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唐人 >

第22部分

一世唐人-第22部分

小说: 一世唐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套繁琐的拜师礼下来,李破军都快要虚脱了。

    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李破军对着孔子画像嘭嘭的磕了几个响头,孔颖达满意的听着那磕头的声音,那力度,那响声,没话说,捻着须点头。

    第二个程序,行拜师礼。师傅孔颖达安坐右侧,父亲李世民安坐于左边,李破军又是行三叩首之礼,然后投师帖子。这个倒是很快就完成了,可是接下来的第三个李破军头又大了。

    第三个程序,师傅训话,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可是就是这简单的内容楞是被孔颖达得得得的讲了大半个时辰,李破军听的头皮发麻,晕乎乎的,倒是李世民还很有精神的不停笑着点头不迭。

    至于那些弟子献礼的莲子,桂圆之类的,已早有人送好。

    一套礼仪一来,终于结束了,李破军头疼不已,太麻烦了,有板有眼的,一切按规矩来,生硬的不能有任何偏差,李破军只得硬着头皮进行完了。

    最后孔颖达还送了李破军一枚玉玦,说什么《庄子》中说:“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断。”所讲的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高士,遇到某些需要做决定的事情能够当机立断,才能够佩戴玉玦。希望李破军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并且有决断有魄力。

    一通复杂枯燥的拜师礼就这样结束了,李破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下午他就随父亲回府了,从明日起将会正式接受孔颖达的教导。

    李破军感受着时间越来越近,又烦恼着将要接受更加正统正式的传统教育,虽说是喜欢传统文化,但那学起来却是枯燥无比,特别是一个古板老头教导。

    就这样,李破军熬过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一天。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第三十一章:初次拜孔师,破军字文瀚() 
31 。 初次拜孔师,破军字文瀚

    早晨刺眼温暖的阳光还有那啾啾的鸟鸣声,无不表现着“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精义,可是院里瑟瑟的秋色,还有不时萧萧荡下的黄叶,却在明显的说明这不是春秋,已属深秋。

    俗话说“春困秋乏”,这句话李破军这时算是领教到了,昨日一整天忙着拜师礼,身心疲惫,实在是无力吐槽。一天头都是懵的,回府后早早就睡了。

    可是这一睡他次日却是赖床了,从未有过这种情况的他被秋儿喊醒了,急急忙忙的穿衣洗漱吃饭,各位看官且问他为何这么急迫,原来是他要赶去孔府上课呢。

    李世民夫妇专门为李破军准备了一辆马车,配一老马夫。又将李破军的老熟人卫士李铁派去贴身保护,还有一贴身小厮阿正,就这样主仆四人去了孔府。

    李破军在马车上瞌睡咪西的,不知是马车真精致,还是长安城路平,亦或是车夫技术熟练,可能都有吧,反正我们的李破军倚在马车睡觉正酣呢。

    这时习惯性搅场的阿正又来了。

    “小,小郎君,”。

    李破军咪开眼看着他,脸色不善,看的阿正忐忑不已。

    李破军只得温言说道 :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支支吾吾的”。

    “小郎君,你是去孔公哪儿进学的,听说孔公讲学很严厉,小郎君不要再睡了,还是打起精神的好”。阿正一听这话也是豁出去了,就委婉的劝着李破军。

    李破军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啊,前世上学上课没精打采的老师都会责罚呢,更别说是这个学问高深,刻板的老头子呢,要知道到时候可是一对一教导的,李破军一想到不由得一阵头疼。

    打起精神来,抹了一把脸。

    李破军把目光投向窗外,车外已是人来人往了,

    很快就到了孔府,门丁看到是李破军也就很客套热闹的迎进去了。

    进去后孔颖达正在厅堂喝着茶呢,看到李破军来了,也就放下杯,笑了笑。

    “破军啊,第一次来为师这儿,你也不用紧张”。

    李破军罕见的见着刻板大师笑着说话不由得一愣。依言坐下了。

    “破军,为师以前虽也曾指点过别人也算是为人师表过,但却从未收过亲传弟子,你却是第一人,为师乃儒圣嫡后,精修儒学五经,我也知道你,料想你也是不愿精研经学的,又生为王侯之家,所以为师只教你经学注义,只求崇德向善明理知书就好”

