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324部分

一世唐人-第324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堂之中,一身着金黄龙袍的中年男子端坐主位,尽量的挺直了胸膛显得几分威风,但是那萎靡的精神实在是令此人的周正模样大打折扣,这人赫然便是庐江王李瑗,此时的起义军大王。

    而堂下右首第一位的坐着一个着甲武将,便是王君廓了。

    “王元帅此番出征辛苦了,些许小败乃兵家常事,呵呵,元帅莫要上心急火”。李瑗笑眯眯的说道,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嘲讽。

    王君廓闻言捏了捏拳头,脸色一阵微红,直冷哼一声,“若非后勤不力,本帅岂会”。

    “呦呵,打了败仗损兵折将这还有理了”。李瑗身旁一年轻公子闻言直抱胸嗤笑道。

    本就是桀骜不驯的王君廓闻言哪里还能忍得住,直拍案而起,“小儿安敢辱我”。

    那年轻公子便是庐江王世子李景成了,见得王君廓煞气爆发瞪目怒喝,李景成吓得直往后一退。

    李瑗见状面色很是不好看,直说道:“王元帅莫要动怒,只是我儿言之亦有理,元帅既无能无力再领兵,那便交出兵权吧”。

    王君廓闻言一瞪眼睛,很是惊愕,半晌才反应过来,直仰天大笑,继而直张开双手说道:“哈哈,可笑,当真可笑,尊你一声王爷还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了,哈哈,某家便在此处,有谁敢拿某,有谁敢夺我兵权?哈哈哈哈”。说罢眼睛巡视全堂,

    满堂众将竟是无一人敢于其对视。

    见得王君廓如此猖狂,李瑗脸色一变,直喝道:“大胆,王君廓,你想造反不成?”

    王君廓听了又是哈哈笑道,“造反?哈哈,我等谁又不是在造反呢?左右不过一棋子,却是不自量力,那留你何用”。说罢竟是当堂掀翻了案桌,拔剑便是向李瑗走去。

    众人见状不由得大惊,左边一将忙是上前拉住王君廓,“大元帅,你要作甚?可莫要冲动啊?”

    王君廓狭长眼睛一凝,直嘀咕了一声道:“倒是没清干净”,说罢话音落下便是咻的一剑扬起,那将官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是咯咯几下捂着脖子倒下了,众将见了更是心中惶恐,不敢言语。

    李瑗父子忙是依偎一起向后退去,直靠在屏风之上,颤抖说道:“王元帅,你你要作甚,欲想弑主不成?”

    “王王君廓,我告诉你,你快快放下剑,不然,不然我我父亲饶不了你”。李景成哆嗦的伸出手指指着王君廓点指说道。

    王君廓听了嘴角一抖,众将也都是心里叫天,这李景成,莫非是个傻子不成,眼前的形式还由得他这位二世祖吗。

    王君廓看都没看李景成这废物一眼,看向三步之远的李瑗,扬起手中长剑便是咻的投掷出去了,已被声色犬马掏空身子的李瑗那是王君廓这位世之猛将的对手,只能眼睁睁的看向长剑穿透他的胸膛,咯咯抽搐几下便是没了声息。

    “带下去解决了”。王君廓扯扯嘴角直说道,自有一旁亲卫拖下瘫软的李景成,继而便是听得一声惨叫,亲卫拿着一颗人头进来了,“王府一个不留”。王君廓冷声说道。众将听闻不由得一个寒颤,王府连亲眷带奴仆护卫可是不下数百人的,当真是是狠人啊,接下来幽州刺史府也就是王府自是一番人间炼狱的场景。

    而王君廓杀了李瑗之后也是立马整顿军队,肃清异己,麻溜的改旗易帜表示投靠了燕王罗艺。

第六百一十四章:百官议太子() 
    614

    百官议太子

    一日之后,天下皆惊,所谓的起义军清君侧大元帅王君廓竟然杀了“起义”军首领庐江王父子,转奉燕王罗艺为首领了。

    幽州,雍奴,李破军拿着手中信笺,若有所思,下首的李震等一干将官也是不可思议的模样。

    “这王君廓行事作风,可真是乖张狠戾啊”。宇文禅师吧唧吧唧嘴直说道。

    李震等人也是点点头,“此贼反复无常,着实不当人子”。李震嘴角一扯很是不屑的模样嗤道。

    “弑主乃人臣所不能为,王君廓此贼,天下虽大却无容身之处了”。翟长孙叹道,脸色也是颇为伤怀,曾经他也算是背主之人呐,不过他翟长孙投降李唐之时,旧主薛仁杲都已经身死了,情况不同。

