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273部分

一世唐人-第273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恭说的这番话不仅和李世民的胃口,关键是这番话激励了士气,看看方才,虽也是群臣奋勇,但是不少人是愤慨,是气愤,更多的人是在担心打不打的赢,毕竟大唐现在统一不久,很是虚弱,但是听了尉迟老黑这些话之后,也是纷纷请战,说的没错,纵使是打不赢也要打啊,麻蛋,还没打就想着求和,他们这群开国功侯们丢不起那人。

    群情奋勇嗷嗷的叫着请战,李世民现在是豪情大发,他

    肯定是要战的,怕就怕手下人没底气,现在看来是不惧了,下令吧。

    正在想着如何布防便挥手下令,忽的看见李破军在一旁风轻云淡的看着群臣微笑着,麻蛋,小崽子,这都要国战了,你还搁这儿装那啥13。

    敲了敲龙案,顿时殿中可闻落针,这纪律性……杠杠的,李破军真佩服着,听着李世民接下来会说啥。

    结果只听得李世民说道:“诸卿钟勇可嘉,不知太子是如何想法啊?”

    李破军微微一愣,怎么问我了,继而也是一震身躯就要下座了。

    “无需下座,便坐着说罢”。李世民压压手,李破军闻言又老实坐下了,心想着大唐虽是开明,都是坐着开会的,但是这朔望朝君前奏对坐着真的不失礼吗?

    他哪里知道现在殿下群臣都是敬佩的看着他,朔望朝会坐着奏对,殿下这宠爱真是绝了,就差那啥奏拜不名,上殿不趋,剑履上殿可比拟了。

    李破军坐下,咳嗽一下,还是守礼的搭手拜道:“陛下,我大唐结五胡百年战乱,振汉室离乱山河,纵观历史千年,只四百载大汉可比拟一二,然历朝历代,独汉以强亡。看那两汉,纵使末期君王昏庸,百姓离乱,也是震慑四夷。

    纵是汉亡,亦有曹魏于北方震乌桓鲜卑,蜀汉于西南慑西羌南蛮,东吴于江东镇山越五溪。虽只是割据一地之小国,然天下四夷莫不敢动,何等威风。

    现今我大唐四海归一,天下大统,难道不如分裂之三国吗?北有突厥,西有吐蕃,西北有薛延陀,东北有高句丽,异族环饲,革命……统一尚未成功,同志……诸公尚需努力,此等情况,岂能降或和,想都不能想。

    且不提不战或降或和丢人遗臭,若是今日突厥一威吓就和,割地赔款,那明日吐蕃一威吓呢,后日高句丽再犯兵呢?今日割一城,明日又一城,一城复一城,然后以贿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蛮兵又至也,蛮夷之欲,无穷无尽,奉之弥繁,则其侵之愈急,此消彼长,我等岂能安寝?

    想陛下往年率诸公,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四海大唐万里之地,我等岂不甚惜?何能举之予人,如弃草芥?是故,但有外敌来袭,唯战而已”。

    说着说着李破军越是豪情填膺,直站起来挥着手臂高喝,以至于差点把孙国父的名言,苏洵的六国论都背差了。

    最后一剑拔出,配合着那句“唯战而已”一下子往地上扔去,直扎穿了这实木案桌,剑尖扎入白玉砖地下,只留剑柄在上剧烈颤抖。

    说罢之后李破军只感觉自己牛比极了,继而昂着头环视一看,竟是满殿无声,嗯?怎的了?是我说错了吗?还是被哥的魅力给惊呆了?

    再看李世民,也是端直了身子,捏紧了双拳,眼中透露着异样光彩。

    几息之后,满殿喝彩。

第五百零八章:血性尚存。英雄辈出() 
    508

    血性尚存,英雄辈出

    “殿下说的对,我堂堂一统大唐岂能不如那分裂三国吗?不能让蛮夷如此猖獗了”。

    这是某个年轻官员说的。

    “分裂之三国尚能震慑四夷,我大唐统一四海,竟是蛮夷环饲,我等却是安然沾沾享富贵,甚耻也”。

    这是一个胡子直抖的文士说的。

    “对对,以贿得一夕安寝,就跟那那谁……那商人吕不韦似的,为了前途将妻妾送给秦国王孙异人的,抖一样的道理,忒没骨气,呸,我丢不起那人”。

    这是某个大胡子武将说的。

    “哼,这大唐天下是陛下当年率领我们一帮老兄弟,死了多少好兄弟,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来的,怎么可能举之予人,如弃草芥。谁要动这大唐一寸山河,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这是另一个大胡子武将说的。

    ……………………

    看着这炸窝似了的大殿,一个个撸起袖子面红耳赤的官员,李破军都有些懵了,至于吗?