    。

    李破军一听,大喜,正合我意啊,谁愿意去精修那些经文啊,只要不文盲就行,将来我可是要冲锋陷阵,振兴国家的。

    “多谢老师成全”。李破军赶紧行礼。就简单搭手弯腰行礼就好,那些见长辈官员就行跪礼是辫子王朝弄出来的,堂堂大唐的开明是不需要这样的,只在重要礼仪场合才行跪礼,就是平时拜见皇帝也是不用跪的,当然特殊场合除外。

    孔颖达见李破军这样也是不由得一笑,果然还是孩子心性。

    又说道,“破军,你尚且年幼,应该还没有字吧?”

    李破军摇了摇头,字?那没有,那高档玩意儿应该是长大后才有的,好像是成年才会有的,不过有的人早就取好了也无所谓。

    嗯?难道孔师要跟我取字,行吧,反正是老师,师长如父,又是当世大家,父母亲他们肯定也会同意的吧。

    孔颖达见确实没有取,捻须微微一笑,可是并不倾城。

    “好,既你没有取字,那为师便帮你取一个”。

    说完微微沉思,“嗯,你名破军,破军乃是武之至,光是勇武却是不够的,还是文智相辅,不如就取字文瀚如何,翰林乃饱学之士集聚,加以文字更显文极,只是文翰太过张扬,未免有些大,加个水旁更好,且你爷爷李公名渊,名带水,你李氏一家由李公开运道昌盛之极,由翰变瀚意不改而运道更胜,你看如何”。

    说完高兴的捻捻胡须,明是询问其实已然是决定了。

    李破军倒是没想那么多,一听文瀚,嗯,文瀚,李文瀚,倒是不难听,至于那深层含义甚至加水偏旁运道昌盛他才不管,那都是虚的,他更相信事在人为。

    想着以后提戟对敌一喊“吾乃晋阳李文瀚”,也是挺威风的,但是还是没有大名霸气,毕竟大名为武,小名为文的。

    “多谢老师赐字,此字甚好”。

    李破军又是行礼感谢,孔颖达看见李破军一阵喜悦过后又是有板有眼的一本正经的行礼,不由得高兴之余又是感慨,小小年纪,何以早熟至厮!

    “文瀚啊,你年纪幼小,尚不可失却童真,要知成熟明理是好,童真却是难能可贵啊,多少时光令人追忆的”。

    说完仿佛唏嘘感慨不已。

    李破军闻言不由得嘴一撇,童真确实可贵,多少人回忆自己童年,可是他却是见鬼,他前世童年可是一场邪恶梦魇,在同龄人的戏弄嘲笑中度过的,这世随着自己的心活就好。

    但还是虚心表示受教,未免又表现的太成熟,还特意向一个四五十岁的老男人卖了个萌。

    孔颖达又说道 : “今日第一天来府中学习,为师今日也不教学,只为你取个字,随后你便随管家去书房看会儿书籍,还有就是你尚且年幼,应该不舍离开父母,你隔一日就来府中进学一日便可”。

    顿了顿又说道,“也不求你看懂,大略看下熟悉下就行,启蒙阶段为师只教你千字文等读物即可”。

    李破军初听让他回家住并且隔一天来上一次课,他还是很高兴的。但又听要他去看书,还要熟悉那文章,长孙无垢已经搬了一大套书让他熟悉了,都背得那么多了,还看啊。

    于是赶紧说道 : “老师,不用了,我自己看过很多了”。

    可能是没表达清楚,孔颖达一听这话就脸色不愉,斥道 : “哼,小二无知,为师是让你去看书只需了解即刻,小小年纪不要持才傲慢,还有要记住学习第一条就是不可顶撞师长”。

    李破军一听懵逼了,这就是顶撞啦,但也不敢继续反驳了,毕竟古代如果忤逆不敬师长,可是人人唾弃的,再说李破军对着学问大师也是心存尊敬的。

    低着头也不反驳认错道 : “老师,学生知错了。”老师一向对诚实敢于认错的学生是喜爱的,孔颖达也不是心小之人。

    但还是练肃着问 : “你方才说你已经看过,何意?”