    众人听了也是点点头,如此背主更是弑主小人,走到何处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你们说罗艺会接受王君廓吗?”李破军饶有兴趣的问道。

    众将闻言,也是都是脸露有趣的模样,“末将倒也曾与罗艺见过几面,其性格亦是桀骜乖张,罗王二人这点倒是颇为相似,这二人相处倒也是有趣”。翟长孙直捻须笑道。

    众人闻言都是一副饶有兴趣的模样,

    长安,太极殿,正是早朝时间,李世民端坐大殿,满脸笑意,而朝中众臣都是一副议论纷纷的热闹模样。

    就在刚才,李世民当堂公布了李破军

    连破幽州两县,败敌上万的战绩,顿时朝臣便是一阵哗然。

    “陛下,太子殿下此举甚是不妥,太子身为国之储君,一国之本,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堂堂岂可以身犯险,请陛下速速召回太子殿下,责其安心用学”。当朝侍御史张玄素出班朗声奏道,只见张玄素约摸三十左右年纪,身材挺拔,下颔短须,双目炯炯有神,整个人显得很是精神,正直人生最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这个张玄素也是很有名,乃是唐初有名的谏臣,张玄素年轻的时候担任景城县户曹,窦建德攻破景城的时候,擒拿了一众官员,张玄素自也在其中,即将被杀的时候,全城千余百姓竟是主动不顾姓名为张玄素请命,窦建德见此忙是将张玄素放出,一番考校过后发现张玄素很是有才,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和黄门侍郎,所以这张玄素这人确实了得。

    张玄素身为御史,御史是干嘛的?说白了就是挑刺的,李破军堂堂太子不好好的老实读书学习,学习治国,跑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浪,他身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御史岂能放过,自是要上谏的。

    但是李破军被弹劾了,尽管这个弹劾是很有道理的,是附和礼法的,张玄素用词也很少客气,但是李破军岂能就这么被弹劾了,那岂不是很没面子,虽是李破军不在此地,但是他有狗腿子啊,呃…不是他有“同党”啊。

    侍御史张玄素话音落下,群臣议论纷纷,李世民也是不生气,直是微笑的捻须看着,曾经李破军说过一句话,李世民很是赞同,群臣积极,群策群力,江山社稷才是兴旺,若是群臣都是哑口无言,那不是君主昏庸无道就是江山彻底没救了,所以看着群臣积极踊跃的议论着,李世民心里是高兴的。

    这时,左边中间出来一名中年文士,直挥袖朗声说道:“张御史此言本官不敢苟同,太子殿下固然贵为国本,但是我朝以武立国,陛下及太上皇率群臣披荆斩棘数载方平天下,何等艰辛,太子殿下生于安乐,岂能长于安乐,若不严加磨练何以能继任陛下大统,今太子殿下年不过十余岁,却敢于率三千孤军一日千里下沧州,两日破二城,败敌上万,扬我朝廷天威,震慑叛逆,何等威风,直追陛下当年风范,实我朝之幸也”。

    这人朗声说道,说罢群臣又是一阵哗然,这人便是当朝弘文馆大学士褚亮,说起褚亮可能很多人不甚熟悉,但是他的儿子却是如雷贯耳的,他的儿子便是大书法家褚遂良。褚亮聪敏好学,善属文,甚得李世民器重,是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也是天策府旧人,根正苗红的李世民派系的人。

    不愧是专业作文的人,朗声一番说辞,说的义正言辞,掷地有声的,再配合那一副名士风范,自有一番风度,甚是惹人信服,褚亮说罢自又是迎来与李破军相亲近的人的积极附和,但是总有抬杠的人的,纵使是太子殿下也不行,不畏权势的人总是有的。

