州收复了,王君廓面临着三面皆敌,李柴二位也是世之名将,岂会放过这个机会,对于李柴二人的本事,那是自不用怀疑的。

    而房玄龄也的确没有分析错,朝中诸公对于李柴二人的本事也没有嘀咕,在得知李破军攻下了昌州之后,柴绍也停止了整军,柴绍所部三万人本来与王君廓战于易州五回朗山等地,虽是取得了数次胜利,收复了易州,将王君廓赶回了幽州,但是自身也是伤亡过半,编制散乱,而大战之后的易州也急需安定,所以柴绍不得以才在易州整军,磨刀霍霍,这好不容易又是整出了两万人马,现在得知李破军收复了昌州,柴绍也是明白了,消灭王君廓的时候到了,而且还得赶快,可不能让王君廓去昌州攻打殿下,于是易州两万大军齐出易州北部涞水,直扑向幽州南部慎州威州等地。

    而李靖攻破了燕州正是向朝廷写了捷报,忽的,听闻李破军收复了昌州,也是不约而同的做出了与柴绍一样的决定,人不卸甲马不下鞍,马不停蹄的直取幽州北部怀柔,鲜州等地。

    幽州蓟县城外,李靖与柴绍二人于帐中相会,一见面二人便是一脸苦笑。

    “嗣昌兄,我部连日转战,兵疲将乏,看来蓟县非嗣昌兄莫能下了”,李靖看一脸失落的柴绍,直说道。

    柴绍听闻此话,不可置信的抬起头来,直看向李靖,双目中既有惊讶又有着惊喜,直说道:“药师此言当真?”

    李靖不苟言笑,直扯扯嘴说道:“罗贼凶猛,我部着实折损颇大,无力再战,这最后的破城之功,非嗣昌莫属了”。

    听得李靖这么说,柴绍大喜,继而也是不矫情,直拜谢道:“如此,便多谢药师了,绍当不敢忘今日恩情”。

    李靖闻言好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李靖本来作为平叛主帅,李世民派其平定幽燕之乱的,却是在燕州被罗艺阻挡甚久,而易州却是被叛军另一支偏师王君廓给攻取了,眼见易州全境将失,李世民又是令柴绍领军前来平定王君廓。

    但是现在却是很出乎意料,出了一个太子殿下,而且太子殿下异常凶猛,直接攻下了昌州等地不说,现在竟是直接收取了王君廓人头,得知这个消息的李柴二人也是哭笑不得,他们忙活月余,竟是让李破军摘了桃子。

    最憋屈的当属柴绍了,按照各自对分,李靖灭了西北燕州罗艺,而他的对手便是幽州王君廓了,他领三万人马,好不容易把王君廓赶出来了易州,收复了易州,这也是大功一件了,但是损兵折将,三万大军伤亡大半,这不可忽视,而且王君廓跑了,跑到老家蓟县了,仍有数万兵将,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李破军收复了昌州,对于柴绍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削弱了王君廓,柴绍正是一鼓作气攻破蓟县,擒杀王君廓一雪前耻之时,却是听说王君廓已死,人头都已经到了太子手上了,顿时,柴绍便好似卸了气一般,来得蓟县城外,也是失落不已。

    一个蓟县,他们两支军队,而且名义上到了幽州地面,柴绍要受李靖这位行军大总管节制,这蓟县的破城之功也轮不到他了,最后的功劳也没了,一想到自己在易县血拼,将三万大军都快拼得精光方才收复易州,只有擒杀王君廓方能立功,雪耻,但是现在什么都没有,由不得柴绍不丧气。

    现在李靖将这贼巢破城之功让给了柴绍,柴绍怎能不喜啊,这倒不是说李靖有多么伟大,视功劳如粪土啥的,李靖知道,已经已经破了燕州,擒杀了罗艺,已经有颇大的平叛功劳了,而柴绍忙活这么长时间,虽是收复了易州却也是损兵折将,没多少功劳,不患寡而唯患不均,总不能功劳都在自己和太子殿下身上,让这位驸马爷喝西北风吧。

    柴绍将一樽果酒行了一礼一饮而尽,直送了一口气,直说道:“药师恩情我记下了,这下回京好歹能向陛下交差了”。柴绍自不是庸人,也知道李靖的用意,也是真心实意的感谢道。

    李靖闻言仍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虽不亲近但也不生分,熟知李靖的人也不以为怪,都知道这家伙是严肃人,李靖摇摇头,直说道:“嗣昌却是勿要谢我,当谢太子才是”。

    柴绍听了一愣,谢太子?继而便是嘴角一扯,心想道这不在长安好好呆着的太子跑出了抢走了这么大的功劳,让他与王君廓在易县血拼,牵制主了王君廓主力,而太子殿下一路直下,破城立功,他柴绍没暗骂太子算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