    李破军老实说道 : “在进学之前,母亲已经给学生一套书让学生自己看习,学生已经看过《论语》《中庸》等儒家典章,还看过《韩非子》等学说典籍,并且已经背下来少许,只是不是甚解,还需老师教导”。

    孔颖达听到这话,惊得不行,已经看过还行,还背诵的下来?开玩笑,这也太造孽了吧,放下让李破军背诵一点看看。

    “学而篇第一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学习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 有志同道合者从远处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 ? 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 ……”

    清脆而又沉稳的童音响彻厅堂,孔颖达已经服气了,不仅能背诵居然还能了解大意,果不负神童之名。

    当下也就温言说道 : “文瀚你天生聪慧,但仍需虚心进学,不然只会泯然众人”。

    李破军虚心表示受教,这副样子令孔颖达很满意。

    “好了,今日就这样吧,你稍后随管家到书房看看,府中转转,熟悉下环境,你随时便回家吧,后日再来正式上学”。

    李破军应声而退,跟着一个文质彬彬的管家孔伦看了下堆满书的书房,又随意在府中看了看,孔颖达家眷不在这,府中倒是空旷的很,但是仅有的几人,厨子,门丁,打扫的小厮,书童,管家等都有礼有矩的,府中也是干净雅致。

    李破军看了看就回府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日落月升,秋去东来,时间很快过去了,李破军也在孔府学习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李世民兄弟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明显了,不过这暂时跟李破军没什么关系。

    李破军关注的一件趣事要来了,那就是春节,春节可是很热闹的,晋阳就是,何况这更大更繁华的长安城,到时候一定要好好游玩一番。

    就这样,春节在李破军小孩子般心态的盼望中,一天一天临进了。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第三十二章:长安城春节,李元吉刁难() 
32。长安城春节,李元吉刁难

    上回说道

    初次拜见孔颖达

    李破军取字文瀚

    李破军在拜师孔颖达后每日似乎也不那么清闲了,隔一日去孔府进学外就是在家读书练武了,十足一个乖宝宝。

    很快,在李破军的盼望中春节早到了,当然,在这时并不是**节,而是沿用隋礼叫元日,这几天李世民似乎也没那么事儿,就是整日在家饮酒宴课。

    很快到了元日这天,除夕晚上,李破军穿着华丽的罗衣,随着李世民夫妇到了唐王府,李破军惊异的发现李氏全家老少都在,李渊安坐主位,李破军还认识挺多人,有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等旁系叔伯,当然也有李承训,李承宗等兄弟辈。

    这时李渊说话了。“时值元日佳节,我李氏喜聚一堂…………”。叽叽呱呱的讲了一堆华丽话,无非是喜迎佳节,感谢祖宗,祝愿李家更昌盛,之类的,最后居然还假的不行的向皇宫遥拜感谢皇恩。这让李破军嘴角直抽抽,“爷爷你就是最大的权臣,小皇帝都被你架空了,现在还假惺惺的”。当然这些话李破军是不敢说的。

    随着李渊一声令下,就开宴了,酒菜随着侍女如流水般的传上,这时母亲长孙无垢在耳边说道:“虎奴,可不要瞌睡啊,今晚宴要到子时,到时候你去给爷爷说几句吉祥话,待会儿还要喝屠苏酒呢”。

    李破军一听,有点楞,不能睡觉,这他知道,这就是传之后世的“守岁”习俗嘛,毕竟也是在大唐度过两个春节的,但是上几次他年纪还小就早早的睡了。

    但是这屠苏酒是什么玩意儿,好像是一个习俗的酒,具体是啥李破军就不知道了,干嘛还要喝这个,上几次怎么没有,难道是太小了?应该是的,今年三岁都启蒙了,应该是能喝这屠苏酒了吧。

    李破军也没多问,反正一会儿就要喝的,他正好晚饭没吃,就慢慢的吃点肉糜,喝点果酒,这果酿酸酸甜甜的也是不错的。

    李渊父子几个同李神通李孝恭他们在哪儿觥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