    不就是言辞慷慨的说了一段话吗?这些类似的话后世各大网站上,键盘侠愤青们可是没少说呢。

    怎的到我这儿,我说一番就有了这么大反响呢?李破军挠挠头。

    又是想到,可能古人还容易义愤填膺一些吧,毕竟血性重一些,有人说话,中国人的血性是一个慢慢丧失的过程。

    远古的时候,人类敢于徒手博猛兽。

    先秦的时候,侠客纵行,一言不合拔刀相对。

    两汉的时候,汉人封狼居胥,驰骋大漠。

    隋唐的时候,万民乐业,四夷来朝,大隋明帝“圣人可汗”,大唐太宗“天可汗”。

    至于后来,便有了千年华夏未有之耻,再后来,甚至区区四岛弹丸之国,都敢兵犯华夏。

    这是一个血性丧失的过程,但是现在,很庆幸,李破军所处的这个时代,血性尚存,英雄辈出,敢于“引刀成一快”的志士多于牛毛。

    当看见一个白胡子乱抖的老头子,将头上的七品官帽摘下,狠狠的摔在地上,高呼着杀蛮夷,保大唐的时候,李破军心中也是大为感慨。

    好半晌,这奋勇填膺的太极大殿方才渐渐平息下来,那白胡子老头头发已经很稀疏了,大殿一阵秋风灌进来,只觉得头顶发凉,一摸头,便是呆了,再看地上,脸色剧变,忙是滋溜的捡起被踩得稀巴烂的脑子颤抖着抚平,戴上之后,又是小心翼翼的看看远处顶座上的李世民,又是看看四周,见得没人注意,方才小心的吐口气。

    麻蛋,大殿上失仪可是大罪了,何况……何况他还踩踏了官帽,不过,真的,殿下那番话,贼特么带劲。

    李世民站起身来,肃然而立,群臣立马彻底闭嘴,方才比菜市场还热闹的大殿顿时鸦雀无声,不对,是群臣无声。

    李世民直挥手说道:“正如太子所言,四海尚未一统,诸公仍需努力。和?那是不可能的,降更是不存在的,在此,朕下旨,倾全国之力,迎战突厥,务必确保寸土无失”。

    群臣闻言,都是下座拜道:“陛下英明”。李破军自也是在其列,只不过他偷偷的瘪了瘪嘴,搞了半天,只确定了迎战这一必行的定论,一点实际的策略方案没拿出来。

    只不过,一代天骄太宗皇帝自是不会让李破军失望的,独裁的李世民早有定论。

    只见得李世民坐下下令了,“尉迟恭何在?”

    “臣在”。尉迟老黑大喜,咧开大嘴在中间站定朗声回道。

    “突厥挺进武功,兵压高陵,朕命你为泾州道行军总管,领所部于泾阳迎战突厥,届时战事由你相机决断,务必确保京畿无碍”。李世民朗声说道。

    尉迟恭听了也是大喜,有了功劳来了,嘿嘿,不仅可以好好杀蛮夷,这回封邑也是会涨一些吧,不行,回来了,得要陛下赏我酒喝,嗯,不对,上回老王说陛下没有竹酿了……

    尉迟恭满心欣喜又一肚子心事,于中间行礼高声拜道:“臣领旨”。

    只有三个字,但是作为当今大唐军方头号战将,有这三个字便够了。

    什么?为什么是头号战将?因为尉迟恭不仅武艺武略出众,更重要的是他是陛下的心腹中的心腹啊,可是与长孙房杜并列的呢。

    拜将之后,这波又李靖掀起,李破军推起,尉迟恭结束的戏落下了帷幕。

    但是现在日头不过巳时三刻,离散朝还早着呢,这朔望朝可不像是平日里例行的朝参,朝参是每天都上的,没有事儿的话就退朝,早些回家吃饭,毕竟上朝前不许吃早饭的,只能下朝后才能吃饭的,早点完事儿早点吃上饭,但是朔望朝是严格按照时间点来的,不到时间饿死你都不会下朝!