    这不,魏征就是当朝典型的不畏权势的代表了,只见得魏征捻须出班,直铿然说道:“哼,无论如何,太子领军犯险实为不妥,还请陛下速将太子召回,严加训斥”。

    魏征话音落下,满堂人面色皆是微变,李世民也是眼皮子一耷,这就是不爽的意思了。

    文武百官闻言也都是面色各异,看向魏征都是一副无奈模样,这魏征当真是不怕死啊,须知刚过易折啊。

    魏征说话却是太过激进了,不似先前张玄素说话那般柔和,毕竟是说出来就是惹人不爽的,纵观历朝历代恐怕也是只有李世民这般胸怀大度之人方能忍受他吧。

    魏征身后的一个身材瘦削,尖瘦脸的文士也是面带

    隐忧的拉了拉魏征衣袖,直低声说道:“魏大夫莫要激切”。

    魏征眼睛一瞥,见得是这人,却是直将衣袖一摆,摆脱了那人的拉扯,那瘦削文士脸色微红,眼中闪过一丝隐藏的只有自己知道的厉芒,这瘦约文士赫然便是许敬宗了。

    “太子殿下忧心国事,立下如此殊大功劳,怎的到了魏大夫这里,还好似犯了过错一般,便是太子犯了过错,自有太子之师教导,魏大夫何以能以臣议君?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不可大喜召回,战事紧急不由人,长安不知幽州具体战况,莽撞召回,若将陷太子于险境,还陛下请慎重”。这时,只见一身着圆领长袍之人出班指着魏征厉声说道,而后又是向李世民请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忠义臣子罗艺() 
    615

    忠义臣子罗艺

    众臣看去,这人却是当朝侍中高士廉,宰相大人说话了,这分量可是不轻的,顿时,便是迎来了一阵阵附和,包括长孙无忌等人也是随之附和。

    只见得长孙无忌朗声说道:“陛下,如今王君廓退守幽州,而太子殿下身为幽州,我等若不知具体战况,莽然召回,胡乱指挥,乱了太子殿下计策,恐陷太子殿下于险境,此举便好似那军中二主的监军一般,实为不智,望陛下圣裁”。

    一向以老狐狸著称的长孙无忌在涉及自己外甥的时候可是丝毫不含糊,直露出了自己那尖锐的“獠牙”,而众臣听了也都是点头附和,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无忌的威望,更是因为长孙无忌说的有理,众臣都是从乱世走过来的,多多少少略通军事,自是知晓监军之害的,一军统帅需要接受监军监督,统帅监军同级,甚至监军代表着皇帝地位更甚一筹,而监军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简单说,就是啥都不知道胡乱指挥,这样不败才怪呢。

    宇文士及这时脸色数变,他心中忧心独子宇文禅师的安危,本就是心焦,本来按照他的本意自然就是快点将太子召回才好,这样自己的独苗也回来了,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做,不仅是危险,而且最重要的是,也失去了立功的机会,宇文屹立数朝而不倒,虽有其底蕴,但是隋末之乱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那两脉都是完犊子了,只有他宇文士及这一脉独自强撑着,宇文家欲要中兴,只能看宇文禅师这位仅存的宇文家嫡系了。

    当即宇文士及便是出班怒斥道:“军机之事何劳魏大夫上心,兵者,国之大事,魏大夫不懂军事,何故枉论”。

    一向温和如同谦谦君子一般的宇文士及忽的爆发,却是唬的朝中众臣一愣,要知道自从宇文家另外那两位大佬倒台后,宇文士及已经很是“猥琐”了,平日里一向温和待人的,今日却是怼着魏征的鼻子怒斥了,真是不得不令人惊诧。

    魏征见状脸色一红,正欲反驳,却是发现宇文士及所言并不无道理,他魏征是议政大夫,却是不管军事的,何况魏征也是自知,他的确不通军事,难道…贸然召回太子,真的危险?魏征也不知,所以魏征理亏的退后了,这便是魏征除了不畏强权敢于直谏的另外一个优点了,知道自己理亏自己错了,那便认了,你要骂便骂,因为我错了那就挨着,但是我若是对的,那便据理力争,杀了我也是不服的。

    见得魏征退后,宇文士及也是恢复了气度对着李世民悠然一拜便是下去了。

    自始至终,李世民都没有说一句话,这时,李世民也不得不说了,毕竟需要他做定夺了,“前线战事紧急,贸然召回太子却是不妥,然太子不容有失,诸公且看,该如何作为啊?”

    众臣听了,也都是各自议着,房玄龄直出班拜道:“陛下,今王君廓退守幽州,已成冢中枯骨,臣料定不出一月,幽燕之乱可定矣,陛下可令太原,易州,燕州,三方威压,时时策应,太子可无忧矣”。

    众人闻言也都是附和,眼下里也唯有这个方法最为妥当了,李世民也是点头应道,“那便令三方主注意策应吧,退朝”。

    燕州城里,城池正中心,便是燕州刺史府,亦是燕王王府,此时,王府中堂,罗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