    李破军出了一回风头,便是偃旗息鼓了,这个时候又是一些官员禀报无关大雅的事儿,李破军不感兴趣,直窝坐在案桌上,心里腹诽着,这没事还摆个案桌,上面却是空着,也不放一些点心茶水啥的,继而却是一脸懵逼的李破军直被某些人的言论给弄毛了。

    那人应是长安城里万年县衙或者长安县里的一位县丞,身着从七品上的官服。李破军也不认识,只知道京城有两位七品的京县丞,长安县万年县各一个,没和他们打过交道。

    这位县丞一出来便是不卑不亢的禀报道:“陛下,半月前,太子殿下于京中招募的工匠等九人,有五人乃是臣治下良民。皆是不明不白在蓝田死亡,据说是亡于山贼之手,具体情况尚未得知,案发现场地处深山,也是无从调查。

    然而臣闻言殿下竟只给工匠家属送去了十斤粗粮以作抚恤,臣切以为九名粮食死因不明,不能广告民众不说,而且仅仅抚恤十斤粗粮未免太过不公,还请陛下圣裁”。

    此话一出,满堂又是哗然,平静了一会儿的朝堂又因为这个七品县丞的话而轰动了。

    至于轰动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惊骇于这王县丞竟是敢攻讦太子殿下,可真大胆。

第五百零九章:尽是殿下所言,他人不知() 
    509

    尽是殿下所言,他人不知

    第二个轰动的原因就是太子殿下了,工匠是你招募去的,虽说是死于山贼之手,但是毕竟是为你做事,按照一般道理来说,除了臭名远扬的老抠不会抚恤,一般都会或多或少的抚恤。

    李破军贵为太子,国之储君,更是要为国人典范,应该抚恤,但是你这……十斤粗粮,不过数百文钱吧,未免太过小气了。

    要是某个地主老财抚恤这么点儿,那还好说,关键身份不同啊,去给太子殿下做事,不幸死了却是只得到了十斤粗粮,这……太子殿下未免太过寡恩薄德了吧。

    而当这名县丞说罢,李世民父子脸色也是一沉。

    李世民脸色阴沉的毫无动作的直看着那县丞,眼中精光闪闪,忽的嘴里一扯,似乎是不屑?似乎是气愤?估计只有李世民自个儿知道原因了吧。

    当然,大殿之下可能某些聪明人看到那名县丞,联想一下,也是似乎想到了什么。

    而李破军脸色阴沉的原因则是很简单,麻蛋,敢攻讦我?活腻歪了,这么多年来李破军还是那个直性子,心中有怒便是忍不了。

    继而便是疑惑了,那些工匠我可是抚恤了两次的,第一次那可是整整的一百贯啊,足够一个匠人家庭生活好几辈子了,而且还是吃喝穿住不愁的那种日子,这个抚恤放眼下去,那是天下独一份啊,你见过那家的工人抚恤多达百贯的,特娘的怎么不说这个。第二次才是李破军看道粮价太高而且不易买,实在是对无辜收牵连的工匠心存愧疚,才让李正又送去了十斤精粮的,不是粗粮!

    麻的,还有,什么叫不明不白死于蓝田?什么叫听说死于贼子之手?那就是在蓝田被贼子害了性命好不好,当然。在李破军看来,太原王家之人,就是贼子。

    你特娘的一个京城县丞,那么多公子爷欺男霸女的你不敢管,专门挑着我这做善心的不放是吧,李破军也怒了。

    但是李破军毕竟是一国储君,听到这种类似弹劾的奏事怎么能够轻易发怒呢?那岂不是太失身份了,有失礼仪,所以李破军没等李世民说话,便是起身朝那县丞遥遥一拱手。

    “不知这位大人姓名?弹劾孤之抚恤不公一事可有证据?另外还请言明九名匠人何为不明不白死于蓝田?又是何为听说是死于山贼之手?还请县丞大人言明,若是证据确凿,言论属实,孤……自会请罚”。李破军站起了朗声说道。

    不管李破军的真实心意如何,至少他的面子工程做到了,做到了有礼有节,不失规矩,保持了风度。

    群臣看见,也是微微点头,心里对这位太子殿下也是深感满意和佩服。这风度杠杠的……不少人可是在王子公孙手底下吃过亏的,那些纨绔,别说攻讦他了,你对他有一丝不礼不满,他都是要找你麻烦,再看看太子这风度,一个是天上的翩翩君子,一个是地下的戚戚小人。

    李世民也是微微点头,不错,能够保持理智就好,年轻人可得沉稳,不过虎奴一向沉稳有度,哎,要是青雀有这样一半就好,青雀?呵呵,他要是碰见人家方面质疑他,攻讦他,怕是要当面把那人生吞活剥了吧,李世民心里却是丝毫不担心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